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糠醛萃取精馏分离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糠醛作萃取剂 ,用萃取精馏法对甲醇 -碳酸二甲酯二元恒沸物进行分离 ,找到了合适的实验条件和色谱分析方法 ,得到纯度为 99. 7%的碳酸二甲酯产品 ;研究了萃取剂的配比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得到最佳萃取剂配比为糠醛 /甲醇 (质量比 )为 6~ 8;考察了萃取剂的循环使用对分离性能的影响 ,发现糠醛经减压蒸馏提纯后循环使用基本不影响分离性能 ;对整个过程物系的回收率进行了考察 ,发现各组分的回收率均比较高。结果表明糠醛是一种毒性较小 ,价格较低 ,分离效果比较理想的新型萃取剂。  相似文献   

2.
萃取精馏分离甲醇和丙酮共沸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HYSYS2 2软件对甲醇和丙酮共沸物的萃取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以水和单乙醇胺(MEA)作为溶剂,通过改变不同的条件:原料进料位置、溶剂比、回流比和溶剂进料温度,得出各自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模拟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以水和单乙醇胺为溶剂萃取精馏分离甲醇和丙酮混合物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相吻合,从而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并对水和单乙醇胺两种溶剂的萃取精馏特点进行了比较,单乙醇胺的萃取精馏效果比水要好的多。  相似文献   

3.
甲醇与碳酸二甲酯恒沸物的萃取精馏分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萃取精馏实验装置中,分别以乙酸异戊酯和邻二甲苯为萃取溶剂,研究了甲醇和碳酸二甲酯恒沸物的分离,通过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回流比,塔釜温度(加热量)等工艺操作条件对取精馏过程和相应萃取溶剂再生的影响,为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4.
郭建军  王家  李新  杨文兵  李光科 《辽宁化工》2020,49(12):1497-1501
基于化工模拟软件ASPENPLUS,选用碳酸丙烯酯为萃取剂,采用NRTL模型,对甲醇-碳酸二甲酯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过程进行模拟与条件优化。采用Sensitivity灵敏度工具分析考察了萃取精馏塔的溶剂比(萃取剂对共沸物的质量比)、全塔理论板数、原料进料位置、回流比以及溶剂回收塔的理论板数、进料位置和回流比等因素对分离效果与热负荷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方案为:萃取精馏塔全塔理论板数为52、原料在第25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为1.2、溶剂比为3.6;溶剂回收塔全塔理论板数15、原料在5块理论板进料、回流比1.0。在此工艺方案下,产品甲醇和碳酸二甲酯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98.60%和99.99%,萃取剂碳酸丙烯酯的回收率达99.99%。  相似文献   

5.
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了萃取精馏法,并对萃取剂的选择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以离子液体(ILs)[BMIM][NTF2]和[HMIM][NTF2]为萃取剂,萃取精馏分离丙酸甲酯+甲醇共沸物,通过分子模拟分析了ILs促进目标共沸物的分离机理;基于汽液平衡实验数据,获得新的NRTL热力学模型参数;选用常规的二组分双塔分离流程,实现了目标共沸体系的分离。作为对比,同时构建了以苯酚为萃取剂的萃取精馏和变压精馏流程。基于Aspen Plus软件平台,分析了上述各流程分离单元主要操作参数对分离过程性能的影响,考察并对比了各流程能耗、年总成本(TAC)和碳排放。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工艺可实现丙酸甲酯+甲醇共沸物的有效分离,产品纯度达到99.9%(质量分数),[HMIM][NTF2]工艺与[BMIM][NTF2]、苯酚及变压精馏工艺相比,TAC降低11.68%~43.68%、CO2排放减少32.11%~68.46%。结果可为共沸物丙酸甲酯+甲醇分离新工艺设计及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气液平衡实验和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萃取精馏分离碳酸二甲酯和甲醇共沸体系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乙二醇作为溶剂能有效地改变体系的相对挥发度,UNIFAC模型能够对萃取精馏混合物系相平衡行为进行较准确的描述;通过改变原料进料位置、溶剂比、回流比和溶剂进料位置等操作参数对该体系的分离进行了模拟,得到了可行的分离条件:理论塔板数为30,原料进料位置为第20块塔板,溶剂进料位置为第3块塔板,溶剂比为1.5,回流比为2。实验值与模拟值吻合良好,说明了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甲醇-碳酸二甲酯二元共沸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杨 《浙江化工》2009,40(1):4-6
分别用共沸精馏法和萃取精馏法对甲醇一碳酸二甲酯(DMC)二元共沸体系进行了分离,通过正交实验分别得到了最佳分离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共沸精馏法的最佳分离工艺条件:共沸剂正己烷用量为总质量(共沸剂+甲醇)的76%,回流比控制在3:1,馏出速率为6mL/min;萃取精馏法的分离最佳工艺条件:以糠醛为萃取剂,回流比控制在3:1,萃取剂滴加速率为3mL/min,萃取剂配比为4:1。并分别从装置和纯度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萃取精馏法占优。  相似文献   

9.
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分离碳酸二甲酸-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了最有工业化前景的萃取精馏法,并对萃取剂的选择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分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二元共沸物的各种方法,重点介绍了萃取精馏法,并对萃取剂的选择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基于Aspen Plus软件,以正庚烷-甲苯-苯酚体系为例,概念设计和优化连续萃取精馏过程。在满足产品正庚烷摩尔分数0.995以上条件下,设计和优化结果为:理论板数为30,原料进料第23板,萃取剂进料第9板,回流比6.5,溶剂比2.2,在此优化条件下,产品正庚烷摩尔分数达到0.998。设计结果可为工业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对丙烯精馏过程进行模拟,采用RadFrac模块进行计算,并用软件灵敏度分析工具优化操作参数。最后分析了进料中丙烷含量的变化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进料中丙烷含量增大时,可以降低塔顶馏出量,以达到分离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Aspen Plus化工流程模拟软件,以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萃取剂,对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萃取精馏工艺进行过程模拟,应用灵敏度分析模块考察了塔顶出料比、理论塔板数、原料进料位置、萃取剂进料位置、回流比和溶剂比对于混合液分离效果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各工艺参数。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的质量含量分别达到99.99%、99.84%和99.75%,收率分别达到99.99%、99.84%和90.68%。为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酸分离的工业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对异丙醇-水共沸体系的连续萃取精馏工艺进行模拟与优化。通过绘制拟二元汽液平衡相图,筛选出合适的萃取剂为三甘醇。确定了双塔连续萃取精馏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对于处理流量100 kmol/h的异丙醇-水共沸溶液,精馏塔具有23块塔板时,原料进料位置在第15块塔板,萃取液进料位置在第3块塔板,摩尔回流比为2,溶剂比(萃取剂对原料的摩尔比)为1.2,异丙醇的分离效果达99.92%,萃取剂三甘醇的回收率达99.99%。模拟和优化的结果对工业化设计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乙醇-正丙醇精馏分离为模拟对象,利用Aspen Plus模拟软件中的WILSON模型对模拟体系中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此外,相关的物性方法选择精馏模块RADFRAC对精馏过程进行模拟及建立,然后对精馏模拟过程中影响产品纯度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进料中乙醇的百分含量为0.25,正丙醇的百分含量为0.75时进行精馏分离得到乙醇产品纯度最高且能耗低的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17.
薛科创 《山东化工》2014,(4):159-162
化工过程模拟是通过计算机对化工生产过程的再现,由于计算量大,必须通过相应的化工模拟软件来实现。Aspen Plus,尤其是Aspen Plus 7.3,由于其计算精确、运行速度快,成为化工设计者的首选软件。本文通过介绍利用Aspen Plus 7.3进行严格精馏模拟,说明了严格精馏模拟的应用范围以及利用Aspen Plus 7.3进行严格精馏模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使用Aspen Plus分别研究变压精馏及萃取精馏分离乙醇-苯二元共沸物的工艺流程。两种分离流程的塔设备费用相近,萃取精馏工艺较传统变压精馏工艺节能显著,再沸器节能约34%;热集成变压精馏工艺较萃取精馏工艺节能约17.2%,且所需蒸汽品位更低。  相似文献   

19.
用Aspen Plus对反应精馏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艳良 《上海化工》2007,32(5):14-19
以甲醇和醋酸的酯化反应为例,介绍了用Aspen Plus软件模拟计算反应精馏过程的方法。计算过程包括:(1)对反应精馏塔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2)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3)选取合适的参数。计算初步确定了最佳回流比,合理的甲醇过量程度,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出灵敏板的大概位置。本计算结果可作为反应精馏实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