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SPME-GC-MS和氨基酸分析仪对不同添加量的铁皮石斛发酵乳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研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TAV呈味特征对游离氨基酸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ROAV)确定了主体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种类不变,含量有所不同,大多数游离氨基酸指标间有较强的相关性,Glu对铁皮石斛发酵乳呈味有较大贡献,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主成分,主成分1为99.90%,主成分2为0.04%,足以反映各组别游离氨基酸的大部分信息。不同组别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双乙酰和乙偶姻是对照发酵乳和铁皮石斛发酵乳中关键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铁皮石斛对发酵辣椒酱的品质贡献,测定辣椒酱发酵期间的主要活性成分变化,并对其成品进行感官评价,同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研究不同铁皮石斛添加量对发酵辣椒酱中挥发物的影响。经14 d发酵的铁皮石斛辣椒酱中的多糖、总黄酮、总酚等活性成分均高于未添加铁皮石斛的发酵辣椒酱;在铁皮石斛发酵辣椒酱中筛选出32个差异挥发物,其中包括15个酯类、7个硫化物、4个烯类、4个醇类和2个醛类,随着铁皮石斛添加量的增加,酯类和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硫化物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肉豆蔻酸乙酯、桉叶醇、α-法呢烯等11个物质是影响铁皮石斛发酵辣椒酱风味的关键物质;添加10%铁皮石斛的发酵辣椒酱中多糖、石斛碱、总黄酮、总酚的含量分别为2.090、0.129、0.235、0.032 mg/g,该辣椒酱既保持了发酵辣椒酱的风味,又增加了铁皮石斛的特征风味,使铁皮石斛发酵辣椒酱整体风味较为协调。  相似文献   

3.
铁皮石斛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聂少平  蔡海兰 《食品科学》2012,33(23):356-361
铁皮石斛为我国传统滋阴名贵中药,其保健价值为人们所共识。本文综述近30年来国内外有关铁皮石斛的种质鉴定方法,着重论述铁皮石斛中的多糖、石斛碱、芪类及其衍生物、挥发性成分等天然活性物质及其功能,为合理的开发应用铁皮石斛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乳酸菌与发酵蔬菜的风味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蔬菜发酵据微生物来源有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加工方式,这2种发酵体系中乳酸茵为优势发酵菌种,不同的乳酸茵在发酵过程呈现一定的消长规律。微生物区系变化是影响发酵蔬菜风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论述自然发酵和接种发酵蔬菜风味形成的途径及发酵前后有机酸、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以及挥发性香味成份的变化。为发酵蔬菜风味形成机理的研究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葛根汁,通过对葛根汁发酵过程中的总黄酮、γ-氨基丁酸(GABA)、游离氨基酸、有机酸、乙醇和挥发性化合物等组分进行分析检测,探究了发酵前后营养与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酵6 d葛根汁总黄酮含量(0.71 g/L)比葛根汁(0.59 g/L)提高了17.72%;GABA质量浓度(3.64 g/L)比葛根汁(0.98 g/L)增加了279.17%;必需氨基酸总量比葛根汁增加了65.58%;乙醇产率下降,乳酸浓度增加;发酵产品中的风味物质如醛类、醇类和酯类等的含量比葛根汁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发酵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吕加平  骆承痒 《食品科学》1998,19(10):13-17
采用气相色谱技术对8个乳酸菌种(SL)发酵脱脂乳(11%NFS)后的6种风味物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嗜热乳杆菌发酵脱脂乳中各风味物质均高于乳球菌和干酪乳杆菌,在发酵24h时丁二酮的产量最高,以后较明显的下降,选出了ST-1与LB_1为一对风味良好的酸奶菌株。此外,SD菌也是一种产香显著的嗜温菌,它与SC一样,在30℃的产香力优于37℃的产香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植物基蛋白饮料在国内外的迅速发展, 酸豆奶必将进入新时代。酸豆奶是指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乳酸菌发酵后所得的产品, 在植物基蛋白饮料中占有重要地位, 良好的气味特征和口感特征对酸豆奶产品来说至关重要, 而豆腥味、苦涩味等不良风味的存在限制了酸豆奶的发展。酸豆奶风味物质种类繁多, 挥发性风味物质、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极大程度上决定了酸豆奶的感官品质。本研究就酸豆奶的发酵菌种、不良风味物质的来源、风味物质的分类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从发酵菌种与酸豆奶中不良风味物质的角度出发, 为解决酸豆奶在工业生产中不良风味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活树附生栽培、大棚盆栽、贴板附生栽培3种不同人工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集不同人工栽培模式下的铁皮石斛,分析比较其多糖、甘露糖、氨基酸、醇浸出物、多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 大棚盆栽模式铁皮石斛多糖、甘露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7.38±0.51)%、(20.68±0.02)%;而活树附生栽培铁皮石斛多酚、黄酮、游离氨基酸及醇浸出物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65±0.01)%、(0.18±0.01)%、(0.53±0.01)%、(12.82±0.08)%。不同人工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抗氧化活性依次为活树附生栽培>大棚盆栽>贴板附生栽培。结论 不同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主要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存在较大差异,活树附生栽培铁皮石斛醇提液对二苯基苦基苯肼自由基及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表现出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11):265-268
研究了凝结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石斛汁中的生长规律,及发酵过程中的总酸、还原糖、p H值、活菌数、氨基态氮含量变化和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活菌数、产酸速度、产品的感官、风味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筛选出适用于发酵石斛汁的乳酸菌种。研究表明,发酵48 h后,凝结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石斛汁的酸度(以乳酸计)分别达到7.85、6.93和7.66 mg/m L;还原糖含量分别减少了78.64%、67.28%和76.85%;从产酸能力和产酸速度来说,凝结芽孢杆菌、鼠李糖乳杆菌要优于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10.
选取2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3919、1.555)、2株产香鲁氏结合酵母菌(Zygosaccharomyces rouxii)(2.1913、2.371)和1株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1.3220分别接入以盐渍辣椒汁与干辣椒混合体系(干辣椒∶盐渍辣椒汁(盐度10%)=1∶3(g∶g))中进行发酵30 d后,通过气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采用UpSet软件及主成分分析(PCA)研究其风味物质的共性及差异。结果表明,6个样品中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100种,其中醇类(19种)、酯类(41种)、酸类(10种)、酚类(8种)、酮类(3种)、其他(19种)。接菌发酵有助于产品的风味的形成,6个样品中共有的挥发性物质14种,以酯类物质为主。样品PZ-2.1913与PL-1.3919、样品PL-1.555与PZ-2.371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相似。结果表明菌株1.3919更适合接入盐渍辣椒汁与发酵干辣椒混合体系发酵。  相似文献   

11.
蔬菜腌渍发酵乳酸菌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初筛出了适合生产发酵蔬菜的SⅠ 、LI、M5、M8、M4 五株乳酸菌 ,以不同组合发酵蔬菜 ,确定出最佳的发酵菌剂为 2株乳酸杆菌LⅠ 、M8和 2株乳酸球菌M5、SI 按 1∶1∶1∶1组合。在实验条件下 ,接种该发酵菌剂M5M8SILI( 1∶1∶1∶1 )的蔬菜 ,发酵速度快 ,生产出的酸白菜口感适合 (总酸为 0 83%) ,菜色正常 ,特别是在发酵期间未检测出亚硝酸盐 ,菜中也无亚硝酸盐残留。  相似文献   

12.
为葡萄全汁乳酸发酵饮料研制提供优良菌株资源.以“桂葡1号”葡萄果汁为原料,以耐酸性及风味评价为指标,筛选葡萄果汁乳酸发酵的优良菌株,研究优选菌的单菌及复配发酵对果汁风味物质的影响.植物乳杆菌R23及副干酪乳杆菌R37能耐受pH值3.0高酸,其发酵香与葡萄果香协调;两菌复配生长是共生型,其发酵风味比单菌更饱满丰富;乳酸发...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牧区筛选的优良乳酸菌分离株E2,G12,J6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E2,G12,J6发酵酸乳中的风味物质,结合GC-MS对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与市售酸奶风味物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2,G12,J6三株菌发酵酸乳含有的风味物质分别为42种、41种和42种,市售酸奶中含有35种风味物质,其中,酮类物质大大增加,并出现了δ-十二内酯、十一烷酮、己酸乙酯,乳酸、2,3-丁二酮及3-羟基-2-丁酮含量大大提升。乳酸、2,3-丁二酮、3-羟基-2-丁酮及δ-十二内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也许就是以甘肃牧区牦牛乳筛选的优良乳酸菌分离株E2、G12、J6所产生的主体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消费者喜好酸度的探究,考察乳酸菌协同发酵对饼干风味特性的影响。经消费者对不同pH值面团制备的乳酸菌协同发酵饼干的喜好度评价显示,当发酵面团p H值为4.35~4.20时具有较高的消费者喜好度评分。采用21株乳酸菌发酵制备饼干,观察其对产品风味的影响。经感官描述性分析发现,坚果味、水果味(气味和滋味)、乳品酸味和甜味的强度与消费者喜好度呈正相关;而丁酸味、苦味和酵母味风味强度则与喜好度呈负相关。不同乳酸菌制备的发酵饼干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具有差异。酯类、羰基类及烃类化合物的含量与消费者喜好度呈正相关;而有机酸及醚类物质种类及含量的不同是决定产品风味差异及喜好度评分不同的主要因素之一。结果表明,乳酸乳球菌XX3发酵制得的饼干具有较好的感官风味品质,其果香风味强度及酯类物质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饼干。  相似文献   

15.
乳酸菌发酵芦笋汁最佳工艺组合为:芦笋汁中加入10%蔗糖,接种量10%,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0 h。将蔗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油、可溶性淀粉、玉米粉作为添加碳源时,对pH均有不同程度影响,蔗糖对其pH影响最显著;乳酸菌接种量是影响pH的重要参数之一,接种量较低时,菌体在发酵过程中生长较慢,但接种量过大时也不利于后期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发酵温度是影响发酵成败的关键因素,温度过低或过高乳酸菌生长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浓香型白酒与乳酸菌、乳酸、乳酸乙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维青 《酿酒》2010,37(3):90-93
介绍了浓香型白酒生产中乳酸菌的来源、乳酸菌和乳酸降解菌在白酒发酵中的作用及乳酸、乳酸乙酯在白酒中的功能。并建议通过浓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乳酸乙酯的变化等情况来调整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7.
刘佳奇  彭珍  熊涛 《食品科学》2017,38(24):130-136
以植物乳杆菌菌剂发酵红茶饮料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酒石酸铁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和标准碱滴定法测定红茶发酵前后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及乳酸含量;采用4种不同体外抗氧化模型来考察红茶饮料发酵前后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红茶发酵前后主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发酵后红茶饮料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比发酵前稍有下降,茶氨酸含量较发酵前显著上升(P0.05);对部分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发酵前略有下降;醇类和酮类等香气成分在发酵后较发酵前有明显增加,有利于提升红茶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实验室保藏的发酵豆乳感官特性具有差异的5株嗜热链球菌为对象,研究了乳酸菌α-乙酰乳酸脱羧酶、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酶活和乳酸脱氢酶等关键酶的酶活性、发酵豆乳特性和挥发性风味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发酵豆乳感官评价与乳酸菌的α-乙酰乳酸脱羧酶和α-半乳糖苷酶呈现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与风味成分2,3-丁二酮、2-庚酮和2-壬酮呈显著正相关,与正己醇、2,4-癸二烯醛和2-戊基呋喃呈显著负相关;发酵豆乳酸度值与乳酸菌的β-半乳糖苷酶和乳酸脱氢酶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品种和产地的菊芋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乳酸菌对菊芋汁进行发酵,研究了不同乳酸菌在菊芋汁中的生长规律、低温存活性及发酵菊芋汁中主要风味物质。结果表明,4种乳酸菌在菊芋汁中均生长良好,最高活菌数可达到109CFU/mL;菊芋汁经乳酸菌发酵后具有良好风味,其风味的差异与发酵菌种有关;发酵菊芋汁中乳酸菌在4℃低温贮藏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低温存活性,4周后活菌数保持在108CFU/mL。菊芋汁适用于开发成新的功能性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