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邻二氮菲与Fe^2+,Fe^3+形成的络事物(PH3.9)在384nm波长处有相等的吸光系数,而Fe(Ⅲ)一邻二氮菲在可见光区无显吸收,在Fe(Ⅱ)一邻二氮菲的最大吸收峰510nm波长处吸光度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可在384nm波长处测出Fe^2+,F3^3+的总浓度,在510nm波长处出Fe^2+的浓度再由两个浓度之差求得Fe^2+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pH值对碘量法测定Cu2+的影响,认为只有在pH≤1的溶液中进行Cu2+的碘量滴定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终点明显,30min不返蓝。建立了碘量滴定同时测定Cu2+和Fe3+的方法,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3.
食品中铁价态测定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茂军 《食品科学》1994,15(4):53-56
以邻菲啉(Phen)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铁价态时,Fe3+-Phen络合物极易为散射光还原为红色的Fe2+-Phen络合物,柠檬酸等植物性食品中的有机酸对Fe2+-Phen络合物的光还原反应具有极显著的催化作用;向体系中加入NH4F可以有效地阻止光还原反应的发生,从而建立了以Phen-NH4F体系准确测定食品中铁价态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石榴汁中花色素苷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石榴汁中花色素苷在pH=3.5时始呈现玫瑰红色,且随pH的呈色行为符合Y=0.2155X0.5355的规律,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15nm,其稳定性受氧化剂的作用而呈曲线下降趋势,与Y=0.2804e0.5034x拟合,受温度的作用而呈直线下降趋势,与表达式Y=0.2051-8.56×10-4X拟合,其中低温(6℃)下的分解速率常数为1.9×10-3,高温(63℃)下的分解速率常数为8.0×10-3,金属离子Fe3+、Cu2+对石榴汁花色苷有破坏作用,而Ca2+、Mg2+、K+以及甜味剂对其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光光度法,根据DMNA的浓度与透过率的关系,探索了HO.自由基的存在和过渡金属离子H2O2的自由基分解,发现在H2O2溶液中,随着Fe^3+,Cr^3+浓度的增加,HO.的生成量增加,Fe^3+与Mn^3+Cu^2+Co^2+Ni^2+Ni^ 2+等离子共存时,加强了Fe^3+H2O2的催化分解作用。H2O2漂白过程中施加DMNA溶液,消除了重金属离子引起HO.漂白的不良影响,明显提高了漂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Meso-四-(3,5-二溴-4-羟基苯)卟啉[T(DBHP)P]与铅的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测定食品包装材料铅污染的分析方法。在0.08mol/LNaOH介质中,铅与Meso-四-(3,5-二溴-4-羟基苯)卟啉形成12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79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5.研究表明,体系中加入8-羟基喹啉和盐酸羟胺,既加快了显色反应速度,在常温下放置5min即可完成,又大大提高测定铅的选择性,能满足复杂体系中痕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UV+H2O2和UV+H2O2+Fe^2+化学氧化处理CEH漂白废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UV+H2O2和UV+H2O2+Fe^2+二种高级化学氧化工艺处理硫酸盐苇浆CEH漂白废水,研究了氧化剂用量、Fe^2+浓度、初始pH值、处理时间等因素与处理效果(以COD和色度为指标)的关系。研究表明,添加Fe^2+可大大加速体系对有机污染物氧化降解,H2O2用量对COD和色度的去除影响显著,硫酸盐苇浆CEH漂白混合废水pH值呈较强的酸性,适合于采用UV+H2O2+Fe^2+工艺氧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NiO—Fe2O3气敏材料制备过程的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化学共沉淀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Fe2O3掺杂不同浓度NiO的气敏材料,再利用分光光度法对其上层清液及沉淀中的Fe^3+,Ni^2+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掺杂量选择适当的沉淀剂及最适宜的酸度,可得到较理想的气敏材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氯化铁(FeCl3)、氯化亚铁(FeCl2)两种盐类对猪肌原纤维蛋白质加热凝胶形成能的影响。当分别添加0.3mmol FeCl2和3.0mmol FeCl2时,Myofibrils的刚性率、浊度以及疏基含量达到最大;扫描电镜观察则发现,凝胶的超微构造呈现更为致密、纤细的网状结构。试验表明,Fe^+++和Fe^++改变了Myofibrils电荷密度和空间构型,使得存在于分子内部的多种键、基  相似文献   

10.
柞蚕蛾配膳必需微量元素的营养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得每100g柞蚕蛾中Zn、Cu、Fe、Mn含量分别为0.03、0.03、0.44、0.02mg,用2,3-二氨基萘荧光法测得Se为0.7mg。并对蚕蛾、稻米等八种食物作了营养评分(NSF),蚕蛾的NSF值大于其它七种食物,有显著性差异(P<0.05)。又用蚕蛾和鸡蛋各5g,分别与六种食物为儿童配膳并作NSF,评得蚕蛾配膳的ET总NSF值为436.45,比鸡蛋膳408.36高1.07倍。因此认为蚕蛾的TE、NSF值、蚕蛾配膳的NSF值均比鸡蛋、鸡蛋膳要高。据此,建议推广食用蚕蛾。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钨合金中钍的直接测定方法。在1.0mol/L硝酸和0.08mol/L柠檬酸介质中,钍与3-[(2-羟基-3-羧基-5-磺基苯基)偶氮]-6-[(2-胂酸基苯基)偶氮]-4,5二羟基-2,7-萘二磺酸(ASA-HKS)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钍与试剂形成12绿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7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8.54×104L/(molcm)。钍含量在0~1.2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的选择性是目前测定钍方法中较理想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翁新楚  董新伟 《中国油脂》1998,23(6):47-48,62
研究了四乙撑五胺(TEPA)在猪油和豆油中的抗氧化效果,发现一般抗氧化剂在猪油中均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但比TEPA要低得多,TEPA在豆油也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菲醌的抗氮化作用也曾明显,但酚型抗氧化剂和紫草的石油醚提取物(LE-pet)未显示明显抗氧化作用,2mg/kgFe^3+对0.04%TEPA的抗氧化活性只有很微小的抑制作用,10mg/kgFe^3+对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20mg/kgFe  相似文献   

13.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新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Fe3+对KIO4氧化紫脲酸铵(MX)褪色的催化效应,建立了一个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Fe3+的新体系.此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0×10-6~3.2×10-4g/L.检出限为1.0×10-6g/LFe3+,RSD为2.1%.方法用于化学试剂及矿样中Fe3+的测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紫外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的还原型维生素C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Fe(3+)将在265nm有最大紫外吸收的还原型维生素C选择性地氧化为在265nm无吸收的氧化型维生素C,实现对食品样品中多种紫外干扰成分的本底校正,建立了一种测定食品中还原型维生素C的新方法。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在0~300u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r=0.99995。运用本法实际测定了马铃薯、番茄等食品中的还原型维生素C的含量,回收率在97.5~101.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75~1.26%之间,测定结果与2,6-二氯靛酚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韩桂茹  王敏 《中国酿造》1997,(3):33-34,41
文中利用综合滴定法对补钙醋中钙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有效地排除了Al^3+、Zn^2+、Fe^2+、Fe^3+、Mg^2+、Cu^2+等离子与有机干扰,使方法准确,稳定,重现性好,精密度高,5次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7%,标准偏差(SD)为0.63、变异分数(RSD)为0.63%。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检测铁(Ⅱ)的灵敏度,本文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增敏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检测总铁的反应条件,建立了测定铁的新方法。在pH值4.5~5.0的条件下,PEG的存在增加了邻菲啰啉-铁(Ⅱ)显色体系的灵敏度,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 L/mol.cm。用该法检测牛奶及奶制品中铁离子的总量,测定线性范围0.2~10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84%~2.56%,回收率为94%~110%。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次将葡萄糖和Cu~(2+)的氧化反应与Cu~(2+)催化下鲁米诺和H_2O_2的化学发光反应偶联,建立了葡萄糖的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CL)检测法,并成功地测定了酒精酵母发酵过程中的糖耗曲线。该方法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宽(10~(-6)~10~(-3)mol/L)。F-检验结果表明,CL法的测量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2,5-二硝基水扬酸比色法(DNS法)。CL法的变异系数和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6%和2.3×10~(-6)mol/1(0.2ml,83ng),均大大小于DNS法的变异系数(5.0%)和最低检测限(1.11×10~(-5)mol/L,3ml,6μg)。  相似文献   

18.
从食用酵母Y.Lipolytica中制取,纯化了酪蛋白激酶Ⅱ(CK-Ⅱ)(分子结构α_2β_2四个亚基组成。分子量为158K·Da),并用此酶对食用蛋白质牛奶酪蛋白及大豆球蛋白(7S)进行了磷酸化改性。结果表明:CK-Ⅱ的靶氨基酸是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经磷酸化修饰后,底物的食用功能性质显著改善:在PH2~3.5及5.5~7.5范围内,磷酸化后的牛奶酪蛋白的溶解度提高约10%~30%,大豆球蛋白(7S)则提高10%以上。此外,这两种蛋白的溶解度不仅与PH有关,而且受Ca~(2+)浓度的影响(随着Ca~(2+)浓度增加,溶解度降低)。但经CK-Ⅱ磷酸化改性后,与天然状态相比,这两种蛋白的溶解度受Ca~(2+)浓度的影响显著降低(t-test,P=0.01)。  相似文献   

19.
CO2和溴氰菊酯在不同温度下对嗜卷书虱毒性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三元一次正交组合实验设计,在18%O2浓度下研究了CO2浓度25~35%(X2)、溴氰菊酯3.54×104~3.54×104μg/(X3)和温度20~30℃(X1)不同水平组合对嗜卷书虱(Liposcelisbostrychophila)的急性致死作用。结果表明,CO2浓度是影响嗜卷书虱半数致死时间(LT50)变化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溴氰菊酯,然后是温度因素。3因素各编码水平对嗜卷书虱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Y)的回归关系式为:Y=6.547-0.701X1-2.181X2-1.206X3+0.648X1X2在高浓度的CO2中CO2是导致嗜卷书虱死亡的主要因素。在低浓度CO2中温度升高对嗜卷书虱LT50影响显著,随着CO2浓度升高温度因素的作用逐渐减小,CO2和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在一定浓度的气调中增加适当浓度的溴氰菊酯就可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相转移法研制单分散a-Fe_2O_3超细粉,研究了制备工艺对Fe_2O_3萃取率的影响,并对起细粉进行了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无机溶胶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草取剂等对超细粉的产率有影响,超细粉的颗粒尺寸约40nm,为稳定的非晶态单分散Fe_2O_3.就所制备的超细a-Fe_2O_3粉末的气体灵敏度而言,相转移法优于化学沉淀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