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考察了中石油自主开发的碳二前加氢催化剂PEC-21在大庆石化270 kt装置一段反应器35个月的运行情况,并与同周期进口催化剂运行性能进行了对比。工业应用结果表明,PEC-21催化剂35个月平均乙炔转化率56. 7%,乙烯选择性94. 4%,提温幅度仅19℃,比同周期进口剂低7. 5℃。在CO含量200~1 200μL/L,进料量63. 6~78. 5 t/h的波动工况下显示出良好的长周期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侧线评价装置上,对单段床级配碳二加氢催化剂PEC-251进行级配比例和长周期稳定性试验.碳二加氢催化剂PEC-251在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有机合成厂150 kt·a-1装置运行后,第一周期连续运行14个月,反应器出口乙炔含量一直为0,达到装置低于2μL·L-1的要求;平均氢与炔体积比小于1.8,低于常规末端氢与炔...  相似文献   

3.
<正>7月16日,由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碳二加氢催化剂(PEC-21)在兰州石化46万吨/年乙烯一段反应器已连续运行1个月,标志着该催化剂首次实现工业应用。连续监测数据显示,PEC-21催化剂运行平稳,反应器床层温度分布良好,出口乙炔含量合格,催化剂综合性能优异。兰州石化46万吨/年乙烯装置具有裂解气组分变化范围大、丁二烯含量高等特点,丁二烯含量达到了国内同类装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HPDW-1临氢降凝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前郭石化分公司柴油加氢-降凝装置上的应用。该装置加热炉出口上限温度345℃,采用HPDW-1催化剂后,开工初期按-35~#柴油方案进行生产,加热炉出口温度为300℃,为装置长周期运转打下基础。工业应用表明,HPDW-1催化剂降凝活性和选择性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主研发的铜硅催化剂EG-805进行草酸酯加氢制乙二醇工业侧线试验。在空速0.5 h~(-1)和氢气与草酸酯质量比120条件下,热点温度(178~180)℃,低于工业催化剂热点温度约15℃,草酸二甲酯转化率100%,乙二醇选择性96.0%~97.8%。该催化剂累计运行1 118 h,满负荷连续稳定运行1 006 h,运行期间热点无明显位移,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用侧线平行对比试验法考察CN-14预转化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已达国外同类催化剂的先进水平。经两年工业装置生产运行表明,催化剂在装填、开工预处理和生产运行都能满足要求;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均达到进口催化剂的水平,可代替进口催化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高峰  王文婷 《工业催化》2005,12(Z1):148-152
预硫化加氢催化剂2002年在国内首次应用,通过近3年的使用,效果良好.与国内加氢催化剂相比,其稳定性和抗氮性能好,硫化时不用加入硫化剂,开工前不用注氨钝化可减少开工时间,简化开工程序.着重介绍了预硫化加氢催化剂的特性、硫化过程和在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1 Mt·a-1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上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马悦 《工业催化》2017,25(9):60-62
等温反应器的运行空速条件远远高于绝热反应器,需要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活性,但这样会加速催化剂的结焦,影响选择性及催化剂寿命。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联合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中心针对等温反应器的特点,制备了LY-C2-12D催化剂,通过应用改进,平均乙烯选择性为70%,连续运行时间超过6个月,运行稳定性和绿油生成量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夏家银 《乙烯工业》2005,17(1):57-60
介绍了新型碳二前加氢催化剂E-seriesFEE-DC3在国外A石化公司乙烯装置的工业应用情况,分析了该催化剂反应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活性好,末期乙炔转化率高于60%;选择性高,末期仍保持在60%以上;操作稳定性好,对一氧化碳等进料条件变化适应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赵玉龙 《工业催化》2015,23(7):552-554
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330 kt·a-1乙烯装置是我国较早成套引进的乙烯装置。该装置碳二加氢一段反应器采用等温反应器,列管之间使用丁烷为冷却介质。第一段反应器采用新型LY-C2-12D催化剂,运转初期乙烯选择性为80%,运行6个多月,平均选择性达70%,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了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制备研究,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配方和制备工艺。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的最佳配方和负载工艺路线制得催化剂,并与对比催化剂进行了1 000 h对比评价。结果表明,自制催化剂活性略低于参比催化剂,选择性高于对比催化剂,两种催化剂总体性能相当。H2-O2滴定测试表明,在活性组分的负载工艺过程中,通过均匀设计试验得到的催化剂最佳负载工艺,有效提高了催化剂分散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2.
车春霞  韩伟  唐瑜  梁玉龙  钱颖  谭都平 《工业催化》2014,22(10):791-793
国内采用碳二前加氢工艺的乙烯装置总产能达11.74 Mt·a-1,因此开展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负载型Pd-Ag/α-Al2O3碳二前脱丙烷工艺前加氢催化剂,并与同类进口催化剂进行1 000 h对比评价。结果表明,Pd-Ag/α-Al2O3催化剂1 000 h乙炔转化率为91%,丙炔+丙二烯转化率为33%,乙烯选择性为55%,总体性能与进口催化剂相当。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制备Pd-Ag/α-Al2O3催化剂,采用碳二前脱丙烷前加氢工艺系统考察反应器入口温度、空速和反应压力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器入口温度升高,乙炔和丙炔+丙二烯转化率提高,乙烯选择性提高至一定值后趋于稳定,丙烯选择性波动不大,正丁烯生成量增加,较为适宜的反应器入口温度为(60~70)℃;随着空速升高,乙炔和丙炔+丙二烯转化率降低,乙烯选择性提高,丙烯选择性变化不大,正丁烯生成量降低,较为适宜的空速为(12 000~14 000)h-1;随着反应压力升高,乙炔转化率和丙炔+丙二烯转化率略增,乙烯选择性降低,较为适宜的反应压力为3.6 MPa。  相似文献   

14.
黄文姣 《工业催化》2016,24(8):58-63
使用KL7741B-T碳二加氢催化剂,以裂解气(裂解气中含过量氢气)为原料,在绝热床反应器中,通过分析反应器运行数据,系统测试KL7741B-T碳二加氢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600 kt·a-1乙烯装置上的运行状况,测试结果为乙烯选择性大于80%,表明KL7741B-T碳二加氢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满足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需求。运行一段时间后,反应器各段温度有上升趋势,通过稳定CO浓度和降低各段入口温度等优化措施,使反应器的运行状态更优,装置运行更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针对聚乙烯醇行业副产大量粗醋酸甲酯的加氢利用需求,采用络合沉淀组装法制备新型Cu-M/SiO2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扩大试验,采用工业侧线试验装置考察入口温度、反应压力、氢酯物质的量比和空速等的影响,完成3200h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入口温度≥215℃、反应压力(2.4~3.2)MPa、空速(0.4~1.0)h-1和氢酯物质的量比≥25条件下,醋酸甲酯转化率大于98.5%,乙醇选择性大于99.0%,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稳定,显示出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新型Cu基己二酸二甲酯加氢制1,6-己二醇催化剂,在工业侧线试验装置上,考察入口温度、反应压力、氢酯物质的量比和液相空速等工艺条件的影响,完成1 000 h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入口温度210℃、反应压力≥5.0 MPa、空速(0.1~0.2)h~(-1)和氢酯物质的量比≥170条件下,己二酸二甲酯转化率大于99%,1,6-己二醇选择性97%,催化剂性能稳定,显示了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余强  刘仲能  杨为民 《工业催化》2019,27(10):37-41
CO_2由于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惰性,难以高效活化。采用并流沉淀法制备锆酸钡(BaZrO_3)催化剂并用于逆水煤气变换反应,结合物化表征和性能评价考察离子掺杂对催化活性、催化剂结构和还原性能的影响以及水热处理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掺杂BaZrO_3催化剂产生晶格氧空位,提高CO_2转化率,以Mn离子掺杂的催化剂性能最好。晶格掺杂不会改变催化剂晶相结构,但增强晶格氧迁移能力,促进催化剂容易还原,进而显著提高逆变换催化活性。催化剂经水热处理可消除游离杂相,产物选择性提高至99.4%。优化条件下,Mn掺杂BaZrO_3催化剂上CO_2转化率大于48%,CO选择性大于99%,催化剂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任涛  王雁  李选志  曹晓玲 《工业催化》2018,26(12):66-68
采用工业级原料制备正丁烷氧化制顺酐VPO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测试催化剂性能。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表征合成的催化剂样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72℃、空速1 500 h~(-1)和反应压力0.11 MPa下,催化剂活性较好,正丁烷转化率达到86.27%,顺酐选择性73.27%,顺酐收率63.11%。长周期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进行了碳二前加氢催化剂的制备,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配方和制备工艺。1000h工业侧线对比评价结果表明,自制催化剂活性稍低于市售催化剂,选择性高于市售催化剂,两种催化剂总体性能相当。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自制催化剂钯银合金作用更为明显,X荧光光谱分析表明表面活性组分含量低于市售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