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德合作研发的工业4.0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其独有的国际影响力,已成为互联网领域各种领先技术发布的舞台。11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德国SAP公司联合研制的工业4.0智能制造生产线,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作为15项领先科技成果之一发布,作为中德科技合作的典型成果,工业4.0智能制造生产线体现了两国总理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5月29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年会在德国海德堡召开。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合作机制下的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和中德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组于5月27~28日同期举行了第六次全体会议。来自中德双方政府部门、标准化组织、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领域企业的100余名代表共同参与了本次会议。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数字和创新政策司黑尔格·恩格哈德副司长、国家标准委殷明汉副主任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曹钢副巡视员出席会议并发言。  相似文献   

3.
<正>11月25日,中国—德国工业4.0技术展示创新中心在苏州正式开业。此创新中心是一个合作技术平台,由全球先进制造研究所(GAMI)建立,旨在促进中德两国先进技术共享,推动工业4.0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为工业4.0时代培养人才。该创新中心可以开展高规格培训,促进中德企业联合研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中德智能制造联盟成立大会"在深圳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智能制造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尽管术语有所不同,但无论理念还是核心目标都高度一致,在双方的合作中,需要将这些理念和目标转化、解构为可操作的流程,通过流程有效转换实现共同目标。中德智能  相似文献   

5.
正11月19日,中德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主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由产业合作、科研合作、主题对话和对接交流4个环节组成。在产业合作环节,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机构代表分别从"携手共建国际云制造产业生态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数字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工业4.0到无人自主系统"、"构建共创共赢生  相似文献   

6.
正9月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的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经验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安筱鹏副司长出席会议,并在发言中指出: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是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和中德两国领导人达成有关共识的重要举措。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态势日趋明显。推动中德智能制造合作是两国共同应对、积极把握历史机遇的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1月10日,首届"太仓杯"中德高端制造工匠技能挑战赛开幕。比赛共设置切削机械工、工业机械工、模具机械工、机电一体化工、工业机器人5个赛项。来自中德两国的123支队伍、246名参赛选手将在不同领域各显其能,角逐奖项。此次"太仓杯"挑战赛是中国首  相似文献   

8.
正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工作组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科技部和德国联邦教研部联合主办,科技部国际合作司陈家昌副司长和德国联邦教研部关键技术司蔡泽尔副司长共同主持。本次会议旨在落实2016年1月万钢部长与德国联邦教研部万卡部长在京签署的《关于在智能制造(工业4.0)和智能服务领域通过双边科技合作开发和推广创新方案的联合意向声明》,加强中德两国在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领域的创新对话。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4日,以"科技、合作、创新"为主题的中德科技创新合作大会在德国柏林召开。来自中德两国政府、科研和企业界约250名代表围绕科技创新政策、发展成果、重点合作领域等进行了交流。中国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大会的主旨演讲中表示,近年来,科技合作逐渐成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内涵。一批基础前沿、新兴产业技术以及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务实合作成果,为两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重要推动力。中德产业关联日趋紧密,区域合作热情高涨,科研人员交流密切。  相似文献   

10.
行业观察     
《模具工业》2015,(12):8-9
<正>德国总理默克尔八次访华工业4.0再迎机遇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于10月29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默克尔第八次访华,"创新"是此次访问的重要议题。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此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德两国可在高科技领域开展更多合作,把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业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特别是高新科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7月23日上午,远算智能与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在杭州举办战略合作签约仪式:远算智能创始人兼CEO吴健明、西门子数字工业软件全球销售和客户成功部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梁乃明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工业数字化领域的深度合作、联合发展。双方将基于工业4.0的思维理念、技术优势和宝贵经验深度合作,打造基于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内核的远  相似文献   

12.
《模具工业》2016,(3):6-9
2016年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5项具体措施及11个配套指南加大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并首度于国家层级将两大国家战略"中国制造"与"互联网+"融合发展。2月4日,中国共产党与德国联盟党在广东省揭阳市召开第十次政党对话会,对话围绕"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的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为继续推动落实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11日,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第九次会议在德国柏林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数字化与创新政策司、德国电工电子与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中德双方标准化组织、研究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80余名代  相似文献   

14.
《模具工业》2016,(4):7-10
3月8日,中韩3D打印合作对接会在长沙举行,此次韩国工业技术研究院来长沙洽谈,专题进行华曙高科——韩国工研院"中韩3D打印合作对接",旨在推进双方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创新,共同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3月2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德国总统高克,表示中国愿同德方深化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战略对接,携手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三次中德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合作论坛11月12日在柏林召开,论坛讨论了中国智能制造与德国工业4. 0加强对接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德国联邦经济部国务秘书乌尔里希·努斯鲍姆充分肯定了中德产业界和政府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合作,包括在标准化合作方面取得的成绩。努斯鲍姆强调,合作的目标是为企业成功的数字变革创造必要的条件。他说:"能够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大韩民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关于绿色-生态产业开发领域战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加强两国在绿色园区等领域合作,共同促进两国产业可持续发展,2019年7月22日,中韩绿色园区评价标准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7.
<正>"2014西门子—哈工大工业论坛"日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及工业业务领域总裁吴和乐博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副院长徐殿国先生共同主持论坛,吴和乐博士就"制造业的未来"做主题演讲。演讲中,吴和乐博士描绘了利用先进的工业软件和自动化集成平台,使制造业迈向"工业4.0"时代,达到高度数字化、互联化、定制化及绿色化的未来图景。并以西门子的产品线为例,论证了迎接"工业4.0"时代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双方专家还就电机的热学优化架构、大型电机的应用和变频器的发展趋30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5月13~14日,由中国工程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西安交通大学共同承办的"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在北京展览馆华丽登场。中德制造业内优秀的企业家和高端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论道"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两天的会议共吸引了700多人到场聆听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  相似文献   

19.
正重庆两江新区签约建设中德MEMS传感器智能制造基地,预计产值将达6.2亿元人民币。当日与两江新区签约的是重庆德尔森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由德国Muese公司与中方数家公司合资成立,研发制造的传感器主要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建筑与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工业4.0系统等领域。德国Muese公司董事长陈立新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此次签约项目将采取"1+1+1+1"的推进模式,  相似文献   

20.
1前言为推动中瑞(典)两国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1981年,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和瑞典创新局分别代表各自政府签订了《中瑞(典)科技合作议定书》。双方确定将材料、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能源等四个领域的课题作为两国优先合作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在材料研究领域,2001个9月,中国科学技术部和瑞典创新局在瑞典举办了“瑞中新材料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由瑞方Chalmers大学和中方钢铁研究总院共同承担的瑞中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入选中国2001年度的“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瑞中双方协商同意以此为契机成立“瑞(典)中新材料合作交流中心”,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