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哈尔滨市城区地下水资源量的计算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水均衡法对哈尔滨城区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可开采量与现状开采量的对比,从数量方面给出评价,为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玮  张戈  秦宇鹏 《人民长江》2006,37(7):15-16
在分析现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采用理想模型法计算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其方法为:通过水均衡研究,着重分析开采条件下可能的补给增量及排泄减量;针对具体条件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式;对可开采量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区,使每一分区内各开采井单井可开采量可认为是相同的;采用理想数值模型,计算稳定条件下满足环境约束条件的最大单井可开采量及相应的影响半径,进而计算各分区布井总数、可开采量以及整个评价区的潜在开采量.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适用于地下水侧向径流滞缓、以垂向交换量为主的地区区域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相似文献   

3.
陆巍峰 《水资源保护》2007,23(S1):47-49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及岩溶准平原为主。地下水有基岩裂隙水 、岩溶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三大类。对其进行天然资源量、可开采资源量、可有效开采资源量、储存资源量及开采潜力评价,认为韶关市地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含水量一般为贫乏—中等,局部丰富,可开采潜力为中等—大。岩溶盆地区地下水适宜采用群井开采和作为集中供水水源地。   相似文献   

4.
吴世艳  杨国勇 《山东水利》2007,(11):19-21,27
分析了济宁黄金屯地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建立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用数值法评价了水源地第四系孔隙水的允许开采量,提出了两种开采方案:(1)以现有开采井为抽水井,开采量为1.0×104m3/d;(2)水源地扩大开采规模,新增3眼抽水井,开采量为1.8×104m3/d,分析了两种开采方案下的地下水水量平衡表,对开采方案进行了论证,并提出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4,(12):58-61
为了对内蒙古巴彦浩特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对水源地的地下水资源总量、可开采量及水质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水均衡法计算得到巴彦浩特地下水总补给量为687.573万m3/a,总排泄量为728.673万m3/a,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的差值为41.100万m3/a,占总排泄量的5.98%,计算结果与实际比较符合;采用开采系数法、抽水试验法、水位恢复法计算得出地下水可开采量分别为541.858万、596.758万、621.234万m3/a,选取最小值作为水源地可开采量;开采井的水混合后的水质分析表明,氯化物含量超标,供水过程中应对氯化物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5,(11):58-61
在分析北京市岩溶地下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合理界定岩溶水开发的战略地位。依据北京市岩溶水勘察评价最新成果,对岩溶水超采状况进行评价,以应急供水、储备保护为原则,提出岩溶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案、保护对策与建议。研究表明,岩溶水是北京市的战略水源,2011年开采量3.54亿m3,超采0.89亿m3,规划2020年压减2011年开采量的42.1%,另外建设3处战略储备水源地,提高城市水资源储备水平,保障首都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7.
徐州市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水三维等参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徐州市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水贮存和运动特征 ,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数学模型,利用等参有限元方法求解,并根据大型群孔干扰抽水试验资 料,识别模型参数,进一步对裂隙岩溶水资源的开采方案进行了评价,得到结论如下:(1) 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适合于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水资源评价;(2)张集水源地的允许开采 量为13.71万m3/d,这一数值是有保证的;(3)在年降水量大于846.4mm(该区历史上降水 量偏 低的1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的年份,允许开采量可增大。上述结论为水源地开采提供了依据 ,同时对条件类似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淮北地区是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地区。地下水资源是本区供水水源之一,其中区内的裂隙岩溶水为淮北地区的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提供了巨大支撑。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以相山濉溪徐楼岩溶水源地为典型区,对淮北地区裂隙岩溶水进行安全开采潜力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淮北地区裂隙岩溶水安全开采总量为21 458.61×104m3,具有一定的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河涌存在水量不足和水体黑臭的现象,现有补水工程无法全面解决这些问题,开采地下水补给河涌将有效改善这种现状。为研究广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资源的水量和水质情况,基于GIS软件,在考虑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基础上,采用水均衡法计算了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地下水资源量,并利用开采系数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同时评价了其地下水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较好,可用于补给河涌,但可开采量偏低,不具备开发利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城市用水供需矛盾,需要开发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以弥补供水不足,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性,而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对合理开发地下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西安地区傍河(泾河)水源地为例,通过解析法计算,共设计了48种开采方案,经过方案比选,最终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开采方案,确定了水源地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并通过水均衡法论证了其保证程度。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地下水容许开采量的概念和评价方法,依据水均衡原理,采用开采性抽水试验方法,评价满庄水源地的容许开采量为14747m3/d,避免了广开发利用劣质水与当地优质地下水的争水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使用数值模拟法(GMS模拟软件)及开采系数法计算广花盆地的可开采量,以合理地评价广花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可开采潜力,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及由此引发的地质灾害。结果表明:构建的地下水水流三维数值模型可为研究区提供合理的地下水水流模拟结果,在整个模拟期共730 d中,第60、180、540和730 d的标准化残差均方根分别为4. 996%、4. 043%、6. 517%、6. 787%。以可开采水位最大降深5 m作为岩溶含水层抽取水量的约束条件,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的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2 997. 78×104m3。采用可开采系数法计算得到的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4 015. 10×104m3。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相对误差为7. 3%,两种方法相互验证,结果较为可靠,最后提出广花盆地应急备用水源地地下水管理目标及措施。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地下水可开采量是科学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前提条件,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水量均衡法、开采实验法及数值模拟法等。重点探讨了水量均衡评价方法,并论述了其在地下水可开采资源的综合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问题已经是北京市平原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论文选择小汤山和后沙峪地区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分析研究区基岩水开发利用状况,开展基岩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研究。运用简化的弹性模型评估基岩水开采造成的弹性变形量,结果表明,从1974年截至2010年,小汤山地区地热田总净开采量约9 400万m3,引起的地面弹性变形量约为1.02cm;小汤山地区岩溶水年均开采3 000万m3,年均形变量约0.32cm。后沙峪地区通过估算获得近似值,1961年-2011年期间由于第四系地下水的开采造成的基岩变形量约为1.09cm。  相似文献   

15.
徐州城市供水水源地降落漏斗演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州市岩溶水强烈开采形成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引发了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通过对水源地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演化的分析,得出研究区水位漏斗演化的3个阶段:增采阶段-水位下降(20世纪80年代)、控采阶段-水位平稳(20世纪90年代)、压/禁采阶段-水位回升(2000年以来);地表水资源缺乏、城市生活及工业发展过度依赖岩溶水,城市化面积增大、有效入渗补给量减小,矿坑疏干排水、增大岩溶水排泄量等为水位降落漏斗形成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岩溶水开采量、年平均降水量、土地硬化面积与漏斗水位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得出岩溶水开采量为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及漏斗形成与演变的主导因素。提出岩溶水超采情况下的水资源保障对策:控采岩溶水,制定不同管理目标下的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扩大岩溶水水源涵养区;利用采空区修建地下水库等,实现地表水、地下水、矿井水及城市雨水的优化分配。  相似文献   

16.
泰安市岩溶水环境系统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者运用有限单元法,根据变化的历史开采布局和污染演化趋势,建立了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对岩溶水资源进行了数值模拟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现状开采量和历史水质污染的演化趋势为基次,对未来10年的岩溶水水位水质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在2010年,部分地区的氯离子浓度超出了饮用水标准,大部分地区的总硬度严重超标。  相似文献   

17.
一定区域内的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就会形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埋深增大。当本区域的开采强度大于周围地区开采强度时,本区域就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反之本区域地下水位高于周围地区地下水位,形成反漏斗。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引起了地下水各项补给条件的改变,地下水可开采量亦随开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按常规方法逐项合理计算各项补给量比较困难。本文以保定市区为例,依据本地实际开采量、地下水动态资料,采用均衡开采量原理推求随开采水平而变化的地下水可开采量,经过验证该方法所求成果合理,具有一定精度。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浅层地下水资源量及可开采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均衡法评价黄河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量,采用可开采系数法评价全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全流域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2 g/L的计算面积为152 485km2,资源量为154.54亿m3;其中矿化度M≤1 g/L区域的计算面积和资源量分别为119 703 km2和116.52亿m3。平原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矿化度M≤2 g/L的总补给量为161.94亿m3、可开采量为119.39亿m3;其中矿化度M≤1g/L的总补给量为122.46亿m3、可开采量为90.75亿m3。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本次(2002~2004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采用可开采系数法或实际开采量调查法评价黄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并将本次评价结果与上次(1982~1985年)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黄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肼≤2g/L的计算面积为152485km^2,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61.94亿m^3,可开采量为119.39亿m^3;其中矿化度肼≤1g/L的可开采量为90.75亿m^3,占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76%。本次评价与上次评价成果相比,全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肼≤2g/L的计算面积减少了14522km^2,总补给量和可开采量成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20.
基于咸宁地区地下水开采现状、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及地下水需求情况,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研、取样检测与室内分析等手段,分析评价了咸宁地区地下水类型、分布以及水质状况。依据水均衡原理计算求得咸宁地区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0.628亿m~3/a,可开采资源量约为0.067亿m~3/a。地下水整体质量为较差-较好级,水质一般。同时,鉴于咸宁地区地下水开采引发岩溶地面塌陷的现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划分出岩溶地面塌陷危险区、较高危险区和高危险区。最后,结合咸宁地区地下水资源特征与岩溶地面塌陷危险性分区结果,探讨了地下水开采与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方案,以促进咸宁地区地下水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