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已逐渐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我省均已顺应时变,加大了人才培养工作力度,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而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抓好学科建设,其中包括:加强学科梯队建设;抓好科学研究工作;大力培育学科特色第三个方面。其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包括加大力度,改善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条件;推行素质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学风建设,促进研究生健康成长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矿物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随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对矿物原料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天然资源愈来愈复杂、贫细、短缺。我国人口众多 ,2 1世纪要发展为经济大国 ,不应该也不可能依靠国外的矿物资源 ,而必须针对我国的资源特点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 ,研究新型的矿物加工技术 ,解决资源综合利用难题 ,使我国有限的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回收及综合利用。这对我国的矿物加工技术、矿物加工高等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全面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一、实践活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单一专业培养,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它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缺陷:一是在育人空间上,表现为相对封闭性。基本上是灌输式的理论教学,远离社会课堂、生产课堂,实践教学与实践环节薄弱,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 相似文献
4.
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是人的智力和知识的竞争,因此作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主要基地的高等学校,要深刻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大深远意义,把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素质要求和标准特点,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有创意的高等教育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条件 :构建有创意的高等教育体制构建有创意的高等教育体制 ,首先就得冲破我国近十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的改革范式。多年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没有取得长足进展 ,其中固然原因复杂 ,但与我国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思想保守和缺乏好的改革范式不无关系。不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体制改革范式 ,就难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也难以形成知识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成才环境。构建有创意的高等教育体制 ,就是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 ,克服一切有碍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因素 ,建立起一个适… 相似文献
6.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创新素质培养要有良好的运作机制与管理模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科技创新基础;加强实践教育环节;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面向市场经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针对我国理工科大学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重科技知识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重科学理论轻科学方法,重知识性轻实践性,重课程设置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从人文素质的培养,科学素质的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等方面,探讨了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对目前高等学校所进行的专业改造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识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对于使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导向作用。文章以科技创新人才为例,通过对诺贝尔奖得主的素质特征的分析,从宽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创新精神,卓越的实践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并针对教育的有关问题,评点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杨青建 《机械制造文摘:焊接分册》2009,(4):2-2
介绍了高等学校国际化焊接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将”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与本科生的培养方案有机结合,探索了在校本科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教学模式。这一做法增强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促进中国焊接界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的提高,明显提升了学生就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申报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中的一些情况就高校实践性教学谈谈个人的体会,希望能给同行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要解决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办学经费,物质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的矛盾,解决好专业设置与生产力及社会发展要求的矛盾,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有更大提高,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3.
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思路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创新人才 ,是 2 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要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 ,就必须构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尤其是创新课程设计体系 ,全面实施自主性教学 ;创新考核评价体系 ,逐步形成多元化激励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深入实践产学研合作教育。 相似文献
14.
从哈佛大学创新教育谈我国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面向 2 1世纪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 ,尽快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已成为热门话题和重要任务 ,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 ,大胆借鉴国外高校在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着重介绍美国高等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典范——哈佛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经验 ,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就确立创新教育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个性品质等方面 ,谈些我们的认识。一、确立创新教育思想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美国高校中的成功典范 ,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 ,且有远见卓识 ,创新开拓精神的人 ,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必须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迎接21世纪的挑战,必须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要解决好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办学经费、物质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的矛盾;解决好专业设置与生产力及社会发展要求的矛盾;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办学模式.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有更大提高,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根据素质教育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高校学生工作实际,提出实施大学生主休性教育是调动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并具体介绍了学生工作中实施主体性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
20.
本文从科学的特征和科学发展的趋势出发,探讨了挑战诺贝尔奖的前提是科学突破.而科学突破则有赖于各领域专家的研究方式实现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变.这种转变继而要求我国教育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素质单一的人才向多质的创新人才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则要求专业与课程模式实现由分裂向整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