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化学发泡为主线,在聚丙烯(PP)基体中添加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EPDM)制备微发泡聚丙烯复合材料。利用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系统地研究EPDM对微发泡PP材料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PDM的加入提高了PP材料的熔体强度,对PP材料发泡质量有明显改善;同时使PP复合材料的降温结晶峰向高温移动,能有效抑制泡孔的变形及并泡等恶化现象。当EPDM的质量分数为20%时,泡孔形态较为理想,其泡孔直径和泡孔密度分别为14.43μm,2.49×107cm-3。与未加EPDM的微发泡PP复合材料比较,EPDM的加入能够拓宽发泡PP复合材料的发泡温度窗口,发泡温度范围为180~195℃。  相似文献   

2.
一步法交联模压发泡聚丙烯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助交联剂、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采用一步法化学交联模压发泡制备聚丙烯发泡材料(EPP),考察不同塑化参数(温度和时间)与模压工艺(温度和时间)对EPP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CP用量为1.2~1.4份,物料在130℃~140℃温度下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为发泡树脂的挤出发泡行为,分别采用聚合物流变工作站、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考察了挤出配方和工艺对发泡体系流变性能及发泡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熔体聚丙烯的熔体黏度随发泡剂用量、螺杆温度、螺杆转速的提高而降低,聚丙烯发泡制品的泡孔形态、泡孔密度和尺寸在螺杆温度为(185±3)℃,模头温度为(153±1)℃,螺杆转速为(19±2)r/min,自制发泡剂体系用量为4%时最佳,泡孔尺寸均匀且泡孔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厘米2.65×1013个以上,此时发泡倍率为9.6倍。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熔融指数的聚丙烯(PP)进行微发泡实验,寻求熔融指数与微孔发泡PP性能之间的关系.用自制的发泡母粒.发泡助剂经过2次开模工艺注塑成标准"哑铃"样条,对其常规力学性能、密度进行了潮试,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不同熔融指数的聚丙烯微孔发泡的泡孔尺寸及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发泡来说,低熔融指数的PP进行微发泡后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的不饱和聚酯对线型均聚聚丙烯进行熔融接枝改性。改性后的聚丙烯形成了一种微交联结构,其中凝胶含量约为10%,且凝胶的交联点之间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3.0×105。这种微交联的聚丙烯和未改性的线型聚丙烯相比,具有相近的剪切黏度和熔体流动速率,但熔体弹性明显增加,且有应变硬化行为,其最大拉伸黏度是本体聚丙烯的10倍。因此,微交联结构的引入改善了聚丙烯的发泡性能。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发泡剂,在不加入成核剂的条件下,得到了泡孔密度为1.1×109cm-3的微孔泡沫塑料。  相似文献   

6.
发泡聚丙烯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综述了国内外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的制备及发泡聚丙烯改性研究,并展望了EPP在汽车、包装、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在诸多制备方法中,化学改性和共混改性将成为我国EPP工业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应挤出技术制备了以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和苯乙烯的混合物为交联剂的交联接枝聚丙烯(PP)改性材料。通过熔体流动速率、动态流变性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测试计算了改性材料的熔体强度、加工流动性和结晶行为,并分析了反应物组分变化对材料结构和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过氧化二异丙苯、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既不会对材料的凝聚结构及结晶行为造成很大的影响,又都能一定程度提高材料的熔体强度。苯乙烯的加入可以增大交联点之间线型链段的长度,增加PP分子链间交联点分布的均匀性,起到部分替代或充分发挥二乙烯基苯交联剂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肖军 《湖南包装》2014,(1):23-29
正泡沫塑料中,聚丙烯PP发泡材料有很多优点:聚丙烯刚性优于聚乙烯PE,PP弯曲模量大约为1.52GPa,PE仅为207MPa,耐化学性与PE相似;聚丙烯的玻璃化温度低于室温,抗冲击性能优于PS,而且相比PS泡沫的难回收性,聚丙烯泡沫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材料;聚丙烯有较高的热变形温度,可以在一些高温领域中应用。聚丙烯是一种结晶聚合物,其发泡只能在结晶熔点附近进行,超过熔点熔体粘  相似文献   

9.
利用旋转流变仪、单螺杆挤机、扫描电镜等考察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流变性能,研究了温度及机头压力对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接枝交联可以制备HMSPP;在冷却过程中,梯度温度分布导致泡孔尺寸沿棒材中心到边缘呈梯度分布;机头压力对泡孔形态影响较大,当机头压力从9.6 MPa上升到13.6 MPa时,泡孔密度从9.46×105cm-3上升到1.11×108 cm-3,泡孔直径从91μm下降到29μm,当机头压力从11.9 MPa下降到7.1 MPa时,泡孔密度从2.35×107 cm-3降低到5.15×106 cm-3,泡孔直径从51μm升高到123μm。此外,较低的机头压力导致泡孔呈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以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采用模压法制备聚丙烯/木粉发泡材料,并对不同木粉含量的发泡材料的准静态压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粉加入后发泡材料的准静态压缩杨氏模量、屈服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添加了木粉的试样随着木粉量的增加,均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添加量为30份时达到最大值;另外,随着压缩速率提高,发泡材料的杨氏模量、屈服强度及密实化起始应变均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发泡聚丙烯为研究对象,研究厚度和密度对发泡聚丙烯静态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通过静态压缩试验,得出不同密度和厚度下的力-位移曲线,进一步处理得到应力-应变曲线、能量吸收效率曲线以及比吸能、总能量吸收图和抗压强度。通过这些曲线分析密度和厚度对发泡聚丙烯材料静态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 密度、厚度不同的发泡聚丙烯材料,其应力-应变曲线的形态基本相同。当厚度一定时,密度越大,总能量吸收、比吸能及抗压强度也越高。当密度一定时,材料越厚,其总能量吸收越高、比吸能越低,厚度对密实化应变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可忽略。结论 在对缓冲包装进行优化设计时,为了防止出现过度包装导致资源浪费或欠包装导致被包装物出现损毁等情况,应充分比较泡沫材料的厚度和密度对缓冲和吸能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试验对比结果选择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炼方式分别制备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芳纶纤维(AF)增强聚丙烯(PP)母粒,通过注塑成型制备相应的聚丙烯/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研究了3种纤维对微发泡聚丙烯/纤维复合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CF复合发泡材料的综合性能提高的幅度最大,其中拉伸、压缩、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100.9%,80.4%,126.5%;PP/AF复合发泡材料的韧性最好,相对于纯PP提高了151.2%;并且,PP/CF复合发泡材料的泡孔参数最好,泡孔尺寸为28.97μm,泡孔密度为8.58×106cm~(-3),泡孔尺寸分布达到9.22μm。  相似文献   

13.
有机过氧化物交联间规聚丙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DSC对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存在下的间规聚丙烯过氧化物交联进行了研究。根据交联过程中反应热焓的变化结合交联前后凝胶含量的结果确定了工艺条件。单独使用过氧化物或多官能团单体均难以使sPP交联,在sPP/TMPTMA/DCP交联体系中,多官能团单体聚合后在sPP基体中形成的中间产物通过捕捉sPP大分子自由基形成了交联结构。随DCP和TMPTMA用量的增加,交联程度增大,但高温下长长时间反应会导致sPP的降解反应加剧,凝胶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制备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几种制备方法,如射线辐照法、过氧化物反应挤出法、大分子单体共聚法和反应性聚烯烃中间体法等。同时还介绍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在挤出发泡、热成型、挤出涂布以及吹塑薄膜等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辐照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效率高、无污染、节能环保、性能稳定等特点。HMSPP与通用聚丙烯(PP)相比具有更高的熔体强度、更宽的加工温度范围以及更优秀的力学性能,因此聚丙烯的应用范围得到拓展,应用前景更加广阔。文中通过比较不同射线辐照制备HMSPP的方法的优缺点和熔体强度的表征方法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辐照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和再生微粉为复合胶凝材料,基于双氧水发泡工艺制备发泡保温材料。研究发泡剂用量和再生微粉掺量对发泡水泥的气孔孔径、抗压强度和干表观密度的影响,以及干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当再生微粉掺量相同时,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均随发泡剂用量增加而降低,而发泡水泥的气孔孔径增大;当发泡剂用量相同时,干表观密度、抗压强度和气孔孔径随再生微粉掺量的增加而较小,而干表观密度和气孔孔径的减小幅度较小。发泡水泥的干表观密度与抗压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为0.96936。  相似文献   

17.
LH-PP/Nano-clay共混挤出的发泡成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丙烯(PP-g-MAH)为相容剂,使用单螺杆挤出发泡系统研究了线性均聚聚丙烯(LH-PP)/纳米粘土(Nano-clay)共混物的发泡成型过程,研究了口模温度和共混配方对发泡样品膨胀率、泡孔密度以及口模压力的影响。研究发现,Nano-clay和PP-g-MAH的加入提高了L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