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在分析国外某低品位铀矿石的矿石特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柱浸试验,开发出拌酸熟化强化堆浸工艺,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在矿石粒度为-6mm、熟化硫酸用量(与矿石质量比)1%、复合氧化剂用量(与矿石质量比)0.5%、熟化时间为40h、浸出时间为6d、硫酸总耗量为1.4%~1.5%的条件下,渣计铀浸出率为80.95%,浸渣中铀质量分数为0.004%。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难处理铀矿石开展了搅拌浸出试验和强化柱浸试验,开发出了浸出中前期酸法大流量喷淋-后期高浓度硫酸熟化的强化堆浸工艺.经工业堆浸试验验证,强化堆浸工艺可使硫酸消耗(与矿石质量比)由搅拌浸出的25%降至18%~19%,浸渣铀品位降至0.012%.这种强化堆浸工艺为某难处理铀矿石的工业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堆浸尾渣特性,结合水砂充填采矿工艺进行了轴矿石堆浸尾渣中和试验表明,水力充填拌和有石灰钙的堆浸尾渣-充填滤水碱性循环工艺,适合对铀矿石堆浸尾渣的化学处理,能满足水力充填采矿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南方某铀矿低品位铀矿石堆浸工业试验,根据该矿石特性,进行不同酸度浸出剂浸出试验,得出该铀矿石堆浸的经济酸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浸出剂酸度控制模式后,铀浸出率提高5%,酸耗降低0.5%以上,浸铀周期缩短40 d以上,为该矿堆浸工业生产提供了技术经济指标和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对相山矿田云际矿床铀矿石堆浸工艺类型、矿物工艺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矿石堆浸的各种因素,查明了浸出渣中铀的赋存状态,为预测、改进、控制铀矿石的堆浸提供了工艺矿物学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某含铜铀矿石的矿物特性和化学组成,开展酸法搅拌浸出及柱浸条件试验,探索处理该矿石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酸法搅拌浸出,铀浸出率达到96.3%,但铜浸出率仅为40.2%;采用柱浸出,铀浸出率达到94.4%,铜浸出率为63.6%。推荐采用堆浸工艺从该矿石中回收铀和铜,其工艺参数:矿石粒度为-10mm,软锰矿用量为2%(与矿石质量比),硫酸质量浓度为30g/L,喷淋强度为20L/(m2·h),淋停时间比为1∶1。  相似文献   

7.
硬岩铀矿石堆浸技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丛奎 《铀矿冶》1998,17(2):86-92
除了疏松、风化或氧化性强的矿石外,致密、坚硬、渗透性差的矿石亦适合于堆浸法处理。文中根据硬岩性质铀矿石的特点,结合衢州铀矿流纹岩性质的铀矿石大型工业规模堆浸试验和设计,讨论了硬岩性质铀矿石堆浸的技术特征。文中结论亦适合于金、铜等有色金属的堆浸。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难处理铀矿石开展了酸法搅拌浸出条件试验,提出了二段逆流浸出工艺流程。经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验证,该工艺不仅可使浸出硫酸用量由单段浸出的12%(与矿石质量比)降至11%,还可提高铀浸出率约2%。二段逆流平均渣计铀浸出率为92.5%。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某低品位微细粒氧化型金矿石的堆浸工艺参数,进行了入堆粒度、制粒条件、喷淋强度、氰化钠浓度及堆浸时间试验。结果表明,矿石采用制粒堆浸的工艺回收金是可行的,在入堆粒度为-50 mm,制粒水泥用量为0.5%、石灰用量为1%,矿石与循环液的质量比为1∶1,喷淋强度为30 L/(m2h),氰化钠浓度为0.1%,堆浸时间为30 d情况下,金浸出率为50.83%。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对江西某含泥铀矿石的性质、粒级组成、铀分布、矿石的浸出性能、矿浆浸出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该矿石细泥约占矿样总重的30%左右,细泥含U品位高,矿石不能直接用堆浸法处理。细泥矿浆沉降性能差,固液分离困难。在一定条件下,矿样中U的浸出率可达87.5%。为研究该矿石回收铀的工艺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某低品位铀矿石的浸出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搅拌浸出和柱浸2种方式对江西某矿低品位铀矿石进行浸出性能的试验验研究。搅拌浸出结果表明,该矿石属易浸出矿石,在硫酸质量浓度为10g/L、搅拌浸出12h时,铀的浸出率高于85%,且加氧化剂对浸出改善较小。柱浸试验结果表明,-5mm为堆浸工艺的最佳筑堆粒度,此时,铀的浸出率为85.7%,酸耗为4.6%(与矿石质量比),且矿堆透水性能良好,为33L/(m2.h)。试验获得的浸出参数,可作为堆浸工业性试验设计和生产中调整浸出参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某铀矿石不同条件下细菌池浸浸铀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浸出过程中有关参数的变化规律,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池浸I(充气条件)对该铀矿石具有较好的浸出效果,浸出率为87.05%,渣品位为0.0133%,酸耗为2.16%,浸出周期为48d。与池浸II(不充气)相比,铀浸出率可提高10%左右,表明充气条件下细菌池浸方法回收该铀矿石中的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铀矿石不同细菌浸出方式对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某铀矿石进行了细菌柱浸和细菌池浸(充气条件)的对比试验研究,分析了浸出过程中有关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适合该铀矿石的细菌浸出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柱浸方式和池浸方式对该铀矿石均有较好的浸出效果,浸出率分别为89.85%和87.05%,渣铀品位分别为0.010 4%和0.013 3%,酸耗分别为3.38%和2.16%,浸出周期为48 d。综合浸出周期、酸耗、浸出率等指标及工业化实际条件,认为细菌柱浸方式可以作为优先考虑的浸出方式。  相似文献   

14.
某硬岩铀矿石细菌柱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某硬岩铀矿石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细菌柱浸与酸法柱浸浸铀对比试验研究。试验成果表明,细菌柱浸比酸法柱浸能降低耗酸0.5个百分点,提高铀浸出率8个百分点,缩短浸铀周期10 d以上,说明应用细菌对该矿山铀矿石的浸出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常规工艺高能耗、低效益的缺点,充分利用铀矿资源,针对某碱性铀矿石碳酸盐含量高、铀品位低的特点,开展了堆浸法提取铀的研究。首先进行了酸法搅拌浸出实验、碱法搅拌浸出实验、焙烧去除有机物实验、原矿加温浸出实验、焙烧矿石的加温碱法浸出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下的搅拌浸出其浸出率只有65%左右,加温搅拌浸出可达80%左右,找到了从这种低品位碱性铀矿石中浸出铀的有效方法,为下一步堆浸浸出试验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江西某花岗岩型难浸硬岩沥青铀矿石,采用常规稀硫酸浸出时稀硫酸、双氧水药剂消耗大,浸出时间长,铀浸出率较低的问题;为了提高该难浸硬岩铀矿的浸出率,通过采用稀土永磁内磁处理器对稀硫酸进行磁化处理后再进行浸出铀的对比试验。试验得出:在磁场强度为610KA/m、磁化时间45min、细度-0.295mm含量占88%、硫酸浓度为21%、H2O2用量为0.7%、浸出时间3.5h的条件下,最终获得了浸出矿渣含铀0.0092%、铀浸出率为91.24%的试验指标。与常规条件下铀浸出试验对比,铀浸出率提高了8.99%,浸出矿渣含铀量减少0.0168%,并且稀硫酸浓度降低2%,H2O2用量减少0.1%,浸出时间缩短0.5h。磁场强化硬岩铀矿浸出工艺为硬岩铀矿浸出技术提供了新的强化浸出方法,同时也为同类型矿山的浸出工艺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表面活性剂提高地浸采铀渗透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矿层的渗透性是影响原地浸出采铀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新疆某地浸采铀矿山的矿石进行了柱浸实验,初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含矿层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浸液中加入适当的表面活性剂可显著提高矿层的渗透系数,尤其对低渗透性矿石可使其渗透系数增高30%~40%以上。这对提高地浸采铀的浸出率和资源回收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取自某矿的铀矿石进行了细菌柱浸与酸法柱浸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柱浸比酸法柱浸耗酸率降低0.9%,铀浸出率提高9%,浸出周期缩短19 d,说明细菌浸出能够浸出常规酸法浸出浸不出来的铀。  相似文献   

19.
为推动终场采场残留液在地浸采铀中的利用,通过室内静态试验,研究了酸法地浸终采残留液对砂岩铀矿含矿岩芯的浸出条件和浸出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1)该砂岩岩芯适合酸法浸出;2)残留液对该矿在自然粒径下的最佳浸出条件:固液质量体积比为1∶8 g/mL,浸出时间为48 h,双氧水加入质量浓度为1 g/L,铀浸出率为77.36%。残留液的铀浸出动力学研究(反应活化能Ea=27.519 kJ/mol)结果表明,残留液对该铀矿的浸出过程主要受混合控制。该研究可为终场残留液在地浸采铀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湖南某矿细菌浸铀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细菌浸出法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及其氧化产物溶浸矿石中有用金属的一种工艺。介绍了湖南某矿铀矿石柱浸、地表堆浸、井下原地破碎细菌浸出结果,考察了不同浸出剂、浸出时间、矿石粒度、矿石层高度、浸出剂中Fe3+浓度等因素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细菌浸出法可提高铀的浸出率、降低酸耗、缩短浸出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