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通过对5种有代表世活性炭的孔隙性能解析和常规的质量指标测试.说明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比孔容积和孔径分布等孔隙性能指标,能从本质上反映各种活性炭的特性,有助于更加正确地选择和合理地使用活性炭;而常规的吸附能力指标如亚甲基蓝脱色力,不能从本质上反映各种活性炭的特征和最佳使用场合。  相似文献   

2.
柴国梁 《上海化工》2006,31(8):49-52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性含碳物质,具有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活性炭的孔隙分为微孔、中孔和大孔。其孔径分别为〈20A、20~2000A、〉2000A。活性炭表面上含有多元素含水量氧官能团,还可以浸渍化学物质,制成浸渍活性炭。因此,它既是优良的吸附剂,也是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环境保护、国防工业、水质净化、医药中间体与原料中间体的脱色、空气净化等诸多领域,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制备及不同品种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炭是利用木炭、木屑、椰壳、各种果核、纸浆废液以及其他农林副产品、煤以及重质石油为原料经炭化活化而得的产品,它与木炭、炭黑和焦炭称为微晶质炭(无定形炭)。活性炭作为最古老最重要的工业吸附剂之一,与其他吸附剂(树脂类、硅胶、沸石等)相比,具有许多优点: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内比表面积;炭表面上含有(或可以附加)多种官能团;具有催化性能;性能稳定,可以在不同温度、酸碱度中使用;可以再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  相似文献   

4.
由于活性炭具备非常好的吸附性能、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茂盛的孔隙结构和稳定的化学性质而在化工、医药、食品及环保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活性炭作为固体吸附剂的性能,以及在水污染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制活性炭孔隙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Autosorb—lC全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上使用N2和CO2对宁夏太西、山西大同和内蒙古准格尔3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孔隙结构分析,用BET方程处理N2等温吸附数据,计算比表面积;用DFT法处理CO2等温吸附数据,进行微孔分析:用BJH法计算中孔孔径分布。从得出的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原料煤变质程度的加深,所制备的活性炭微孔和比表面积增大,超微孔、中孔体积变小,平均孔径变窄。分析结果表明。原料煤的性质是影响活性炭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使用榛子壳为碳源,本研究是使用两个不同的活化剂联合使用制备榛子壳活性炭。使用BET表征其孔隙结构,使用扫描电镜表征其外貌,使用能谱表征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使用硝酸锌和氢氧化钾联合活化剂生产的榛子壳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介孔孔径;使用硝酸锌和氢氧化钾联合活化剂生产的榛子壳活性炭比表面积随温度的上升比表面积增加;最高表面积可达2 380 m2/g。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广泛种植的桂七芒果废弃枝条为原料进行了活性炭的制备。活性炭的制备采用化学活化法,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在传统的炭化、活化工艺基础上增加了低温预活化处理步骤,并用扫描电镜、氮气吸附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活性炭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隙分布和电容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增加低温预活化步骤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1 546 m2/g,孔容达到1.20 cm3/g,平均孔径为3.1 nm,相比于传统工艺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1 065 m2/g,孔容0.62 cm3/g,平均孔径2.3 nm,相应的增加了45.2%,93.5%,34.8%;采用1 mol/L Na2SO4为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在2 mV/s的扫描速率下增加预活化工艺循环伏安法比电容达到76.5 F/g,比传统工艺材料比电容增加了42.5%,并且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3 000次的恒流充放电,电容保持率为98%以上。总体上低温预活化工艺可有效提高活性炭的物化性质,并在电容能力上有较好表现,也说明桂七...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因其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等特点使其具有独特的吸附性能,被应用在各种领域。本文简要介绍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除汞载硫活性炭研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特殊方法研发了载硫量为10%-13%的载硫活性炭,由活性炭孔隙结构解析表明,其大部分硫被覆于活性炭过渡孔中,使汞蒸气更容易、更有效地与硫反应生成硫化汞,沉积于活性炭孔隙中,它适用于常规方法除汞困难的场合除去气体流中含汞蒸气,与美国Calgon公司的载硫活性炭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0.
石油焦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以石油焦为原料,采用KOH化学活化法考察了破炭比、活化温度、保温时间以及原料粘度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石油焦为原料可制得比表面积大于3200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这种活性炭的碘吸附量、亚甲基蓝吸附量和苯吸附量为常规活性炭的2~4倍.且孔径分布窄,孔容大。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具有独特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这使其在净化工业烟气领域中有着重要应用。普通活性炭孔容偏小、微孔分布较宽、比表面积较小,导致其吸附性能无法较好地满足烟气深度净化需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可优化孔容孔径,提高孔隙率,改善表面酸碱性,进而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下改性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并基于活性炭改性现存的不足和瓶颈问题总结了未来活性炭改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的吸附与微生物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性炭对水中的溶解氧、可溶性有机物和微生物颗粒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和很高的吸附容量,被吸附在活性炭孔隙中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酶进行降解,使得部分孔隙恢复吸附能力(再生),比表面积再生率可达69%。活性炭——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就是通过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进行的,不但能较好的提高处理效果,而且可使活性炭的使用周期延长,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以活性炭为原料,吡咯为改性剂FeCl_3为氧化剂,原位化学氧化法改性电吸附电极。以比电容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分析,确定最优改性工艺,并对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样品进行比表面积、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在活性炭质量为2.0g,吡咯浓度为2mol·L~(-1)及FeCl_3浓度为2mol·L~(-1)时,改性的活性炭比电容值高达270.36F·g~(-1);改性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分别降低了10.47%、51.18%和45.71%,孔隙结构以微孔为主;且改性后电极的平均接触角从85.7°减小到60.45°,比电容由89.66 F·g~(-1)增加到283.5F·g~(-1),提高了68.37%;将最佳配比改性的电极应用于除盐小试中除盐率可达45.36%。本实验的研究为电吸附电极除盐性能及导电聚合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废弃的辣椒秸秆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碱炭比、活化温度、炭化温度及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炭比为3∶1,活化温度为700℃,炭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2 356.40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41.3 mL/0.1 g,BET比表面积为2 432.135 m2/g,Langmuir比表面积高达3 270.478 m2/g,吸附总孔容为2.064 cm3/g,平均孔径为3.246 nm。SEM和XRD观察发现,辣椒秆活性炭呈不定形态,具有丰富和发达的蜂窝状孔隙结构。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制备及不同品种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可附加特殊官能团,这些特点使活性炭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对活性炭的研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活性炭制备原料的扩展、制备方法的研究、不同品种活性炭材料的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高吸附性活性炭因具有发达孔隙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大量的表面官能团和价廉易得等特点,使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主要通过研究活化条件,通过控制活性炭的孔分布、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提高活性炭对有机挥发物、染料和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等的吸附。综述了高吸附性活性炭制备原料、物理/化学活化机理和各种活化方法的发展现状,并对高吸附性活性炭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孔隙结构和外形特征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近年来在日本开发的若干新型活性炭吸附剂,包括纤维状活性炭、蜂窝状活性炭、多孔体复合型活性炭和规整体成型活性炭等,并与传统活性炭作了对比。新型活性炭具有合理的孔隙结构和外形特征,而且可以方便地调节孔径,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这必将大大拓宽活性炭的应用领域,推动吸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新型活性炭的价格还比较贵,如何降低制造成本,选择恰当的应用场合是需要着重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废弃粉末活性炭(WPAC)进行热解再生实验,采用热重(TG)、红外分析(FTIR)、表面分析(BET)、X射线衍射(XRD)表征手段,分析了废弃粉末活性炭热解再生前后的比表面积、孔隙结构及再生过程中有机物分解的初步规律。同时比较了废弃粉末活性炭再生前后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对WPAC热解再生效果进行了评价。实验得出的最佳热解再生条件是以氮气为载气,热解温度650℃,热解时间2h。在此再生条件下,再生炭(RPAC)的比表面积为1161.4m2/g,恢复到新鲜活性炭的94.5%;废弃粉末活性炭再生前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容量为420.5mg/g,恢复到新鲜炭的89.6%。由此结果表明,WPAC经热解再生后表面化学性质、孔隙结构及吸附性能均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9.
以椰壳炭化料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及其用作电极材料的比电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OH与椰壳炭化料质量比为4:1,活化温度800℃,活化时间60 min的条件下,可制得比表面积2891 m2/g,总孔容积1.488 cm3/g,中孔率73.6%,比电容达235 F/g的优质活性炭电极材料。  相似文献   

20.
以大港煅前石油焦及其煅烧处理后得到的煅后石油焦为主要原料,采用KOH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并着重就活化剂加入方式、原料粒度、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等对煅前石油焦和煅后石油焦制备HSAAC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以煅后焦为原料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大仅为1152m^2/g,而煅前焦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可达3060m^2/g,说明与煅后焦相比,煅前焦是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较好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