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影响因素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提取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然后与能源消费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能源价格和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并且由此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然气资源虽较为丰富,但由于国内需求的不断上升,造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实现对中国未来天然气需求量更加精准的预测,有助于天然气生产、进出口的安排以及能源战略的制定.本文分析了全球天然气分布以及中国需求状况,找出影响中国天然气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系统的中国天然气资源2020—2030年需求情景模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能源、粮食作为3大重要资源,其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首先构建水-能源-粮食(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并利用耦合模型度量 W-E-F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最后将其与水-能源、水-粮食和能源-粮食系统对比分析,并基于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W-E-F系统2018—2027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2—2017年我国W-E-F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上升趋势;2002—2017年W-E-F系统的耦合度平均为高水平耦合;2002—2017年W-E-F系统的耦合协调经历了过渡、基本协调和高度协调3个阶段,并在2018—2027年将保持优质协调,但能源的发展水平仍滞后于水资源与粮食,因此,需加强能源的开发利用率,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美国计量软件Stata 13.0建立天然气需求计量模型,对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与GDP、人口和产业等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了第二产业天然气消费与城镇燃气、工业燃气、发电用气、化工燃气的关系,得到了GDP是影响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长率与第二产业天然气消费增长率高度正相关等重要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我国2025年和2030年天然气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分别为3 406亿m3和4 352亿m3。鉴于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加大的趋势,提出多措并举,加大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和能源替代等改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文选取城镇化率、客货运周转量、人均GDP和能源强度4个指标反映湖北省人口、经济和技术水平对湖北省交通业碳排放的影响。首先对湖北省碳排放情况和人口城镇化比例及能源强度进行整体的分析,然后运用STIRPAT扩展模型对湖北省交通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数据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此时普通的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结果不准确,故使用偏最小二乘法来消除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并使用留一法交叉验证得到的结果是否合理,最后对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法两次迭代映射分解得到碳排放量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系数。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城镇化率、客货运周转量、人均GDP和能源强度4个指标均与交通业碳排放总量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2000—2018年的湖北省交通业碳排放数据,使用情景分析法设定低、中、高3种碳排放情景对2030年碳排放量进行预测。首先计算出3种不同情景下不同解释变量的年平均增长率,然后将结果带入碳排放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公式中计算得出2019—2030年碳排放量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得出2030年的碳排放量在低排放情景、基准情景和高排放情景下分别为1 081.772万t、1 131.407万t和1 176.507万t。分析显示人口因素和技术因素对交通业碳排放量影响最大,城镇化率的提高和能源消耗强度的增强会导致能源需求量和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加大了城市交通运行压力。结合2030年前完成碳峰值的目标,将3种情景下湖北省交通业碳排放量预测结果与目标进行对比,显示均完成目标达到碳排放峰值。最后针对影响碳排放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关节能减排建议,以期优化交通能源结构,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能源矿产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灰色系统模型和回归模型,预测了青海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对能源矿产的需求强度,预测了青海省人口发展变化情况和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部门分析法预测了青海省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矿产的需求量,同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能源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进行黑龙江省工业部门碳排放因素分析与情景预测研究,对实现黑龙江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根据IPCC准则测算黑龙江省历年工业碳排放量,基于拓展STIRPAT模型,从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3个方面,确定人均生产总值的平方、人口规模、工业总产值、工业能源消耗、能耗效率、能源结构6个自变量,借助岭回归方法消除自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建立黑龙江省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然后,从经济发展、人口规模、能源消耗、能耗效率4个方面分析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并结合宏观政策,分别对自变量进行变量涨幅确定,对2020—2050年黑龙江省工业部门碳排放量设定基准情景、低碳情景、高能耗情景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1)黑龙江省工业低碳发展面临化石能源需求大、能源转化效率不足的问题,在影响工业碳排放的6个变量中,人均生产总值的平方、工业总产值、工业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对黑龙江省工业部门碳排放量起到促进作用,人口规模、能耗效率对黑龙江省工业部门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工业能源消耗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2)黑龙江省工业碳排放量在各情景下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7,(3):331-332
根据近10 a我国总能源需求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数据,分析我国总能源与经济之间的相关系数,通过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预设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线性回归预测方法,预测能源需求量,在此基础上,以煤炭在总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提出未来几年我国煤炭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21,40(4):180-182
基于2013—2017年面板数据,从资本、劳动力和能源3个方面构建低碳发展评价体系,并采用DEA-CCR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低碳发展效率进行测算。研究表明,我国低碳发展效率相对较好,低碳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中国区域之间低碳发展效率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变化是降缓我国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项式趋势面分析理论的天然气需求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哲  张淑英 《资源与产业》2008,10(2):105-107
天然气消费需求量是影响天然气产业链的主要参考数据,而国家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是影响天然气消费需求量最为主要的因素。根据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口数量,本文首次利用多项式趋面分析理论,并通过最优拟合原则建立起天然气消费需求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口数量相关的最佳数学预测模型,并基于该预测模型对未来天然气消费需求量进行了具有一定可靠性的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挥着关键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天然气比重明显偏低,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比重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深入剖析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因素分解方法分别对经济产出行业(工业、交通业、商业及其他行业)和非经济产出行业(生活部门)的天然气消费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天然气的开采与消费开始大幅度的增加,煤和石油的消耗所占比例下降,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份额逐步扩大,成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角色。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天然气的消费,同时能源消费强度逐年降低,说明产生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耗费的能源越来越少,从而会影响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本文通过化石能源替代效应、能源结构、经济产出效应和能源消费强度效应以及总体效益(四个效应总和)对经济产出行业进行分解分析。同样,生活部门的天然气的消费不容忽视,居民生活对天然气的需求和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促进了生活部门的消费。本文从居民生活天然气消费需求效应、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建设效应以及天然气管道服务效应三个方面进行分解分析。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挑战,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持续增长。我国天然气资源禀赋不佳,但开发潜力巨大,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供资源基础。天然气需求旺盛,对外依存度攀升,产量稳步增加,地质调查投入重点体现了结构优化的方向。我国天然气产业环境极其有利,地质调查基础性先行作用凸显。地质调查大有可为,下一步工作建议:组织以非常规油气为重点的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进一步搞清楚我国的资源家底;开展油气绩效评价和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及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加强油气调查核心队伍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结合能源互联网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我国长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国家加快天然气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煤制天然气作为常规天然气的补充,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的环保性与经济性饱受质疑,我国仍没有形成系统的煤制天然气碳排放核算模型,因此煤制天然气碳排放研究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物料平衡法和排放因子法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并构建煤制天然气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以KQ煤制天然气项目为实例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CO2排放估算,并与相同产出时传统燃煤路径的碳排放量进行比较,提出我国煤制天然气产业低碳减排的建议,为促进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高效、清洁、安全等众多优点,现今已得到广泛应用。精准预测未来天然气需求量对能源战略的制定、安排天然气的生产及进出口具有显著意义。为预测中国未来天然气需求量,本文使用一种新的混合优化方法,即DDE-BAG算法,该方法是在原始的DEBA算法基础上,使用自适应原理,对原始算法的变异算子和交叉算子进行调整,改变其扰动方式和变异方式得到的。新算法不仅具有搜索全局最优性的能力,而且具有更强的局部搜索能力和更加迅速的收敛速度。本文选取人均生活用气量、天然气消耗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经济增长(GDP)和人口城镇化率四个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输入因子,使用1986~2015年的数据作为观察数据,运用DDE-BAG算法对天然气需求估计模型的多重线性形式和指数形式进行系数优化,得出两种模型的最优系数。结果表明,建立的两种模型的预测值与观察值极其接近,并将两种模型的判定系数及预测误差进行比较,最后使用两种模型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对中国2016~2030年期间的天然气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发现,虽然采用的预测方式不同,但预测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铝矿资源未来需求状况,以合理开发与利用国内外铝矿资源。在介绍我国铝矿资源供需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铝矿资源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铝矿资源需求情景分析模型,并利用1990—2011年的国际铝价、我国原铝消费强度、我国原铝产量以及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相关数据进行测算,得出2014—2020年3个不同情景下我国对铝矿资源的需求。结果表明,我国铝矿资源储量丰富,但需求量大,供需矛盾尖锐。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铝矿资源进口依存度将逐年提高,到2020年将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6.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全球经济遭遇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冲击,油气需求锐减,国际油价中低位大幅震荡,油气上游投资大幅下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稳定恢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尽管受疫情、低油价等因素影响,但我国油气勘查开采形势总体稳中向好,石油产量稳步...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采用世界银行的通货膨胀、资本存量、劳动力、研发经费和美国能源署的电力、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作为样本数据,借鉴热力学中的概念研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对世界4个区域19个国家的4种能源消费对经济的影响进行计算。发现当范围是19个国家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有资本存量、煤、电和天然气。对阿根廷和哥伦比亚来说,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煤和天然气的消费。范围是欧洲国家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的变量是资本存量和通货膨胀,煤、电和天然气消费。对中国和印度来说,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只有天然气消费。接下来以中国为例解释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旨在为高效的利用能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识别天然气安全各个环节的风险,科学研判中国天然气资源安全状况,对于提高中国能源安全、保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落实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中国天然气资源安全的"供给-消费-贸易"三维空间模型,从天然气资源供给、消费和贸易三个维度评估中国天然气安全状态,并研判未来天然气资源安全在三维空间中的发展走势。结果显示:中国天然气资源安全呈现一种总体不断改善的趋势,尤其是自2013年以来在发展度、持续度、协调度和有效发展度等各项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气进口来源多样化水平的提高与成本的下降,以及中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在2013年以后实现了规模化开发利用,促进了天然气资源安全供给指数的提高。据此从国际合作和国内挖潜两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从国内外天然气储量分布入手,阐述了目前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及利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中国发展天然气的具体对策和措施。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其开发利用还存在很多难题,天然气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速度,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用于化工和电力部门。未来应通过提高对天然气资源的认识,加强天然气勘探技术攻关,加快建设天然气运输、储存和利用等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天然气产业法律体系等途径促进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