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入口位置和入口方式的喷淋塔内部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不同入口位置和方式喷淋塔内流场和压力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入口位置和方式对塔内流场和空塔的压力损失有很大的影响。模拟结果可供脱硫喷淋塔喷口设计、风机选型和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风力机运行对大气边界层的潜在影响,采用GAMBIT软件建立风力机及风场模型,应用UDF技术加载边界层速度分布函数作为流场入口边界条件,基于尾流特性及湍流理论,应用FLUENT软件对单台风力机运行对大气边界层底部近地层的影响进行模拟,通过分析风力机下游流场的特点来探索风力机对大气边界层内的速度及湍动能的影响,以期分析边界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风力机的运行使边界层内风速、湍动能均发生较大变化,这将进一步影响边界层某些参数,进而可能改变风电场周边的环境气候。  相似文献   

3.
基于两步分群法的双馈机组风电场等值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在保证风机等值精度的基础上降低风电场仿真模型的复杂度,考虑到实际风电场内尾流效应及风机控制方式不同的情况,借鉴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提出了两步分群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风机初始运行点以及动态特性。首先考虑风电机组间尾流效应计算输入风速,根据机组桨距角动作情况进行初次分群,通过转子电流受扰曲线识别动态特性相近的风机实现再次分群。然后在保证风电机组功率输出特性和电压差恒定的基础上,进行风机和集电线路参数等值,得到风电场多机等值模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大型风电场尾流计算中,多台风机的尾流叠加方法一直是个难点。传统的尾流叠加方法均基于实际风速值,导致模型复杂、计算必须依据气流流经风机的顺序,且由于风机尾流之间的覆盖关系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漏算、重复计算的问题。提出风速衰减因子(尾流风速与来流风速之比,Rv)及基于风速衰减因子的风电场尾流计算方法,称为风速衰减因子法(Rv法)。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简单易行,可按照任意风机顺序进行计算,避免漏算、重复计算问题。此外,基于实例风电场,采用法模拟了尾流影响下全部风机的功率情况,对比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一致(相关性系数0.86);采用Rv法模拟了风电场三维尾流分布,并与实测风廓线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在大气稳定条件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5.
在大型风电场尾流计算中,多台风机的尾流叠加方法一直是个难点。传统的尾流叠加方法均基于实际风速值,导致模型复杂、计算必须依据气流流经风机的顺序,且由于风机尾流之间的覆盖关系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漏算、重复计算的问题。提出风速衰减因子(尾流风速与来流风速之比,Rv)及基于风速衰减因子的风电场尾流计算方法,称为风速衰减因子法(Rv法)。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简单易行,可按照任意风机顺序进行计算,避免漏算、重复计算问题。此外,基于实例风电场,采用法模拟了尾流影响下全部风机的功率情况,对比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一致(相关性系数0.86);采用Rv法模拟了风电场三维尾流分布,并与实测风廓线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在大气稳定条件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6.
在大型风电场尾流计算中,多台风机的尾流叠加方法一直是个难点。传统的尾流叠加方法均基于实际风速值,导致模型复杂、计算必须依据气流流经风机的顺序,且由于风机尾流之间的覆盖关系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漏算、重复计算的问题。提出风速衰减因子(尾流风速与来流风速之比,Rv)及基于风速衰减因子的风电场尾流计算方法,称为风速衰减因子法(Rv法)。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简单易行,可按照任意风机顺序进行计算,避免漏算、重复计算问题。此外,基于实例风电场,采用法模拟了尾流影响下全部风机的功率情况,对比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一致(相关性系数0.86);采用Rv法模拟了风电场三维尾流分布,并与实测风廓线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在大气稳定条件下,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7.
大规模新能源场站的各台风机在实际运行中会受到尾流效应的影响,单独使用风速作为分群指标不能准确地表示新能源场站的运行特性。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双馈风机和直驱风机构成的新能源场站的动态等值建模方法。选取能够表示双馈风机和直驱风机不同运行状态的风速、桨距角、有功功率和转速作为综合分群指标,提出采用PSO粒子群改进算法与DBSCAN相结合的优化聚类算法。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对波动风速和电网侧故障2种工况进行仿真,与单机等值模型和详细模型对比,随后与传统的K均值聚类算法对比,结果表明综合分群指标和优化聚类算法能更好地提升等值建模精度,可以用来表示新能源场站的实际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8.
《微电机》2020,(5)
根据风速的大小,实时调整风机以获得最优桨距角是稳定风电功率,抑制桨距角频繁调整的一种常用方法。针对风电机组的高度非线性,提出采用隐式广义预测控制,从而减少模型误差;针对风速的随机性和桨距角机械调整的滞后性会引起桨距角频繁调整、转速和输出功率波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隐式广义预测控制,并结合风速预测对其进行预测补偿。首先对隐式广义预测控制的输出控制量进行联系现在和过去的改进,然后结合短期风速预测对桨距角的预调整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控制效果良好,改进的隐式广义预测控制能够较好地适应不同风速下的风机控制,能够实现桨距角的预调整,同时达到了抑制桨距角的过调整、稳定转速和输出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抑制风电场电压闪变联合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FIG)在连续运行中会出现电压闪变问题,为了稳定风机的输出功率,提出变换器和桨距角联合控制策略,额定风速以下时采用变换器控制使风能利用系数达到最大,额定风速以上时采用桨距角和变换器联合控制使风机输出功率维持在额定功率。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在不同风速条件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风机转速非线性PID控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针对变速风机非线性强、转动惯量大、转轴机械阻尼随转速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风机转速非线性PID(nonlinear-PID, NLPID)控制策略,仿真研究表明,非线性PID控制响应快,超调小,受系统参数变化的影响较小,控制精度高,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此外,该文设计了基于模糊规则切换的模糊PID-PID双模变桨距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对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在全风速范围内的运行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在高于额定风速时,通过变桨距控制器调节桨距角,系统能较好地将功率限制在额定值附近;在低于额定风速时,通过模糊推理,系统能够在免测风速的情况下给出转速参考信号,实现最大风能捕获或恒转速运行。  相似文献   

11.
杨茂  杜刚 《中国电力》2017,50(1):140-145
风电功率特有的随机波动性,导致风电功率点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不高,增加了风电并网的难度,致使风电场弃风现象严重。基于风电功率点预测的基础上,风电功率概率预测可以预测出风电功率的波动范围,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电网调度运行给出不确定信息和可靠性评估依据。提出了一种基于t location- scale分布的风电功率概率预测方法,即采用t location-scale函数来描述风电功率预测误差概率分布,并以此建立误差分布,基于已建立的误差分布可以进行概率预测。并引进了覆盖率和平均带宽来评价预测区间的优劣程度。利用吉林省西部某风电场历史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世界风力发电的现状及远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振华 《发电设备》2001,(6):47-51,53
该文阐述了近年来世界各国风力发电的情况,并指出风力发电大有发展前途,将成为沿海各国发展电力的新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于风压不均匀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俄罗斯、日本、德国的输电线路设计规程对于风压不均匀系数取值的规定及差异, 提出我国输电线路设计规程的风压不均匀系数取值的修正方案。同时对在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中执行该修正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及对线路杆塔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评估。在以后新设计的输电线路工程中, 对于杆塔规划、塔头尺寸的确定和杆塔定位后导线与绝缘子串的风偏校核等各环节,可按照该修正方案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4.
周沈杰 《华东电力》2007,35(10):96-98
提出风电场风机布置的原则.认为不同地理环境条件、风资源条件、地区经济状况都会对风机的布置方案产生影响.对内陆风电场和沿岸滩涂风电场设计中风机布置技术和经济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内陆风场的风机布置提出了一种新的行列距组合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5.
根据山东某风电场实测资料,对风电场逐月、逐时、不同风速下的风切变指数进行研究并探究风切变指数不同取值对风电场轮毂高度处风资源的影响。在分析轮毂高度风资源时,建议采用高差较小的高度处风速根据综合风切变指数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内陆河北省张北县和吉林地区风电场内的风速廓线变化特性发现,各高度间风速的差异分布大体相同:各高度间风速差异由夜间到白天逐渐缩小,在中午达到最小,由白天到夜间逐渐增大,并且在各个阶段又相对稳定,即在日出后由地面向上的热量输送逐渐增强,湍流加强,各层间的风速差异减少,并迅速趋于稳定,直至日落湍流减弱。各层间的风速差异迅速增大,并趋于稳定。这一规律的发现对解释涡轮高度不同时间、相同风速条件下风机出力不同及风电功率建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规范中角度风作用下风荷载的计算公式和数值进行了推导和验证,补充了直线塔在角度风作用下风荷载的数值,并得到了转角塔在角度风作用下线条风荷载的计算公式和表格,方便了工程应用。文章还提出了自己在输电线路设计中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8.
风力机的MATLAB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定桨距风力机的MATLAB模型。该模型对于风电场的建设与规划 ,对于风力发电机组的运行仿真和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风力机模拟技术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日益深入,风力机模拟技术也在近十年得到了快速发展。风力机模拟器可以用来取代实际的风力机,为在实验室内进行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在研究风力机特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风力机模拟的具体方案,并对各模拟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若干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琦  许移庆 《上海电力》2007,20(2):144-148
国外的近海风电场建设已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我国的海上风电场建设也已启动。介绍了国内外海上风电发展的概况,对海上风电技术和海上风电场投资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发展海上风电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