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g-ZnO触头材料制备工艺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Ag-ZnO触头材料的三种制备工艺——粉末预氧化法、压块预氧化法和机械混合法。当采用粉末预氧化工艺时,重点讨论了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对于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预氧化法制备Ag-ZnO触头材料,可提高材料密度,改善氧化物的分布状况,从而改善材料的组织和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2.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反向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CeO2纳米粉末材料,有机物共沸蒸馏,用XRD、TEM、BET等技术研究粉体的相结构、晶粒大小、比表面积和孔径情况.结果表明,反向制备的纳米CeO2超细粉体粒径在20nm~40nm之间;样品经400℃焙烧3h后粉体的比表面积为123.14m2/g,平均孔径为55.8578(A),总孔容为0.3439cm3/g.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研制Ag-ZnO触头材料的两种氧化工艺,即粉末预氧化和压块预氧化,重点讨论了氧化工艺和氧化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预氧化法与复压工艺研制Ag-ZnO触头材料,可提高材料的密度,改善该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来制备ITO纳米粉末,探讨了反应终点pH值(分别为7,8及9)和煅烧温度(分别为350℃,650℃,750cc及850℃)对ITO粉体性能的影响,借助TG—DSC、XRD、SEM、HRTEM、FT-IR等分析手段对粉体进行了表征。得到如下结论:在液相中加入硅酸钠,反应温度为60℃,反应终点pH值为8,老化制度为60min,煅烧制度为750℃/2h的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ITO纳米粉不含SnO2相,呈显著的单相结构,是一种立方结构的In2O3固溶体;粉体粒径在30—60nm之间,比表面积为34.26m^3/g,形貌为近球形,颗粒均匀,且分散性能良好,在波数840—3164cm。范围内对红外光的反射率高达66%~94%。  相似文献   

5.
铝基钨酸锆复合材料的压力浸渗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rW2O8化合物在0.3~1 050 K温度范围内都表现出大幅度的各向同性负膨胀特征,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先用共沉淀法合成ZrW2O8化合物前驱体粉末,再经低温热处理以及1 200℃、2 h复合成高纯度的ZrW2O8化合物,最后用压力熔体浸渗法制备成ZrW2O8/6013Al复合材料。经过X射线衍射分析、金相组织观察与分析以及热膨胀仪检测,发现该复合材料有致密度高、ZrW2O8体积分数大(80%)、膨胀系数低(3×10-6/K)等优点,与铝合金材料(热膨胀系数为23.4×10-6K-1)相比,其热学性能大大改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化学液相共沉淀制备超细氧化物粉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述了化学液相共沉淀法制备超细粉末的原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四方相ZrO2-CaO纳米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氯氧化锆、硝酸钙和氨水为原料,并掺杂摩尔数分数为5%的硝酸钙与共沸蒸馏分散相结合,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ZrO2-CaO纳米粉末.DTA分析表明化学共沉淀前驱体在温度为593.81℃和1234.56℃时发生相转变.经在400,600,1100和1300℃煅烧1h后所得粉末,用TEM及BET测定其粒子尺寸,用XRD和Raman光谱分析其相结构,讨论了氧化钙的存在及粒径等因素对氧化锆四方相稳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前驱体经600℃和1100℃煅烧后,可在室温下分别得到平均粒径为9.8nm和43.7nm的四方氧化锆纳米粉末.在掺杂摩尔数分数为5%的硝酸钙的ZrO2-CaO纳米粉末中,四方相的稳定区在600~1100℃,1234.5℃为四方相向单斜相转变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8.
改进共沉淀法制备YAG粉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硝酸铝(Al(NO_3)_3·9H_2O)和硝酸钇(Y(NO_3)_3·6H_2O)为原料,碳酸氢铵(NH_4HCO_3)为沉淀剂,PEG1000为分散剂,采用改进共沉淀合成了钇铝石榴石(YAG)前驱体粉末。用热重分析仪、粒度测试仪、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粉末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改进共沉淀能制备纯度较高的YAG相;陈化时间对YAG粉体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当陈化时间为12h时,制得的YAG粉体纯度较高,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其比表面积达到了367.79 m~2/kg,中位径为7.52μm。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尺寸小、团聚程度轻、单分散、貌似球形的Nd:YAG纳米粉体.借助IR、XRD、BET、SEM和荧光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前驱体和Nd:YAG粉体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温度及煅烧温度对产物的物相有较大影响;在聚乙二醇存在的情况下, 900℃煅烧前驱体2h得到单分散纯相的Nd:YAG粉体,粉体颗粒尺寸为30nm左右,比表面积为40m2·g-1左右;激活离子Nd3+的存在使粉体具有较好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位反应和液态搅拌合成法制备混杂相(Al3Ti+SiCp)增强过芡晶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了(Al3Ti+SiCp)/Al-14Si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强化机理。结果表明:采用原位反应法生成的Al3Ti具有良好的细化晶粒效果;通过液态搅拌可以使得原位生成Al3Ti增强相粒子和初晶硅更加细化;由于SiCp的存在使得Al基体畸变,产生密集的位错,对过共晶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烧结Ag—ZnO(8)电触头的性能和显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机械混合,化学共沉淀两种制粉方法和压制、烧结等工艺参数及添加元素对Ag-ZnO(8)材料基本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对采用不同制粉方法,含有不同添加元素的Ag-ZnO(8)电触头的通断能力、温升、电弧腐蚀率、抗熔焊性及电弧对触头表面结构的影响作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粉,添加少量镍的Ag-ZnO(8)电触头材料的基本性能和电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纳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纳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优异的力学性能,与纯铜近似的导电、导热性能,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领域的功能材料。综述了纳米颗粒增强相的类型及选用原则,论述了纳米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颗粒增强相的类型、颗粒增强相的含量、制备工艺三方面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将来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制造工艺对铜-铅-碳纤维复合轴承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压烧结、复压复烧、二次复压复烧和热压几种不同的工艺分别制得了短碳纤维增强铜铅合金(铜-铅-碳纤维)复合轴承材料。试验结果表明:制造工艺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比传统的粉末冶金材料更明显;碳纤维的存在对复合材料的制造提出了特殊的工艺要求;制造纤维复合材料时不能任意沿用传统的粉末冶金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以SiCp/Al基复合粉末材料为研究对象,在250℃下采用粉末包套-等径角挤压工艺沿Bc路径成功将粉末颗粒直接固结成高致密度的块体细晶材料。结果表明:复合粉末材料成分分布均匀性和致密度在等径角挤压强烈的剪切细化作用下效果显著。初始SiC平均粒径为13.69μm,复合粉末初始相对密度为0.75,经过3个道次等径角挤压后,得到相对密度达0.97接近完全致密,SiC颗粒得到一定程度细化且分布均匀的细晶组织,平均显微硬度高达75HV,约为工业致密纯铝的2.2倍,初始SiC颗粒的尖锐棱角特征也得到明显改善。压缩性能测试表明,挤压后SiCp/Al基复合材料表现出明显优于工业纯铝的变形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5.
用Ti,Al元素混合粉(Ti-34%Al,Ti中含有1.5%TiC,质量分数),采用热等静压技术制备了TiAl合金,研究了热等静压压力对合金的密度,合金的微观结构以及物相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等静压压力的升高,合金的密度迅速增大,同时,合金中的Ti_3Al相消失,TiC与其它物质反应并在晶界处形成Ti_2Al相,随着压力的升高,合金收缩率的增大,细小的球状Ti_2AlC相会聚集在一起而变成针状Ti_2AlC,利用HIP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制备出含C的TiAl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用烧结一回转冷碾压方法制造双金属复合减摩材料的新工艺,探讨了影响双金属复合减摩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工艺因素。  相似文献   

17.
金属基抗震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制开发具有抗震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对近几年来金属基抗震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了金属基抗震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金属基抗震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讨论以共沉积制粉取代机械混粉和以热挤压取代轧制为特点的共沉积烧结挤压新工艺,它具有机械混粉、烧结、挤压和共沉积、烧结、轧制两种工艺的优点,提高了质量和材料利用率。使AgNi10粉末冶金电触头材料具有基体强化程度高、镍粒子弥散分布均匀、粉末颗粒纤维化、机械物理性能与电器性能优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