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研究了在生产羊绒纱线过程中加入彩色点子的方法,纺制出具有特殊效果的羊绒纱线.并介绍了羊绒粒子纱的关键工序及各道工序的上机工艺.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精纺纺纱系统生产彩点针织纱工艺,通过优选原料搓制适宜半精纺工艺的彩点粒子,介绍彩点粒子原材料的选择和加工方法,阐述半精纺彩点纱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和毛、梳毛、纺纱、络筒等工序的技术要点和工艺参数配置。对在半精纺设备生产彩点纱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点,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纱线粒子大小的选用进行了探讨。通过2个代表性产品的生产实践,生产出了风格独特、彩点附着性能好、可织性高的半精纺彩点针织纱产品,为半精纺彩点纱的生产提供了工艺方法和技术依据,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开发生产彩点段彩新型纱线,在应用分析彩点纱与段彩纱生产技术和工艺的基础上,设计了彩点段彩纱专用的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彩点的生产原理、梳棉机的要求及清梳,并条,粗、细纱等工序的工艺配置及工艺要点进行探讨,根据竹节纱公式推导出段彩纱相关参数的计算公式。指出:生产彩点段彩纱需重点研究色彩搭配情况、彩点比例及形态、段彩的线密度和节长节距等,根据原料的适用性、产品的最终用途、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适应性、加工成本及产品的附加值等制定合适的生产工艺,并对各工序工艺配置、操作技术以及设备状态进行研究,方能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彩点段彩纱。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利用粗梳毛纺散纤维染色后再进行纺纱的工艺特性,按纱线设计的颜色循环顺序采用单色称量喂入梳毛机,直接生产出带彩段的粗纱,再以2条粗纱同时喂入走锭细纱机进行牵伸加捻,开发出了具有独特外观效果和个性化的彩虹纱线产品.纺出的彩虹纱线上分布有长度、间隔、色彩变化的彩段,反映在织物上各色相连、相互渗透、依次变化,透射出虚拟渐变的“彩虹”外观.粗梳毛纺彩虹纱产品的成功开发,拓展了毛纺企业开发生产花式纱线的空间,提高了毛纱的附加值,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赛络纺缎彩纱质量控制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开发赛络纺缎彩纱,通过分析赛络纺缎彩纱的纺纱原理及特点,对细纱机进行了相关改造,针对纺纱过程中出现的色差、缺股、粗细节纱、有色纤维混入本色纱线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赛络纺缎彩纱得以顺利生产.指出:赛络纺缎彩纱具有独特的风格,但生产中质量控制有一定难度.只有从原料、工艺、管理等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纱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纱线结构的研究,在细纱机上将段彩纱、竹节纱两种纺纱技术结合在一起,成功开发出半精纺竹节段彩纱。在研发过程中,对各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探讨,经过多次试验,优化了参数配置,解决了生产中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成功开发出风格独特的半精纺竹节段彩纱。  相似文献   

7.
探讨色纺彩点纱生产工艺.分析阐述了彩点纱的结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开清棉、梳棉、络筒工序的技术要点和工艺参数配置.认为:纺好色纺彩点纱,要把握彩点子既不能过于光滑和圆润,也不能过于毛糙和松散;棉花等级搭配适当,回潮率达到7.5%以上;梳理隔距宜松不宜紧等三个关键技术环节,才能生产出风格好、彩点牢、可织性高的色纺彩点纱产品.  相似文献   

8.
针对精纺羊绒针织物和机织物组织结构、成品特点的不同,并在普遍针织用纱和机织用纱要求差异的基础上,结合鄂尔多斯集团多年来不同用途纱线生产实践,对比分析了鄂尔多斯集团针织用与机织用精纺羊绒纱线质量指标要求的差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中针织用纱与机织用纱工艺的细微差异而引起的纱线检测指标的变化,分析了羊绒针织和机织用纱的差异,得出了精纺羊绒产品的开发要以成纱用途决定成纱质量进而决定纺纱方式和纺纱工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涤纶/黏胶彩点布的设计与生产要点。为保证彩点分布均匀,涤纶/黏胶纤维条与彩点棉条要经过3道并条混合,各工艺参数设置要求合理,并增大络筒机清纱参数棉结、短粗节的检测范围,避免有色点子被切除。将彩点纱作为纬纱使用,缩短彩点布的加工过程,降低彩点纱在织造时的剧烈作用,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彩点的流失。经纱为11.7 tex紧密纺棉纱,纱线细,根数多,因此选用ASG365型双浆槽浆纱机进行浆纱,浆料选择变性淀粉和PVA的混合浆,并多次优化了浆纱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探讨纺制包芯竹节彩点纱的技术措施。分析并设计了该纱线的结构特点,通过设备改造和纺纱工艺优化,在白色棉氨纶包芯竹节纱的纺制过程中,在竹节处添加黑色棉纤维形成黑色彩点,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段彩纱、竹节纱、包芯纱三种纱线特征的新型复合结构纱线。指出:加强设备检查、降低粗纱捻系数、适当加大细纱机前区隔距、调节好氨纶丝包覆位置、控制好两根粗纱的间距可以有效提高纱线的质量指标。认为:开发的包芯竹节彩点纱在针织布面上可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1.
山羊绒纤维的拉伸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山羊绒纤维的拉伸性能以及单纱的拉伸松弛性能,并与细支羊毛纤维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山羊绒纤维的比强度、拉伸模量,松弛时间高于羊毛;在较小定伸长条件下,山羊绒纱线拉伸应力松弛速率慢于羊毛纱线,即山羊绒纱线比羊毛纱线难定形,这些力学性能的差异是由于山羊绒纤维α-结晶度高于羊毛;在80~130℃干热条件下,山羊绒纱线的拉伸应力松弛速率及其定形率均随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当温度高于120℃时,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山羊绒/绵羊毛混纺纱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使用视频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根据山羊绒、绵羊毛鳞片结构特征和纤维直径测定山羊绒/绵羊毛混纺纱纤维含量的方法和特点.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视频显微镜及与其兼容配套的Pinnacle Studio 8.0图像采集软件和Imager-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试山羊绒/绵羊毛混纺纱纤维含量,比显微投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法较为方便和快捷,且精确度较高,适合山羊绒/绵羊毛混纺纱定量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13.
彩色目标提取方法检测羊绒/羊毛混纺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巍  钱坤  尹汪宏 《纺织学报》2007,28(9):31-34
针对目前羊绒/羊毛混纺比检测主要依靠人工,速度慢且精确度不高等问题,应用一种基于HSV颜色模型的彩色目标提取方法检测羊绒/羊毛混纺比。首先将具有某种色彩信息的羊绒或羊毛纤维从背景图片中分离出来,然后根据所提取纤维与背景纤维的形状大小等特征的不同,采用图像腐蚀和膨胀的方法对图片进行处理,使所提取的目标完整地从原图中分离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应用图像处理方法测试羊绒/羊毛混纺比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牦牛绒纤维的特点,合理配棉,优化纺纱工艺,利用棉纺环锭纺设备综合开发各类牦牛绒混纺纱及花式纱线,对棉纺环锭纺设备的加工要点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棉纺和粗梳毛纺设备加工牦牛绒纤维的特点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
针对羊绒织物难以达到高支轻薄的问题,采用水溶性PVA纤维与羊绒伴纺的技术,对毛条混合比例、含油率,纱线捻度、织物上机紧度、退维等工艺进行了设计研究,提高了羊绒的可纺性能与织造效率.结果表明:水溶性PVA纤维所占混纺比例越高,可纺纱线密度就越低,但其所占比例过高则会造成坯布紧度及织造难度增大,退维后织物中纱线条干均匀度差,织物结构松烂;水溶性PVA纤维所占比例过小,则不易混合均匀,可纺纱线密度降低得少,达不到轻薄产品的要求.因此,设计合理的混合比例和工艺参数,注意解决有关技术问题,是保证正常生产高支轻薄羊绒羊毛产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采用毛纺设备生产精纺羊绒纱造成纱线制成率偏低的原因.指出在前纺及细纱工序中由于对短纤维控制不好,导致精纺羊绒纱的综合制成率偏低,造成生产成本较高.阐述了通过优选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主要工序消耗,不同品种、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回梳回理等取得了很大成效.实验及生产实践表明,精纺羊绒纱综合制成率从76.42%提高到80.01%,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以丝光羊毛、锦纶、羊绒纤维为原料,采用半精纺和赛络纺纺纱工艺纺制丝光羊毛∕锦纶∕羊绒花式纱。对丝光羊毛、锦纶、羊绒纤维的性能进行了阐述,并对半精纺、毛纺系统和赛络纺系统做了介绍。对纺纱生产中的主要工艺参数优化、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赛络纺喇叭口间距对成纱性能及花式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分析,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对喂入粗纱定量的调整及其色彩的搭配纺出了特殊外观和性能的赛络花式纱。  相似文献   

18.
为了增加粗纺羊绒产品的蓬松度和滑糯性,将羊绒的柔软、滑糯,貉绒的蓬松、丰满与丝光羊毛的粗犷、挺括有机结合,设计开发出休闲时尚的高档羊绒混纺产品.经过多次试验确定了羊绒/貉绒/丝光羊毛粗纺42 tex×2纱线的混纺比,阐述了和毛、梳毛、细纱、络筒、并线、捻线等各道工序的生产工艺、工艺参数的设置及成品后处理的方法.该产品的开发改变了粗纺羊绒织物的风格,丰富了羊绒产品的品种,缓解了羊绒资源匮乏的现状,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羊绒产品的不同需求,使羊绒混纺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匀染剂赖可匀MF对羊绒织物及各种化纤织物均有较好匀染作用,高浓度时亦是剥色剂。文章通过匀染剂赖可匀MF对羊绒纱线的剥色处理,得出此剥色方法对羊绒纤维的损伤小,当染色织物色光不符合要求时,可以对其进行修正,对重新套色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前羊毛羊绒类产品的抗菌处理,一般是通过与各类抗菌功能性纤维混纺或在织物后整理工艺负载抗菌剂来实现.本文采用色纺散纤在染色后处理阶段进行抗菌处理,然后通过半精纺色纺工艺生产抗菌羊毛羊绒混纺纱线,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通过在散纤染色后处理阶段对纤维进行抗菌处理生产出的羊毛羊绒抗菌混纺纱线其纱线指标与抗菌性能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