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种减少BIST测试资源的高级寄存器分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级综合阶段考虑电路的可测性有许多优点,包括降低硬件开销,减少性能的下降,并达到更高的测试效率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伪随机可测性方法的寄存器分配算法,来减少内建自测试(BIST)所带来的硬件开销。在基准电路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它BIST测试综合方法相比较,采用本论文所提的方法进行测试综合对测试资源占用最多可以降低46.8%.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STUMPS测试方法,存在测试时间长和故障覆盖率不够高的缺点.为减少测试时间,采用Test-Per-Clock方式和向量压缩的方法处理待测电路CUT;减少了测试时间;用随机测试模式加存储测试模式,来提高故障覆盖率.经ISCAS'85标准测试电路验证,新方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面向低功耗BIST 的VLSI 可测性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慧滨  史又华 《电子器件》2002,25(1):101-104
随着手持设备的兴起和芯片对晶片测试越来越高的要求,内建自测试的功耗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本文对目前内建自测试的可测性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低功耗的VLSI可测性设计技术的可行性和不足分别进行了探讨。在文章的最后简单介绍了笔者最近提出的一种低功耗的BIST结构。  相似文献   

4.
在BIST(内建自测试)过程中,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作为测试矢量生成器,为保障故障覆盖率,会产生很长的测试矢量,从而消耗了大量功耗.在分析BIST结构和功耗模型的基础上,针对test-per-scan和test-per-clock两大BIST类型,介绍了几种基于LFSR(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优化的低功耗BIST测试方法,设计和改进可测性设计电路,研究合理的测试策略和测试矢量生成技术,实现测试低功耗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哲  胡晨  王学香  时龙兴 《电子器件》2004,27(4):705-709,718
传统的BIST结构中,由于LFSR产生大量的测试矢量在测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功耗。为了减少测试矢量的数目而不影响故障覆盖率,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模式LFSR的低功耗BIST结构。首先介绍了功耗模型和延迟模型的基础知识,然后给出了用于生成双模式LFSR的矩阵,并介绍了解矩阵方程式的算法。随后说明了新的BIST结构和用于矢量分组的模拟退火算法。最后,基于Benchmark电路的实验证明这种结构可以在不降低故障覆盖率的同时减少70%的功耗。  相似文献   

6.
在BIST(内建自测试)过程中,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作为测试矢量生成器,为保障故障覆盖率,会产生很长的测试矢量,从而消耗了大量功耗。在分析BIST结构和功耗模型的基础上,针对test-per-scan和test-per-clock两大BIST类型,介绍了几种基于LFSR(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优化的低功耗BIST测试方法,设计和改进可测性设计电路,研究合理的测试策略和测试矢量生成技术,实现测试低功耗要求。  相似文献   

7.
ASIC可测试性设计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测性设计技术对于提高军用ASIC的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可测性设计技术的发展,详细介绍了设计高可靠军用ASIC时常用的AdHoc和结构化设计两种可测性技术的各种方法,优缺点及使用范围。其中,着重论述了扫描技术和内建自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款异构多核DSP芯片的可测性设计实现,包含存储器内建自测试、存储器修复、扫描链设计、测试压缩和全速扫描测试。文章首先对芯片架构和可测性设计难点进行了介绍,并制定了全芯片可测性设计的策略,随后介绍了具体的实现,最后给出了覆盖率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的测试覆盖率符合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佩宁  胡晨  李锐 《电子器件》2002,25(2):174-177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复杂度和工艺复杂度的提高,集成电路的测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内建自测试作为一种新的可测性设计方法,能显著提高电路中随机逻辑的可测性,解决一系列测试难题,但它同时也引起了测试功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功耗优化的伪随机测试向量生成方法,在保证故障覆盖率的条件下,大大降低了测试功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手持设备的兴起和芯片对晶片测试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建自测试的功耗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章对目前内建自测试的可测性设计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折叠种子优化降低节点峰值功耗的模型,通过调整种子结构和测试向量的相关性的办法来避免过高的SoC测试峰值功耗。采取了屏蔽无效测试模式生成、提高应用测试向量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并行加载向量等综合手段来控制测试应用,使得测试时测试向量的输入跳变显著降低,从而大幅度降低节点的峰值功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有效地避免BIST并行执行可能带来的过高峰值功耗。  相似文献   

11.
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迫切地需要快速、高效、低成本且具有可重复性的测试方案,这也成为可测性设计的发展方向。此次设计基于一款电力线通信芯片,数字部分采用传统常用的数字模块扫描链测试和存储器内建自测试;同时利用芯片正常的通信信道,引入模拟环路测试和芯片环路内建自测试,即覆盖了所有模拟模块又保证了芯片的基本通信功能,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芯片整体功能布局的影响。最终使芯片良率在98%以上,达到了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此设计可以为当前数模混合通信芯片的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We present a test-per-clock BIST scheme using memory for storing test patterns that reduces the number of clock cycle necessary for testing. Thus, the test application time is shorter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s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solutions. The test hardware consists of a space compactor and a MISR, which provides zero error aliasing for modeled faults. The test pattern generator (TPG) scheme is based on a T-type flip-flop feedback shift register. The generator can be seeded similarly to a D-type flip-flop shift register. It generates test patterns in a test-per-clock mode. The TPG pattern sequence is modified at regular intervals by adding a modulo-2 bit from a modification sequence, which is stored in a memory. The memory can be either a ROM on the chip or a memory in the tester. The test patterns have both random and deterministic properties, which are advantageous for the final quality of the resulting test sequence. The number of bits stored in the memory, number of clock cycles, hardware overhead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resulting zero aliasing space compactor and MISR are given for the ISCAS benchmark circuits.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 BIST scheme provides shorter test sequences than other methods while the hardware overhead and memory requirements are kept low.  相似文献   

13.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可测性设计在电路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内建自测试作为可测性设计的一种重要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中首先介绍了内建自测试的实现原理,在此基础上以八位行波进位加法器为例,详细介绍了组合电路内建自测试的设计过程。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对整个内建自测试电路进行模块划分,用VHDL语言对各个模块进行代码编写并在QuartusII软件环境下通过了综合仿真,结果表明此设计合理,对电路的测试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4.
SoC芯片内对于混合信号电路测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谱密度分析方法的混合电路内建自测试.此方法通过使用噪声源与比较器数字量化得到被测信号的频谱特性.它的主要特点是电路简单、抗干扰性能强和多点插入多路并行采集,不需要多位AD转换器和多路选择开关.此方法基本上是全数字式的,采用一位量化,数据处理速度快,能满足给定条件下的实时处理要求;并可利用系统内已有的资源,适应于SoC环境.本文给出了系统实现的详细结构和一个测试锁相环电路的测试仿真实例,验证了谱分析方法的测试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卷积码的编译码原理,使用VHDL语言和FPGA芯片设计并实现了(2,1,3)卷积码编译码器.其中译码器设计采用"截尾"的Viterbi译码算法,在支路量度计算、路径量度和译码路径的更新与存储以及判决与输出等环节的实现中采取了若干有效措施,节省了存储空间,提高了设计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IP的系统芯片(SOC)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严冰  徐晓轩 《信息技术》2004,28(10):62-64,69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出现了系统芯片(SOC)的概念。本文介绍了基于IP的SOC设计方式的设计流程,指出了其与传统IC设计方法的不同。讨论了支持SOC设计的几种关键技术,并对SOC的技术优势及发展趋势作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7.
High-Level Test Synthesis (HLTS), a term introduced in recent years, promises automatic enhancement of testability of a circuit. In this paper we will show how HLTS can achieve higher testability for BIST-oriented test methodologies. Our results show considering testability during high-level synthesis, better testability can be obtained when compared to DFT at low level. Transformation for testability, which allows behavioral modification for testability, is a very powerful HLTS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sign of SOC test architectures which are efficient with respect to required ATE vector memory depth and test application time. We advocate the usage of a TestRail Architecture, as this architecture, unlike others, allows not only for efficient core-internal testing, but also for efficient testing of the circuitry external to the cores. We present a novel heuristic algorithm that effectively optimizes the TestRail Architecture for a given SOC by efficiently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TestRails and their widths, the assignment of cores to the TestRails, and the wrapper design per core.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four benchmark SOCs show that, compared to previously published algorithms, we obtain comparable or better test times at negligible compute time.  相似文献   

19.
邵振  郑世宝  杨宇红 《电视技术》2006,(3):21-23,27
介绍了SoC的发展概况和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SoC平台的H.264解码器优化设计架构。在设计中采取了灵活的帧场自适应解码策略,对于总线时序需求较高的模块采用了流水线设计,对总线进行了时分复用;在可变长解码部分.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控制分离,这些优化除了可有效地减小时钟频率需求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兼容其它的视额压缩标准.如MPEG-2。最后实现了这个设计,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