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标准导报》2014,(8):15-15
近日,两项山西省地方标准《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规范粼城市公共自行车运营服务规范》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2.
公共自行车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为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以及降低公共自行车骑行人员出行风险,杭州研制了《疫情期间城市公共自行车卫生防控规范》。该标准明确了疫情期间公共自行车卫生防控的等级划分、运营、物资和信息管理的要求,从硬件、人员、服务等方面予以防控规范。尤其在防控等级的划分上,结合浙江省风险评估五色地图区域的规定,以服务站点为单位,根据区域位置、运营情况等将站点疫情防控等级分为高、较高、中、较低和低风险五个等级。在对骑行人员的管理上,设置与"杭州健康码"相结合的验证方式租借公共自行车。在此标准的指导下,杭州公共自行车卫生防控已经规范实施到主城区和周边区县市的服务站点。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运营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对传统系统中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调度、维修等进行分析,建立了以公共自行车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租赁管理系统模型.通过研究分析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业务需求,确定系统的多角色用户及其交互的模型,建立以公共自行车为核心的系统软件模型与功能框架.采用HTML5和Java EE技术开发一系列面向不同用户的移动应用软件,打破了各角色之间的信息交互壁障.该系统最终实现了公共自行车从管理、维护到使用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据化,对推动公共自行车行业的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守帅  过伟敏 《包装工程》2015,36(10):68-71
目的通过日本自行车停放设施的设计案例,探讨自行车停放设施和城市环境及其他城市公共设施共同设计的可能性,以期为今后的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提供参考。方法介绍了我国自行车停放设施的现状及设计原则,分析了博多地下自行车停放场设计和品川"星形公园"地下自行车库设计案例,对自行车停放设施和城市地下通道的结合,以及地下自行车库的地上设施和城市公共环境的结合进行研究、探讨。结论优秀的自行车停放设施设计既能给人们带来便利,又能成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自行车停放设施的发展能引导更多人使用自行车出行,从而减轻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城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服务规范》为例,通过地方标准评估方法和过程设计、评估案例的选择、评估的实施及结果、分析标准实施效果等内容的研究,形成设计科学和系统的标准实施效果评估体系,并最终形成评估报告,为地方标准评估工作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对策建议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亚  孙玲玲 《包装世界》2018,(3):80-81,95
城市文化具有广泛性,对公共艺术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公共艺术推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本文就公共艺术的现状、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如何推动城市文化的建设,加强公共艺术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充分了解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塑造中的作用,推动城市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内城市的交通拥堵,以及现在全国的大范围的雾霾,日益尖锐的问题已经不得不让我们引起注意了。本文抛去共享单车系统等,详细介绍了青岛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为了应对这些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一个新的概念已经被提出:公共自行车,我们必须倡导全民参与绿色出行。  相似文献   

8.
谭宁 《人类工效学》2011,17(3):57-59
本文通过对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包括服务人员、使用者、周边环境、人流量和车流量的调查,分析了系统中锁止器,查询机存在的人机交互问题,提出了对公共自行车租用系统优化方案,并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柳燕  张丽莉 《中国包装》2023,(6):127-130
城市公共艺术是讲述城市故事、表达城市文化、传承城市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时代变革和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数字化介入城市公共艺术对促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城市公共艺术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数字化介入城市公共艺术的变化,得出数字化时代下城市公共艺术从最初的人为展示到诗意氛围营造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绿色环保,低碳出行的观念深入人心,慢性交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市民的出行方式。慢性交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积极改善城市交通运行情况,更是符合“绿色发展、低碳出行”理念,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存在也给热爱慢性运动的市民提供了便利。本文主要针对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分析论证,发现自行车系统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由于其采用了互联网运营模式,无桩停放、随借随还、全市互通,极大地简化了租借过程,但共享单车在解决人们"最后一公里"出行的同时,也因其野蛮扩张而给城市环境、交通等带来诸多问题。2017年7月1日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发布由其牵头起草制定的《共享自行车》三项团体标准,包括自行车标准、电助力自行车标准和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该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也是全国  相似文献   

12.
卢金铎  王卓群  王伟  李小麟 《中国标准化》2023,(22):139-142+155
本文阐述了GB 42295-2022《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发布实施的背景,对标准的适用范围、检验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解析,有助于生产企业和检验机构加深对标准的理解,有助于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相似文献   

13.
柏文学 《标准生活》2016,(10):74-77
正(接《标准生活》第9期)电动自行车标准应当与时俱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电动自行车标准所规定的车轮数量,遭遇现实社会生活的背弃,可见电动自行车标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标准GB 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写得明明白白,本标准适用于"具有两个车轮"。但是现在城市街头、乡间道路上,电动三轮车、电动四轮车并非少见。家庭接送孩子上学的,无业个体经营拉客的,物流公司送货上门的,环卫部门拖运  相似文献   

14.
国家标准GB/T 40947-2021《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已于2021年11月正式发布,用以指导安全韧性城市的评价。本文介绍了该标准的编制背景、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标准编制依据,并指出了实施标准的意义,旨在使相关方更好地理解标准的内容,推动标准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城市公共环境标识标准体系是根据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城市结构状况、历史、文化、风俗、城市的形象定位和发展前景,选择符合城市实际情况的国内技术标准以及所采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全面成套、层次恰当、划分明确的科学有机整体;是促进城市公共环境标识领域内的标准组成达到科学、完整、有序的基础:是一种包括现有的和预计发展的标准的全面蓝图。  相似文献   

16.
吴翔  任天翔  夏奔  夏雅琴 《包装工程》2017,38(8):97-101
目的针对当下各种类型的公共性自行车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需求,提出新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对现有"一车一桩"公共自行车系统和共享单车无桩化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从公共空间的合理运用和规范管理入手,提出一种新型"柔性桩"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将原有的一车一桩改为中控柱与多车串联模式。通过在每个公共自行车网点设立一根或多根接通市电的带锁头的"中控柱",在头车与锁头连接后,后车则采用与前车串联的方式依次停放并锁车。结论 "柔性桩"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公共自行车系统用车的"潮汐现象",降低项目建设和维护成本,更适于特定区域的管理需求,且有助于实现交通信息网络的交通数据互联。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需求量的预测,从而能够帮助租赁系统提前做出合理的调度,满足租赁人群出行的需要。提出了基于圆分布法与时间序列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一方面,运用圆分布法分析在潮汐性交通现象下公共自行车租赁需求量的定量特征,从而确定公共自行车租赁的需求高峰时段。另一方面,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高峰期的租赁需求量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预测结果与实际值的对比,证实了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关于标准文本附编制说明的建议郭士毅(侯马邮电通讯电缆厂)标准编制说明对正确理解标准的内容和宣贯标准是极为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将其与标准文本一起出版有积极作用。一、标准编制说明的作用、内容标准编制说明有三个作用:一是供标准进行审查讨论和主管部门审查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配置标准制定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件精神的需要,满足行业管理需求的需要,推进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的需要。通过分析香港配建型场站发展经验,对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配置标准研究范围、主要技术内容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研究。从加强指标实施验证、完善实施保障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标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当前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的产品风险,分析了当前采标现状并对标评估了标准差异,结合相关管理规定重点阐述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发布之际的行业问题及其建议措施,包括加快引导企业采标执行、过渡期开展风险研判、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的修订、原有标准的复审和修订、监督抽查的强化措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推动等,展望了标准实施对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