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热流测量传感器用热电偶堆的制作与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分析热流测量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平板法耐火材料导热系数测定仪用的热流传感器测温热电偶堆的制作方法,详细介绍了热电偶堆的标定,并对标定数据进行了线性拟合。结果表明,温差与毫伏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温精度高,在热流传感器上使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贾斌广  刘芳  王达  张大鹏  韩韬 《化工进展》2019,38(2):819-825
通过改变常规的蛇形流道的扰流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扰流板布置,开发出一种涡旋形流道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并对其进行实验与模拟研究。研究发现在平均太阳辐照度819.7W/m2、温度7.33℃、流量0.025kg/s的条件下,涡旋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可达59.14%,比蛇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高2.18%;而其压力损失仅为蛇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37.26%,且随着流量的增加,压损降低更加明显;同时得到在出口温度为30~90℃范围内,涡旋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热损系数在4.6~5.6W/(m2·K)之间,热迁移因子在0.64~0.72之间,二者的平均值各自较蛇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高0.06W/(m2·K)与0.019。与蛇形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相比,涡旋形的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增加了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集热效率,同时大幅降低压力损失。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在添加不同质量比的氢氧化铝(ATH)与氢氧化镁(MH)粉后燃烧特性的变化,使用锥形量热仪测试添加3种不同质量比的ATH与MH的PMMA的热释放性能、质量损失速率变化,并对其火灾危险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阻燃剂时,200目PMMA热释放速率峰值最高,为378.32 kW/m2,到达峰值的时间为80 s;质量损失速率峰值为0.154 g/s,到达峰值的时间为140 s。500目PMMA热释放速率峰值为361.35 kW/m2,到达峰值的时间为65 s;质量损失速率峰值最低,为0.153 g/s,到达峰值的时间为70 s。对3种粒径的PMMA进行火灾危险性分析,500目PMMA的火灾增长系数(FGI)最高,为5.56 kW/(m2·s)。当ATH∶MH为2∶1时,500目PMMA热释放速率峰值最低,为93.72 kW/m2;点燃时间最长,为83 s;FGI最低,为1.91 kW/(m2·s)。当ATH∶MH为2∶1时,对PMMA燃烧性能的抑制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4.
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核电站淡水资源缺乏的一个重要途径。针对某核电站10 000 m3/d海水淡化系统的要求,采用“原水预处理(混凝沉淀+V型滤池)+反渗透预处理(超滤)+脱盐(两级反渗透)+后处理(矿化处理)”的处理工艺。其中混凝沉淀池总处理水量为1 800 m3/h;V型滤池滤速为9 m/h;超滤系统平均膜通量为72.9 L/(m2·h),回收率≥92%;一级反渗透系统平均膜通量为13.79 L/(m2·h),回收率45%,脱盐率≥99.3%;二级反渗透系统A平均膜通量为29.31 L/(m2·h),回收率85%,脱盐率≥97%;二级反渗透系统B平均膜通量为27.18 L/(m2·h),回收率85%,脱盐率≥97%;反渗透产水经过矿化设备,产水水质稳定能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该系统其运行成本为4.57元/m3。  相似文献   

5.
为获取高热流、低流速条件下超临界CO2的传热规律,开展了超临界CO2在内径2 mm水平小圆管内对流传热试验研究,并重点探讨了变物性、浮升力和热加速等效应对传热过程的影响。试验参数范围:系统压力7.6~8.4 MPa,质量流速400~500 kg/(m2?s),热通量0~200 kW/m2,流体温度20~60℃,Reynolds数1.2×104~4.3×104。分别采用Gr/Re 2Kv作为浮升力效应和热加速效应的判别因子。结果显示,在高热流低流速工况下,浮升力效应显著(Gr/Re 2 > 10-3),同一个截面处的上壁面传热系数始终小于下壁面传热系数。浮升力效应是高热流低流速工况下传热恶化的主要诱发因素。试验中热加速因子较小(Kv < 8.5×10-7),其效应可以忽略。将试验数据与典型的传热经验关联式作对比,结果表明Liao-Zhao关联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不同壁面微细通道内质量通量对沸腾起始点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数控技术制得3种不同波纹壁面的微细通道,以R141b为实验工质,在入口温度为33℃、压力为60kPa的工况下,调节加热板的功率,在质量通量为203.75kg/(m2·s)、255.68kg/(m2·s)、307.61kg/(m2·s)、358.59kg/(m2·s)和409.57kg/(m2·s)的条件下分别测定3种不同波纹壁面沸腾曲线。通过分析3种微细通道不同质量通量下的沸腾曲线,归纳ONB点的过热度和热通量变化规律,进一步比较在同一质量通量下不同壁面微细通道的沸腾曲线,分析波纹壁面沸腾起始点的过热度减小的原因,最后将实验值与现有的ONB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发现Hsu模型预测效果整体较好,但该模型没有关联质量通量因素,本文对3种波纹壁面不同质量通量作用下ONB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种壁面微细通道,随着质量通量增大,ONB点壁面过热度减小;相同质量通量下普通微细通道ONB点的过热度最高,正弦微细通道次...  相似文献   

7.
针对Z字型碳化硅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作为高温回热器时的传热与流动性能进行优化分析,采用数值模拟和响应曲面法相结合的方法,以努塞尔数和范宁摩擦系数为响应值,以冷流体压力、冷流体入口温度、热流体入口温度、通道弯曲角度、通道直径以及质量流速作为影响因素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优的结构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单因子中通道弯曲角度对响应热侧范宁摩擦系数影响显著性最高,通道直径对响应热侧努塞尔数影响显著性最高。当Z字型碳化硅PCHE作为高温回热器,冷流体压力为30 MPa,冷流体入口温度为568.44 K,热流体入口温度为893.813 K,通道弯曲角度为15°,直径为1.769 mm,质量流速为349.997 kg/(m2·s)时,流动阻力最小;当冷流体压力为23.078 MPa,冷流体入口温度为541.961 K,热流体入口温度为800.045 K,通道弯曲角度为45°,直径为1.8 mm,质量流速为350 kg/(m2·s)时,换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7):1185-1189
高盐度废水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采用连续流培养模式,以不同化学需氧量(COD)的高盐度废水为燃料,观察MFCs电压的变化和MFCs电压对不同高盐度废水的响应时间,并提出构建生物传感器的构想。结果表明,当COD浓度>290 mg/L时,输出电压值维持在162168 m V之间;当COD浓度<290 mg/L时,输出电压值随COD浓度变化,两者之间满足直线方程,y=0.53x,其中y为电压,x为COD浓度,相关系数为0.986;MFCs对COD浓度<290 mg/L的高盐度废水感应灵敏,更换不同浓度的高盐度废水,电压的响应时间为0.8168 m V之间;当COD浓度<290 mg/L时,输出电压值随COD浓度变化,两者之间满足直线方程,y=0.53x,其中y为电压,x为COD浓度,相关系数为0.986;MFCs对COD浓度<290 mg/L的高盐度废水感应灵敏,更换不同浓度的高盐度废水,电压的响应时间为0.84 h。为高盐度低COD浓度废水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方便、快速。  相似文献   

9.
王亚雄  张博 《化工进展》2015,34(3):675-679,694
旨在开发一种热电制冷装置(TEC), 实现微电子设备芯片低于环境温度的冷却, 解决芯片超频运行后的散热问题。为了研究该装置的制冷效果, 将其串联在传统液冷散热系统中。通过搭建实验测试平台, 对该装置在不同环境温度、芯片不同热流密度、不同工况和不同制冷效率下的制冷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 维持热源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相等、TEC工作电压48V、风速3~5m/s的条件下, 散热能力可达7W/cm2。散热器工作在高环境温度(35℃)下, TEC能有效降低散热阻力, 提升最大散热量。当热流密度为23.78W/cm2、风速为5m/s时, TEC工作在16~48V电压值下, 热源表面温度最大降低5.4℃。实验研究同时显示, 传统液体散热系统对提升TEC能效比(COP)有较积极的作用。维持热源表面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0℃、TEC输入电压4~48V、风速3~5m/s情况下, 最大能效比达3.5, 最大热流密度达到15W/cm2。  相似文献   

10.
实验探究了微小圆管内(内径1 mm)过冷水流动沸腾的阻力特性,参数范围:热通量4.0~5.6 MW/m2,压力3.0~5.0 MPa,质量流速2000~4200 kg/(m2 s),进口热力学干度-0.50~-0.10。获取了质量流速、压力、热通量等参数对过冷沸腾阻力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其预测方法。将测试数据与典型阻力关联式对比,结果表明,由于高热流、微通道等特殊因素,导致大部分阻力关联式的预测精度不够理想。为更准确预测高热流过冷沸腾阻力,基于LeakyReLU函数,建立了遗传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模型(GA-ELM),其预测精度优于传统关联式(平均绝对误差为2.0%),且泛化性良好。研究工作可为微小尺度流动换热系统设计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to lithium condens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investigation is to find the condensing sid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lithium on the vertical flow configuration and to explain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Nusselt's theory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heat fluxes in these experiments varied from about 1.3 × 104 W/m2 at 833 k to 1.3 × 105 W/m2 at 898 k, giv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4078 W/m2 k to 37805 W/m2 k. These values appear 0.3% to 3% of those predicted by the Nusselt theory. Condensate film thickness was calculated by the Nusselt theory. Boiling and condensing of lithium at low, less than atmospheric pressure, appears to be an efficient energy transport mechanism that may find use in space applications or cooling of the first wall in fusion reactors.  相似文献   

12.
刘冉  李杰  王玉兵  詹洪波  张大林 《化工学报》2022,73(11):4938-4947
建立了采用空气射流冲击冷却方法的冷凝换热实验系统,对R134a在铝质微小菱形离散肋通道中的冷凝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工况范围为制冷剂干度0~1、饱和压力0.50~1.50 MPa、制冷剂质量流率160~380 kg/(m2·s)、热通量10.1~59.8 kW/m2。实验获得了不同工况下的通道局部冷凝传热系数,分析了干度、饱和压力、质量流率以及热通量对冷凝换热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局部冷凝传热系数随干度、质量流率和局部热通量的减小而减小,随饱和压力的降低而增大,其中在干度x>0.4的区域内质量流率对于冷凝传热系数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基于实验数据,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本实验中微小菱形离散肋通道的冷凝换热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热流密度、真空度和流量对升膜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影响,以及对升膜加热管内流体流型进行观测和分析,本文建立了升膜蒸发系统传热实验平台,对升膜蒸发器的传热特性和流体流型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所用升膜管管长2200mm,升膜管采用镀透明导电膜石英管,工作介质为水;升膜管蒸发侧采用电加热方式;研究了热流密度(6.71kW/m2q≤ 26.79kW/m2)、流量(20L/h≤ M≤ 100L/h)和真空度(0≤ P≤ 15kPa)对升膜加热管流体流型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可以实现石英管内溶液的升膜蒸发,并能观测到泡状流、块状流、弹状流、柱塞流、环状流和雾状流;热流密度低于6.71kW/m2时无法形成升膜蒸发,随着蒸发侧热流密度的增大,升膜管内环状流长度增大,管内传热系数增大;随着流量的增大,升膜管内液体湍流强度增大,管内传热系数增大;真空度对流体流型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相变储热技术是解决热量在时空上分配不平衡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研制高性能的复合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 PCM)成为当前研究者关注的重点。硬脂醇(stearyl alcohol, SAL)等有机PCM目前主要存在热导率偏低以及循环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而限制了实际应用。以SAL作为PCM,膨胀石墨(expanded graphite, EG)为高导热多孔基质,采用吸附定形工艺制备了16种SAL/EG复合PCMs[EG含量为7%、14%、21%、28%(质量);样品密度为700kg/m3、800kg/m3、900kg/m3、1000kg/m3]。对复合PCMs样品的微观结构、储热能力、导热性能、循环稳定性及充放热性能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SAL完全填充于EG的多孔网络。当样品密度为900kg/m3,EG质量分数为28%的水平热导率最高,其值为28.58W/(m ? K),相比于纯SAL[0.38W/(m ? K)]提高了74倍,该值大约是相对应垂直热导率[5.99W/(m ? K)]的4.8倍。另外在构建的充放热性能试验台上研究了样品中心位置的储/放热性能,结果显示样品密度为900kg/m3,EG质量分数为28%的样品充放热速率最大,固-液潜热吸热和放热阶段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53min和20min。与此同时验证了样品的导热性能和熔化-凝固特性,说明SAL/EG复合PCMs具有稳定可靠的储/放热性能。  相似文献   

15.
李安军  陈晓庆  李健  黄超  周振  卢奇 《化工学报》2019,70(9):3377-3384
通过实验的方式和对比的方法对两种不同波纹深度板片组成的可拆板式换热器的传热及阻力特性进行研究,每种深度板片组成的板式换热器采用硬板63°/63°、软板29°/29°和混合板63°/29°三种波纹角度组合,此实验采用水/水换热,设置了两种工况,一种是冷热两侧等流速,另一种是固定热侧流速,计算两种工况下传热系数和压降的数值,描绘出对应的曲线。实验证明相同波纹夹角板片组合,该浅密波纹板片的传热系数均高于普通波纹板片,平均高于140 W/(m2·K),即传热系数平均提高1.9%,在混合板中两者传热系数的差别在300 W/(m2·K)以上,提高达4.8%,阻力的变化趋势与传热系数相同。推导出每组设备适用于一定Reynolds数范围的Nusselt数方程和摩擦系数方程,与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证明了该实验的正确性,同时也揭示这两种波纹板片的传热和阻力性能有优化的余地,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该实验也表明,除深度外的几何尺寸和结构均相同的两种波纹板片,虽然外形接近,但对应的Nusselt数和摩擦系数关系式却不相同,而且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16.
黄志甲  罗良  柯瑞  卓飞飞  钟亮 《化工学报》2019,70(3):913-921
将亲水无纺布PVC复合规整填料作为溶液除湿塔芯体,开展亲水无纺布PVC复合规整填料除湿性能实验,分析在不同空气流量、溶液流量、溶液温度下,亲水无纺布PVC复合规整填料除湿率、除湿效率、传质系数和传热系数的变化。在实验条件下,除湿率、除湿效率、传质系数、传热系数最大值分别为11.05 g·kg-1、86.7%、12.95 g·(m2·s)-1、10.33 W·(m2·℃)-1;与CELdek规整填料和塑料波纹孔板填料相比,亲水无纺布PVC复合规整填料除湿性能最优。对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亲水无纺布PVC复合规整填料除湿效率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17.
白炳林  杨晓宏  田瑞  史盼敬  李达 《化工学报》2019,70(9):3517-3526
自主设计并搭建了太阳能光热-光电中空纤维膜蒸馏系统,太阳能光热采用面积1.82 m2真空管集热系统,光伏发电采用面积1.63 m2多晶硅电池板。实验方面,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热料液在不同流动方式时膜通量的差异;研究了在不同跟踪方式下太阳辐照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在管程流动的膜通量大于壳程的膜通量,且进口料液温度取50~70℃之间为宜;自动跟踪下膜组件入口温度比非跟踪高2~3℃,可以延长膜蒸馏系统运行时间1~2 h,且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自动跟踪方式最大膜通量8.89 kg/(m2·h)远高于非跟踪方式时4.26 kg/(m2·h)。理论方面,分析了以水为工质的中空纤维膜蒸馏的传热和传质过程,建立了传热传质理论计算数学模型;分析了辐照强度、膜表面温差、膜丝内表面传热系数、传热与传质通量的定量关系,计算了膜面温度与理论膜通量,对比了实验值与理论值。系统运行稳定,能量综合利用效率高,性能可靠,为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田向东  李敏霞  郭强  许文杰  杨林 《化工进展》2020,39(10):3900-3908
R447A是一种三元非共沸混合工质,已成为高温室效应工质R410A潜在的替代品之一。本文通过研究R447A在内径为10.6mm的水平光滑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获得了R447A在水平光滑管内的流动沸腾传热数据以及传热现象,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R447A传热效果的影响。实验条件为:热流密度5~20kW/m2,质量流速100~300kg/(m2·s),蒸发温度5~25℃。实验结果表明:R447A的传热系数在0.8~4kW/(m2·K)之间。同时对R410A进行了相同工况下传热系数测试,发现热流密度对R410A传热系数的影响要大于对R447A的影响,而干度和质量流速则对R447A的传热影响更为显著。本文基于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发展了一种分干度区预测传热系数的新模型,新模型对R447A换热系数预测的平均偏差为+6.21%,绝对偏差为+12.96%。此研究结果可为这种工质的换热器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搭建了太阳能光热-光电方腔型膜蒸馏系统,为研究该系统机理与优化问题,首先以料液进口温度、流量、太阳辐照度为影响因子,膜通量、能耗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各影响因子与响应值间的关系;其次结合中心复合设计法设计实验工况,建立响应值与影响因子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通过方差分析、实验验证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可靠性分析;最后对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与系统优化,获得了系统最佳运行工况和最优膜通量、能耗值,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系统最佳工况为:料液进口温度为63℃,料液进口流量为232 L/h,太阳辐照度为700 W/m2,在此工况下实际膜通量达到7.28 L/(m2·h),高于预测值6.39 L/(m2·h),两者误差为12.23%,对应的能耗值为10.40 L/(kW·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