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材料产业》2006,(1):87-88
山东大学纳米复合发光材料器件研制成功;浙江纳米科技及新材料应用博览会胜利召开;中驰纳米铁粉生产线投产;新加坡研制出硬度仅次于钻石的纳米粉末;湖南纳米陶瓷粉末填补国内空白;台湾学研发既省钱又环保的纳米铁颗粒除污剂;河南造纸黑液碱生产碳酸钙技术通过鉴定;日本研制出新型苯酚硅石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闻立时  黄荣芳 《功能材料》2007,38(A08):2927-2930
在纳米科技研究中,我们有机会接触多个纳米科技领域的理论,它们都是针对纳米科技的某一领域的某个特殊问题提出,并且适用于该局部领域,例如:金属薄膜电导率尺寸效应理论:半导体表面纳米光催化理论;半导体超晶格物理:纳米结构增强原理;X射线反射多层膜原理;介观物理;纳米多层膜磁阻效应及其信息存储技术原理:纳米结构电磁工程原理;电磁波局域化理论;光子晶体和微腔技术理论。这类理论通常称之为纳米科技的特殊性原理。  相似文献   

3.
《新材料产业》2006,(8):85-87
球型纳米粒子磨亮半导体晶片;纳米碳管场发射元件刷新记录;美科学家开发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新方法;美国科学家成功制备新型有机凝胶纳米材料;科学家关注纳米管的承压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佳  赵洋 《计测技术》1995,(5):3-5,34
从纳米计量与测试的总体概念出发,参考Tegue等人的文章,综合国内外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情况,并引用我们的科研成果,对纳米计量学与纳米计量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了讨论,讨论的问题包括:如何实现纳米尺度计量;建立纳米参考坐标系;产生纳米精度重复运动;纳米精度传感器与纳米会标参考系建立联系;各种纳米精度测量技术的不确定性限制等。  相似文献   

5.
《新材料产业》2006,(4):82-85
光功能纳米陶瓷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纳米陶瓷弹簧填补国内空白;美将组超级纳米研究机构;恩平打造纳米碳酸钙产业;韩开发3纳米半导体技术;[编按]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热点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德禧 《塑料包装》2002,12(1):7-13
1 纳米及纳米科技概述 纳米是一种尺寸的计量单位,1nm为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相当于10个氢原子一个挨一个排起来的长度。这种超微粒子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一) 表面、界面特性,其粒径为10nm至1nm时,表面原子数所占比例为20%至99%,大量的孤键和悬键的存在使得纳米粒子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和很大的化学活性。(二)小尺寸效应,进入纳米尺寸,物质周期性边界条件被破坏,导致了磁性、光吸收、热、化学活性及熔点等发生了变化。如铁的抗断裂能力是普通铁的13倍;气体通过纳米材料速度为一般材料的数千倍;纳米陶瓷具有超塑性;纳米材料电阻随…  相似文献   

7.
行业信息     
《纳米科技》2006,3(2):63-64
中科院将“简政放权”;我国重离子径迹中金纳米线研究获重要进展;纳米氧化锌生长研究获进展;纳米涂料墨水填补了国内印染技术空白;《先进材料》发表中科院块体纳米晶材料制备方法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纳米磁性吸波材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磁性吸波材料兼具纳米吸波材料和磁性吸波材料的特征与优点,本文阐述了纳米吸波材料的内涵;讨论了纳米磁性吸波材料的特点;接着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方面介绍了纳米磁性吸波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分析了纳米磁性吸波材料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国外动态     
《纳米科技》2006,3(4):71-72
科学家发明了简单精确的纳米温度计;日本厂商SoC进入45纳米测试阶段2008年量产在即;韩国开发成功纳米导电墨水;科学家成功拍摄下纳米级“磁性半导体”图像;由两个分子机器复合而成的分子“钳子”;温度敏感型纳米粒子开创药剂传递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外动态     
《纳米科技》2006,3(2):65-66
纳米电子即将制定业界标准应用型产品将大规模出现;利用菌类物质获得微孔级的纳米材料;可将光放大的纳米晶;德国研究人员发现控制纳米磁铁的新方法;以色列面向生物传感器和电路开发出蛋白质纳米线。  相似文献   

11.
借助DSC、FT-IR、DMA现代分析表征技术,首次以马来酸酐接枝聚雨烯作为聚丙烯/纳米TiO2或纳米ZnO复合材料的相容剂和相分散剂,系统研究了它们对聚丙烯的耐紫外光老化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纳米TiO2和纳米ZnO对聚丙烯的结晶成核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纳米ZnO的加入使PP的β-晶型熔融峰消失.对聚丙烯结晶有明显的成核促进作用;随着紫外光老化时间的延长,PP熔融峰高度下降,峰宽和熔融温度基本不变.1750cm^-1处的峰面积增加幅度减小;纳米TiOz和纳米ZnO可以减缓PP在紫外光照射下的降解速度,提高PP对外界能量的耗散作用;PP纳米复合材料的损耗模量明显增大,阻尼因子(即tanδ)在添加PP—g—MAH后峰值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国外动态     
《纳米科技》2008,5(3):73-76
美日科学家分享2008年卡弗里纳米科学奖;石墨纳米带有望成半导体新材料;美研发纳米薄膜超强吸油污;《纳米快报》:科学家证实太阳能电池“雪崩效应”;纳米管使放射性传感器退出历史舞台;印度研制的纳米磁流体技术可使热传导效率提高三倍。  相似文献   

13.
抗紫外纳米TiO2/ZnO复合丙烯酸酯涂料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了制备抗紫外纳米复合丙烯酸酯涂料的新方法—两步法,第一步是制备纳米浓缩浆;第二步将纳米浓缩浆和涂料基料等组分均匀混合,制成纳米复合涂料.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浓缩浆和纳米氧化锌浓缩浆在纳米复合丙烯酸酯涂料中屏蔽紫外线的作用.加入少量纳米TiO2和纳米ZnO浓缩浆可以显著提高纳米复合丙烯酸酯涂层的紫外线屏蔽作用,如在丙烯酸酯涂层中加入5.5%纳米二氧化钛浓缩浆,干膜的厚度为20μm时,可屏蔽99%的紫外线;在丙烯酸酯涂层中加入5.5%纳米氧化锌浓缩浆,漆膜的厚度为75μm时,可屏蔽99%的紫外线.  相似文献   

14.
《新材料产业》2006,(5):82-84
纳米金刚石复合涂层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硅酸盐所纳米催化材料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清华大学碳纳米管储氢技术研究获新突破;我国重离子径迹中金纳米线研究获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在苏州建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5.
纳米ZrO2应用现状及前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晓晓  胡树兵 《材料导报》2007,21(F05):143-146
综述了纳米氧化锆在陶瓷增韧、催化作用、传感器以及功能薄膜等领域的应用,由于纳米ZrO2具有超塑性行为,被用作陶瓷增韧的材料;纳米ZrO2的化学稳定性好,粒子尺寸小,比表面积大,使催化性能大大提高;由于纳米ZrO2禁带宽、折射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学薄膜;纳米氧化锆涂层晶粒堆积紧密、气孔率低、涂层的结合性能较好,被广泛用作热障涂层。综合分析认为纳米氧化锆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纳米CeO2/阴离子聚氨酯复合材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纳米微粒直接分散法合成了纳米CeO2/阴离子聚氨酯复合材料,粘度分析表明,随着纳米CeO2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粘度降低;FT—IR分析表明,CeO2的吸收峰出现蓝移现象;TEM和先散射粒径分析表明,复合粒子仍以纳米量级存在,平均粒径为35nm,且呈单分散状态,CeO2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聚氨酯中。并且对复合粒子形成机理及稳定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汪怀远  于贞  朱艳吉  王宝辉 《材料导报》2011,25(1):41-44,64
基于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物理化学性能,总结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无机纳米粒子的特点;分析了无机纳米粒子在水泥基复合材料水化过程的具体作用机理;概述了纳米混凝土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无机纳米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也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本文综述纳米材料(主要包括纳米金属及纳米合金、纳米氧化物、碳纳米管、具有纳米孔结构的无定形碳材料和天然石墨等)在负极材料方面的最新研发情况。纳米材料的特有性能使其可逆容量高于目前商品化的负极材料,但纳米合金负极材料的产业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循环稳定性;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纯化成本过高,不宜产业化,同时理论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具有纳米孔的无定形碳材料制备温度低,容量也较高,但是对于产业化而言,循环性能和电压滞后现象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具有纳米孔的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不仅容量高、制备比较简单、成本低,而且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可望达到产业化要求。  相似文献   

19.
《新材料产业》2005,(6):81-83
国内首部纳米汽车广州亮相;美研发纳米“智能纺织品”蕴含防护商机;新加坡设立生物工程和纳米技术研究所;法拟成为纳米研究领域“佼佼”;纳米产品喜获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述了纳米Sb2O3的合成方法;并讨论了纳米Sb2O3/聚合物复合材料的阻燃特性与纳米Sb2O3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