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论     
《北京纺织》2010,(10):251-251
涵盖人生要领的三个中国汉字:“尖”——能大能小,“斌”——能文能武,“卡”——能上能下。  相似文献   

2.
汪慧 《饮食科学》2008,(6):24-24
场景一:小班的手工课上.老师正在教小朋友们折纸.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地跟着老师学,只有3岁半的兵兵一会儿摸摸这.一会儿摸摸那.就是不学折纸。过了一会儿,他将手放到了自己的裤裆里面摸起了自己的“小鸡鸡”,他一边摸一边看着正在忙活的老师和小朋友们,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相似文献   

3.
《中外食品工业》2007,(9):13-13
囡囡3岁了.是个非常听话的小女孩,每天到了幼儿园第一件事就是问“老师好”,小朋友也特别愿意和她一起玩,她总是圣人很谦让,不过囡囡也有个小毛病.就是胆子特别小,看到毛虫,青蛙什么的都会大叫,而且胃口不是很好.每次饭总是吃不多,菜也只吃一点点,尤其是像螃蟹这样的食物,她总是觉得它们“张牙舞爪”的,因为害怕而不敢尝试.给她,她总说:“妈妈,这个丑,囡囡不要!”  相似文献   

4.
开学了,又一批宝宝成了幼儿园里的新成员,小班的李老师发现,张羊羊小朋友从来不肯吃老师发的餐点,在老师的再三追问下,张羊羊告诉老师:“我不能随便吃人家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梁晓玲 《饮食科学》2009,(10):24-25
老师”错”了,这是每个孩子家长都可能遇到的事。老师的行为真的错了吗?老师“错”了我们该怎么办?让我们从可可小朋友的经历开始走近老师的“错”。  相似文献   

6.
去中文学校接小儿子放学。老师随口问:“晚饭妈妈给你做什么好吃的?”小儿子一愣,半天才想明白:“我妈妈不做饭,只有我们出去露营的时候她才做饭。”  相似文献   

7.
宝宝已经两岁多了,她现在吃饭很乖。我们和别人一起吃饭经常带上她。她先是埋头猛吃.然后拿着自带的拼图等玩具独自玩起来.除了偶尔向我汇报一下进展情况之外.基本上不打扰我和别人谈话。每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吃饭.我总能得到别的妈妈的羡慕:“子晗吃饭怎么这么乖呀!不用大人管.自己埋头吃,不吃饱不离桌。不像我们家的宝宝追着喂都不吃。”  相似文献   

8.
梁晓玲 《饮食科学》2008,(12):24-24
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里都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个头要比同伴矮一些,他们的年龄要比其他孩子小一些,老师和小朋友们常常称他们为”小不点儿”。  相似文献   

9.
“熟人礼仪”现象及背后的理论基石 某日下午,幼儿园放学,家长带幼儿离开园区大门的时候,门口值日老师对来自本班同学笑脸相送,主动热情地打招呼、道别,而对来自非本班同学,态度则明显冷淡得多,或者被动应付—下,或者干脆不予理会。笔者恰好经过,目睹这一现象,觉得甚是有趣,概括称之为“熟人礼仪”。通俗地讲,熟人招呼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熟人礼仪”现象呢?按道理,作为值日老师,应该对每一位幼儿园小朋友及其家长,对应该热情迎来送往,而不是进行差别对待,作者曾想,或许是有些幼儿小朋友非值日老师班上学生从而值日老师不认识的缘故,但仔细思量,问题绝非是认识和不认识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0.
三秋树 《美容院》2013,(5):20-21
春丽说:"我爷爷家有一园子的樱桃树,每次樱桃红了,大家去摘樱桃时,不管门口的多大多红,大家都不会轻易出手,而是继续往园子里走,总觉得里面会有更大更红更甜的。"门口的樱桃总是被放弃春丽从很小的时候就认定,自己长大以后一定是会成为费默的新娘的,但费默却从来都不这么认为。春丽太野,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只是推了费默一下,春丽就立刻抄起板凳朝着那个小朋友砸过去了。若不是老师及时阻止,那个小朋友非得遭受血光之灾。不过春丽并不知道,正因为跟如此生猛的  相似文献   

11.
鲁杰 《饮食科学》2008,(6):27-27
图图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男生。可是,如果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别人不小心或是故意碰到了他或他喜欢的玩具,他就会特别生气地大喊一声,然后双手紧紧握拳,气得浑身发抖,牙齿紧紧咬在一起,样子很吓人。妈妈如果说哪句话没对他的心思,他就会把嘴噘起来,妈妈怎么叫他他都不理。如果因为淘气被妈妈批评两句,图图就会躲到自己的房间里把门关上大声喊:我生气了!一会儿出来之后又说:我好了。  相似文献   

12.
每逢过节,连大人都未必能管住自己的嘴,更何况“贪吃”的小朋友,这个儿童节就让小朋友的嘴巴解解禁,让他饱餐一顿“快餐”。自己动手,把快餐店开到家里来,为自己家馋嘴的小客人量身定制一份菜谱。  相似文献   

13.
发生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站的小故事。“叔叔,买菜苔么?”车未停稳,一声脆嫩的童音传来。一位约摸八九岁的小女孩托着一篮鲜嫩翠绿的菜苔,正用一双清纯得能照出人影的眸子巴望着我。 “小朋友,几岁呀?”我问。 “叔叔,买菜苔么?”女孩走近我,答非所问,那菜色的脸上无端地飞起了两朵红晕。 “小朋友,这菜我全买了,等叔叔回来时再取,好么?”说着将10元钱递给她。女孩接过钱不停地点头。其实,我是不忍心要这菜了,想让小女孩拿回家再多卖点钱,就岔开了话题:“你妈妈呢?”“病了”。小女孩平静地说,“正等钱抓药呢。”…  相似文献   

14.
宁妈 《饮食科学》2012,(5):22-22
周日在外边玩儿的时候,宁宝喜欢上了一个小朋友手里的玩具,想玩。可那个小朋友不给,我对她说:“如果他现在不想给你,那你就不能强求。你要尊重他的意愿,宝贝。”她似懂非懂,但并没再接着要。等我们和另一个小男孩在玩儿秋千的时候,那个小朋友也跑过来看,手里的玩具扔到了一边。宁看了非常开心,上前就拿起了那个玩具,那个小朋友没有阻止,但紧盯着自己的玩具。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人们对英语听力教学有着非常矛盾的看法。有人认为,上英语听力课,老师不就是按按录音机的按钮,放放磁带?相反有的老师觉得听力教学太难,往往效果不明显,因此他们认为听力“不可教”,只可留给学生自己去多听,多练。而在很多英语学习者的回忆里,听力学习是非常痛苦的一段经历:听不懂,容易打瞌睡。一些人干脆因此而放弃该技能。如笔者在监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时,就看到过有些考生完全放弃听力部分,直接去做别的题目。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能下“金蛋”的“小基”刘莹带着儿子欢欢在“幸福”小区里玩耍,儿子闹人,说幼儿园班里的明明小朋友有一只会下“金蛋”的“小鸡”,可得意了,自己也想要这样的“小鸡”。  相似文献   

17.
心灵故事     
《北京服装纺织》2014,(8):238-238
爱心在路上 一个小朋友拿着两个苹果,妈妈问:“给妈妈一个好不好?”小朋友看着妈妈,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此刻,妈妈的内心有种莫名的失落。孩子慢慢嚼完口中的苹果,把其中一个苹果递给妈妈说:“这个最甜的给妈妈。”[懂得倾听,才会了解真相;爱,有时需要等待,  相似文献   

18.
读编往来     
《中国服装(北京)》2014,(2):139-139
FROM:陆良 收到陆良读者的来信十分激动,不为别的,就为这一笔好字——在这个“笔者”都改称“键人”的年代,能够手写一笔好字的人不多了,就冲这个,必须点赞!  相似文献   

19.
龙粮视频     
正(打开微信-扫一扫,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1.【棒棒哒!幼儿园组织小朋友割水稻,干完活每人奖励两斤新米】近日,浙江杭州一幼儿园的老师和65个小朋友,冒着秋雨,收割了一亩田的水稻。小朋友们的优秀表现,还获得农民伯伯的称赞。干完活最后,每人领到两斤新米。据悉,幼儿园每年都会举办粮食节活动,让小朋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20.
口嚼糖     
糖果做为小朋友零食“伙伴”中的“重要角色”。一直以来靠五颜六色与甜甜的口感吸引着小朋友们的购买。而孩子们也是除了好吃好玩好看外,根本没有其他方面的顾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