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明睿 《电气技术》2008,(9):62-63,73
电机的双闭环矢量控制策略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电机控制策略,其中速度PI控制器的设计是整体控制策略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PI控制器的设计,利用速度分段及三维插值的方法实现电机调速功能,使电机能及时的响应速度的加减变化.  相似文献   

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非线性PI速度控制   总被引:9,自引:15,他引:9  
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是典型的非线性系统,该文考虑了齿隙转矩、谐波转矩等转矩波动和各种不确定扰动,建立了包含非线性不确定项的PMSM数学模型。针对所提模型,采用非线性PI控制方法实现速度控制,得到具有鲁棒性能的控制器。非线性PI控制摒弃了传统自适应控制方法对不确定系统控制时所采用的参数辨识加反馈控制器设计的结构,不需要知道非线性不确定函数的具体形式,通过确定该函数的界来设计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能够达到全局渐近稳定或者实现对参考信号的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周小沪  周寰  纪志成 《微特电机》2004,32(6):27-29,37
文章介绍了以基本样条函数设计永磁同步电动机模糊神经网络速度控制器的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的PMSM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基本样条模糊神经网络调速控制的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响应快、超调小、鲁棒性强,具有较优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4.
林明耀  余卫等 《微电机》1992,25(1):19-21
为拓宽微风吊扇的使用范围,需要研制一种逆变调速装置与微风吊扇配套使用。文中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介绍单相永磁同步电动机调整调速装置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设计特点等。应用表明,该装置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和工作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永磁同步电动机传动系统容易控制,动态特性好,适用于中小功率的高性能伺服场合。文章研究了改进的变参数PID的速度控制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经典实用、性能很好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阿三 《微电机》2007,40(4):67-69
讨论了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调速系统的结构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滑模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系统,对外界扰动及内部摄动极为敏感,为提高系统鲁棒性,本文引入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SMC).根据PMSM调速系统的特点,选择一阶滑模面,选用状态反馈SMC控制方式,并将控制输出经一积分器滤波,按该方案设计的SMC控制器表达式和PI控制一样简单.并在同等条件下对这两种控制器下的调速系统分别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结果证明文中所设计的SMC控制器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动态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基本理论的分析,推导出当cosψ=1时电枢电流并非最小。故提出对于恒转矩负载,根据最小电流状态设定定压频比值=常数的方法,采用磁链轨迹控制方法实现该理论,并提出实施控制方框图。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电动机变频调速发展情况,从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出发引出了适合该类电动机调速控制的转子磁链定向控制方式。对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基本构成方式和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逆变器的脉调制控制方式及电流跟踪型控制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电动机变频调速发展情况,从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出发引出了适合该类电动机调速控制的转子磁链定向控制方式。对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基本构成方式和设计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逆变器的脉宽调制控制方式及电流跟踪型控制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算法和免疫反馈机理,并与传统的PID控制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PID模糊免疫控制器,将其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控制过程当中。仿真研究表明,采用这种新型PID模糊免疫控制方式的调速系统具有响应快速、超调量小、鲁棒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与传统PID调速系统相比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12.
永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新型模糊控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卫华  杨向宇 《微特电机》2005,33(6):29-31,34
通过分析永磁同步电动机PI控制的不足,在对传统模糊-PI混合控制策略进行改进的基础上,介绍参数模糊自整定PI控制策略。该策略吸收了模糊控制和PI控制的优点,能够按照被控制对象的性能要求,通过模糊控制规则,自动整定PI参数,实现了模糊控制没有的积分控制效应和PI控制没有的微分控制效应,相当于变系数的PID控制器的功能特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消除了系统的稳态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响应快、无超调、鲁棒性强,较传统PI控制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13.
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转速环控制策略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书生  钟宜生 《电气传动》2006,36(2):3-7,20
对高精度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的转速环控制策略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两种常用的解耦线性化方法,并给出不同解耦方法下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然后,重点总结转速环控制器的设计,其中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抑制系统参数不确定或时变以及外部扰动对转速控制的影响。许多现代控制方法被应用到转速控制器的设计中,包括自适应控制、自适应逆推方法、变结构控制和鲁棒控制,着重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予以分析和比较,最后指出今后需要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精度宽调速范围伺服系统研究的内容之一是转速脉动抑制问题.在给出了含有脉动量的转矩模型基础上,针对该脉动量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在系统速度环上利用参数自整定PI模糊控制器实现减小转速脉动的方法,经与常规PI控制器仿真比较,该控制器性能良好,并使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构建了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位置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控制系统采用经典的三闭环结构,其中电流环采用id=0的矢量控制策略,速度环采用PI控制,位置环采用模糊PI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文中给出了系统各模块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并针对工程系统实际参数,进行了负载突加突卸时位置、速度和转矩瞬态过程仿真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抗干扰性好,能快速准确地跟踪位置及转速给定。  相似文献   

16.
模糊控制在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永磁同步电动机(Permanent Magnet Syncllronou8 Machine,简称PMSM)伺服系统的控制器实现原理及性能要求,给出了模糊PID的控制策略,使系统控制策略集PID与模糊控制的优点于一体.介绍了模糊PID控制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结合Matlab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获得了较快的转矩响应动、静态性能以及抗干扰性能.可满足控制系统高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电气传动系统的智能控制是目前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异步电机调速系统中采用PI控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模糊PI复合控制方法.在异步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中,电流控制采用滞环电流调节器,转速控制采用模糊PI复合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模糊PI复合控制方法响应快、无超调、鲁棒性强,较传统PI控制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低分辨率传感器的PMSM伺服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降低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伺服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本文采用一个低分辨率的霍尔元件作为PMSM伺服系统的传感器,提出一种基于磁链观测法的低分辨率传感器控制技术估计电动机转子的实时位置,实现电流的正弦换向.理论分析表明,这种控制策略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小电动机的转矩脉动,提高电动机的控制性能.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PID控制器因参数无法随负载变化而实时改变,导致火炮随动系统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设计了以空间矢量控制为理论基础的三闭环随动控制系统。该随动控制系统采用永磁同步电机(PMSM)作为执行电机,并在系统位置环上加入了经自适应模拟退火粒子群优化算法(ASAPSO)优化参数后的模糊控制器。通过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将这2种控制器分别运用在该随动控制系统的位置环上,对比了2种控制器的位置响应、抗转矩扰动能力和目标跟踪能力。结果发现,模糊控制器的参数经ASAPSO优化后,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比传统PID控制器更好,能够有效克服转矩扰动等非线性因素的影响,系统具有较好的目标跟踪性能。  相似文献   

20.
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滑模控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系统,对外界扰动及内部参数变化较为敏感.传统的PI调节器由于控制方法简单,被广泛应用于PMSM调速系统,但它往往不能满足高性能控制要求.本文将滑模变结构控制(SMC)应用于PMSM调速系统,针对一般滑模控制中控制量的求取需整定多个参数范围带来的复杂性问题,结合趋近律法设计了一种变参数SMC方法,给出了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使系统具有快速性、稳定性、无超调以及抗负载扰动强等优点,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