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杨蕾  杜鹏  夏斌 《资源与产业》2014,16(2):134-140
基于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IO-SDA),从经济整体、分行业、分部门3个角度对2002—2007年广东省最终需求隐含能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因素分解。结果显示:1)规模效应是导致广东整体及各行业最终需求隐含能增加的主要因素,技术因素则是减少隐含能消费的关键因素,经济系统效率和结构效应对隐含能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2)工业尤其是重制造业是广东隐含能增长的主体,工业部门输出商品引致的隐含能消费是其隐含能增长的主要原因,农业部门隐含能消费小幅下降,建筑业隐含能消费的上升主要源于投资效应,服务业部门中则以消费效应尤其是城镇居民消费引致的隐含能增加占主体。研究表明,广东2002—2007年重工业化进程中呈现了“高能耗”的趋势,提高技术效应、经济系统效率及结构效应的负向作用是广东未来降低最终需求隐含能消费的着手点。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中国面临碳减排的国际压力与日俱增,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所处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又使得中国碳减排更加艰难,因此,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碳减排是中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关键和难点。文章以中部欠发达地区抚州市为例,运用二次曲线模型和SPSS统计软件对碳排放的EKC曲线进行检验,并运用描述性曲线图分析其驱动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抚州市碳排放总量与人均GDP的关系呈现典型的"倒U型"EKC曲线,且在2013年碳排放量增长速率处于顶峰,之后碳排放总量增长趋于缓慢;2)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与能源结构及其变化是碳排放EKC曲线波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抚州市碳排放总量还将长期处于增长状态,但增长的幅度处于下降的趋势;3)抚州市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处于中后期,尽管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存在不断优化的趋势,但"二三一"产业结构类型以及高碳能源占主导的状态还将长期保持,因此,还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4)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和清洁能源生产及消费是抚州市碳减排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针对性地分析新疆能源碳排放的增长机理,分析新疆能源利用现状、碳排放总量、三大产业碳排放的变化趋势、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等变量,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采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1985-2009年经济规模、人口规模、排放系数、能源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产业结构等6个因素对新疆碳排放增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效应、人口规模效应是正向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对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产业结构的负效应表现最为突出。最后结合新疆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利用经济增长的产业分解模型分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基础上,以中国近20年来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关联效应,并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1995年以来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能源消费特征,总结出: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最大,灰关联度高达0.905,产业结构地位不断提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稳步上升,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能源高消耗的第二产业来拉动;一、三产业和能源消费的关联性也较高,但一产的经济贡献呈下降趋势,三产稳步不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在产业内部,工业是能源消费能力最强的行业,行业影响因子最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黑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碳化是黑色金属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及相关参数估算了1994~2015年中国黑色金属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并进行了弹性分析与因素分解。研究发现: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倒U型",年均增速分别为8.76%和-5.02%;冶炼与压延加工环节,焦炭及高炉煤气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排增长与经济增长间的脱钩弹性以弱脱钩为主;经济产出是行业碳排放最大驱动因素,能源结构作用次之,就业规模2007年起增排作用日益增强;能源强度是主要减排因素,排放因子2002年开始减排作用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减排作用微弱。  相似文献   

6.
肖岚 《煤炭工程》2020,52(9):188-192
为研究京津冀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构建并利用脱钩系数测量模型动态反映京津冀地区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进行京津冀煤炭消费影响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长期保持弱脱钩状态,其中,北京实现了从弱脱钩向强脱钩的转变,天津仍保持弱脱钩状态,河北逐渐实现从扩张连结向弱脱钩态体的转变。在影响煤炭消费的因素中,经济增长效应无一例外成为区域及各地煤炭消费增加的主导因素,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对区域及各地煤炭消费均起到抑制作用,产业结构效应正逐渐由煤炭消费的驱动因素转变为抑制因素,作用方式因地而异。  相似文献   

7.
曾波  苏晓燕 《资源与产业》2006,8(3):109-112
本文在利用经济增长的产业分解模型分析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基础上,以中国近20年来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的关联效应,并利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1995年以来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能源消费特征,总结出: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最大,灰关联度高速0.905,产业结构地位不断提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稳步上升,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能源高消耗的第二产业来拉动;一、三产业和能源消费的关联性也较高,但一产的经济贡献呈下降趋势,三产稳步不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在产业内部,工业是能源消费能力最强的行业,行业影响因子最高。  相似文献   

8.
江浙沪地区能源消费需求强劲,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增长快速。能源消费增长的同时,地区GDP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海、江苏、浙江产业结构均呈现231模式,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江浙沪地区能源消费和GDP增长的关系进行模拟分析,测算出能源总量、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消费对GDP的回归系数以及江浙沪三地对能源消费的地区影响因子和2001—2004年各年对能源消费的时间影响因子。结合江浙沪能源资源现状,对江浙沪地区未来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进行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系统分析中国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增长速度、消费弹性系数的基础上,利用经典的排放系数法分别计算了西部12省市自治区1990-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同时,应用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及其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年均增长83%,其中煤炭消费占西部地区能源消费量的70%以上,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总体下降了61%,其中“十一五”期间下降了18%。GDP增长和技术进步分别是促使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江浙沪地区能源消费需求强劲,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消费增长快速。能源消费增长的同时,地区GDP也呈快速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上海、江苏、浙江产业结构均呈现231模式,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江浙沪地区能源消费和GDP增长的关系进行模拟分析,测算出能源总量、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消费对GDP的回归系数以及江浙沪三地对能源消费的地区影响因子和2001-2004年各年对能源消费的时间影响因子。结合江浙沪能源资源现状,对江浙沪地区未来的能源结构调整方向进行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黑龙江省一次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的构成及能源矿产关联度进行分析.得出:原煤是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构成的主要部分,原煤产量与总能源产量的关联度最大,能源消费量增长率是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的4.02倍,能源自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黑龙江省能源供给对原煤的依赖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 DEA/ AHP 的煤炭资源消费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资源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分析和评价煤炭资源在各行业的消费效率,对认识并改变中国能源效率现状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能源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以煤炭消费总量、人力资源投入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及以工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的煤炭消费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期望产出的DEA/AHP消费效率评价模型。结合相关数据,对中国主要行业的煤炭资源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行业消费效率在众多行业中最低,主要是工业行业高耗能生产结构所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评价模型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有效应用于煤炭消费效率的评价,并为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产业发展为例,根据1995—2010年数据,分析上海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动态影响。以传统区域经济学中动态偏离—份额模型为原型,构造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影响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能源消耗效率偏离份额。分析上海1995—2010年三次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提出上海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这一优化过程也是节能发展过程。尽管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但与第三产业相比仍属于耗能产业。  相似文献   

14.
针对以往文献偏重静态分析的不足,本文利用1980~2012年河北省产出、资本存量、就业人数和能源消费量时间序列数据,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在多变量框架下构建河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状态空间模型,并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而后利用卡尔曼滤波估算模型的时变参数,并对其变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能源对劳动具有替代作用,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不断增强。现阶段,大气治理带来的能源需求下降,导致河北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必须综合利用税收补贴等手段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5.
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波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原材料的能源受到的冲击尤为突出.本文从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能源供需形势的角度出发,选择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关键常规能源资源为研究对象,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对金融危机中我国能源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危机后我国的能源供需形势进行预测,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矿情的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偏煤”的能源结构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双碳战略大背景下,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以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指标回路法构建并优化能源转型能力指标体系,运用PFHWD-TOPSIS模型对2006-2020年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进行测度,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能源转型能力的各要素水平。研究发现: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整体梯度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淄博市、泰安市能源转型能力位居前列且远高于其它地市,枣庄市和莱芜市相对较为落后;龙口市能源转型能力位居前列,淄川区和新泰市相对较为落后;能源供给能力、能源消耗结构、能源消耗强度、技术研发强度、产业社会发展影响程度最大的分别为能源供给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均全社会用电量、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大中型企业R D全时人员数、新能源产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严重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逐步企稳,缓慢复苏。矿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逐月回暖,价格反弹。矿业投资将逐步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的水平,但过度刺激政策可能带来的通胀会影响矿业资本市场。大的矿业项目取得重要进展,非生产性因素仍将对全球矿业造成不良影响。新能源、新材料是实现低碳经济的根本途径,也是未来矿业发展的新方向。我国必须选择符合自身的矿业发展之路,在持续变化的全球矿业格局中占据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云南省节能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然而也面临着严峻的能源问题。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同时,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也快速增长。本文通过产业结构演进-能源消费关联模型和产业结构演进-单位GDP能耗模型的构建,分析建国以来云南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与产业结构演进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以上模型的具体分析,判断今后云南省能源消费的趋势及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地区能源产量反映着其经济水平和产业发展状况,因此文章以山西省为例研究能源生产总量与居民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以揭示资源型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对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文章基于VAR模型,以1995—2014年山西省面板数据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型地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城镇居民要比农村居民受益更多;2)农村人均收入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3)依赖资源型产业发展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衰退,在产业结构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即使刺激内需,增大能源消费总量,资源型产业的发展也很难保持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