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AS的复杂性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一个基于模型的MAS开发方法——MMAS。MMAS用任务模型、角色模型、组织模型、交互模型、信念模型和Agent模型来描述一个MAS。本文阐述如何在这六个模型的基础上设计Agent,以实现软件重用,减少MAS开发的复杂性和提高软件开发速度。 相似文献
2.
多Agent系统的组织结构是Agent个体之间交互的框架。对分布式多Agent系统的组织方式、协作机制进行了简要讨论,提出了Agent域及Agent图的概念。根据不同Agent之间的地理位置和通信代价,由Agent个体、Agent组及Agent域三级组织结构形成一个Agent图,并借鉴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自适应路由选择策略进行多Agent系统的协作组织。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高效、健壮、通信开销较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自适应多Agent系统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学ODA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向Agent软件工程被视为是一种可有效支持复杂系统开发的新颖软件开发范型.为支持复杂多Agent系统的开发,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需发挥Agent技术的潜力和灵活性,借鉴软件工程领域已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一个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学ODAM以支持自适应多Agent系统的开发.ODAM以动态绑定机制作为自适应多Agent系统的核心机制,借助于组织学的概念和思想对自适应多Agent系统进行高层抽象和自然建模,以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复杂度;集成了迭代开发和MDA方法以适应Agent技术平台的多样性,简化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开发.介绍了ODAM的方法学框架和具体的技术细节,包括动态绑定机制、基于组织抽象的元模型和建模语言、基于迭代开发和MDA的软件开发过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多Agent系统(MAS)是当前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多Agent系统的背景和概念,着重分析了MAS的关键问题和构造MAS的组织模型,最后给出了多Agent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Agent系统的软件工程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Agent技术和多Agent系统是解决许多复杂、分布应用的有效途径。该文讨论了建立多Agent系统的软件工程方法,内容包括:如何给出多Agent系统的需求描述,这些描述如何转化为高效的实现形式,如何检查多Agent系统的实现与其描述一致等。并用一些实例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7.
多Agent系统中软构件的动态绑定机制及其操作语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的应用系统表现出自主性、动态性、开放性和异构性的特点,这使得软件开发理论和技术需要从软件体系结构的角度对这类系统的开发提供支持.面向Agent的软件开发技术提供了高层和自然的抽象方式对软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但现有面向Agent的方法学将Agent Class或者Agent Type视为多Agent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软构件,与Agent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实例化的关系,这难以满足复杂系统对动态性的需求.从软件体系结构的角度上分析了多Agent系统中软构件的形式和机制,将Caste作为软构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Caste与Agent之间的动态绑定关系,定义了支持该机制的4个基本操作:join,quit,activate和inactivate及其操作语义,用以来指导多Agent系统软件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 相似文献
8.
继承用来描述一般与特殊关系,多Agent系统中引入继承有助于分析多Agent系统的结构层次和软件重用。本文讨论了开发多Agent系统时分析和描述继承的重要性和多Agent系统中继承的特点,通过一个角色模型对继承机制进行了语义定义,提出了一种在需求分析阶段对继承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Agent规约和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借助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C2的表达能力,基于组件,连接体和体系结构配置3要素,研究适合于Agent规约和构造的组合方法,以软件体系结构的类型化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基于子类型关系的Agent演化,用扩充关系表达有相互关联的不同类型的Agent之间的关系,通过为遗留代码定做包装器,领域翻译器以及相应的界面和约束,将非Agent实体迁移为Agent,相关案例说明结合组合,基于子类型关系的演化,扩充,迁移等方法,可以满足多Agent系统构造过程中Agent类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智能Agent与多Agent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智能Agent及多Agent系统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对Agent理论,语言,结构以及多Agent系统结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Agent与对象(Object) ,过程控制系统,软件“精灵”以及多Agent系统与分布式问题求解的区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企业的知识利用效率,增强企业创新能力,针对企业现有知识和系统,提出将企业知识管理的业务逻辑与知识处理事务分开,建立了基于多智能体和构件知识的知识复用模型,设计了知识管理业务逻辑的规则模型和智能体的活动行为模型,讨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规则协调模式,有效地支持知识的动态复用和知识使用过程的动态重组,增强知识管理系统的分布式处理能力和规模可扩展能力.在分布式构件库系统中,智能体通过协作联合完成任务要求.每个智能体拥有自己的知识库,并且具备学习能力,能够更新其知识库以保持执行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多主体系统已成为建模和开发大型复杂分布式信息系统的一种理想范型.很多基于主体技术的系统要求支持动态角色分配,而已有动态角色分配算法忽略了目标之间的约束对角色分配的影响.首先,提出一个具有并行约束目标的多主体系统动态角色分配模型,引入多个角色分配管理者主体共同承担角色分配的计算任务,避免因单个主体可能造成的计算瓶颈.然后,基于并行约束目标结构图,给出目标集划分算法.并设计实现了角色分配算法,分析了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最后,实验研究了角色分配算法的执行时间,表明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基于目标集合划分对角色分配的计算任务进行分割,使得各个角色分配管理者主体的计算结果无需进行合并再进行并行约束检查.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多Agent的Internet上JavaBean构件挖掘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构件的开发是软件重用的主流技术,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有效地在Internet进行构件挖掘的方法或工具.目前流行的构件库的建设方法之一是人工建设构件库并为用户提供查询接口,这种方法为用户提供了较高的查询效率但是带来了沉重的维护负担。另一种方法是按照用户的查询要求直接到Internet上去为用户搜索构件,这种方法避免了构件库的维护,但是查询效率较低。本文以Java Bean构件为研究对象,在对JavaBean构件的发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的前提下,结合多Agent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JavaBean构件挖掘方法。该方法利用及时反馈服务模式和订阅服务模式提供用户需要的分布在Internet上JavaBeans构件接口和函数信息。 相似文献
14.
15.
基于多智能体的动态车间调度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车间生产调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动态车间生产调度模型。把车间生产调度系统分为调度代理、任务代理和资源代理等。代理之间采用了基于改进的合同网的关系网模型,为解决车间加工动态调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Multi-Agent的主动式主管支持系统(ESS,Executive Support Systems)是一个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的工作有:1)通过对企业环境、技术发展以及传统ESS的分析,认为基于Multi-Agent的主动式ESS是ESS发展的方向之一;2)针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具体决策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Multi-Agent的主动式ESS的体系结构;3)认为主动式信息筛选机制是系统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多Agent系统中,通过学习可以使Agent不断增加和强化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并选择合理的动作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目前有关Agent学习大都限于单Agent模式,或仅考虑Agent个体之间的对抗,没有考虑Agent的群体对抗,没有考虑Agent在团队中的角色,完全依赖对效用的感知来判断对手的策略,导致算法的收敛速度不高.因此,将单Agent学习推广到在非通信群体对抗环境下的群体Agent学习.考虑不同学习问题的特殊性,在学习模型中加入了角色属性,提出一种基于角色跟踪的群体Agent再励学习算法,并进行了实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动态跟踪对手角色,并根据对手角色与其行为的匹配度动态决定学习速率,利用minmax-Q算法修正每个状态的效用值,最终加快学习的收敛速度,从而改进了Bowling和Littman等人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浅谈基于组件的知识管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管理是在经济信息化和知识化条件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本文从组件体系结构的角度讨论了如何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并对主要的组件进行了简要说明,最后阐述了知识质量维护应考虑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基于软构件和工作流技术的ESA(Enterprise Software&Application)系统运行效率不仅取决于功能性的因素,还受到非功能性因素的影响,而且常常被忽视.把业务频率这一重要的非功能性因素融入到ESA系统中,同时结合构件的使用频度和构件出现的间隔这两个因素,提出构件预取模型,包括相对依赖强度和绝对依赖强度两个计算模型.前者体现了构件使用频度,后者体现了构件出现的间隔.业务频率则通过工作流日志融入两个模型中,以此提高构件实例化时缓冲的命中率,缩短应用服务器对用户访问的响应时间.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工作流的优势,能为构件缓冲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