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柳子豪  秦灏  吴小靖  钟栗 《水力发电》2023,(4):12-16+28
新孟河工程引水后,现状工况下平水年(p=50%)时滆湖年内水位变化不能满足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湖泊水位要求。为此研究在新孟河工程即将启动引水的新时期背景下,采用太湖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以湖泊水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生长对滆湖水位的要求为目标,根据现行水资源调度下的目标实现情况,提出有利于滆湖水生植物生长的水资源调控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在新孟河工程启动引水后,平水年(p=50%)时通过增加新孟河工程(界牌水利枢纽)在年内1月~3月与6月~7月的排江机会,同时减少区域其他沿江口门的引江机会,可以在满足平水年新增湖西区入湖水量25.2亿m3的前提下,达到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调度目标水位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对滆湖水量水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为太湖流域重要骨干引排工程。工程实施后加强了长江、洮湖、滆湖、太湖以及区域其他河网水系的互联互通,将对滆湖水文情势、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采用太湖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与滆湖二维水量水质模型嵌套,对枯水和平水典型年条件下工程建设前后滆湖水动力、水质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滆湖水动力条件、水质均有较大程度改善,枯水年尤为如此。但由于长江水源TP、TN水质指标值较高,引入长江水后仍不能满足滆湖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建议采取其他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湖区TP、TN的浓度,以促进滆湖水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引江济太工程的一部分,新沟河整治工程在2014年开始实施。基于2013~2014年的太湖水系湖网水文站实测资料,通过河湖耦合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新沟河整治工程前后水位和水流泥沙冲淤变化,进行新沟河河网水沙动力分析;通过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新沟河工程前后的水位、流场及河道的冲淤变化,进行工程整治效果预测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实施新沟河整治工程后,新沟河水系河网的主要功能是排涝,应急情况下也能通过新沟河向太湖调水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4.
"引江济太"工程对浙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位于长江口的常熟水利枢纽和连接太湖的望亭立交水利枢纽引长江水入太湖的“引江济太”工程,旨在增加太湖流域水资源量,加快流域水体流动,缩短换水周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缓解流域水恶化的趋势。针对“引江济太”的调水原则、分期控制水位、引水路线和2002—2007年调水实况,客观分析了“引江济太”调水对太湖水质,杭嘉湖平原的防洪排涝、农作物生长、供水和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治淮》2020,(5)
正一、工程概况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界牌水利枢纽位于镇江丹阳市界牌镇新孟河向北延伸段入江口处,新孟河入江口位于浦河和小夹江之间,水利枢纽由船闸、节制闸、泵站组成,泵站引、排水流量300m~3/s;节制闸总净宽80m,最大引、排流量为745m~3/s;船闸闸室长度为180m,闸室及口门宽度为16m,门槛水深为3.0m,设计船型为100t级货船,校核船型为300t级货船。浦河闸闸孔总净宽18m。  相似文献   

6.
通过构建太湖流域北部一维、二维耦合的河湖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并分析了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运南段主要无闸控支河设控前后对引水沿线河道和滆湖水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孟河运南段支河口门设控下,引水后运南段河道水位、流速将明显上升,经北干河东侧入滆湖流量有所增加,但支河闸控有利于北干河西侧分流比升高,支河口门东侧闸控将导致滆湖北部水体交换能力降低、水动力有所减弱,滆湖东侧出湖河道流量受新孟河运南段支河闸控的影响较小。为提高新孟河工程引水效益,探讨提出了支河闸控方案在引水期、非引水期和应急排水期等时期的实施建议,为新孟河工程运行及优化调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望虞河引江济太为太湖流域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总结了望虞河引江济太调度方案的历史沿革,对2003年以来引江济太开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适度抬高入梅前后调水限制水位、加强周边河网水利工程的配合应用、优化引江济太调水线路和新增泵站工程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南通市高水系引江调水水质改善分析与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  陈建标  肖玉兵 《人民长江》2012,43(10):72-74
为了改善南通市高水系区域河道的水环境质量,有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引江调水方案,即利用南通市西南沿江的涵闸引长江水,并通过东北沿海的涵闸排水。在引江调水前后,有关部门依据监测资料分析了区域内骨干河道和二、三级河道的水质改善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引江调水对改善南通平原河网的水质总体上效果明显,但对局部河段及区域,特别是水系河道末端,由于水流流速降低及污染物逐渐集中,水环境改善效果不佳。针对目前引江调水调度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完善高水系区域引江调水方案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南通市引江供水区为例,建立了水动力河网模型,论证了新建泵站的必要性和泵站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仅靠目前五大引水闸自流引江不能满足规划用水的要求;泵站规模越大,抽水量越大,但泵站规模大于180 m~3/s时,内河最低水位的抬高会导致水闸自流引江时间、引水量相应减小,而自引、抽引总水量增加并不明显。从增加供水量、抬高河网水位和影响水闸自流引江量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认为新建规模为150 m~3/s的九圩港泵站经济、合理且可行,满足规划用水要求。计算结果较好地反映了滨海感潮河网地区长江潮位、水闸自引、泵站抽引以及河网输水能力与内河水位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为类似区域供水工程的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武澄锡虞区特点及工程条件,采用太湖流域河网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对引排方案进行计算,以水质改善程度为依据,河网水位、引排水量为次要评判因子,确定"北控新沟专排"方案为该区域调水引流最优方案,指出水环境改善的根本措施是对污染源的治理,需加强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的控制与处理。  相似文献   

11.
<正>总投资74亿多元的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将于2015年开工建设。该工程已被列入国家2015年开工的27个重大水利项目之一。引洮工程是从根本上解决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水资源极度短缺问题,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也是甘肃省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和引洮供水工程,项目分两期实施。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投资为50.16亿元,经过8年艰苦鏖战,2014年12月28日全线试运行通水。一期工程年调水量2.19亿m~3,惠及定西、兰州、白银3市所  相似文献   

12.
桂青 《人民长江》2016,47(19):20-25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是国务院批复安排实施的重要引排工程之一。工程实施后在流域上游开辟引江济太的第二通道,改善太湖西部沿岸及西北部湖湾水流条件,但同时新孟河排水也会对长江水环境造成一定不利影响。通过采用MIKE21软件建立长江下游某一河段的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重点研究了新孟河排水对长江以及下游水厂水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排水对长江水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局限在入江口附近区域,影响程度总体较小。但工程实施后太湖仍不能达到《水环境总体方案》确定的水质治理目标要求。建议在实施过程中,加大治理区域污染源力度,从而减小新孟河排水对入江口区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经变形监测发现整个坝区岩体在水库蓄水后出现明显的抬升变形,最大抬升量已达到33.4mm,文章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揭示了坝区岩体抬升规律,并对抬升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江垭坝区岩体抬升变形是由坝基深部存在的承压热水含水层承压水位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14.
为客观评估南通市引江调水对河网水环境的改善效果,针对该地区进行了河网概化,建立了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各分区的调水水量分配计算,分析了不同轮次调水对河网COD、NH3-N浓度的改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通州分区和如皋分区在第2轮引水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如东和海安分区在第4轮引水后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证实引江调水是一种改善水环境的行之有效方法,为南通市调水方案实施提供了科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引洮工程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是以解决甘肃中部干旱贫困地区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农村人畜饮水、生态环境用水为主,兼有发电、灌溉、防洪等综合功能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工程从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引水,总调水规模为5.5亿m^3。  相似文献   

16.
引洮供水工程包括九甸峡水利枢纽和供水工程两部分,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建设九甸峡水利枢纽和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九甸峡水利枢纽是引洮供水工程自流引水的龙头工程和水源地,位于洮河中游九甸峡谷段燕子坪下游约400m的峡谷中,是以城乡生活供水及工业供水、生态环境用水为主,蒹有农业灌溉、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17.
引江济太调水效果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在大量水量水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定量化、综合性的水环境评估指标体系与太湖水环境模型,并结合实测资料对引水期间河网与太湖水环境改善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为引江济太调水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引江调水是有效改善区域水环境的措施之一。根据苏州市沿江口门水利工程2017年5月9~18日的调水实测数据,分析了阳澄淀泖区引水前后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及引水量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关系,发现引江调水能加快区域内河网水体流动,并使得通江河道及阳澄湖以西区域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氨氮指标能提高1~2个水质类别,综合污染指数亦有所降低。根据分析结果,明确了调水对阳澄淀泖区不同区域的水质改善程度,这将有利于调水方案的优化和区域的水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19.
江垭水利枢纽工程经变形监测发现整个坝区岩体在水库蓄水后出现明显的抬升变形,最大抬升量已达到33.4mm,文章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揭示了坝区岩体抬升规律,并对抬升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江垭坝区岩体抬升变形是由坝基深部存在的承压热水含水层承压水位变化所引起.  相似文献   

20.
以太湖流域现状工程为基础,针对新建骨干工程新孟河主要控制建筑物设计不同的工程运行调度方案,利用成熟的数值模拟计算技术,模拟计算了"1991北部"百年一遇典型降雨条件下,分析不同调度方案引起的泄洪流量变化及对太湖水位产生的影响,为新孟河工程和区域工程调度制定及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