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D380、CAT600、AB-8三种大孔树脂为载体,采用物理吸附法,对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G50进行了固定化,并利用其催化脂肪酸和甘油酯化合成甘油二酯。结果表明,采用D380固定的脂肪酶酶活最高,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甘油和脂肪酸的摩尔比5∶1,固定化酶酶加量为底物总质量的7.5%,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经过96h的反应,酯化率为76.39%,甘油二酯的含量为43.89%,没有甘油三酯生成。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个批次后酯化率可达65.76%,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38.45%,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D380、CAT600、AB-8三种大孔树脂为载体,采用物理吸附法,对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G50进行了固定化,并利用其催化脂肪酸和甘油酯化合成甘油二酯。结果表明,采用D380固定的脂肪酶酶活最高,用此固定化酶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甘油和脂肪酸的摩尔比5∶1,固定化酶酶加量为底物总质量的7.5%,反应温度35℃,在此条件下经过96h的反应,酯化率为76.39%,甘油二酯的含量为43.89%,没有甘油三酯生成。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个批次后酯化率可达65.76%,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38.45%,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制新型T1脂肪酶在无溶剂中催化甘油与油酸合成甘油酯,考察了水添加量(4%~8%)、温度(40~70℃)和甘油/油酸物质的量比(2∶1~6∶1)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基于反应条件,假设该酶促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建立了酶促过程中油酸酯化率的动力学模型Er=CE×[1-e-k(t-t0)],通过规划求解得到了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理论上平衡时最大酯化率(CE)和酶活性发挥所需的延迟时间t0。不同反应条件对方程系数(k、CE、t0)的影响程度各不同,该结果为该酶催化过程优化控制提供了直接的数据支持;通过对比由动力学方程计算油酸酯化率的理论值与试验实测值,两者的相关系数达0.996,验证了该反应是符合一级反应,也反映了该酶催化合成甘油酯过程中反应速率常数及油酸酯化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有机介质中合成柠檬酸甘油酯。对催化合成反应的脂肪酶和反应介质进行了筛选,最佳溶剂为叔丁醇,固定化于大孔丙烯酸树脂的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B(Novozym 435)的催化活性最好。同时对底物浓度、底物摩尔比、脂肪酶用量、吸水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酸浓度0.12mol/L,单甘酯和柠檬酸摩尔比2∶1,脂肪酶用量为质量分数8%,吸水剂用量0.12g/mL,50℃反应48h,柠檬酸转化率可达70.97%。经电喷雾质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反应产物主要是α-柠檬酸单硬脂酸甘油酯。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3种大孔树脂(DA-201,ADS-17,DM-301)对CALB进行固定化,研究固定化脂肪酶催化甘油解和酯化反应制备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方法 以大孔树脂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制备固定化脂肪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固定化酶催化甘油解和酯化反应制备DAG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CALB@DA-201催化甘油解反应制备DAG的效率最高,当反应温度为70℃,甘油解反应24 h后产物中的DAG含量最高为64.52%;CALB@DM-301催化酯化反应制备DAG的效率最高,当反应温度为80℃,酯化反应24 h后产物中DAG含量高达72.06%。此外,CALB@ADS-17催化酯化反应具有选择性合成甘油三酯(TAG)的特性,TAG含量可达89.74%。结论 大孔树脂负载的CALB能够有效催化甘油解和酯化反应,并获得可观含量的DAG,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偏甘油酯脂肪酶Lipase G50的固定化及其催化高酸值米糠油乙酯化脱酸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4种树脂,ECR8285树脂对Lipase G50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在载酶量为40 mg/g时,制备得到的固定化Lipase G50的酯化活力为518.66 U/g,比活力为15.65 U/mg;最佳的固定化Lipase G50催化脱酸工艺条件为无水乙醇与高酸值米糠油中游离脂肪酸物质的量比2∶1、酶加量40 U/g、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 h,在最佳条件下高酸值米糠油的酸值(KOH)由62.14 mg/g降至0.12 mg/g;与此同时,固定化Lipase G50在高酸值米糠油脱酸中展现出优异的操作稳定性,连续使用10个批次,酯化活力为509.22 U/g,与初始固定化酶相比,酯化活力没有显著降低。脱酸米糠油经分子蒸馏后,其酸值(KOH)为0.19 mg/g,过氧化值为2.16 mmol/kg,达到了GB/T 19112—2003一级米糠油标准。因此,固定化Lipase G50在油脂脱酸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研究固定化脂肪酶TLIM催化单油酸甘油酯(glycerol monooleate,GMO)制备1,3-甘油二酯(sn-1,3-diacylglyerol,sn-1,3-DAG)。比较了游离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脂肪酸乙酯(共轭亚油酸乙酯)两种不同类型酰基供体、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比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的影响。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判定及分析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采用20%(质量分数)脂肪酶TLIM、底物物质的量比(共轭亚油酸乙酯和GMO)3∶1、在50?℃的220 r/min水浴摇床中反应2 h,最后得到sn-1,3-DAG转化率为65%。本研究利用GMO而不是常规的甘油或者甘油三酯来制备sn-1,3-DAG,并比较了不同酰基供体对酰基迁移和sn-1,3-DAG转化率的影响,旨在为脂肪酶催化法制备功能性sn-1,3-DAG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酱油糟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低温连续相变萃取技术提取其中的油脂,并对提取出来的油脂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分析,选用自制的具有Sn-1,3位专一性固定化脂肪酶HM IM对其油脂中丰富的游离脂肪酸(含量为61.50%)酯化合成甘油二酯。通过酶的添加量、甘油添加量、反应温度、搅拌速度、金属离子和不同辅助脱酸处理这几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酯化合成甘油二酯条件为:自制固定化脂肪酶00S添加量1%、甘油添加量为理论所需量的1.2倍、反应温度65℃、真空度0.098 MPa+氮吹,2 mmol K+处理固定化酶、搅拌速度120 r/min下反应10 h,酱油糟油脂的游离脂肪酸酯化率达96.36%,甘油二酯含量达48.65%(43.65%的1,3-DG、5.00%的1,2-DG)、2.24%FFA、9.31%的MG,39.80%的TG,而且酯化反应不会改变油脂的脂肪酸组成。酶法酯化处理既降低了酱油糟油脂的酸值、又富含功能性甘油二酯,对其开发再利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单甘酯(MAG)和甘油二酯(DAG)作为一类多功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本文利用T1脂肪酶催化甘油和油酸酯化反应合成甘油酯,探讨了底物摩尔比、水添加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物MAG和DA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AG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呈现先增大后缓慢减少的趋势,DAG含量则随着时间的进行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衡的趋势,甘油三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在给定温度范围内(40~60℃),温度对DAG和MAG含量影响可忽略不计。基于该过程摩尔比和水添加量的影响,建立了MAG和DAG含量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ErDAG%=0.5967×r0.271×(–1.01Dw+40.2),ErMAG%=0.7422×r0.366×(-0.745 Dw+23.7),实验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相近程度的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均达到0.99以上。可见,在本实验范围下,该模型可有效预测反应过程DAG和MAG最大含量的变化规律。本模型将为T1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酯过程中MAG和DAG最大含量变化的生产实践提供很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单甘酯(MAG)和甘油二酯(DAG)作为一类多功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本文利用T1脂肪酶催化甘油和油酸酯化反应合成甘油酯,探讨了底物摩尔比、水添加量、反应时间和温度对产物MAG和DA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AG含量随着反应时间的进行呈现先增大后缓慢减少的趋势,DAG含量则随着时间的进行先快速增大后趋于平衡的趋势,甘油三酯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在给定温度范围内(40~60 ℃),温度对DAG和MAG含量影响可忽略不计。基于该过程摩尔比和水添加量的影响,建立了MAG和DAG含量变化规律的预测模型,ErDAG%=0.5967×r0.271×(–1.01Dw +40.2),ErMAG%=0.7422×r0.366×(-0.745 Dw +23.7),实验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相近程度的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2)均达到0.99以上。可见,在本实验范围下,该模型可有效预测反应过程DAG和MAG最大含量的变化规律。本模型将为T1脂肪酶催化合成甘油酯过程中MAG和DAG最大含量变化的生产实践提供很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甘油二酯(DAG)可抑制体内脂肪堆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从而具有减肥效果。与化学法相比,酶法制备DAG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环境友好等优点。综述了国内外酶法制备DAG的研究现状,对酶促酯化合成、酶促甘油解以及酶促水解法制备DAG进行了详细介绍,着重阐述了如何提高DAG的选择性,总结了脂肪酶在DAG制备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DAG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在脂肪酶N435的催化作用下,游离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合成的工艺,分别考察了甘油与脂肪酸的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用量、初始加水量等单因素对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优的酶促酯化合成条件为:甘油与脂肪酸的质量比0.12∶1,反应时间48h,反应温度50℃,加酶量与底物游离脂肪酸的比例1∶4(w/w),初始加水量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为96.58%,且反应前后各脂肪酸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T1脂肪酶是一种新型耐热脂肪酶,能催化油酸与甘油的酯化反应。当甘油与油酸物质的量比2∶1、酶的添加量9.7 U/g(占总反应物质量)、缓冲液的添加量5%(占总反应物质量)和转速542r/min时,考察不同反应温度(40、50、60℃)下T1脂肪酶催化油酸与甘油酯化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T1脂肪酶催化该酯化反应活化能为20.272 9 k J/mol;当反应温度较低(40℃)时遵循准一级反应;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到较高范围(50、60℃),则变为准二级反应。  相似文献   

14.
酶法制备花生油甘油二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油为原料,采用脂肪酶不完全水解甘油三酯制备甘油二酯,研究脂肪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水添加量对制备甘油二酯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脂肪酶不完全水解制备甘油二酯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20 U/g(占油重)、水添加量15%(占油重)、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40℃,在此条件下制备甘油二酯,其含量可达57.84%。  相似文献   

15.
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炼菜籽油为底物,通过酶法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比较了3种常用固定化脂肪酶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能力。结果表明:LipozymeRM IM具有较好的甘油耐受性,采用甘油预吸附的方式进行甘油解反应,可明显减少反应中酶活损失,显著提高酶的重复使用寿命。在菜籽油与甘油摩尔比1∶1,酶添加量为油质量的5%,硅胶与甘油质量比1∶1,反应温度60℃的优化条件下,甘油解反应8 h后,产物中的甘油二酯含量达到57.5%。通过硅胶预吸附甘油可以使LipozymeRM IM酶的多批次操作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半衰期达到22次,有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有机相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肌醇和烟酸合成肌醇烟酸酯的可能性;系统地研究了有机溶剂特性、反应初始水活度、温度、pH值、加酶量、底物浓度及摩尔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甘油三酯脂肪酶TLL为研究对象,将偏甘油酯脂肪酶AOL的C末端(Y246-H266)与其C末端(I241-P256)替换,获得突变体TLL_CC,并在毕赤酵母X-33中成功地进行了重组表达。乳化橄榄油的水解实验显示,C末端的置换不影响TLL脂肪酶的p H特性,但是TLL_CC的最适反应温度较TLL脂肪酶下降了15℃。这可能意味着长的C末端可以增加酶分子整体的柔性,进而降低其最适反应温度。三油酸甘油酯的水解实验发现,TLL脂肪酶和突变体TLL_CC反应体系中残留的三酯分别为28.31%和48.12%。而酯化合成甘油酯实验显示,TLL_CC催化的反应体系中TAG生成量仅为野生型的56.67%,但DAG的生成量却相同。上述研究表明,TLLC末端的这种置换明显减弱了TLL脂肪酶水解和合成TAG的能力,但并不影响其合成DAG的能力。这说明C末端的氨基酸替换可能对脂肪酶TLL的底物选择性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