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低碳钢应变时效过程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考虑渗碳体粒子影响和位错过饱和度及碳浓度变化条件下,提出了描述在低碳钢时效过程中位错周围Cottrell气团形成的数学模型,并以超低碳钢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应变时效实验,以验证提出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渗碳体粒子对Cottrell气团形成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5种微合金化低碳钢的动态应变时效行为。结果表明,在应变量0.1时,试验中的A(0.011C-0.45Cr-0.054Ti)钢、C(0.013C-0.54Cr-0.096Ti-0.004B)钢及E(0.007C-0.31Cr-0.068Ti)钢的流变应力在300-400℃出现一个峰值,在试验给定的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内,试验钢出现了明显的动态应变时效现象。与之对比,B(0.011C-0.50Cr-0.085Ti)钢及D(0.013C-0.37Cr-0.086Ti)钢的流变应力随着形变温度的升高而单调下降,没有发现明显的动态应变时效现象。可见,适量微合金化元素Cr、Ti、B的加入,可使低碳钢的动态应变时效效应大大降低,应变速率敏感性减小。 相似文献
3.
4.
5.
6.
孙国斌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9,30(4):47-48
通过实际生产中的不断实验、分析和改进,有效改善了低碳钢带生产的单层管的时效硬化问题,避免了管子硬化对成型加工的影响,对类似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8.
采用力学和物理性能试验、金相观察、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详细研究了单级时效对7475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6状态基体析出相由G.P.区和少量的η‘相组成,晶界析出相连续,没有明显的晶问无析出带,该状态有明显的应力腐蚀倾向;残留相主要是富Cu、Cr相和少量的含Fe相,对合金韧性及塑性有较大影响;断裂以穿晶断裂为主,故影响其强度、塑性及韧性的主要因素是晶内析出相的特征,晶界的影响相对小一些。 相似文献
10.
11.
对双辊薄带连铸(TRC)工艺条件下低碳钢铸带坯、热轧板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并与传统生产工艺(TP)的冷轧板产品进行了对比。铸带坯主要由200~300μm的不规则的多边形铁素体组成,并伴随着少量20μm左右的多边形铁素体。经一道次热轧后,厚度方向上组织严重不均:上下表层为细晶区,平均晶粒尺寸为10μm左右;中部为粗晶区,平均晶粒尺寸为40μm左右。粗晶区宽度约占整个板厚的50%。传统生产工艺的冷轧退火板的组织则较为均匀,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5μm。薄带连铸热轧板与传统冷轧退火板相比具有较强的α织构和较弱的γ织构。薄带连铸热轧板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与传统工艺的冷轧退火板相当。但是,两者的拉伸曲线显著不同,前者表现为连续屈服,后者出现了屈服平台。 相似文献
12.
13.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OM)对低碳贝氏体高强钢冲击断口形貌和组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发现冲击吸收能量偏低试样存在较粗大的晶粒,同时在钢板的厚度中心有贯穿试样的珠光体偏析带。用电子探针(EPMA)对试样截面偏析带进行元素面分布分析发现主要为碳和锰的元素偏析。表明在偏析带中Mn元素富集\,从而阻碍了奥氏体向铁素体的转变,产生C元素偏析,进而形成了珠光体偏析带,容易引起材料内应力集中从而降低对裂纹扩展的阻碍能力,或成为断裂起\源点,降低冲击吸收能量,导致钢板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
以新一代高炉炉壳用钢的开发为背景,采用低Mo或无Mo的成分设计,研究了Mo对热轧态、回火态和正火态低碳钢组织和高温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态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M-A岛,其屈服强度可保持至400℃而不明显降低;回火后,岛状马氏体组织消失,试验钢屈服强度在室温~600 ℃范围内随拉伸温度升高而线性下降.Mo的添加提高了回火时第二相的析出温度,并使正火态组织中含有大量M-A岛.含Mo试验钢在回火后具有更高的室温和高温强度,经640℃回火后,其常温屈服和抗拉强度依次为540 MPa和625 MPa,屈强比为0.86,600℃屈服强度保持率为55%. 相似文献
15.
16.
17.
低碳铁素体贝氏体复相钢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低碳钢进行了控轧控冷实验,获得了具有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复相组织.通过室温静态拉伸实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复相钢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拉伸速度恒定条件下的硬化行为.并利用Crussard-Jaoult分析方法对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铁素体和贝氏体组织的低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初始加工硬化指数,应变硬化指数随着真应变的提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应变硬化速率随应变的升高呈下降的趋势.均匀分布的贝氏体有助于提高实验钢的应变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M. H. Baarman 《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Performance》1999,8(6):677-682
Charpy V-notch toughness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four hot-rolled, low carbon steels with different grain sizes and carbon
contents between 0.019 and 0.057%. The raw material was wire rod designed for drawing and possible subsequent cold heading
operations and manufactured from continuous cast billets. In this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lloying elements on the ductile-brittle transition behavior has been assessed. A particular emphasis has been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boron with contents up to 0.0097%.
As a result,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between −29 and +50°C explicated by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have been obtained. The examination
also shows that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raises with circa 0.5°C for each added ppm boron most likely as a consequence of
an enlargement of the ferrite grain size and the reduction of yield and tensile strength. The highest upper shelf energy and
lowest transition temperature can be observed in a steel without boron additions and with maximum contents of carbon, silicon,
and manganese. 相似文献
19.
低碳含钛微合金钢作为一种典型的高强度钢,近年来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细小的TiN析出物可以细化奥氏体晶粒,提高钢的韧性,增强钢的良好成形性和可焊性,并降低工艺的生产成本。但是大量的或者大尺寸的TiN在铸坯中析出则会影响钢的裂纹敏感性。在整个炼钢过程中对样品进行了氧氮分析。结果表明钢包炉(LF)过程中氮含量异常增加。除了空气和钢水之间的反应外,炼钢的原料和辅助材料也可能是导致钢水中氮含量增加的原因,重点研究了铁钛合金的洁净度对TiN析出行为的影响。根据热力学计算结果,当氮质量分数从0.005%降低到0.002%时,TiN的沉淀温度可以降低到1 400 ℃,而TiN的析出量将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分析,研究了回火温度对低碳贝氏体X80管线钢组织及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贝氏体X80管线钢在300 ℃回火2 h后达到最佳强韧性匹配,屈服强度在625 MPa,-40 ℃夏比冲击功Akv为315 J,冲击断口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形貌,-60℃夏比冲击功Akv也达到了268 J。低碳贝氏体管线钢轧态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经过300 ℃回火2 h后,组织与TMCP状态基本相似,仍保持粒状贝氏体组织,但是MA组元略细小;经过600 ℃回火2 h后,贝氏体出现粗化,并且出现多边形铁素体组织。低温韧性的改善是由于回火处理过程中富碳残留奥氏体发生转变,M/A 组元由岛状转变为点状及细条状,粒状贝氏体晶间细化的M/A组元更好的阻碍了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