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现场酸洗工艺研究了热轧SPHC钢的酸洗行为及机理。结果表明,酸洗后试样表面明暗程度与粗糙度有关;在酸液温度65 ℃、酸液浓度170 g/L条件下,酸洗速度的提高改善了酸洗效果,最佳酸洗速度为120 m/min;在酸液温度65 ℃、酸洗速度120 m/min条件下,提高酸洗浓度至220 g/L,基体界面平直度恶化,造成“过酸洗”;在酸液浓度170 g/L、酸洗速度120 m/min时,提高酸液温度至80 ℃,出现“过酸洗”现象;平整、开卷过程造成的氧化铁皮微裂纹对酸洗过程产生良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轧厂热轧和冷轧厂盐酸酸洗,试制了含钛和不含钛的两种热轧酸洗钢板.采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试验机研究了两种试制钢板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两种钢板的显微组织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其屈服强度达到400 MPa以上,抗拉强度高于500 MPa,断后伸长率大于30%.与不含钛的钢相比,含钛钢的晶粒细小,...  相似文献   

3.
穆海玲  李清燕  裴新华  赵骧 《轧钢》2012,29(3):17-19
借助三维取向分布函数(ODF)研究了热轧温度、卷取温度对IF钢织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F钢带钢厚度方向表层、1/4厚度处、1/2厚度处的主织构均为{001}<110>。该织构平均密度随F0机架入口带钢温度升高而明显降低,在850℃出现略微升高现象;随F6机架出口带钢温度升高而降低,在834℃出现明显升高后又降低的现象;随卷取温度的升高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马丽坤  袁卫华  韩斌  王君  王国栋 《轧钢》2005,22(1):14-16
针对我国热轧带钢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卷取温度控制精度较低问题 ,采用神经网络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 ,以某热轧厂生产为例 ,构造了BP神经网络 ,使卷取温度控制精度达到了± 15℃。  相似文献   

5.
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铌、钛微合金元素,在碳锰钢的基础上,成功研制开发了具有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的应用于汽车座椅滑轨和车窗滑轨的540级高强度热轧酸洗板。文章分析了化学成分和热轧工艺对540级高强度热轧酸洗板产品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同时对生产的540 MPa级高强度热轧酸洗板的开发研制进行总结。生产的540 MPa级高强度热轧酸洗板在某汽车配件厂冲压成形,应用于汽车座椅滑轨和车窗滑轨,成功替代低强度级别厚规格原料,实现减重设计。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C添加Si Mn Nb Ti成分,通过两阶段控制轧制开发出了屈服强度为700MPa级热轧带钢。研究了不同轧制温度对钢板力学性能及析出粒子的影响规律,并采用TEM、SEM等实验技术对钢板经不同时间时效处理后的组织及析出强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轧制更有利于析出粒子在后续卷取保温过程中的析出,从而提高强度;降低终轧温度能获得良好的韧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O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氢渗透试验研究了一种热轧后在550、600和640℃卷取的5 mm厚钢板的微观组织和抗氢渗透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升高,搪瓷用钢板的铁素体晶粒和小颗粒析出相的尺寸增大。在600℃卷取的钢板的氢渗透值TH大于550和640℃卷取的钢板,这是因为前者的晶粒较均匀,Ti_4C_2S_2和TiC等析出相数量较多,有利于提高搪瓷用钢板的抗鳞爆性能。此外,氢渗透值TH主要受钢板单位体积内析出相数量的影响,与其呈线性比例。  相似文献   

8.
张中平 《轧钢》2004,21(4):44-45,69
针对卷取温度控制系统分步改造的特点,实施了双重化改造方案。介绍了此次改造内容,包括网络配置和全局变量的修改,L2级应用系统的修改和完善及功能调试。此次改造不仅缩短了工期,而且改造后控制精度和水平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惠亚军  刘锟  吴科敏  李秋寒  牛涛  武巧玲 《金属学报》2020,56(12):1605-1616
采用OM、SEM和TEM等研究了卷取温度对500 MPa级热冲压桥壳用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冲压桥壳用钢在600和570℃卷取时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差异,570℃卷取时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538和641 MPa,较600℃卷取时分别提高了165和117 MPa,而其20~-40℃的系列温度冲击功均低于600℃,尤其是-40℃及以下低温韧性明显恶化,这与热冲压桥壳用钢在不同卷取温度下的显微组织和析出物的差异有关。600℃卷取时的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铁素体晶粒平均尺寸为4.48μm,大角度晶界体积分数为68.1%,析出物平均尺寸为8.4 nm,其中10 nm以下的纳米级析出物体积分数约为70%;当卷取温度降低至570℃时,其组织主要由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铁素体晶粒平均尺寸为4.39μm,大角度晶界体积分数约为54.5%,析出物的平均尺寸为6.4 nm,其中10 nm以下的纳米级析出物体积分数高达86%;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热冲压桥壳用钢的贝氏体转变温度高达580℃,以及570℃卷取时的形核率与形核速率均大于600℃所致。...  相似文献   

10.
辜蕾钢  王业科  徐文章 《轧钢》2012,29(3):30-34,45
介绍了热轧酸洗板的产品特点、消费特点,以及推拉式酸洗机组与连续式酸洗机组的主要设备特点和优缺点比较,指出我国已完全有能力自主设计制造这两种酸洗机组,钢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热轧原料、产品定位、资金等情况选择合适的热轧酸洗板的生产机组。  相似文献   

11.
方少华 《轧钢》2020,37(3):18-21
对中温卷取工艺下的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Mo成分体系的热轧双相钢采用3段式冷却后屈强比为0.6,显微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岛状马氏体以及细小粒状贝氏体,具有较高的伸长率和扩孔性能。由于贝氏体的存在,缩小了双相钢多相组织之间的强度差,有利于提高其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协调变形能力及扩孔性能。通过对应力幅值为430 MPa时双相钢的疲劳断口进行分析,断口具有显著的韧窝、二相粒子、疲劳辉纹、二次裂纹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其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2.
方少华 《轧钢》2007,37(3):18-21
对中温卷取工艺下的热轧双相钢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r、Mo成分体系的热轧双相钢采用3段式冷却后屈强比为0.6,显微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岛状马氏体以及细小粒状贝氏体,具有较高的伸长率和扩孔性能。由于贝氏体的存在,缩小了双相钢多相组织之间的强度差,有利于提高其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协调变形能力及扩孔性能。通过对应力幅值为430 MPa时双相钢的疲劳断口进行分析,断口具有显著的韧窝、二相粒子、疲劳辉纹、二次裂纹等特征,有利于提高其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两种不同成分的1.4 mm厚冷硬带钢进行退火热模拟试验,并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EDS对所得热模拟退火试样进行力学性能和组织分析。结果表明,其他退火参数相同,低C高Mn成分前提下,添加合金元素Cr、Mo及高Si含量的C-Mn-Si(高)+Cr+Mo钢和不添加合金元素Cr、Mo且低Si含量的C-Mn-Si(低)钢经760、780 ℃均热退火可得到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980 MPa级双相钢。不同均热温度下,C-Mn-Si(高)+Cr+Mo钢组织均为铁素体、岛状马氏体和少量贝氏体,区别在于均热温度高的铁素体晶粒细小且数量较多,呈凹凸不平形貌,马氏体含量少一些,贝氏体呈针状或团簇状;C-Mn-Si(低)钢组织则由铁素体、马氏体、少量的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区别在于均热温度高,铁素体晶粒细化,轧制特征不明显,马氏体含量少,贝氏体呈粒状且量较少。残留奥氏体呈亮白色条状,这种亮白色的特征主要是因为Mn的局部富集。两种试验钢组织差异本质上是Cr、Mo和Si 3种合金元素的含量差异影响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870、900、930℃淬火及620、650、680℃回火,研究不同热处理制度对510 MPa级船板用钢原始奥氏体晶粒度、显微组织、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10 MPa级船用试验钢随870、900、930℃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度变为7.5、7、6.5级,强度、平均冲击吸收能量下降;不同温度淬火试验钢随620、...  相似文献   

15.
王琪  吴光亮 《金属热处理》2022,47(4):146-150
研究了920 ℃水淬+不同温度回火后1100 MPa级高强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回火温度为250 ℃时,所得到的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分别为1423 MPa、1220 MPa、446 HV5、14.2%和56 J。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硬度值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冲击吸收能量先减小后增加。回火温度为150 ℃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和ε碳化物,析出的ε碳化物呈细长杆状。回火温度上升到250 ℃之后,马氏体板条稍有粗化,ε碳化物长大。随回火温度继续升高,板条马氏体逐渐转变为等轴铁素体,ε碳化物也会转变为渗碳体并逐渐球化粗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升980 MPa级高强钢局部成形性能,采用万能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及综合成形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路径的980 MPa高强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并评价了其扩孔及局部成形性能。结果表明,除了有铁素体和马氏体两相外,新型Q&T工艺的组织结构还存在回火马氏体中间相,铁素体和马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3.14μm和2.62μm,马氏体面积分数为61.0%,而传统工艺下为典型的铁素体及马氏体双相组织,铁素体和马氏体平均晶粒尺寸分别为4.77μm和2.77μm,马氏体面积分数为35.8%。两种工艺伸长率相差不大,但屈服强度和扩孔率具有明显差异,新型Q&T工艺下获得了更高的屈强比及扩孔性能,得益于其更小铁素体晶粒尺寸及铁素体和马氏体硬度差。传统工艺下真实断裂应变(TFS)与真实均匀应变εu比值为7.0,而新型Q&T工艺下比值为15.2,因此新型Q&T工艺下具有更优异的局部成形特性。  相似文献   

17.
对γ+α两相区淬火后的试验钢板进行300~600℃的回火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F500级海洋平台用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1 h回火试样拉伸过程中出现屈服平台,并且回火温度越高不连续屈服现象越明显;回火中,马氏体板条束合并长大,部分位错发生静态回复,密度降低,多边形铁素体含量增加,基体上有大量20~40 nm富Nb的(Nb,Ti)C析出;500~550℃回火可以获得优良的强韧性能,达到F500级别海洋平台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低碳Fe-Mn-Nb-Cu-B系屈服强度690 MPa级工程机械结构用钢,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仪器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实验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温度对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有较大影响,都呈现出先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规律.600℃回火时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屈服强度比未回火时增加了145 MPa;并且屈强比和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趋势同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分析认为:回火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与回火后有更多弥散的尺寸在20 nm以下的新的细小(Nb,Ti) (N,C)粒子析出以及发生位错的回复和M-A岛的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19.
官春平 《电焊机》2017,(11):120-124
通过改变气保护药芯焊丝中Ni元素的添加量,研究Ni元素对600 MPa级高强钢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w(Ni)为1.0%时,焊缝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20℃低温冲击韧性达到69 J;随着w(Ni)的增加,焊缝金属强度逐渐提高,而韧性则先下降后上升。适当Ni元素有利于提高焊缝金属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20.
黄建国  王亚芬 《轧钢》2019,36(1):21-24
为改进贝氏体钢的生产工艺,对贝氏体超高强钢进行了控轧+空冷(1#钢)、控轧+快冷(2#钢)试验,对轧后钢板组织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钢(空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和铁素体;2#钢(快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1#钢和2#钢的抗拉强度都在1 500 MPa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但1#钢的综合性能优于2#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