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石油》2012,(2):58
<正>随着进军深水步伐的加快,珠江口盆地东部白云凹陷的深水自营勘探迎来了新的高潮。为应对深水勘探的高投入和高风险,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引入微生物勘探技术,通过直接检测白云深水目标区的微生物异常和吸附烃异常,以实现直接烃类检测,探索微生物勘探烃类检测技术与常规勘探技术的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2.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MPOG)因具有直接、有效、多解性小和经济效益好等优势日益受到全球油气勘探界的重视。文中简要论述了大港油田的区域地质概况及油气储层特征、地理位置与构造演化及断层性质。根据微生物异常指标体系,主要论述了港104井区微生物异常分析结果,并识别油气区,找出井区内的微生物分布规律,对其勘探前景作出评价,并对最有利目标区进行了含油气预测。最后,根据油气微生物勘探资料,结合圈闭、油源等条件确定了最有利的布井点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现状,以及与国内多个典型盆地的对比分析,阐述了东濮凹陷具备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油气地质条件,在构造圈闭不发育的生烃洼陷区是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方向,同时分析了东濮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思路对策,重视对高精度三维地震信息和储层地震预测技术的合理利用是有效勘探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在油气藏中轻烃微渗漏机理的基础上,开展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研究。油气藏中的轻烃部分(C1—C5)以微渗漏的形式穿过其上方的地层,在近地表土壤中引发了专门以轻烃为食的微生物的发育,因此含油气区地表的微生物在浓度、种群和结构方面,都跟下伏无油气藏的地区有所区别。通过分析这些异常特征,可以对油气富集区及油气藏进行研究和预测。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技术与理论探索,建立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实现了从油气指示微生物数量向群落结构、群落演替规律的研究,建立了群落解析技术。持续三年的人工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烃类组分驯化下微生物及群落结构出现明显差异性和响应关系,发现的菌种与实际油气藏上方的高度一致,为微生物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持。针对不同地理条件、不同油气藏类型的油气区样品,进行了环境条件、油气地球化学与油气微生物类群分布的相关性研究,分析了油气藏地表土壤样品原位的微生物特征,初步构建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油气指示菌数据库。应用研究表明,地表微生物异常与油气藏位置呈现较好的关联性,在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上方微生物异常都能很好地体现油气藏的“生理体征”。结合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可以有效预测有利油气富集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应用前景。由此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微生物勘探九大发展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5.
海洋油气勘探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对海域下伏勘探目的层进行有效的含油气性检测,并与地球物理等常规勘探技术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海域特别是深水油气勘探的成功率,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及成本。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基于轻烃微渗漏原理,通过直接检测油气藏微渗漏的轻烃及烃氧化微生物,从而判断油气藏的存在。该技术是一种直接的烃类检测技术,由于轻烃微渗漏的普遍存在,所以该技术在海域中应用适用范围较广。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近年来应用于中国南海北部的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等深水圈闭含油气性评价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钻探成果认识相符,证明该技术在南海油气勘探中的适用性。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南海中南部的低勘探程度区、高成本风险区,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灵敏快捷有效的烃检测技术,其大规模应用有望加速南海深水勘探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对塔里木盆地新和地区油气微生物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该地区油气预测和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依据。主要采用平板培养计数法、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法与高通量测序法对土壤样品中的油气微生物进行定量检测,利用这些方法研究了新和地区油气微生物种群构成及数量异常情况,构建出研究区油气区的油气微生物异常模式。以此为依据,对新和及三道桥地区低幅度圈闭线索区域的油气微生物进行检测,根据油气微生物异常特征预测油气有利区。最终识别出5个微生物异常区,并结合构造圈闭认识结果及油气微生物数量异常,优选出5个潜在的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天然气微生物勘探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MPOG)因具有直接、有效、多解性小和经济效益好等优势日益受到全球油气勘探界的重视。运用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中的天然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在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进行了采样和甲烷氧化菌培养,之后根据经验确定了该坳陷的2个气异常显示区即西北异常区和中南异常区,发现该两异常区异常值与区内已钻井的勘探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微生物勘探技术效果较好。通过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实践,讨论了该技术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地表、断层等因素对该技术效果的影响。认为该技术对我国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天然气微生物勘探基础上,结合圈闭、油源等条件对研究区进行了含油性预测,并确定了最有利的布井点位。  相似文献   

8.
以镇泾油田微生物异常为基础,结合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镇泾油田红河26 - 37井区微生物异常区域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微生物异常指标体系,论述了井区微生物异常分析结果,找出了井区内的微生物异常的分布规律,并对其勘探前景作出评价,对最有利目标区进行了含油气预测.  相似文献   

9.
海洋沉积物中芳香烃预测中国南海潮汕坳陷油气圈闭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一种先进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通过检测海底沉积物中的芳香烃的含量预测可能的油气圈闭。基于新的高分子吸附材料快速高效地提取海洋表层沉积物中痕量的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简称为BTEX)和萘、菲、蒽(简称为PAHs)等芳烃组分,结合热脱附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完成对沉积物中痕量BTEX和PAHs的定性定量分析,利用BTEX和PAHs浓度异常范围预测油气圈闭。结合中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白云凹陷荔湾地区已知LW3-1油气田的验证结果,以及中国南海东沙海域中生界油气勘探新区(潮汕坳陷)二维地震勘探的结果,提出了在潮汕坳陷北部斜坡区和中央隆起带、水深1 000~1 500 m的深水区是寻找中生代油气藏的重点勘探区,为缩小勘探目标区和降低勘探成本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白云凹陷是珠江口盆地已证实的富生烃凹陷,主力生烃层系恩平组的勘探前景亟待深入研究。受持续的构造沉降影响,白云凹陷恩平组构造圈闭匮乏,但构造、沉积条件均有利于岩性地层圈闭发育与油气藏的形成。在详细分析恩平组地质条件基础上,搜索落实潜在的岩性地层目标21个,并优选白云11目标进行精细评价。结果表明,白云11目标为三级层序低位期的低位扇沉积,砂体发育,圈闭落实,储层物性良好,成藏条件优越,含气异常特征明显,为白云凹陷中深层有利的自生自储型勘探目标。恩平组自生自储型岩性地层油气藏是白云凹陷油气勘探新领域,而中深层少井条件下的岩性地层圈闭评价方法则为深水区该类油气藏的勘探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富县北部地处黄土塬地貌区,天然气勘探程度较低。针对黄土塬地貌区地震响应微弱、适用性差、流体检测难度大的问题,采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结合油气钻探和地质资料展开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塬地貌区检测到显著的微生物异常;微生物及地球化学成果指示延长探区具有油气并存的特点;研究区可划分为9个微生物异常区和3个有利区带,其中,中部有利区指示含气前景好,西北部有利区含气性较好,东南部有利区可能与天然气富集有关。综合研究表明,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黄土塬地貌区的含油气性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塬地貌区油气有利区带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火山岩储层岩性变化大、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气勘探面临较大困难等问题,运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通过检测地表土壤中烃氧化菌的丰度差异,研究土壤吸附气的组成特征,来圈定油气分布范围,判别油气藏流体性质。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识别出3个勘探有利区,并将东南部G10井区以及中部G16井区北部定义为2个勘探风险区。揭示下伏圈闭油气性质以油为主,并伴有凝析油气。检测结果与已知井结果吻合较好,并成功预测了6口钻井的含油气性差异,表明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中拐凸起火山岩勘探方面具有较好适用性。将地质微生物数据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成果相结合进行“4G”综合研究,可为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新模式,达到提高勘探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沈119井区下第三系沙四段储层横向变化大,属于构造岩性油气藏的复杂地质条件,为此,对薄砂体分布进行测井约束稀疏脉冲反演预测,明确了砂体分布范围,拓展了新的含油层系,找到了有利含油气圈闭,并探明一定石油地质储量,在大民屯凹陷薄砂体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托克逊凹陷前期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伊拉湖构造带。根据邻近凹陷实际勘探经验及托克逊凹陷目前钻井资料,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通过全面解剖伊拉湖构造带三叠系已知层系油气藏,系统分析了托克逊凹陷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圈闭等油气藏形成的基本要素。研究表明,托克逊凹陷勘探前景广阔。存在多个有利的油气勘探领域。下一步勘探方向应在区域扩展后期保存好的三叠系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同时,积极探索三叠系小泉沟群、二叠系桃东沟群地层一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应用于西柳地区进行采样,并进行了烃氧化菌培养,根据经验确定了本研究区的2个微生物异常区,即中北异常区和东南异常区。与研究区内现有已钻的12口井相比,其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的符合率为75%,效果是良好的。同时,通过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实践,总结并讨论了该技术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地表和断层的影响因素、导致部分结果不相符的原因,这对我国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最后,在油气微生物勘探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圈闭、油源等条件对试验区进行了含油性预测,并确定了最有利的布井点位.  相似文献   

16.
石油微生物勘探技术在西柳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新技术应用于西柳地区进行采样,并进行了烃氧化菌培养,根据经验确定了本研究区的2个微生物异常区,即中北异常区和东南异常区。与研究区内现有已钻的12口井相比,其油气微生物勘探结果的符合率为75%,效果是良好的。同时,通过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实践,总结并讨论了该技术分析结果的客观性以及地表和断层的影响因素、导致部分结果不相符的原因,这对我国复杂地下地质条件的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最后,在油气微生物勘探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圈闭、油源等条件对试验区进行了含油性预测,并确定了最有利的布井点位.  相似文献   

17.
烃源岩分布特征不明、大型构造圈闭缺乏、成藏层系单一和储层条件复杂是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盆地白云深水区(包括白云凹陷和荔湾凹陷)油气勘探面临的关键问题。从构造、沉积到成藏的综合性研究表明,陆缘岩石圈强烈薄化背景下的伸展拆离作用控制了陆缘深水区盆地的形成与演化,陆缘岩石圈强烈伸展的结构特征控制了裂陷期规模烃源岩的分布,陆缘地壳强烈薄化带控制了拗陷期陆架坡折带和深水储层的发育与分布,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的深部结构、沉积充填及油气成藏等具有特殊性,与典型陆相断陷及国外深水地质差别明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白云深水区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重力流体系油气成藏模式,认识到生烃过程中形成超压、晚期断裂活动和底辟带泄压是有利的成藏动力过程,继承性古鼻状隆起带和断裂-构造脊复合输导体系控制了油气富集成藏,从而导致白云深水区呈现油气兼生、内气外油的特征,形成了白云东洼油气区、白云西洼油气区、白云北坡气区和白云东油气区等四大油气优势聚集带,同时还发育了白云西南断阶带、白云南洼、荔湾凹陷及南部超深水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18.
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新庄油田。通过该区的样品采集、实验、分析和研究,完成了油和气的微生物异常区的圈定,微生物异常显示与工区内已知4口探井的含油气情况基本吻合。以微生物异常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现有的区域地质概况、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对新庄油田微生物异常圈定了3个明显的异常区,其中中部异常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块,北部异常区为较有利的目标区块,东南异常区为可勘探的目标区块。根据新庄油田油气显示的微生物异常值特征,对含油气情况进行了初步解释,评价了新庄油田的油气远景,并与邻区的西峰油田相比,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分析表明,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特别适合于鄂尔多斯盆地,特别是地震效果不甚理想和岩性油气藏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油气勘探形势为基础,结合对基本地质条件和成藏条件的特殊性分析认为:台北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要以已知的构造背景为基础逐步展开,树立“富油气凹陷”满凹含油的理念,在全凹陷开展饱和勘探;加强低位体系域储集体的勘探;重视不整合面之上岩性圈闭的识别与描述;选择有利地区,努力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同时指出了在台北凹陷侏罗系以上含油气系统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3类重要领域和相应区带。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顺北断溶体油气藏微生物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微生物检测技术因廉价、直接、高效等特点而日益受到油气勘探界的重视。文章对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顺北地区顺8井北三维区开展了油气微生物异常特征的研究。采取改良平板培养计数法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法与高通量测序法对土壤样品中的油气微生物进行定量检测,采用改良平板培养计数法了解了顺北地区的微生物数量特征,通过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法与高通量测序法查清了顺北地区油气微生物的种类异常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建立了顺北-跃参已知油气藏的微生物数量及种类异常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对顺8井北三维区划出了4个微生物数量异常区,推测出未知区存在4个潜在有利勘探目标区(异常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