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SD195柴油机直喷化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短螺旋低涡流进气道问题。阐明了短螺旋低涡流进气道在195柴油机直喷改造中的可行性,并辅以实验证明,只要有合适的供油与燃烧室相匹配则油耗完全可到达238g/kw.h的经济性指标。  相似文献   

2.
徐秀兰  赵炜 《柴油机》1995,(3):6-11
本文介绍195型柴油机应用低旋流短螺旋进气道和浅ω型燃烧室直喷燃烧系统的试验结果。用多因素正交试验法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该燃烧系统主要结构参数的匹配规律及其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同时测取了缸内压力示功图并计算了燃烧放热规律,为小缸径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柴油机》1994,(3)
直喷式ZS195柴油机通过鉴定涡流式195柴油机是国内柴油机行业中产量最大,保有量最多的单缸柴油机。对其进行直咬式改造具有很大的经济效应。常州柴油机厂率先采用直喷燃烧技术,使柴油机油耗率从原251降到2389/kWh,既降低了S195柴油机的燃油消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设计角度探讨了中小功率直喷柴油机冒黑烟的主要原因,即缸盖螺旋进气道的设计达不到柴油机要求的涡流比以及气道、喷油系统和燃烧室结构的匹配不合理,并给出了有关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可控进气涡流对柴油机低负荷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就双进气道可控进气涡流系统改善大功率增压中冷柴油机低负荷性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负荷工况下,双气道进气时的涡流强度小于螺旋气道,大于直流气道;螺旋气道进气流量较之双气道虽有所减少,但其涡流比仍保持较高水平,致使缸内爆压、预混合燃烧量和最大放热速率均较大。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证明,采用双进气道可控进气涡流系统是改善大功率柴油机低负荷性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4气门直喷柴油机进气道组合和位置对进气涡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对4气门直喷柴油机采用螺旋进气道和切向进气道的不同组合和不同相互位置时,气道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为了上邻气道的进气气流在缸内干涉的程度及其对缸内涡流运动的影响,提出了流量系数损失率和角动量矩损失率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采用切向气道在后的气道组合时,涡流比的变化受后面螺旋气道方位的影响较小,相邻气道的进气气流干涉较小。  相似文献   

7.
高速4气门直喷柴油机可变进气涡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在压缩末期喷雾油束末端的撞壁速度与涡流速度的相对关系。建立了喷雾油束,燃烧室形状和涡流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计算了某4气门直喷柴油机随转速变化所要求的最佳涡流比;设计了带涡流控制阀的双进气道,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对这些气道的涡流比和流量系数随气道人口面积变化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在4气门直喷柴油机中,很容易通过关闭一个进气道实现最佳涡流比的调节。  相似文献   

8.
进气道对车用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YC6108Q型车用直喷工柴油机上,对螺旋进气道的三种方案所进行的试验及分析对比,结果表明,螺旋进气道最小截面结构参数是影响流量系数及发动机经济性能和碳烟排放的重要因素,合理选用进气道是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四气门柴油机进行气道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进气道进行组合,如二个螺旋进气道、二个切向进气道或一个切向进气道一个螺旋进气道等。螺旋进气道和切向进气道气门出口处气流分布不同,不同的气道组合对进气涡流影响必然不同。本文介绍了在气道稳流试验台上进行试验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直喷式柴油机螺旋进气道性能试验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螺旋进气道特性(涡流比、流量系数)对柴油机性能有重要影响。介绍了发动机气道稳流试验装置及FEV和Ricardo两种气道评价方法的计算、特点、差异和适用性;通过对YC6108Q型柴油机六个进气道的稳流试验及对比分析,提出了保证进气道流量系数和涡流比值稳定性和均匀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用自行设计的喷气式可变涡流进气系统(AIVSIS)调节气缸内的涡流水平,试验研究了进气涡流对连用直喷式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速工况为较低的微粒比排放工况,螺旋进气道形成的涡流水平基本可以满足燃料燃烧的要求,改变涡流水平对改善柴油机微粒排放贡献不大。而低速高负荷工况是柴油机较高的微粒比排放区,适度提高气缸内的涡流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微粒的排放量,使微粒降低的主要因素是不可溶组分排放的降低。高速工况螺旋进气道形成的涡流水平较高。降低气缸内的涡流水平可以降低柴油机微粒的排放量,使微粒排放降低的主要因素是可溶性有机组分排放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王建  常汉宝 《柴油机》2010,32(6):5-8, 14
利用PRO/E建立TBD620柴油机的进气道和燃烧室三维模型,采用FIRE软件对进气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TBD620柴油机双进气道可控涡流系统对瞬态进气过程中涡团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双进气道可控涡流系统产生的进气涡流能显著改善缸内混合气的形成,提高柴油机低负荷工况时的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13.
双进气道柴油机可调进气涡流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稳流气道试验台上,分别对两种由直气道和螺旋气道组合的双进气道柴油机的进气涡流调节特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两种组合方式下的双进气道的可调进气涡流特性存在很大差异.利用三维进气流动仿真技术,对两种气道组合的双进气道进气涡流调节特性分别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所得的涡流比和流量系数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对两种组合方式下进气涡流调节前后的流场变化及差异作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得到了双进气道柴油机可调进气涡流形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低旋流进气直喷燃烧系统应用于195柴油机的试验结果,着重探讨了燃烧室结构尺寸和供油系统主要参数对柴油机性能和燃烧放热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这种燃烧系统应用于小缸径直喷柴油机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大功率柴油机采用主辅双进气道系统改善低负荷工况下的进气涡流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并对进气控制挡板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低负荷工况下,以螺旋气道进气为主,直流气道进气为辅,可以获得较强的进气涡流,达到改善低负荷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螺旋进气道在铸造和机械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从而影响直喷式柴油机的动力经济性和排放特性。作者设计了几种机构来模拟不同类型的偏差,如带有倾斜误差的进气道、带有纵向胀大误差的进气道以及带有偏心误差的进气道等。在稳流试验台上检测气道的流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倾斜气道会显著影响涡流比。抬高气道入口端会明显降低涡流比,反之则涡流比提高;气道胀大会使流量系数和涡流比都降低;当偏心出现在气道出口方向时,涡流比略有增加;当偏心出现在气道入口方向时,涡流比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车用柴油机应用四气门缸盖的优点,对某重型车用柴油机设计了长切向短螺旋组合进气道并进行了进气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双进气道方案局部流动阻力小,在上止点附近有较高的平均流速。对两种形式的长切向短螺旋组合进气道缸盖进行了稳流试验评价对比,试验证明,带鼻梁的长切向短螺旋组合进气道具有良好的充气和气流组织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缸径柴油机燃烧系统直喷化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但仍面临实现柔和运行及降低有害排放产物的难题,燃烧室周边混合式燃烧系统具有工作柔和,变速适应性好等优点。但由于形成较多的壁面面膜,而使燃烧速率低,HC和微粒排放品质差,为此,本研究了旋转流场中轴针喷嘴油束扩展与混合的特性,提出了利用油束撞壁效应加速混合,改善燃烧过程的概念。在S195涡流室柴油机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单孔直喷式燃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系  相似文献   

19.
王鹏  王建 《柴油机》2011,33(6):13-16
利用PRO/E建立TBD620柴油机的进气道和燃烧室三维模型;并在FIRE软件中对进气、压缩和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TBD620柴油机双进气道可控涡流系统对缸内涡流、油气混合和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负荷工况时关闭双进气道可控涡流系统的进气控制阀能显著改善缸内混合气的形成,提高柴油机燃烧及排放性能。  相似文献   

20.
针对ZH1105W型柴油机燃油耗高的问题,从螺旋进气系统、直喷燃烧系统查找原因,通过对多台柴油机进行缸盖进气道、喷油器、供油提前角调整试验分析,得出其主要原因是喷油器质量问题、供油提前角调整和所定标准不当及进气道位置偏移,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