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路小半径曲线段外侧车道路侧事故概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降低小半径曲线段路侧事故概率,选取道路线形指标(圆曲线半径、硬路肩宽度、纵坡坡度、超高横坡度、圆曲线加宽)、路面状况(路面附着系数)、交通特性(车速、车型)8个路侧事故风险因素进行PC-crash仿真试验,收集12 800组数据.采用CHAID(Chi-squared 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决策树技术识别了影响路侧事故发生的显著性风险因素,探讨各种风险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路侧事故的影响,并利用贝叶斯网络构建了路侧事故概率预测模型.根据概率模型预测结果,提出了路侧事故多发路段判别方法,并进行案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路侧事故影响程度最大的显著性风险因素为车速,其次为圆曲线半径、车型、路面附着系数和硬路肩宽度;当80 km/hv≤100 km/h, 300 mR≤600 m时,设置硬路肩宽度≥1.5 m能够明显减少路侧事故风险;与小型客车相比,载重货车更易发生路侧事故,且硬路肩宽度对载重货车路侧事故有更显著的影响,当100 km/hv≤120 km/h, 300 mR≤600 m时,设置硬路肩宽度≥2.25 m能够明显减少载重货车路侧事故风险.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颗粒空间位置及间距对显微全息测量结果(颗粒位置和粒径)的影响,分别考察了颗粒在平行和垂直光轴方向上,电荷耦合元件(CCD)平面内不同间距和不同粒径情况下的颗粒重建结果,讨论了灰度阈值对颗粒识别的影响,并结合实验对实际拍摄得到的颗粒全息图进行重建分析.结果表明:在垂直光轴方向上,当记录距离分别为5、50、100μm时,可以识别出粒径均为1μm的双颗粒的最小间距分别对应为1、2、2μm;在平行光轴方向上,记录距离分别为5、50、100μm时,可以识别出粒径均为1μm的双颗粒的最小间距分别对应为2、8、16μm;在重建过程中,灰度阈值应设定为不小于0.5.  相似文献   

3.
通过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槽研究了周期波浪对浪溅区结构物的冲击作用。控制方程为雷诺时均方程,采用k-ε紊流模型及在近壁区应用壁函数。建立了适合VOF方法的水体与结构物接触与分离的数值边界条件及动量方程的对流项采用了三了介迎风差分格式以消除数值粘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波浪参数、结构物尺度、结构物与静水面的距离等情形的数值计算成果的比较分析,得到了波浪对结构物底面的冲击压力分布特征,讨论了结构物离开水面的距离S等参数对波浪冲击压力的影响,通过数模得到了波浪对位于浪溅区结构物底面的波浪冲击压力幅值及沿底面分布的定量结果。  相似文献   

4.
为给城市道路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开展路侧自行车干扰条件下城市干路路段交通调查分析,给出了路侧自行车数量对其邻近机动车道平均行程车速、小客车饱和车头时距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构建了相应的关系模型.基于所建理论模型,给出了城市干路路段实际通行能力计算的路侧自行车数量修正系数建议,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提出了路侧自行车干扰下的城市干路路段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与分级建议,基于服务水平分析给出了设置机非分隔设施的路侧自行车数量阈值建议.研究表明:随着自行车数量的增加,平均行程车速降低,而饱和车头时距增加,均满足二次函数关系;路侧自行车数量越多、设计速度越高、实际通行能力的路侧自行行车数量修正系数越小,说明其对通行能力的影响越大;在服务水平相同的情况下,设计速度越高,对应的路侧自行车数量阈值越小,说明设计速度高的城市道路路段交通运行受路侧自行车干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公路货运通道路侧事故多发路段判别与线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优化公路货运通道线形设计,降低货车事故概率,将车速、圆曲线半径、纵坡坡度、超高横坡度、硬路肩宽度、圆曲线加宽、路面附着系数、车型(载重货车、铰接列车)作为风险因素,利用PC-Crash软件开展事故模拟试验;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显著性风险因素,构建货运通道路侧事故概率预测模型;根据概率模型预测结果,借助“累计频率曲线法”思想,给出路侧事故潜在多发点和路侧事故多发点概率阈值,提出了货运通道路侧事故多发路段判别方法;针对路侧事故多发路段,利用分类树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算法,开展货运通道线形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显著性风险因素对路侧事故影响的重要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车速、圆曲线半径、路面附着系数、车型、硬路肩宽度、纵坡坡度和超高横坡度;对于圆曲线半径R≤400 m、运行速度60 km/h相似文献   

6.
城市三维空间形态通过改变空气循环流动以及太阳辐射的传输平衡影响城市热环境。地表温度是研究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参数之一,厘清城市三维空间形态影响地表温度的机制对缓解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济南市2020年夏季Landsat8热红外影像数据和建筑矢量数据,通过3种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和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平均地表温度为33.97℃,而中高温区域面积比例高达58%;城市三维空间形态与地表温度之间具有尺度依赖性,选取4个基准尺度中,150 m空间尺度是研究城市热环境的最佳分析尺度;对地表温度影响较大的指标因子分别是空间拥挤度(SCD)、建筑物表面积(BSA)、平均高度(AV)、平均体积(AH),说明空间拥挤度较小、瘦高、三维空间上分布稀疏的建筑物有助于降低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沿线8个钻孔资料的分析,采用土体动力参数分析方法,结合近些年地震破坏统计资料,对陕西省汉宁高速公路沿线进行地震小区划研究.研究表明:全线软弱土层较多,标准贯入值低;顶层软土、中间层位的细、粉砂和底部黏土及粉土层的剪切波速分别在100 m/s,300~400 m/s和500 m/s之间;根据地面最大加速度和最大速度,可将全线分为两个分区,具有明显不同的土体动参数特征;在该地区进行结构物抗震设计时,应按照中等液化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8.
对100 m2面积内的200个土壤不同深度取样并分析其硝态氮含量,用区域化变量理论和半方差函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均具有空间变异性,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深层土壤硝态氮舍量的变异系数大于浅层土壤的;硝态氮含量的半方差随着取样间距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趋于稳定,存在着空问变异结构,最后对其进行拟合,确定其变异程度及空间相关尺度,其变异程度主要由土壤本身的空间结构引起,不同深度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空间相关尺度不同.  相似文献   

9.
路侧干扰对运行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行车实验,调查了3条典型双车道共108个路段上的行车速度,得到了单个路侧干扰因素影响时的实验车连续变化速度,分析认为在经过有路侧干扰存在的路段,实验车的初速度与横向间距是影响车速变化的主要因素.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单个路侧干扰因素对实验车速度的影响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对路侧干扰数量与运行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路侧干扰系数模型,并求出了不同横断面尺寸和路侧干扰数量的路侧干扰系数.  相似文献   

10.
魔芋葡甘聚糖粒度与分子尺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化魔芋葡甘聚糖(KGM)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筛目的KGM粒度与分子尺度(包括分子量与分子构象)的相关性,运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静态激光散射仪及数显旋光仪分析了粒度分布、分子尺度及旋光值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梯度细化后KGM的粒径逐步递减,其在无水乙醇介质中分散效果最好(D50=13.11μm);随粒度的减小,Mw缓慢递减,分子构象由球形分子过渡为线性结构;80~100目KGM的空间不对称性最小,旋光值最大.这些相关性的初步建立为KGM深度开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列举了我国公路路侧出现的典型安全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路侧设计理念和安全对策,重点讨论了解决我国道路路侧安全问题的对策.这对于减少车辆冲出路外而引起的路侧交通事故,改善道路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2000年在加拿大修建的公路桥(CHBDC)的固体材料箱型结构弯矩方程,适用范围跨度小于8 m.利用有限元分析了跨度为3 m~12 m结构的3个施工阶段,以及回填土、活荷作用的影响.弯矩方程的系数是在新基础上提出了大量的有限元分析,并考虑不同的设计变量的结果.例如跨度、回填条件等,并对3 m~12 m跨度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以往平原区高速公路高路堤设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平原区高速公路勘察设计特点,从构造物设计角度对平原区高速公路设计中如何贯彻低路基设计理念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古滑体内路堑切割所导致的路堑边坡稳定、路面至古滑床残留土柱稳定、古滑体稳定及土体渗流应力作用出发,论述了其宏观破坏特征、原因、机制、过程,确定了稳坡对策、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TSP-203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资料分析解释的基本依据。该系统能长距离预报隧道施工前方的地质变化:如断层破碎带、软弱岩层及其他不良地质地段,其准确预报范围为掌子面前方100-150 m;在大多数岩层结构中,它的有效预报范围可达100 m(以隧道掌子面为基准),在坚硬的岩层中甚至可高达200 m,能够为隧道施工方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指导隧道安全施工。在总结大量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程项目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实例说明该系统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岩溶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地质隐患。岩溶与周围围岩存在密度,介电常数,波速等物性差异,使得可以用地球物理方法来对其进行探测。本文介绍了在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平导右边墙上用地震映像法进行隧道岩溶的探测情况,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研究表明地震映像方法是一种高效快捷的物探方法,不仅可用于铁路公路隧道隧底的岩溶勘察,也可用于隧道边墙外的岩溶勘察。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公路隧道内外路面工作温度环境的差异,研究长公路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合理横缝间距.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横缝间距分别为4m、8m、12m和16m时,不同面层板厚度、不同轴载、不同基层厚度、不同基层模量和不同基岩模量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最大弯拉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横缝间距下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应力变化状况,表明长公路隧道内水泥混凝土板长变化对水泥混凝土板的温度应力影响较小,验证了进入长隧道73 m后水泥混凝土面层横向接缝间距增大至8~12m的可行性.分析结果对长公路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现有高速公路合流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适应性,分析现有高速公路合流区加速车道长度和通视三角区角度对自动驾驶交通流的影响规律,并与传统交通流进行对比。依据自动驾驶车辆在感知、跟驰和换道行为以及与周围车辆的协作方面更迅速安全等特点,改进了Krauss跟驰模型和LC2013换道模型以适应自动驾驶车辆特征。依据车辆换道可接受间隙建立车辆跟驰间距计算公式,在满足换道安全的基础上对跟驰模型参数进行改进。结果表明:在现有的高速公路合流区平面设计参数条件下,自动驾驶交通流的安全性、效率及稳定性均优于传统交通流,与传统交通流相比,自动驾驶交通流冲突数减少了100%,平均延误降低了60%~71%,平均车速提高了近20%且更稳定;在不同平面设计参数下,自动驾驶车辆的冲突数均为0,平均延误保持在0.65 s左右,平均车速稳定在33~34 m/s。现有的高速公路合流区平面设计参数在安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均能较好地适应自动驾驶车辆,且参数的取值对自动驾驶车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80年代末开始,钢管混凝土在我国公路和城市拱桥中得到应用,发展很快,在全国已建工程达一百多座。跨度最大的有乌江二桥,L=360m,采用了5-4管集束式拱肋和四川万县长江大桥,L=420m,采用了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箱形截面拱肋。在拱桥的推广应用中,出现了很多创新工作,对钢管混凝土在桥梁工程的应用中作出了贡献。同时,在某些设计中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外,作者就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