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宽级配推移质输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宽级配卵石河道粗细颗粒泥沙的输移特点,提出一种反映粗化细化过程的特征参数-粗化细化程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来描述河道粗化细化过程中输沙能力的不同特点,同时,在对床沙位置进行实测的基础上,把粗化过程和床沙位置特征参数联系起来,用床沙位置特征参数来反映,刻化粗化细化过程中的程度;由此而对非均匀粗细泥沙输移中粗化细化程度对输沙率的影响规律进行深入探讨,获得粗化细化程度对粗颗粒泥沙推移质输沙率影响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长江上游精度较高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还未公认接受的现状,利用长江上游8个测站(点)共计1 290组推移质运动实测资料,点汇无因次水流强度指标和泥沙输移强度相关关系,发现无因次W*Φ的关系较好。然后根据输沙率公式的标准化对其关系式进行回归分析,并利用实测资料对回归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公式较适用于长江上游河流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推荐在长江上游河流使用本文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3.
宽级配卵石河床表层大多为不同粗化程度的粗化层覆盖,现有大多数公式只能反映特定粗化程度下的输沙特性,限制了这些公式的适用性。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来水来沙条件下,粗化程度越高,输沙率越小,在计算中引入粗化程度参数可以较好地提升公式的适用性;粗化层的稳定性对卵石推移质输沙有重要影响,粗化层遭受破坏后,推移质输沙率剧增,现有公式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因此,在计算推移质输沙率时需要科学合理地考虑粗化层破坏导致的输沙率剧增问题。  相似文献   

4.
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级配计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水流功率理论,导出了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并考虑了床沙运动的随机性及床面粗化对输沙率的影响;提出了推移质级配计算的公式。由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级配计算公式的计算值与作者、Samaga、Gilbert试验值及长江新厂(二)站、美国东汊河实测值吻合较好,并且能够用于均匀沙的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5.
6.
使用天然尺度的实验室渠道观测了在恒定流条件下非均匀卵石床面的推移质运动变化过程,采集到了高精度、长时间序列的输沙率变化过程,用Γ分布有效描述了推移质输沙率的随机过程.在采样历时较短时,规则明渠的单宽输沙率过程与单宽输沙率横向分布均呈现较大的随机性,但随着采样历时的延长,虽然规则明渠的单宽输沙率过程仍呈现一定的随机性,但规则明渠的单宽输沙率的横向分布基本趋于稳定.相对推移质单宽输沙率概率密度分布可近似地表示为Γ分布,且α、β的取值随采样历时与无量纲希尔兹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利用本次试验成果,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α、β与采样历时以及无量纲希尔兹切应力的关系式,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冲积河流沙质河床推移质级配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罗号  张红武  赵晨苏 《水利学报》2017,48(12):1465-1472
推移质级配是进行推移质输沙率、河床冲淤等计算模拟的重要条件。本文从分析沙质河床近壁紊动源区内泥沙运动临界图景入手,运用瞬时动量对撞平衡原理得到推移质泥沙临界运动条件,并基于垂向瞬时紊动速度所具有的高斯分布规律,求解随机方程,建立了理论性较强的沙质河床推移质颗粒级配计算公式。黄河与长江的实测资料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公式能同天然沙质河床推移质实测资料符合,因而对于确定冲积河流沙质河床推移质泥沙级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张罗号 《水利学报》2017,48(4):467-472
沙质河床推移质输沙计算无论在河流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还是在工程应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前人主要研究成果,认为因推移质输沙率测验精度低而使现有公式多不适用于典型沙质河床,故在阐明推移质与悬移质泥沙交换运动机理基础上,借助因测验精度较高而在学科研究较成熟的悬移质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通过向河底外延推求出推移质泥沙输沙率,并充分考虑泥沙粒径、水流强度及水力摩阻特性对沙质推移质输沙厚度的影响,得到了物理概念清晰、形式较为简明的沙质推移质输沙率公式。通过黄河细沙河床实测资料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公式比前人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具有较高计算精度,可以应用到推移质输沙率测验精度不能保证的沙质河段的河床变形计算。  相似文献   

11.
非均匀推移质级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脉动流速服从正态分布和输沙平衡时床沙与推移质泥沙颗粒的交换处于平衡状态的概念,经理论分析得到了适用于宽级配非均匀沙河槽的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级配计算,由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级配计算公式的计算值与Davies、Day、Gessler、Little和Mayer等水槽试验值及美国东汊河、Tanana河、Snake河及长江宜昌等河道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的统一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以往的各种推移质输沙率公式中的水流强度指标进行了综合、归纳 ,提出了统一的水流强度指标形式 ,并由此推导出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的统一形式 .利用 75 7组实测水槽资料对该统一形式中的系数进行了率定 ,并与其它几个推移质输沙率公式比较表明 ,该统一形式具有相当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床沙质与冲泻质划分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床沙质和冲泻质的划分方法进行综述,将前人方法分为三类:经验法、半经验半理论法及理论法。经验法以泥沙粒径为指标,又分为固定粒径法(如0.06mm和0.0625mm等)和级配曲线法(如D5和拐点法等)。半经验半理论法考虑了泥沙和水流属性,以悬浮指标法为代表。理论法包括有效悬浮功法和含沙浓度判别法,其中后者认为冲泻质存在饱和含沙浓度。经验法最为简便,应用最广;悬浮指标和有效悬浮功法由于考虑水流条件,结果相对符合实际;含沙浓度判别法虽然考虑因素最多,但限于公式复杂,目前应用较少。关于床沙质与冲泻质的分界粒径,还应进一步研究水流紊动和泥沙非均匀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峡谷壅水河段推移质输沙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奉节站为例,对峡谷壅水河段水沙运动现象进行了描述,分析现有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在峡谷壅水河段的预测效果,对峡谷上游附近河段推移质输沙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峡谷壅水河段由于水深、比降及床面补给的复杂性,推移质运动的不连续性,致使现有输沙率公式不能适用于此类河段。  相似文献   

15.
推移质输沙率是河流动力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推移质输沙率的基础上,总结了6个典型的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公式。把单宽输沙率都统一转化成推移质输移浓度的形式,并运用大量的试验水槽资料验证比较。比较结果表明,相对误差最大的是恩格隆公式,高达118.6%;相对误差最低的为梅叶-彼德公式,为39.1%;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Meyer-Peter公式,窦国仁公式,Ackers and White公式,Yalin公式,Sharmov公式,Engelund公式。该研究可为工程人员选择公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恒定流清水冲刷输沙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波动水流及定常流量的清水冲刷水槽试验,对非恒定流输沙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洪峰过程中,涨、落水流速、比降、输沙率的变化特性及影响输沙率的主要因素;揭示了加速流和减速流的输沙滞后效应;提出了洪峰输沙量的估算方法以及与洪峰流量输沙等效的当量流量。对人造洪峰设计,河床变形分析计算以及河工模型设计等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喀拉喀什河水槽模拟试验结果,推求天然河道推移质输沙量,用试验成果与几座水库资料进行类比,论证了试验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完善推移质输移理论,采用无后效的Markov过程描述床沙、推移质和悬移质运动的随机性,推导了新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结构.引入隐蔽角的概念,进一步量化分析床沙位置分布特性.采用全概率泥沙起动概念,推导了考虑水流条件随机性和床沙位置分布特性的泥沙起动全概率.基于垂向脉动流速,得到了泥沙起悬概率,最终构建了新的推移质输...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床沙质与冲泻质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元叶  何青  程江  黄坚  张经 《泥沙研究》2004,32(1):43-49
作者采用拐点法、最大曲率法和从床沙质与冲泻质的造床性质区分的方法,利用2001年7月份长江口的采样资料,对长江口的床沙质和冲泻质进行了初步划分,并且对比了几种方法的划分结果,得出拐点法的临界值为1.04~1.09μm,平均值为2.41μm,标准偏差为0.76,在悬沙级配曲线中小于该粒径的百分含量为16.4%~42.6%,平均为24.8%;最大曲率法的临界粒径范围在1.65~4.34μm之间,平均值为1.25μm,标准偏差为0.19,在悬沙级配曲线中小于该粒径的百分含量为8.6%~16.8%,平均为11.4%;从床沙质与冲泻质的造床性质区分结果为1.65~2.4μm,在悬沙级配曲线中小于该粒径组的百分含量约为20.4%。  相似文献   

20.
基于床面均匀泥沙颗粒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了瞬时作用流速及有效作用高度,建立了平坡泥沙起动条件与床面泥沙暴露度的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得到,泥沙跃移起动要求水流条件最高,滚动起动及滑动起动取决于泥沙颗粒的暴露角,且暴露角 θ 不随拖曳力系数CD和上举力系数CL的变化而变化.当暴露角 θ 小于42.8°时,泥沙更易于滚动起动;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