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慧校园能够通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全面智能的业务应用向广大师生提供便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顶层架构设计和业务应用系统规划是研究重点。本文基于云计算平台三层服务模式和国网技术学院数字校园应用现状,构想设计了国网技术学院智慧校园总体架构模型;依据院区人员工作学习内容的不同提出了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概念,并规划整合了学院业务应用系统,为国网技术学院智慧校园建设提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人工智能领域来看,情景感知是指通过传感器及其相关的技术使计算机设备能够"感知"到当前的环境信息,从而进一步了解用户的行为和动机,自适应地提供主动式服务。情感智能指机器能够"感知"人类的情绪信息,作出人性化的智能反应并提供符合人们情感需求的智能化服务。智慧城市不仅能够对信息进行机器理性的智能化处理,还应拥有情感智能,并能根据环境的情景感知与人们的情感需求,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因此,从技术层面和实现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方式来看,"情景感知"与"情感智能"是通往"智慧城市"的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3.
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结构与虚拟局域网技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顺利实现了校园网络的升级改造,提高了校园网的安全性、可用性、稳定性、可管理性,为学院管理工作和师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4.
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所有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最终目标.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一个数据中心、二个网络支撑平台、三大应用平台"的"123"型现代化智慧校园工程,突出学校特色、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协调发展,从建设内容、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3个层面持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项目,不仅提升了本校智慧校园建设质量,也为其他高职院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智慧校园中的物联网和大数据,针对网络化、数字化、人性化的校园环境与教育教学资源,引入可视化管理理念。通过挖掘智慧校园与可视化技术之间的关联特征,探究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把校园的日常管理、师生活动、教育教学等校园管理行为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体现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对智慧校园的管理与学习生活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校园安防系统"智能化"及"安防"结合,提高安防系统事前预警、事中快速响应、事后准确查询的性能,提出采用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智慧校园安防系统,并对该系统中Zig Bee无线火灾预警、RFID门禁系统及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原理及其实现方式分别进行了介绍,成为智慧校园安防工作的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基于RFID技术的校园一卡通等相关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校园管理一卡化,并利用现有的校园网资源,逐步构建智能校园网络系统,本文基于无线射频技术和校园一卡通的功能需求,利用网络拓扑结构和数据库编程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对校园一卡通的电子标签进行选择,并对读写器进行设计。该系统为智能校园提供了全面的数据采集和数据管理的网络平台,提升了高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方便了师生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管理,实现了校园管理的一卡通服务。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工程兵仓库管理存在的"手工操作、被动管理、盲目决策"等问题,运用物联网技术和信息系统集成技术,设计了一个可集成智能监控、智能仓储、智能感知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管理平台。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可有效提高仓库管理效率,并为仓库安全监控和管理决策提供智能支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已非常成熟,已在智慧校园中应用实施。研究了在智慧校园中一脸通的应用场景,通过智慧校园的建设实践,师生可以通过刷脸进出学校大门及宿舍、刷脸签到、刷脸消费等,真正实现了一脸通智慧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智慧”理念研究的深入,“智慧校园”正成为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结构化数据管理方式已无法充分体现数据价值.“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数据管理技术,对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实施深度挖掘并形成智能决策依据具有较强的优势.尽管当前“大数据”技术发展还处于基础阶段,但从其定义、特性以及当前的应用领域可以看出它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潜在价值.大数据将“智慧校园”建设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道路规划是校园规划的重要内容,不仅需要考虑其功能性特征,还需要考虑其感知性特征。通过对我国高校校园道路交通流量特点分析,探讨高校校园道路的功能性规划特点和感知性规划特点,为校园道路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和无线技术的日渐成熟,很多重要应用都顺势承载在无线网上,促使高校原有业务不断被优化,新兴业务迅速地产生.因此,构建高效、易用、安全的校园无线网络,对于高校信息化发展、智慧校园的引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基于IEEE 802.11ac协议的高校无线网络设计方案,呈现了不同应用场景的设备选型及实现过程,着重讨论了无线架构、无线控制器的转发模式以及冗余方案、智能无感知认证、三层漫游,AP智能负载均衡等无线网络建设过程中所运用的成熟、先进技术.该方案实施后,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快速推动了高校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水平智慧校园,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强力支撑,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及教育信息化2.0对智慧校园建设的要求等方面的分析,结合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鬼谷子的“捭阖之道”,以“捭阖之道”探讨智慧校园建设之道,对于推进当前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智能信息技术开展养老服务的"智慧养老"模式为我国应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形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为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提供了新选择。虽然,我国许多地方开展了"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试点实践,但就其所应发挥的潜力而言,"智慧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仍然受到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水平不足的制约,亟需提高各种类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自身运作水平,增强社会养老服务资源调度和配置能力;加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资源整合能力建设,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供给水平;强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智慧养老"模式提供优质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15.
智慧零售是“互联网+”时代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增强顾客与智能零售技术有关的合作能力 已成为传统零售企业向“智慧零售”转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智慧零售转型背景下顾客合作能力 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机理,开发了基于智慧零售的顾客合作能力量表,构建了顾客合作能力对感知价值及顾客忠 诚影响的理论模型,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 Bootstrap 的方法对假设和中介效应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基 于智慧零售的顾客合作能力包含了搜索能力、学习能力和参与能力三个维度;搜索能力、参与能力能通过享乐 价值和实用价值积极地影响顾客忠诚;学习能力通过享乐价值积极地影响顾客忠诚;享乐价值对顾客忠诚的影 响弱于实用价值。该结论为零售商利用基于智慧零售的顾客合作能力开展价值共创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紧密结合智慧交通应用需求,开展了新体制毫米波、激光及光电复合等交通感知雷达技术研究.目前,已成功研制了高速场景500m智能全息路口监控雷达、雷视一体复合感知交通监控等产品,以更远的作用距离、更全面的感知能力满足未来智能交通需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的研究与分析,针对物联网、智能安全监控、地理信息等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管平台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探寻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创新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方法.高校智慧校园建设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基础上,分析了物联网时代智能数字校园实际需求,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数字校园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功能模块,并通过SIM卡实现校园一卡通、物联网实验室的建设等,为全体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全方位的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诊断与改进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切实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联合开发了智能校园——"3S(SKY成长空间、Smart智慧、Service服务)"职业教育诊断与改进支撑系统,建设信息化支撑下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为同类院校开展诊改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一、智慧城市的引入"智慧城市"源于2008年底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核心思想是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新型城市。"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城市。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的网络,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当前,美国、欧盟、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把物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而且作为一项基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