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明确高温老化对光稳定改性沥青材料的作用效应,优选受阻胺光稳定剂制备改性沥青,设置热老化温度及时间对光稳定改性沥青进行热老化处置,借助三大指标试验及布氏黏度试验系统研究热老化作用对光稳定改性沥青胶结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表征不同热老化条件下光稳定改性沥青表面粗糙度变化,通过3D形貌重建深入分析热老化作用对于沥青微观形貌的影响,明确热老化作用对于光稳定改性沥青的影响。结果表明:T770改性剂能够缓解热老化作用对于沥青胶结料的影响;在热老化时间大于6 h后,基质沥青中均有蜂状结构出现,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基质沥青表面形成的特殊结构逐渐变小; T770改性沥青在老化时间6 h和9 h时均出现了蜂状结构;根据粗糙度的数据对比,改性沥青的表面起伏程度要比基质沥青更大。这表明在热老化作用下T770改性沥青的表面粗糙度变化程度要略高于基质沥青胶结料,即光稳定改性沥青材料对于热老化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以邻硝基苯胺为重氮组分,对羟基苯磺酸钠为偶合组分,氯化亚砜为酰氯化试剂,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胺为胺组分,通过重氮化、偶合、还原闭环、酰氯化等化学反应合成了一只分子内含有苯并三唑紫外吸收片段和受阻胺光稳定片段的UVA-HALS复合型光稳定剂UVH-1,使其具有吸收紫外线和捕获自由基等多种光稳定功能,从而提高其光稳定性和紫外线防护效果。并通过红外、质谱和核磁等手段,对中间体和最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表明其结构与设计相符。 相似文献
3.
将镁铝基层状双氢氧化物(Mg-Al LDHs)与基质沥青熔融共混,制备了Mg-Al LDHs改性沥青。采用薄膜烘箱试验(TFOT)和紫外光老化试验分别研究了不同掺量的Mg-Al LDHs对沥青短期热氧老化和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Al LDHs可有效抑制沥青在TFOT和紫外光老化过程中软化点和粘度的增加,显著提高沥青延度保留率,减小其质量变化,有效改善了沥青抗短期热氧老化和紫外光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4.
有机大分子中的光稳定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稳定剂是抑制或减缓由于光氧化作用而使高分子材料发生降解的助剂。它可吸收、屏蔽紫外线、吸收高能量紫外线进行能量转换或能迅速将已被紫外线激发的高分子激发态猝回到稳定的基态 ,达到保护高分子材料免受紫外线破坏的作用 ,从而提高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寿命。综述了光稳定剂的应用背景 ,国内外光稳定剂的类别、作用机理及发展趋势。根据光稳定剂作用机理的不同 ,将光稳定剂分为光屏蔽剂、紫外线吸收剂、激发态猝灭剂及自由基捕获剂。由于蜡类产品在储运、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受光的照射而使颜色发生改变 ,因此 ,近年来光稳定剂已广泛应用于石油蜡类产品中 ,从而提高了石油蜡类产品的光安定性能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对胶粉改性沥青老化机理、表征及评价的研究现状。胶粉改性沥青的老化过程伴随着胶粉的溶胀、降解反应以及沥青与胶粉之间的物质交互作用;胶粉改性沥青老化行为的表征主要从化学组分、分子结构、分子量、表面形貌入手,并解释其对宏观性能的影响;胶粉改性沥青老化性能评价主要采用黏度、复数模量、低温蠕变劲度、疲劳寿命等流变学指标,且通常与微观表征及化学方法相结合。然而,当前国内外对胶粉改性沥青老化过程中填料迁移行为关注较少,特别是炭黑、白炭黑等填料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挖掘;缺乏胶粉改性沥青多组分老化特征同步表征方法;缺乏统一的老化评价指标,且大多研究在混合料老化性能验证方面存在不足。最后,提出了胶粉改性沥青老化机理及表征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AH-90及PG70-28改性沥青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H-90基质沥青及PG70-28改性沥青分别进行了室内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压力老化及室外光氧老化试验,采用针入度、针入度指数、延度、软化点等指标分析考察了室内热氧老化对沥青高温稳定性、低温开裂性及温度敏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降低了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改善了沥青的抗高温变形性能和对温度的敏感性,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明显优于基质沥青。采用粘温指数法、老化指数法分别考察了光氧老化及热氧老化沥青的感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粘温指数法和针入度指数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总辐射能为10.5 kJ/cm2的室外紫外光照射对沥青感温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比PAV老化严重,在内蒙古强紫外线地区沥青路面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光老化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两种道路沥青抗老化性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种国产道路沥青为研究对象,分别以薄膜烘箱实验和薄膜烘箱实验组合压力容器老化实验模拟沥青的短期老化与长期老化,以老化实验前后沥青的常规和非常规性质的变化表征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对于短期老化,在不同的老化阶段,两种道路沥青的25℃针入度比和15℃延度的排序出现波动,不能准确表征二者的抗短期老化能力;软化点比和60℃动力粘度比对短期老化较针入度比和延度变化敏感,两种沥青在不同老化阶段的软化点比和粘度比的排序一致,可用来表征二者的抗短期老化性能;质量变化指标在表征沥青的抗短期老化性能时尚存在不足。对于长期老化,两种沥青在25℃针入度比、软化点比以及15℃延度的常规性质变化上已基本体现不出差别,反映不出沥青的抗长期老化能力;70℃动力粘度比对长期老化敏感,可以表征两种沥青的抗长期老化性能的优劣。 相似文献
8.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8-31
针对在超热条件下改性沥青混合料稳定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以240℃作为混合料的老化温度,对基质沥青和两种改性沥青进行混合料实验,通过对不同时间下老化后的3种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测量.研究表明:在240℃条件下,三者稳定度基本上随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整体上稳定度变化大小为: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高粘度改性;经过改性后,SBS改性沥青和高粘度改性沥青的损失率相较于基质沥青分别下降58%、74%,因此沥青经过改性之后对于粘度大大提升,飞散损失质量下降;在施工条件为超热老化条件下时,可选用SBS改性沥青和高粘度改性沥青,其路面使用性能得到有效提升,抗老化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聚氨酯仿皮面料的抗黄变性能,采用现代测试手段探究其涂层膜的黄变原因,并优选了具有抗黄变功能的光稳定剂,探究光稳定剂的种类、复配比、用量等对聚氨酯仿皮面料抗黄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作用下,芳香族聚氨酯结构中生成的羰基、醌式基团引起了聚氨酯涂层膜的黄变;添加紫外线吸收剂UV-531或受阻胺光稳定剂LS-622均能改善聚氨酯仿皮面料的抗黄变性能;两者复配使用抗黄变效果优于单一使用,当UV-531与LS-622复配比为3∶1、用量为2.0%时抗黄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分别研究了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其与两种紫外吸收剂(UV-531和UV-284)复合改性对沥青物理性能、流变性能和抗紫外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LDHs改性相比,LDHs与紫外吸收剂复合改性可有效抑制沥青的软化点、粘度和复数模量的增大,以及针入度、延度和相位角的减小;紫外老化后,相比于单掺LDHs或紫外吸收剂,LDHs/紫外吸收剂复合改性剂可进一步减小沥青的粘度老化指数、软化点增量和复数模量老化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这可归因于LDHs和紫外吸收剂复合使用时,被LDHs反射的紫外光会被紫外吸收剂所吸收,从而避免了对沥青分子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沥青混凝土的结构,丰富表征沥青混凝土结构的参数,首先对常见的体积参数进行总结,分析沥青混凝土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 然后,从不同角度出发构建新的体积参数,并对参数进行分类和分析. 最后,在AC-16级配范围内通过改变细集料的比重得到了5个不同级配,同时设置4.2%、4.7%、5.2%(沥青占混合料的质量比)3种不同沥青用量,研究沥青用量对参数的影响,根据现行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要求制作标准马歇尔试件,并进行体积指标的测定,通过计算得到构建的参数,并分析参数随级配及沥青用量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体积参数随着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沥青用量的改变有着明显的变化. 其中,沥青类参数VA、VM、db与混合料中的沥青用量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同时VM还与Vf有关;空隙类参数VMA、VK、VV随Vf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只改变沥青用量时,VMA、VK、VV隨沥青用量的增加而减小;集料类参数G、Vc、Vf、Vf /(1-c)、FBV、F1、F2、Vc/f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以及矿粉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硫酸钙晶须和聚酯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复合改性沥青老化前后针入度、延度及软化点的变化差值,得出不同掺量外加剂对沥青抗老化性能的效应,以验证复合改性的可行性;进一步通过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对外加剂掺量、拉应变水平与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两种外加剂可使沥青和沥青混合... 相似文献
13.
采用"影响因子分离模型"、色差和光泽度差的方法,对胶印印刷品光老化现象的主导因素和红、绿、蓝色印刷品的光老化性能,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墨老化是胶印印刷品光老化现象的内部主导因素,胶印印刷品光老化性能与油墨颜色、纸张种类、印刷色序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4):597-607
对现有的软件老化和抗衰研究进行了梳理.首先对软件老化的成因进行了描述.然后分析了现有的软件老化和抗衰的方法:基于时间的抗衰方法和基于检测的抗衰方法.之后对识别软件老化的参数进行了分类:资源消耗参数和性能参数,并对遭受软件老化影响的系统类型进行了分类:安全性系统,非安全性系统,未指定系统.其后由于抗衰操作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执行抗衰操作的系统层次进行了分层.最后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钢渣的高效资源化利用,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粒径分布、安定性、易磨性等检测方法研究了滚筒法、热闷法处理工艺对钢渣基础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滚筒渣和热闷渣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相差不大,滚筒渣中硅酸二钙(C2S)、硅酸三钙(C3S)和铁酸二钙(C2F)的质量分数较大,且可以较明显的观察到金属铁粒; 与热闷渣相比,滚筒渣中CaO质量分数较大,而 f-CaO质量分数较少.在2.0 MPa饱和蒸汽下进行压蒸试验发现,在相同粒径范围内,滚筒渣的安定性指数普遍大于热闷渣,安定性优异. 采用水泥试验小磨进行粉磨,得到比表面积随粉磨时间延长的特征曲线. 结果发现,在相同的粉磨时间内,滚筒渣的比表面积均小于热闷渣的比表面积,当粉磨时间超过70 min时,滚筒渣的粉磨效率趋于平缓,而热闷渣继续粉磨到110 min时,比表面积增加15.67%,因此滚筒渣的易磨性较差.粒度筛分与压碎值测定试验结果显示,滚筒渣的粒径大部分集中在3~5 mm,热闷渣主要集中在3~10 mm且粒度分布较均匀; 滚筒渣和热闷渣粗细骨料的压碎值均达到Ⅰ类粗细骨料技术指标,可直接用作粗细骨料. 相似文献
16.
以乳液聚合获得的苯乙烯(St)与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酸(MAA)的共聚物做壁材,包覆相变材料正十八烷制备微胶囊,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乳化剂,探讨了乳化时间、交联剂、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热-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制备的微胶囊进行性能表征,得到制备苯乙烯-正十八烷相变材料微胶囊的合适工艺.结果表明:乳化时间30 m in,采用质量分数1.8%的偶氮二异丁腈(AIBN)做引发剂获得的微胶囊,成囊性和分散性好;添加二乙烯基苯(DVB)不利于成囊;微胶囊的壁材有一定的耐热性,且热焓值较理想,相变热焓约137.5 J/g. 相似文献
17.
以高纯单质为原料,按AgGa1-xInxSe2(x=0.4)化学计量配比配料(富1%Se),在双层石英安瓿中,用机械和温度振荡相结合的方法,合成出高纯单相多晶料.差热分析表明,其熔点和凝固点分别为804.3℃和775.6℃.采用带有籽晶袋、内壁镀碳的双层石英安瓿,用改进的垂直布里奇曼法生长出尺寸为Ф20 mm×60mm、结构完整.的AgGa0.6In0.4S2单晶体.经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表明,晶体为黄铜矿结构,晶格常数为a=0.602 32 nm,c=1.118 33 nm,其显露面和易解理面为(112)面;厚度约为2 mm的晶片在波长0.836-19.65μm 范围内透过率接近或超过60%,禁带宽度约为1.48 eV.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生长的AgGa1-xInxSe2晶体的结构完整,光学质量高,可用于中远红外非线性光学器件制备. 相似文献
18.
以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为配体合成含有自由羧酸基的稀散金属离子InⅢ配合物,分子式为K[ InⅢ(Hdtpa)]·3.5 H2O.[InⅢ(Hdtpa)]-配离子中InⅢ与来自同一个二乙三胺五乙酸的三个氮原子和四个氧原子构成七配位面冠三方柱体结构.其中[ InⅢ(Hdtpa)]-配离子提供一个可用于修饰的未参与配位的自由羧酸基(-CH2COOH),配合物通过修饰与具有定向功能的生物大分子相接可形成定向放射性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9.
以三种酚类化合物、4,4’-二氨基二苯砜和甲醛为原料,以二氧六环为溶剂制备了化学结构不同的噁嗪化合物,分别为3,3’-二苯砜-双(3,4+二氢-2H-1,3-萘并噁嗪)、3,3,-二苯砜-双(3,4-二氢-2H-1,3-苯并噁嗪)、3,3’-二苯砜-双(6-苯基-3,4-二氢-2H-1,3-苯并噁嗪)。并用^1HNMR、FTIR方法确定了其化学结构。采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噁嗪化合物的热行为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化学结构的噁嗪化合物固化产物的热性能不同,3,3’-二苯砜-双(3,4-二氢-2H-1,3-苯并噁嗪)的固化产物具有相对较高的Tg,为212.10℃。 相似文献
20.
以甘露醇为母体,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甘露醇/SiO_2复合相变材料。采用SEM、FT-IR、XRD、DSC和TDC等对复合相变材料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甘露醇和支撑体二氧化硅之间仅存在氢键作用,没有其他化学作用;通过对质量比m(SiO_2)/m(mannitol)=2(S/M-2)复合材料循环测试实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S/M-2材料与甘露醇热扩散系数测试结果表明,在40?C固态时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扩散系数提高了近8倍;在相变温度以上,200?C时热扩散系数也提高了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