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文章以辽西低山丘陵区大栗小流域为例,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利用修正的RUSLE方程定量估算了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坡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35°坡度范围内,坡耕地、林地、沟渠和道路占土地利用总面积82.85%、10.98%、0.77%、5.41%;2020年流域属于轻度侵蚀,平均土壤侵蚀速率22.87t/(hm2·a)达到规定允许流失量5t/(hm2·a)的4.6倍;5-25°坡度范围内,流域土壤侵蚀集中属重点预防治理区;从用地类型上,林地的土壤侵蚀速率最高达到53.67t/(hm2·a),达到沟渠、坡耕地、道路的25.80倍、2.81倍、2.56倍。将处理数据和相关参数输入软件,即可利用RUSLE方程估算出不同用地类型、坡度的土壤侵蚀强度及其分布特征,为流域内道路、林地、坡耕地等用地类型的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一定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监测评价可为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开展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CSLE模型,采用遥感分析、野外调查、模型计算的方法,结合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技术标准,分析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水土流失因子及特征。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1 306.9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67%。从土地利用类型方面,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林地和耕地,分别占九湖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35.69%和31.60%,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耕地中,占九湖流域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的82.85%。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内,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水土流失的主控因子是坡度;而影响园地、林地和草地水土流失的主控因子则为植被覆盖度和坡度。根据九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特点,针对林地需建设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的植被体系,加强远山封育保护等措施;对耕地进行以坡耕地整治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通过获取九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掌握流域内主要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岫岩县苏子沟镇北黄岭河小流域为例,应用美国农业部率先提出的USLE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并结合遥感及地理信息技术,对该流域土壤侵蚀规模展开测算和估计。结果表明,北黄岭河小流域年土壤侵蚀总量平均为163589740t,总土壤侵蚀面积为461hm2,流域内年土壤侵蚀模数为900t/(km2·a),为轻度侵蚀;流域内土壤侵蚀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特征,且土壤侵蚀程度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及坡度有关。研究过程及结论可为类似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提供借鉴参考,并能为北黄岭河小流域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流域水土流失概况(一)水土流失概况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四新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形态为面蚀和沟蚀两种。该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784.82hm2,占流域总面积的38.08%,其中轻度侵蚀410.58hm2,中度侵蚀307.12hm2,强度侵蚀67.12hm2,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52.32%、39.13%、8.55%。流域内8条侵蚀沟占地面积0.9hm2,沟道总长度  相似文献   

5.
以海城市石头寨小流域为例,考虑流域各类环境因素构建InVEST水土保持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石头寨小流域土壤侵蚀面积263.6hm~2,水土流失量达到2035.1t;林地和坡耕地为主要侵蚀区,覆盖范围占总侵蚀区的91.8%,侵蚀量为1868.2t;林草植被的乱砍砍伐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为引起土壤侵蚀的关键,为有效遏制小流域水土流失建议采取绿色工程、禁止滥伐和退耕还林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可为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和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多源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ArcGIS平台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等功能,获取南、北盘江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地形坡度等数据,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得到南、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成果。结果表明,2021年南、北盘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共23 966.97 km2,以轻度侵蚀强度为主,流域东北部水土流失较西南部严重;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占总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90%以上,各等级园、林、草植被覆盖度均以轻度和中度侵蚀水土流失为主,整个区域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6~35°的坡度等级上。整体而言南、北盘江局部区域水土流失问题仍然突出,需以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手段改善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  相似文献   

7.
长距离线性道路工程施工周期长、扰动面积大,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由于工程所穿越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需要分区讨论水土流失情况。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至杀虎口(蒙晋界)段公路为例,在实地调查与经验类比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工程平原区及丘陵区的风蚀模数分别为1000 t/(km2·a)和2000 t/(km2·a),水蚀模数分别为500 t/(km2·a)和3000 t/(km2·a)。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和监测结果 ,预测工程施工期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1019.69 hm2,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为375.48 hm2,工程建设期内共产生水土流失总量547914 t,其中新增流失量378487 t。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航片等方式,采用CLSE方程及转移矩阵揭示了辽西低山丘陵区仓子小流域1993-2020年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1993-2020年仓子小流域独立工矿用地、农村居民点以及灌木林地持续增加,旱地逐渐减少,2005年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明显加快了土地利用变化速率;(2)土壤侵蚀呈减弱趋势,强烈及以上强度侵蚀面积占比逐渐减小,而微度侵蚀占比持续增大,侵蚀模数从最初的28.1t/(hm2·a)波动下降到7.0t/(hm2·a);(3)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排序:灌木林地<草地<旱地<独立工矿用地,退耕还林草工程队有效遏制土壤侵蚀具有显著欧勇。  相似文献   

9.
1 自然概况沂南县杏峪小流域总面积 15 .5 km2 ,水土流失面积 12 .4 km2 ,占流域总面积的 80 %。流域内地形复杂 ,地面起伏大 ,沟壑密度 3.5 km/ km2 ;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并存。土壤以褐土和沙壤土为主 ,土层浅薄 ,一般土层厚度在 2 0~ 5 0 cm ,干旱瘠薄 ,生态脆弱。每年土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侵蚀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环境和农业问题之一。为了摸清华南红壤区市级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规律,选择广东省汕头市为研究区域,采用卫星遥感与地面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开展了对2018年汕头全市的土壤侵蚀模数计算研究,并分析了研究区水土流失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面积较大的是潮南区(8 832 km2)、朝阳区(8 103 km2)和濠江区(2 691 km2),以自然侵蚀为主;土壤侵蚀面积较小的是龙湖区(1 259 km2)、澄海区(1 137 km2)、金平区(939 km2)和南澳县(766 km2)。生产建设侵蚀面积占比9 362%,主要集中在练江中下游、榕江下游和中心城区,坡地开发侵蚀面积占比491%,主要集中在潮阳区和潮南区。研究结果指出: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为水土流失提供外营力条件;植被覆盖度降低是引发土壤侵蚀上升的重要因素;人类的生产建设开发项目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研究成果对研究区...  相似文献   

11.
研究2021年天津市市级监测区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变化及空间分布情况,科学评价天津市市级监测区内现阶段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判断今后水土保持的重点工作方向。通过综合运用遥感解译、实地调查和模型计算的方式方法,得出天津市2021年市级监测区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监测结果与2020年市级监测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2021年天津市市级监测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8.45 km2,占市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总面积的0.18%,以轻度侵蚀为主。与2020年相比,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97 km2,减幅9.65%。水土流失总体呈减少趋势。天津市市级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区内水土流失面积总体下降,区域水土保持功能稳步提升,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局部生产建设活动人为扰动用地,需进一步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的水土保持监管。  相似文献   

12.
卢智彬 《四川水利》2005,26(2):43-44
四沟小流域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猿王洞自然风景区,幅员面积22.45km^2,总人口2992人;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11.46km^2,占幅员面积的51.05%,侵蚀模数6800t/km^2.a,属强度侵蚀区。1999年,该流域被列为“长治”工程精品小流域,按照精品小流域“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见效益”的建设要求,三年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1km^2。  相似文献   

13.
基于RUSLE模型的辽宁省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降雨量、土壤、遥感影像及土壤侵蚀普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运用GIS技术,结合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对辽宁省土壤侵蚀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了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辽宁省土壤侵蚀面积为459.36万hm2,年均土壤流失量为1.64亿t,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 637.8 t/(km2·a),属于中度侵蚀,土壤侵蚀面积呈现上升趋势;辽西低山丘陵区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侵蚀面积为191.99万hm2,城市受人为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影响严重,导致土壤侵蚀面积增加;林地依旧是辽宁省土壤侵蚀发生的最主要的土地类型,占侵蚀总面积的57.66%,占土地利用类型的38.20%。  相似文献   

14.
依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和GIS、RS技术,通过计算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长坡度及地表植被覆盖等评价因子,研究了粤东地区崩坎水小流域2011年和2021年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崩坎水小流域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由2011年的2.157减少为2021年的1.958,流域内中度敏感、重度敏感和极敏感区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影响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变化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地表植被覆盖因子,其次是坡长坡度因子,总体而言,2021年流域内地表植被覆盖因子增大,坡长坡度因子减小,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随之下降,研究成果可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五道泉子小流域,坡耕地只种不养,侵蚀沟数量众多,加剧了水土流失。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坡耕地改造力度,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人均收入增加15%以上,使得小流域生态经济出具规模,使资源、环境、经济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王河沟小流域位于博爱县寨豁乡北部,流域总面积32.12 km~2,水土流失面积26.44 km~2,该流域土壤侵蚀类型为水力侵蚀,以面蚀和浅沟蚀为主,水土流失严重。针对王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将该流域列入博爱县2009-2011年太行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内,综合治理面积16.45 km~2。其中工程治理措施面积5.97 km~2,生态修复措施面积10.48 km~2。工程总投资506万元。从已治理的流域来看,王河沟小流域生态环境正在逐步恢复,综合治理效果显著。通过王河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探索博爱县太行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下岸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三峡库区下岸溪小流域为研究区,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利用2008年SPOT5遥感影像和1∶5万DEM数据,提取坡度因子、植被覆盖度因子和土地利用类型因子作为水土流失风险评估指标因子,结合土壤侵蚀分级标准,生成研究区水土流失风险分级图,利用改进的工程侵蚀模数计算模型,对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①本流域以水力侵蚀为主,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81%,其中中度侵蚀面积占该流域总面积的38.49%;②开矿等引起的工程侵蚀对该小流域土壤侵蚀量贡献率很大,占该流域水土流失量的41.43%。因此,在开矿和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单一遥感数据源存在空间与时间分辨率相互制约的问题,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融合生成高时空分辨率影像,可提高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监测时效和精度。研究分析了多种遥感融合方法,并将最优融合结果应用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土壤侵蚀监测,结果表明:1)先进行全色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再进行时空自适应融合的方法(STARFM_NND)在目视评价、定量评估等方面表现最优;2)基于STARFM_NND融合得到的土壤侵蚀面积监测结果与真实高分影像反演结果相比,精度优于97%;3)贾汪区2021年水土流失总面积71.65 km2,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分别为64.25 km2、6.35 km2和1.05 km2。研究提出的STARFM_NND融合策略能够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地物类型变化预测和土壤侵蚀监测,推动了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评价区域土壤侵蚀风险的重要指标。基于赣江流域及其周边27个气象站点1986—2015年逐日降雨量资料,利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及Kriging插值法,对赣江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赣江流域近30 a降雨侵蚀力的平均值为9 824.55 MJ·mm/(hm2·h),2002年达到最大值13 234.72 MJ·mm/(hm2·h),2003年最小,为6 769.16 MJ·mm/(hm2·h),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变化过程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965(P<0.01)。赣江流域近30 a降雨侵蚀力总体上表现为不显著的增长趋势,在吉安、井冈山、遂川地区存在一个高值中心,增长趋势明显;赣江流域四季、汛期、非汛期降雨侵蚀力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但高、低值中心不尽相同。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赣江流域土壤侵蚀的形成以及演替过程、土壤侵蚀危险性评定及制定科学的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详细研究三峡库区龙河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特征,根据流域及其周边共12个雨量站连续41 a(1970—2010年)的日降雨资料,按照降雨侵蚀力简易模型,对龙河流域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表明龙河流域多年侵蚀力变化范围为2 031.47~10 927.57 MJ·mm/(hm2·h),多年均值为4 662.00 MJ·mm/(hm2·h);流域年降雨侵蚀力总体趋势为由东北向西南递减,侵蚀力高值区在黄水和悦来场一带,低值区位于廖家坝站附近。流域年降雨和年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较集中,汛期降雨、汛期降雨侵蚀力分别占全年比重的78.43%和78.56%;流域侵蚀力分布最集中时段为5—7月份。龙河流域4站M-K统计值Z值均>0,其降雨侵蚀力为增加趋势;其余3站Z值均<0,其降雨侵蚀力为减小趋势;但所有站点的Z值都没有通过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1970—2010年间,对整个流域而言,降雨侵蚀力减小趋势不显著,降雨量增加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