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NiFe/Cu和NiFe/Mo多层膜的界面结构与巨磁电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NiFe/Cu和NiFe/Mo多层膜。测量了厚度不同的Cu层和Mo层多层膜的磁性和磁电阻,并用电镜分析了部分NiFe/Cu多层膜样品。测量到NiFe/Cu多层膜的室温巨磁电阻随Ci层厚度振荡的第一、二、三峰。而在NiFe/Mo多层膜中未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讨论了多层膜的界面结构对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NiFe/Cu和NiFe/Mo两个系列的多层膜,进行了结构,磁性和磁电阻测量,并对部分NiFe/Cu多层膜样品作了电镜分析,对于NiFe/Cu多层膜,在室温下的测量到巨磁电阻随Cu层厚度振荡的第一,二三峰。在NiFe/Mo多层膜样品中未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讨论了非磁性 多层膜的磁性,界面结构和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3.
不同制备条件下的Co/Cu多层膜的巨磁电阻及铁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溅射方法制备了几批Co/Cu多层膜和夹层膜样品,通过测试发现:Co/Cu多层膜样品的巨磁电阻与制备条件有关。在较高本底真空和较低工作气压条件下制备的样品具有较大的巨磁电阻,其铁磁共振测试的结果和Heinrich的夹层膜的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电子束蒸发法制备Co/Cu多层膜中巨磁电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法制备的Co/Cu多层膜中过渡层Cr、磁性金属Co怪和非磁性金属Cu层厚度等对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NiFe/Co/Cu/Co结构自旋阀GMR效应及Co夹层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进军  卢志红 《功能材料》1999,30(3):258-260
用射频磁控溅射发射法成功制备了NiFe/Cu/Co自旋阀多层膜材料,改变Cu层的厚度,研究材料的GMR效应与Cu层厚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u为2.5nm时样品的MR值最大,其磁电阻效应MR可达1.6%,在NiFe和Cu之间插入一Co薄夹层,通过对不同温度厚度Co夹层的样品的MR曲线及磁滞回线的研究,讨论了Co夹层对样品磁电阻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插入适当的Co层将提高材料的磁电阻效应,可达2.  相似文献   

6.
用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以半导体材料Si 为过渡层的Co/Cu/Co三明治膜并研究了其巨磁电阻效应。当Si 过渡层厚度达到0.9nm 时,三明治膜中开始出现较强的平面内磁各向异性。在Si1.5nm/Co 5nm/Cu 3nm/Co 5nm结构中,在其易轴上得到了5 .5% 的巨磁电阻值和0.9 %/Oe 的高磁场灵敏度。研究了过渡层Si/Co 界面之间的相互扩散,发现在过渡层Si 与Co 层间形成了CoSi 化合物。这个硅化物界面层诱导了三明治膜的平面内磁各向异性,从而导致了易轴上高灵敏度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7.
用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向制备了以半导体材料Si为过渡层的Co/Cu/Co三明治膜并研究了其巨磁电阻效应。当Si过渡层厚度达到0.9nm时,三明治膜中开始出现较强的平面内磁各是性。在Si 15nmm/co5nm/Cu3nm/Co5nm结构中,在其易轴上得到了5.5%的巨磁电阻值和0.9%/Oe的高磁场灵敏度。研究了过渡层Si/Co界面之间的相互扩散,发现在过渡层Si与Co层间形成了Co-Si化合物。这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法在硅单晶衬底上制备了Co/Cu/Co三明治膜,研究了衬底晶向、过渡工层材料和生长室温度对三明治膜中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结合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形貌观察,探讨了三明治膜表面(界面)组糙度与其巨磁电阻效应的内在关系;还分析了三明治膜经高温热退火后巨磁电阻效应退化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汝伟 《材料导报》1998,12(1):22-24
研究了溅射Co/Cu多层 磁性及退火处理对薄膜磁性的影响。薄膜的易磁化方向平行于膜面,溅射态和退火态的多层膜在膜面内是各向同性的。  相似文献   

10.
用磁控射法制备Mo/Si多层膜和Mo/B4C多层膜,并在真这中加热30min,温度为200,400,600,800和1000℃。用小角X射线衍射法和透射电镜研究不同温度下加热的样品。实验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达600℃时,Mo/Si多层膜周期被破坏。  相似文献   

11.
卢志红  李铁 《功能材料》1999,30(3):256-257,260
用电子蒸发的方法制备NiO/NiFeC/Cu/NiFeCo自旋阀多层膜,通过磁场中退火得到好的偏置型自旋阀GMR效应。通过对制备态以及磁场退火后样品的MR曲线的研究,讨论了交换耦合作用,单层磁性能以及层间耦合作用对材料GMR效应的大小和磁场灵敏度的影响,得出提高交换耦合作用,改善单层磁性能和尽可能减小层间耦合将有得于得到高性能的偏置型自旋阀GMR材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离子束溅射技术制备了Co/Pt多层膜,并研究了多层膜的结构和磁性随Co层厚度或Pt层厚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Co层呈现出hcp结构的(002)结构,Pt层表现出fcc结构的(111)织构。当Co层和Pt层都比较薄时,界面有Co-Pt的化合物形成。  相似文献   

13.
磁控溅射法制备Mo/B4C软X射线多层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DC和RF磁控溅射法制备出了波长小于10nm的波段的Mo/B4C软X射线多层膜反射镜。掠入射X射线衍射仪的测量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法有很高的控制精度,制备出的Mo/B4C软X射线多层膜周期结构非常好,表(界)面粗糙度非常小,约为0.4nm。  相似文献   

14.
NiFe/Cu多层膜的热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安  王海 《材料导报》1999,13(5):61-62
针对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NiFe/Cu多层膜进行了热处理研究,经退火后,NiFe/Cu多层膜的磁电阻有了显著的变化,在250℃的最佳退火下,最大磁电阻变化率为5.2%。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关于Co/Pt多层膜和CoxPt1-x(x≈0.25)合金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研究的情况。一般认为,Co/Pt多层膜的垂直磁各向异性主要源于界面外沿膜面法向的平移对称性中断以及Co与Pt的d电子杂化。界面处的合金化和界面不平整地垂直磁各向异性是不利的。而应力对界面各向异性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在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的CoxPt1-x合金膜中观察到了Co的聚集,Co轨道磁矩和Co-Co对数中向异性。  相似文献   

16.
Cu对NiFe/Cu/NiFe层状薄膜的巨磁阻抗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NiFe/Cu/niFe层状薄膜,研究了Cu膜宽度对NiFe/Cu/niFe层状薄膜的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状薄膜的巨磁阻抗疚随Cu膜宽度发生振荡现象,并提出了一个等效电路模型直观地解释了层状薄膜增强巨磁阻抗效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用射频/直流磁控溅射法制备了NiOx/Ni81Fe19和Co/AlOx/Co磁性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了NiOx对Ni81Fe19耦合交换场Hex与NiOx化学状态的关系以及Co/AlOx/Co磁性薄膜中AlOx对Co膜的覆盖状况。结果表明:Hex的大小只与+2价镍有关,单质镍和+3价镍对Hex没有什么作用;在Co/AlOx/Co磁性薄膜中,Al层将Co膜完全覆盖所需的要最小厚度为2.0n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方向外加磁场下NiO70nm/Co 5.5nm/Cu 3.5nm/Co 5 .5nm 自旋阀结构中磁电阻的变化,探讨了NiO 反铁磁层对相邻的Co 层的钉扎作用。研究发现,材料中的钉扎方向是唯一确定的,只有沿着钉扎方向反向增大外场,才能获得高的巨磁电阻效应和磁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Co/Cu纳米多层膜的制备及巨磁阻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恒电位双电解槽法在硼酸镀液体系中,以单晶Si(111)为基底电沉积制备Co/Cu多层膜,确定了双槽法制备多层膜的工艺条件,为得到优良的多层膜巨磁阻材料,镀液体系中加入了自制的添加剂。并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多层膜的断面形貌,小角度X射线衍射(LXRD)谱图中出现了2个衍射峰,大角度X射线衍射(MXRD)谱图中强衍射峰的两侧出现了卫星峰,表明多层膜具有超晶格结构。用物性测量系统(PPMS)测试了Co/Cu多层膜的巨磁阻(GMR)性能,GMR值达到52.52%。  相似文献   

20.
马忠元  杨宇 《功能材料》1999,30(5):489-491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了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的Co/Si周期多层膜,由带折射修正的布喇格衍射定律导出多层膜周期厚度,对两组折射修正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平均折射率修正值为负的原因,并应用薄膜光学理论分析小角X射线衍射谱中出现的一系列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