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4,(19):64-65
目的:观察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上颌后牙缺失、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18例(共28颗种植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随访14年,观察种植体稳定性、上颌窦底高度、上颌窦有无炎症及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情况。结果:18例患者共26颗种植体术中均无上颌窦穿孔,随访观察种植体均无松动、脱落,上颌窦无炎症发生,全景片示种植体与骨均形成良好骨结合,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均小于1.5 mm。结论:在选择合适病例的前提下,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5):1-3
目的:通过CBCT研究上颌后牙区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Ankylos种植体但未植入骨粉的成骨效果。方法:对42例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术植入Ankylos种植体,但未植入骨粉。分别在术前、术后6个月和修复后1年进行CBCT检查,选择CBCT上通过种植体中心的矢状面测量新生骨的高度。结果:和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种植体近中和远中新生骨的高度分别为(3.20±0.45)mm和(3.45±0.65)mm,修复后1年则分别为(3.36±0.43)mm和(3.53±0.48)mm,与术后6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时,通过上颌窦内提升植入Ankylos种植体,可以获得良好的新骨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ITI种植体用于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牙列缺损的患者,植入61枚非潜入式ITI种植体,对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选用短种植体,或使用上颌窦内提升术。种植体于植入后3~6个月按照常规方法完成上部结构修复。修复后观察12~18个月,按Albreksson标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除1枚短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外,余植体稳定度好;未出现上部基台松动;牙龈组织健康;术后1年内骨吸收小于1 mm;患者主观满意率高,为94.4%(34/36)。种植成功60枚,累积成功率98.5%。结论 ITI种植体用于修复牙列缺损效果较为满意,在延期种植、上颌窦提升术及短种植体等的应用上,初期稳定性可靠,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8)
目的:本实验以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比较和评估盘钻法与冲顶式行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的效果,探求盘钻法行上颌窦内提升的可行性及优势,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0个新鲜成年山羊头颅标本随机编号。拔除双侧上颌第三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随机选择一侧上颌为实验侧,用盘钻法行上颌窦内提升;另一侧为对照,用冲顶法提升。根据提升高度不同分为三组:A组提升3mm,B组提升5mm,C组提升8mm。同期植入种植体,共计180个位点。对术后形态、黏膜完整度、种植体稳定度、组织学观察进行分析。结果:实验侧在影像学、形态学、黏膜穿孔率、种植体稳定度均优于对照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盘钻法行上颌窦内提升牙种植具有可靠性及可行性,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7):34-36
目的:评价改良骨劈开术后唇腭侧骨壁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颌前牙缺失、牙槽嵴高度足够、宽度为35 mm的患者20例,采用骨劈开术同期植入28颗种植体,填骨粉,覆盖生物膜。将28个牙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个牙位。对照组劈开位置为唇腭侧骨板中间,观察组对劈开位置进行改良,劈开位置为唇腭侧骨板中间位置偏腭侧1 mm。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翻瓣观察种植体周围骨质愈合情况,计算出种植体唇腭侧骨壁高度吸收值。结果:观察组种植体唇侧骨壁有(0.77±0.11)mm吸收,腭侧骨壁有(0.41±0.12)mm吸收;对照组分别有(1.57±0.16)mm、(0.34±0.11)mm吸收。两组唇侧骨壁吸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侧骨壁吸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骨劈开术在唇侧骨壁保留了相对多的骨松质,有效防止唇侧骨壁的进一步吸收。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2):136-137
目的:评价上颌前牙区行骨劈开术后,同期植入种植体修复1年后的软组织美学效果。方法:收集上颌前牙区牙列缺损伴牙槽骨水平宽度不足的患者14例,采用骨劈开术同期植入17枚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并完成修复。采用粉红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对种植义齿周围软组织状况进行计分,评估修复1年后的种植成功率和软组织美学效果。结果:种植修复1年后的成功率为94.12%(16/17),1例出现唇侧种植体颈部暴露导致修复失败。PES得分最高为14,最低为6,均值为(10.41±2.09)。近中牙乳头和软组织形态的平均得分最低,分别为(1.17±0.86)和(1.17±0.73)。软组织质地的平均得分最高,为(1.88±0.33)。结论:骨劈开术能有效增加骨量,在软组织美学上基本达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3)
目的通过分析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4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临床表现、检查、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术前鼻内镜检查无特异性表现。鼻窦CT增强扫描轻度强化,27例提示上颌窦内密度不均匀,局部骨质压迫性吸收,多见上颌窦内侧壁,并存骨壁硬化增厚,准确率为79.17%(27/34)。经鼻内镜手术治疗34例,术后病理均确诊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随访7~24月,无复发。结论鼻窦CT能反映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明确诊断。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效果确切,是其治疗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Xive和Ankylos 2种种植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选择527例采用Xive种植系统和82例采用Ankylos种植系统的单冠种植体患者,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Ⅰ期术后4~6个月,Ⅱ期术后2周,全部采用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结果取印模修复时,Xive、Ankylos种植体成功率分别为98.5%、97.6%。修复后1年Xive、Ankylos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8.8%、100.0%。Xive种植体牙槽骨边缘骨吸收在修复即刻和修复后1年时分别为-0.32(-0.40~0.00)mm和-0.12(-0.18~0.00)mm,Ankylos分别为0.08(-0.15~0.12)mm和0.40(0.10~0.62)mm。结论 2种种植系统各有优缺点,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系统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7):110-113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植骨与不植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共5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不植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治疗费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3、6个月的Maryland评分、Bohler角度及跟骨高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及住院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3.32±2.54)周,对照组为(13.56±3.4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Maryland评分及Bohler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跟骨高度分别是(44.73±0.74)、(45.86±0.84)、(45.74±0.85)mm,与对照组同期跟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中无需植骨,该方法不但安全有效、临床效果良好,而且手术时间相对减少、明显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单枚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关节突切除途径髓核摘除,单侧钉棒系统结合单枚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于术前、出院时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对患者下肢根性疼痛情况进行评分;采用 Schulte 标准判断植骨融合情况及 NaKai 标准评价患者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80~120(89.4±11.0)min,术中出血量为90~350(151.6±60.3)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5例患者均获12~33(21.4±6.9)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下肢根性疼痛症状术后均得到明显缓解。患者入院时 VAS 评分为(7.76±0.93)分,出院时、术后12个月 VAS 评分分别为(2.84±1.14)分、(1.48±1.23)分,出院时、术后12个月的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t=21.36、22.92,均P <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Cage 无移位、下沉;按 NaKai 标准:优15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88.0%。结论单侧钉棒系统结合单枚 Cage 椎间融合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常永杰 《山西建筑》2010,36(27):332-333
以"七部开挖作业法"在某隧道开挖中的成功应用为例,分析了七部开挖作业法的基本原理、形成条件及其适用性,从初期支护施工、混凝土衬砌等方面论述了其施工工艺,为隧道通过软弱围岩积累有用的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鼻窦开窗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n=40)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麻醉诱导前(T0)15Tmin,D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0 μg·kg-1,继而以0.5 μg·kg-1·h-1的速率维持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T0、诱导后即刻(T1)、诱导后20 min(T2)及术毕(T3)时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由外科医生按Fromme术野质量评分表进行术野评分(SSFQ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OAA/S和SSFQ评分降低,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苏醒时间缩短(均P〈0.05);SpO2,手术时间,呼吸抑制、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用于鼻内镜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鼻内镜手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弯曲模型,进行框架叠合梁的自由振动分析。提出具有层细化弯矩分布的3结点单元。采用余弦函数求解横向剪切应变,避免了使用剪切修正因子。考虑了层表面连续条件和梁顶底面的边界条件。采用拉格朗日与Hermite差值方法进行有限元分析。特别要注意的是,未知数的个数与梁层数无关。为确定新单元的性能以获得弹性或有限元的精确解,对叠合梁进行机械振动试验。探讨了收敛速度与精确度,在不同边界条件下,新的有限元方法耗时低却获得非常精确的结果。承受横向正应力的两种模型均能考虑厚度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Ⅲ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55mL.m-2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AF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Ⅲ型术组(LAVR组),30例;二尖瓣置换术联合改良迷宫Ⅲ型术组(对照组),30例。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的体外循环(CPB)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术前、术毕,术后1、3、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术前和术后12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胸比(C/T)、术前和术后第1、7天,6个月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CPB时间、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R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R组患者术后12个月心功能NA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LAVR组患者术后12个月LAD、LAVI、LVEF、C/T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VR组患者术后第1、7天,6个月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LAVI≥55mL.m-2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慢性AF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联合左心房减容术、改良迷宫Ⅲ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并可预防术后AF复发,长期维持窦性心率,进一步改善左心房、室主动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Brücke Wolk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