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7,(5)
空间形态设计的把握是每个设计师所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之一。空间形态设计基础课程内容非常重要,影响深远。该文主要通过分析空间运用能力培养和形态感官,探讨课程重点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易利斯 《城市建筑》2013,(22):27-27
人类不断创造,不断毁灭,继而再创造再毁灭,其目的为了自身更好发展,摈弃先辈们的造物缺陷,创造符合当下生存环境的新空间,新概念,完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这一切看似顺理成章,并在创新与创造中,用批判性的审美情趣去设计他们的未来空间,但就其结果来说,现阶段的造物行为,是否真能另所有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林晓丹  蔡宣皓 《新建筑》2023,(5):96-102
基于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方法,通过现存筑寨碑刻中的历史信息释读,深入分析韩城地区党家村泌阳堡与西原村凤翼砦营建的历史过程,讨论韩城地区风土聚落中“村寨分离”现象的成因。跳出惯常的建筑学的物质空间类型范式,经过族群追溯与产权落位,发现两堡是家族内部阶级分化之后合股建造的产物。寨子以巷道为主要形态控制要素,以“窄院”为地块划分的模数单元,祠堂等仪式空间反而重要性不强,并且与普通聚落同构。进而通过与华南地区聚落的比较,揭示了“弱宗族”或“残缺性宗族”的关中风土聚落的发生与扩张逻辑。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国家与城市发展新动力。从“世界工厂”转向“创新湾区”,珠三角以制度、区位优势成为全球产业与创新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其创新发明专利从“百—万—十万—百万级”不断跃升。以珠三角为研究对象,发现创新要素集聚的“创新空间单元”,并运用多源数据分析集聚与网络特性,解释“创新空间单元”演化特征,诠释其类型,进一步丰富创新空间研究的尺度与内涵。研究表明:珠三角创新空间演化特征为“集聚—扩散—集聚”,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区域创新的演化路径不同;高新区、高科技产业园区等产业政策区集聚创新主体并产生大量创新活动,是政策框架有效的创新空间;基于“产、城、人”关系对创新空间单元的类型进行三类剖析,中小企业创业型集聚创新效率高且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本在铨释建筑是空间的艺术的基础上,从一种全新的时空与自然观的角度,对建筑空间形态的特征、构成方式、美学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筑融于环境,让空间自由起来的观点,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部分设计作品的空间形态处理手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通过借鉴认知学理论和研究性学习理论,设立以空间为核心的空间认知与设计训练系列教学单元,进行相关教学实践。教学单元系列由人体尺度认知、城市认知与分析、经典建筑作品学习与分析、立方体空间设计、空间组合和空间建造六个单元组成,形成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序列,同时在教学中贯穿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学习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1概况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最早由世界卫生组织于2002年提出,传统的老龄化危机论由此改变,人口老龄化作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被社会重新认识。积极老龄化的提出引导社会以一种全新的积极心态来看待人口老龄化现象,而老年人带给社会的并不只是危机和索取。该理论认为老年人并不是社会的弱者,他们的阅历和经验仍然具有价值,作为长久以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群,他们应当和其他年龄的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他们有权利参与社会并分  相似文献   

8.
原伟 《四川建筑》2009,(Z1):111-112
通过对浙江省诸暨市老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总结,提出了旧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从城市整体关系和核心区自身两个大的方面为设计依据的观点,并以诸暨市老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为例,具体的"展示"了设计的操作过程。试图为旧城核心区空间形态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设计策略与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9.
王洪羿  张玲 《中外建筑》2021,(3):175-177
外部空间和基本空间的单元设计教学隶属于建筑设计基础中两个前后延续的课程,课程教学强调建筑空间设计操作训练的内外兼修.本文详细阐述了外部空间设计和6 mx6 m基本空间单元设计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内容,总结教学创新特色与优秀教学成果,为建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19)
作为新兴专业,环境设计内涵丰富、范畴广、综合性强,然而一些课程现在难以适应其需要,空间构成就是其一。传统的空间构成大都侧重于美观性和实用性,强调动手能力,但对环境设计专业而言,缺失了系统科学的空间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显得单调、重复,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因此必须进行空间构成的课程改革,科学地认识环境设计的空间,理解环境与空间的关系,了解不同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空间形态弹性控制入手,从以轴线为要素的弹性控制方法、以空间模数为要素的弹性控制方法以及以活动单元类型为要素的弹性控制方法等几方面,论述了大学城规划的弹性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许建和 《华中建筑》2006,24(5):26-30
该文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成单位空间单元体进行了解析,对如何编织群构、群构空间的实质以及传统空间构成的时代局限性进行了分析、从单元体到群构的空间构成中.单元体的重复及其组合模式是当今建筑空间设计的一种思想之源.  相似文献   

13.
王乐  梁江 《华中建筑》2010,28(7):151-154
该文在大连市分别选择了教育、部队、医疗三个不同性质的单位大院作为案例,对它们的历史背景、空间形态变迁等作简要概述,接着重点分析其在城市形态演变方面存在的特点,并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动因对其加以阐释,从中总结出单位大院在形态方面的四种演变模式,并研究分析四种模式的特性及共性。  相似文献   

14.
李军环 《城市建筑》2011,(10):36-39
本文以嘉绒藏族传统民居聚落整体空间与形态特征为研究对象,在对嘉绒藏族传统聚落自然环境与人文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嘉绒藏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深层的各种影响因素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从空间句法角度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很多研究提出了诸如紧凑、密度、多样化、混合用地、绿色交通等概念,或者把城市形态分为带型城市、方格网、不规则、单中心或者多中心的模式。然而,至今也未形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的共识。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对于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有启发作用,因为其中空间组构的概念把形态与功能精确地联系起来,这是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6.
单元空间的重复与组合是建筑空间的一种组织方式。本文着重从单元空间的重复现象,组合模式,模式之外以及意义的论述来认识这种空间组织方式,并且结合当前诸多优秀实例加以阐述。文章旨在为设计者提供一种组织建筑空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为设计者带来建筑设计的启迪和灵感。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基于现有生态本底评价方法仅 针对现状、无法定量分析建设行为与建成后 生态状况关联度的事实,构建密集建设区生 态状况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对规划建设方案 实施后的生态本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和预 测,逻辑如下:通过对既定空间形态下的典型 建成空间进行生态功能评价,获得相应建设 模式的生态状况代表性数据,将之赋予同类 型规划用地,获得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模 拟图。该方法操作的关键有三:一、理清建设 管控指标与建成环境空间形态的关系,提炼 典型空间形态;二、确立密集建设环境的生 态本底评价指标体系;三、构建生态本底评 分操作规则。研究以成都为例,基于卫星影 像和实地情况,归纳了基于建设分区管控体系 的10类典型空间形态;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 次分析法构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层 典型抽样调查,评定不同空间形态的生态本底质量状况阈值,并将之赋予各个地块,生成中心城 区生态本底状况模拟图。实证表明:该方法能从整体层面判断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状况;也可 依托控规模拟规划建设方案的未来生态本底状况发现生态空间构建和建设控制的生态关键,优 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8.
曾引 《室内设计》2009,(2):44-48
1964年出版的《形式综合论》是亚历山大最重要且最常被引用的著作之一,该书奠定了亚历山大一生学术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之后兴起的寻求设计方法运动的基本读本之一。本文以这本著作为基础,对亚历山大一生的理论工作进行了概括评述。  相似文献   

19.
体育场馆空间形态构成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大型体育场馆的方案,力图从空间形态构成的形体表现、结构表现、建筑寓意、材料选择等方面,深入挖掘隐藏在其构成表象背后的动因及新趋势,并通过探讨当代审美思潮的变化揭示其偶然与必然性,以期为我国当代体育场馆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黔阳古城建筑群形态的空间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黔阳古城建筑群为研究对象,以历史资料以及现场调研为依据,首先分析了黔阳古城的选址、选型、空间结构及发展变化;然后,结合建筑群形态理论探讨了黔阳古城的建筑群群构模式;接下来,采用空间句法轴线地图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黔阳古城在视域轴线地图上的连接度、深度、整合度等特征值,通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揭示了黔阳古城建筑群组构特征。最后,该文提出理性地借鉴古城已有特征,使其在博弈中有机生长,从而更好的实现传统与现代、乡村与城市的缝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