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视域分析对五邑侨乡传统祠堂进行研究,解析其空间形态特征及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通过对十五座祠堂进行的视域分析,揭示了五邑侨乡传统祠堂在宗法礼制文化能动建构下,其中路轴线纵向空间递变的序列特征、以中堂和前庭为中心的单核向心布局模式、易于理解的空间结构关联、引导游走的视觉内驱力和灵活调整空间关联的屏门设置等特征。研究表明,五邑侨乡传统祠堂空间具有相对稳定的深层形态结构,其本质并未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发生过大的改变,表现出极强的内在文化锚固属性。研究也为当前乡土文化转型背景下的传统祠堂延续性保护活化设计提供理性支撑。  相似文献   

2.
祠堂是古徽州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祠堂戏场建筑作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一种典型类型,对于维护宗族制度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徽州地区10余处祠堂戏场建筑,结合文献阅读以及修缮复原设计,将其空间功能分为引导空间、入口空间、表演空间、观演空间、仪式活动空间和祭祀空间,同时对其相对应的祠堂前广场、仪门、戏台、前天井及廊庑、享堂、后天井及廊庑、寝殿的空间形态加以分析,旨在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祠堂是我国乡土建筑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浙江中西部地区,较为常见的祠堂形制与传统四合院建筑类似,同时该地区还存在三种特殊平面形制的祠堂。文章对浙江中西部地区不同形制乡土祠堂的空间格局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可能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类  许秋华 《华中建筑》2020,38(7):95-99
在庐陵地区34个古村落祠堂资料的基础上,整理筛选出代表宗祠—房祠—家祠的典型建筑,采用类型学原理总结出庐陵地区祠堂的一般形制规律,并基于空间句法的"凸空间模型",对祠堂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测度,分析其空间特征并解读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周游  郑赟 《华中建筑》2013,(12):177-182
近些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村落公共空间不断发生变化。该文以广州小洲村为例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介入后对其村落祠堂公共空间的影响,从祠堂公共空间的公共属性和空间属性切入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介入后不仅使祠堂公共属性中的可达性、经管者以及利益发生了改变,也影响了祠堂公共空间的空间属性。研究得出结论,文化创意产业介入后提高了祠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空间属性的利用,增加了村落的经济利益收入,但经管者和空间权利的私人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共属性。研究产业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为保护和利用村落公共空间开辟了新的方法,有利于以后更好地引导村落公共空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筑自身是由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两部分组成。公共空间部分主要为展览空间,小面积的必需生活辅助空间散布在展览空间当中.在增加展览空间的展示面的同时.让生活辅助空间所包含的内容积极起来,从设计的角度.生活辅助空间等同于展览空间,于是只存在大空间、小空间.高空间、矮空间,而没有主次关系。私人空间分布在公共空间的两侧.部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是相互叠加的.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工作空间是围绕一个小小的内院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FirstIssue与Now Ink是2012年上海艺术博览会中的两个展览,由ArtHub的乐大豆策划,基于展览的超低预算,建筑师为展览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以棉线作为基本材料,利用HP曲面的几何原理,创造出半透明的空间装置,用以连接各个摆放展品的区域,同时为每个展览区域之间提供缓冲空间。建筑师特别设计了同样基于HP曲面原理的字体,以增强展览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祠堂与居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军  须颖 《建筑师》2004,(3):82-86
本文从祠堂空间的原生祭祀性和次生公共性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社会中祠堂曾经对居住形态所起的主导作用;并结合现代环境设计的手法来分析以祠堂为核心的传统公共空间与居住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比古代社会来分析现代居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展望未来作为居住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王力 《室内设计》2010,(4):41-48
本文在对南粤地区多处祠堂建筑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中山市南镇陈氏宗祠和南区功建铁城梁公祠为例,从建筑空间与装饰两方面分析了南粤地区祠堂建筑的普遍特征,进而探讨了祠堂建筑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氛围:由展览看空间的艺术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镇源 《新建筑》2009,(1):30-35
当代艺术中的展览空间是展览设计中新的领域,而当代作品的多样性及其自由、丰富的表现手法则往往是建筑师的设计灵感的源泉。当建筑师参与展览设计的时候,如何展示空间的世界性成为建筑师首要考虑的问题。氛围,作为新的空间艺术性的语汇在这样的情况下被提出,然后慢慢被发展为一种新的建筑理论,一种对空间艺术性的描述。以“感河”(Mood River)展览为例,试图对氛围的空间理论和运用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
杨新平 《华中建筑》1996,14(4):92-97
该文从兰溪传统村落的广场,街亭,骑楼,庙宇,及道路,水系等公共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祠堂,住宅的院落空间序列及其建筑的梁架,屋面,斗拱,柱子,地面,装修等结构方面探讨了兰溪传统民居的构成序列。  相似文献   

12.
李慧东 《中外建筑》2021,(1):123-126
近年来厦门市城镇化快速发展,许多城郊地区面临拆迁,其中祠堂和神庙的拆迁成为难题.闽南村落信奉各种各样的神灵,都会有自己的信仰空间,这些信仰空间是村民的信仰和故乡的根,对于当地居民意义重大;同时,民间信仰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对厦门湖里岭下社区的祠堂、神庙和戏台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保留信仰空间、重建信仰...  相似文献   

13.
培田宗族社会空间与村落形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小军 《新建筑》2007,(1):76-80
祠堂作为宗族社会控制的空间标本之一,一方面作为家族精神维系的焦点,另一方面又是宗族内部控制的法庭和机构,维系着宗法等级制度的尊严与地位;而纂修族谱,是维系宗族血缘关系、叙述昭穆秩序的一个重要工具。培田村因其众多的宗庙祠堂、学堂书院,纵横交错,蔚为大观。“千米古街”宛如一条宗族聚族而居的纽带,将吴氏宗族的社会与空间组合连接在一起;又像一根绵延不断的族群血脉,述说着祖先艰辛创业繁衍发展的历程。培田的宗祠分布和千米商业街的空间格局恰恰反映了宗族权利的相对弱化及正处在分异和瓦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吴颖滢  曹蕾 《建筑与文化》2022,(11):173-175
文章以修水县鹦鹉街祠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现场勘测,对修水县祠堂群的形成缘由、平面形制、纵向空间形制、结构体系以及与人体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归纳出了修水县县城内祠堂群地域性的特征与城区商业的依存关系,为后续对祠堂建筑的保护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思维中,展览总是固定而严肃地呈现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中,展品静默不动地等待参观者的到来。而移动的盒子画廊希望通过新的展示方式来打破这种常规,给人们展示流动的艺术展。为此,画廊制作出一个特别的展示区域,区域由12块相互铰接的面板构成。每块面板内侧都展示有一件艺术作品。面板之间灵活的铰接方式实现了画廊空间的多重组合,可根据场地条件、展览主题以及艺术品形式的不同从一种展览空间转换为另一空间,从为单个展览设置的单独展厅到为系列展品设置的共同展示空间。这个展示区域就是“移动盒子画廊”。  相似文献   

16.
金寨祠堂作为有着浓厚红色背景的建筑文物,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具有浓厚的地域建筑特色。本文分析了金寨祠堂在选址及立面造型上的建筑特色,并根据祭祀仪式中人们的行为轨迹折射出行为与建筑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世界建筑》2007,(4):122-123
国画院包含公共展览和研究两部分功能。展览空间如国画长卷般展开,与沙丘坡地的自然地形汇合或延展,呼应景观;展览的艺术情境与自然风景交替呈现,参观者的心理空间在国画意境、建筑尺度和自然风光之间弹性转换。展览流线是一个回路,经过不同高度的蜿蜒转折后,终点又回到起点。□  相似文献   

18.
冉青 《现代装饰》2011,(12):39-41
网络的无国界,令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了解到各大展讯的展览实况。但是奇怪的是,无论是久负盛名的威尼斯双年展,亦或是被时尚界吹捧的米兰设计周即将开展,即使远在意大利,花费昂贵,世界各地的设计师还是执意要去感受现场。这就是展览空间带来的魅力。国际知名策展人侯瀚如在接受杂志访问时说:“今天的展览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展览了。  相似文献   

19.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 Shanghai)展览日期:2012年8月4日至2012年9月2日策展人:刘宇扬冯路王慰慰参展建筑师:阿科米里大舍冯果川冯路高目Kuu俞挺袁烽+Neil Leach(上海数字未来工作坊)张斌+周蔚直向参展艺术家:代岛法子高铭研赖雨农马兴文苏畅殷漪《生活演习——2012建筑空间艺术展》是上海当代艺术馆一次崭新尝试,展览主题跨建筑、生活、空间、设计、艺术等多重领域,透过国内新兴艺术家与建筑师,创造出崭新互动式展览型态,每个独立空间仿若一个问号,探讨人和空间、建筑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公共空间失活现象普遍存在的背景下,以华中科技大学三栋展览建筑的服务空间环境为调查对象,基于生理反馈的情绪地图评价,利用心率和血氧便携式生理反馈传感器,结合行为轨迹跟踪方法,获取观众参观过程中的时间、空间、物理环境和生理指标数据集,从空间单元、场景转换、总体特征的角度,运用相关关系和交互作用分析方法,得出对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值及其波动情况存在影响的设计因子及变化趋势,结合生理心理学理论成果,分析各相关因子对观众感知的作用效应,为展览空间设计、观众认知研究、序列体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