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榆林地区降水蒸发时间序列的多尺度特征和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榆林地区4个站点1978~2004年降水和蒸发实测资料,采用Morlet函数作为小渡函数,对序列结构进行详细剖析,并探讨了降水和蒸发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及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具随机性,蒸发具有一定规律性,蒸发量从南向北有逐渐递减的趋势;降水量、蒸发量演变过程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16、15 a的近似主周期,3、7、9 a的次周期,且周期变化复杂,大时间尺度包含着小时间尺度;a=16、15 a比a=9 a突变点发生时间滞后3~4 a,且降水比蒸发突变约滞后1 a;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突变点也有一定差异,降水时间序列突变点较多出现于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后期,蒸发时间序列的突变多出现于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的中后期.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Morlet小波函数对长江上游寸滩水文站1950~2006年枯水极值事件1、3、7、15、30、60、90 d枯水流量系列年际变化与出现日期进行了距平、小波分析,揭示了寸滩水文站枯水极值事件变化多时间尺度的复杂结构,并根据主周期对未来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57 a来寸滩站1、7、30、60 d枯水流量系列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率分别为3.31、3.88、5.33、6.25 (m3*s-1)/10 a, 1、7、30、60 d枯水流量系列均在2月达到极小值的比例最高,均存在6~8、10~12 a的2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在尺度6~8 a中存在着9个循环交替,枯水流量持续长度呈现减弱的趋势,2007~2016年枯水流量持续高频,呈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年径流量时间序列非线性、非平稳的问题,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实现对年径流的多时间尺度、多层次分解,获得简单且平稳性较好的分量,分别选择合适模型对各分量不同变化规律进行合理预测分析,再将各分量预测值结合,重构原始序列年径流预测值,进而建立基于EMD的年径流组合预测模型,并应用于桂江流域年径流预测中.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稳定可靠、精度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流域径流演变多时间尺度特征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Morlet子波变换等分析方法,结合逐月实测径流资料分析了大沽夹河流域径流演变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径流演变过程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具有18~32 a,8~17 a和3~7 a的3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流域径流的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受降水控制,但其变化趋势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并不能完全吻合,同时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不同的时间域和时间尺度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
以西江流域控制性水文站最枯月径流、枯水期平均径流序列作为频率分析的特征指标,采用PPCC检验法,对10个水文站点6种理论概率分布进行了对比计算,并分析了不同线型、不同频率区间内枯水设计值的误差变化趋势及外延可靠性。结果表明,采用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描述西江流域枯水径流概率分布最优,对数皮尔逊Ⅲ型分布次之,最优分布型式在流域空间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在西江流域枯水径流实际水文频率计算时应分析所用频率曲线的可靠性,慎用外延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识别变化环境下岩溶区流域水文序列趋势发生的变异及变异程度并预估未来变化趋势,采用趋势分析法和变异分析法分析了澄碧河水库流域降雨径流序列在3个时间尺度下的趋势性及变异性,并结合相关函数法预估其变化趋势。实例研究表明,流域内降雨序列在不同时间尺度下总体上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3.6~-32.2mm/10a),相应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h=0.512~0.956),其中百炼站发生了巨变异,变异强度大致以全年—雨季—枯季尺度递减;年径流与雨季径流呈同步微弱下降趋势,而枯季径流则呈微弱上升趋势,但均处于弱变异(h=0.675)状态;未来一定时期内,水库流域3个时间尺度下降雨序列呈显著下降趋势,而径流则呈微弱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气候变化对干旱地区水文气象要素的影响,在对黑河上游莺落峡站以上地区1960~2010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径流、年平均日照时数、年降水及年平均相对湿度资料进行线性趋势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K非参数统计检验对其显著性进行判断,运用小波变换探讨了各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采用R/S法分析了流域各序列的持续性,估算各项指标的Hurst指数以定量估计未来序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气温和径流均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径流、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具有一致的主周期和次周期;黑河上游径流成分由降雨和融雪径流组成,同时受降雨和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年径流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及径流序列的演变模式,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法分析黄河上游的天然年径流序列,就可分解得到不同尺度下的固有模态函数;再结合重标度极差(R/S)法分析了各阶固有模态函数及天然径流量,得到赫斯特指数(Hurst)和分维数,进而探索了河川径流时间序列的演变趋势、分形特征等。结果发现,黄河上游1930~1986年的天然年径流量具有自相似性和持续的长程相关性,且Hurst指数与周期具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沅水流域径流周期性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滤波相关理论对沅水流域径流序列的突变性、跳跃性和趋势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熵谱图法原理提出了寻求径流系列近似周期及检验方法,以沅水流域近81 a径流序列资料为例,分析了周期性规律,得出了对序列影响最大的周期分别为16.7、5 a的结论.研究结果对沅水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和水资源利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与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51~2010年塔河流域8个气象站点气象资料及13个水文站1956~2009年的径流量及降雨资料,揭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塔河流域降雨及径流量序列变化周期,阐述了气候变化与径流变化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塔河流域的径流量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降雨与径流主周期相同,气候变化仍是影响径流量变...  相似文献   

11.
工艺纪律管理是工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工艺技术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从实际工作出发,阐述了工艺纪律的重要性、主要控制内容、职能部门工艺职责及管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在对GPS监测网的观测成果进行平差计算和变形分析时,必须考虑GPS网的位置基准、尺度基准和方位基准统一的问题。叙述了无穷权在变形监测网基准统一中的应用,分析了GPS监测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土壤相对湿度数据缺失通常会造成较大的资料误差以致影响研究结果精度,为有效插补农业气象资料,以实测资料中连续性缺失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包含降水因素的BP人工神经网络迭代插补模型,对驻马店农气站的0~20 cm土壤相对湿度的块状缺失进行模拟,与线性插值方法的模拟结果对比表明,BP模型插值精度较高、稳定性较好、适用性较好,为农业气象资料连续性数据缺失提供了有效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全国活塞行业统计分会各成员企业克服了国家行业调控、铝价涨价、煤电价格联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和激励的贸易摩擦等较多环境变数等重重困难,顽强拼搏,求真务实,使全国活塞行业经济始终保持了良好的运行趋势。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现阶段水质分析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并且对其中的一些重难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力求为相关工作的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为此项技术的提升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坝安全监控中多个影响量与效应量间的非线性关系拟合难度较大,基于因子分析法,结合水口大坝绕坝渗流的监测资料对各影响因素的因子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原始变量的内部关系及绕坝渗流观测孔的布置方式,确定了影响绕坝渗流的主要因素,据此揭示了绕坝渗流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及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塔带机的重要结构件起重臂为例,来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简化原理建立相应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校核分析了三种典型工况下起重臂刚度,并基于结构模态分析理论,采用分块兰索斯算法提取起重臂前6阶模态,获得了其共振频率及振型.研究结果对认识起重臂架结构特性、改进和提高臂架的稳定性设计及设备的高效、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系统聚类分析法在堤坝渗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北江大堤工程堤坝渗漏原因,对采集的22个水样进行聚类分析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T9孔北5 m处涌水、T12孔和T9孔北排水沟出水与江水的聚类距离最近,即四者间的稳定同位素δD、δ18O、Cl-及TDS差异小。因此,该四组样品为江水补给,其余样本为当地降水补给;环境同位素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论吻合,验证了聚类分析法在堤坝渗漏分析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优良建筑材料,它在建筑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影响混凝土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使施工企业在混凝土施工中既能保证工程质量,创优良工程,又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20.
在人均能源消费量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的方法,对样本的特征性指标进行分析.人均能源的消费类型有:煤炭,电力,煤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通过主成分分析从2001年至2009年间中国居民不同地区的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找出各个消费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现在中国人均能源消费能力.预测中国人均能源的消费量水平,并将结合环保等多种方向提出观点和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