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入渗速率空间变异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利用小型人工模拟降雨入渗试验装置,在全流域按照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地貌进行了多点实测土壤入渗速度,根据实测结果将土壤入渗速率分为4级。试验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土壤入渗速率具有明显的坡面垂直变异规律,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稳渗率减少;阴坡土壤稳渗率高于阳坡,但其初渗率小于阳坡;坡位对稳渗率的影响表现为:由坡上部到坡下部稳渗率逐渐提高。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稳渗率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实测6种土地利用方式刺槐林、沟垄耕作糜子地、普通耕作糜子地、坝地南瓜地、小麦地及撂荒地土壤入渗速率,发现刺槐林地土壤入渗速率衰减最慢,其次为沟垄耕作糜子地,最后为陡坡撂荒地。 相似文献
2.
3.
文中通过对晋城市的自然地理情况和水资源特点的分析,研究了农业节水灌溉发展的艰难历程,总结了适合山地丘陵区自然地理特征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模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陕西北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物理特性及土壤水分资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生态条件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资源具有持水能力高、水分亏缺多、补偿能力小、利用率低等特征。该区农林牧的发展,应结合本区土壤水分资源特征,采取合理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为满足高速增长的用电需求,更多的输变电工程需要开发建设。如何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输变电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防止水土流失危害具有重要意义。以粤北山地丘陵输变电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个工程水土保持资料的查阅,分析了该区域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特点,归纳了该区域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结果,探讨了适合该区域输变电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以期为粤北山地丘陵区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同类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山地丘陵区雨水集蓄利用常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河北省山地丘陵区发展雨水集蓄利用的必要性、优势及发展现状,总结了河北省雨水集蓄利用的常用模式,同时介绍了雨水集蓄系统的主要模式、蓄水工程的主要形式和运行管理模式,为相关雨水集蓄利用的研究与生产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对玉米蒸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用水短缺问题,以节水灌溉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标,利用包裹式茎流计对甘肃省会宁县玉米的蒸腾进行连续观测,并同步监测玉米地不同埋深下的土壤水势、土壤含水率及周围气象因子,研究土壤水分对玉米蒸腾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玉米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情况大致相同,均呈"几"字型的变化曲线。(2)不同埋深下土壤水势及含水率的日变化幅度不大,均呈缓慢下降趋势。土壤水势及含水量在晴天的变化情况比阴雨天的对称性更好;7月至8月,气温升高,玉米蒸腾耗水增加,土壤水势及含水率逐渐下降,20 cm深处的土壤水势变化幅度最大;20~30 cm深处的土壤水势与蒸腾速率的相关性稍好于10~20 cm深处的土壤水势与蒸腾速率的关系,这主要跟玉米的根系分布有关;各埋深下土壤水势与玉米蒸腾累积量的相关性都呈极显著正相关;30 cm埋深处土壤水分对蒸腾作用的影响比5 cm深处土壤水分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大。(3)对比发现蒸腾速率与土壤水势的相关性比与土壤含水率的好。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蒸腾耗水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昌吉滨湖乡下泉子村共布置40个观测点,观测0―60cm深度土壤剖面水分分布。结合田间观测,研究了棉花膜下滴灌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结果表明,在一维条件的hmin=5―10m采样尺度,二维条件的10m×15m和20m×15m采样尺度,水分变异函数的变程及变幅较稳定,最优性检验指标I值随采样尺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 ,占全国陆地面积2/3以上 ,为尽可能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较多的建筑往往依山就势 ,使得我国山地建筑越来越多.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主要是针对水平场地提供建筑结构设计依据 ,对非水平场地上的建筑结构没有明确规定 ,相应的说明也比较模糊.基于山地建筑结构桩基的受力特点 ,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将桩和土体视为一个整体 ,同时还考虑了桩-土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对桩静动力作用下 ,桩侧土体的推力、抗力以及桩内力分布进行对比研究 ,同时分析了桩顶质量大小对桩顶水平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山地建筑结构桩基受力较为复杂 ,同水平场地条件下桩基的受力差别较大.在动力作用下 ,水平场地条件下的桩基剪力和弯矩呈抛物线分布,但山地建筑结构桩基剪力和弯矩在中部位置存在反弯点.在山地建筑结构桩基设计中 ,应适当提高桩基的抗剪和抗弯能力. 相似文献
11.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经水土保持综合整治后,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但面源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研究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尤为重要。以松溪河小流域为南方低山丘陵区典型代表,结合实地调研,选择小流域内最具有代表性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各自汇水范围内的水塘及松溪河下游和小流域出口处作为采样点,利用2016年6-11月采集的3次水样,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总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总磷(TP)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是小流域水体主要污染物,小流域出口处总氮浓度最高,为0.90~3.15 mg/L;居民点和农田对小流域面源污染贡献最高,这是因为南方低山丘陵小流域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硝态氮浓度与总氮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一致,硝态氮、铵态氮与总氮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相同;小流域氮素面源污染受到降雨的显著影响,磷素面源污染受到施肥习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呼盟宝龙泉小流域为观测基地 ,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降水量和观测小区的径流量、土壤冲刷量的观测分析 ,说明了顺垅坡耕地、横垅坡耕地、荒坡、梯田、次生林地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 ,土壤流失量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同时径流量与土壤冲刷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南方丘陵区多层土壤结构水平和垂向渗流特征试验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丘陵地区地形起伏,上下游田块及田块内部不同层之间土壤质地差异较大,存在复杂的水分转化关系。为揭示该地区田块内多层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在湖北省漳河水库灌区团林灌溉试验站,开展田块变化水层条件下水分通过犁底层垂直入渗以及通过耕作层侧向入渗试验,观测土壤累积入渗量及各层含水率的变化过程;建立基于HYDRUS-2D的土壤水分二维渗流模拟模型。经验证,模型模拟值和田间实测值基本吻合;试验发现由于土壤性质差异,田块犁底层的存在会抑制水流的垂直运动,减少深层渗漏,但同时增强了水流沿耕作层侧向运动的能力。试验期间,水分沿犁底层平均垂向入渗速率为0.094 cm/min,沿耕作层平均侧向入渗速率为0.138 cm/min;入渗稳定后,渗漏水量占田面累积入渗量的21.11%,其中垂直渗漏水量占0.46%,侧向渗漏水量占20.65%,耕作层侧向渗漏水量占侧向渗漏水量的81.06%。结果表明,土壤侧向渗漏对水量损失的贡献较大,控制田块渗漏特别是耕作层侧向渗漏对南方地区节水减排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干旱区平原水库坝口外侧周围的土壤盐分、有机质、pH值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总盐平均含量高于土壤盐化标准(>0.3%),并表现出由表层向底层递减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变异主要由内在区域性因素引起.土壤总盐和pH值均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上,土壤盐分呈现... 相似文献
18.
依据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以侵蚀 - 生产力评价模型( EPIC )中的 K 值作为土壤抗侵蚀性的衡量指标,通过 ArcGIS9.2 和 GS+9.0 软件,分析比较了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对江西省土壤抗侵蚀性空间插值的精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抗侵蚀性的变化范围为 0.149 2 ~ 0.415 7 ,均值为 0.283 9 ,变异系数为 18.06% ,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块金系数为 11.09% ,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综合考虑各种插值方法的交叉验证结果和插值效果,认为普通克里格插值法最佳;研究区域土壤抗侵蚀性的空间分布有从东、南、西向中部、北部和东北部不断减小的趋势,且与各土壤亚类抗侵蚀性均值的空间分布规律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9.
20.
随机模拟田面微地形空间分布状况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地形是影响畦灌性能的重要要素,而实测地形数据的有限性必将影响数值模拟手段在灌溉设计和管理中的灵活运用。本文首先基于田间实测的116个典型试验田块的田面相对高程数据,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空间变异特性,结果表明田面相对高程的空间变异结构函数可采用球状半方差函数进行描述,空间变异特征参数可根据田块参数进行估算;其次在同时考虑田面相对高程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空间结构相关性的基础上,将Monte-Carlo方法与Kriging插值方法相结合,构建田面微地形随机模拟方法。借助数理统计学方法解决了随机模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最小样本容量的确定问题。根据田间实测数据验证了基于随机生成的田面相对高程最小样本容量,采用田面微地形随机模拟方法获得任意给定田块的田面微地形数据对其灌溉性能进行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