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居》2012,(10):102-102
有城则必然有门,人们谈起老北京的城门。总会悠悠地吐出一句“内九外七皇城四”.确实。内城分布有九座城门,外城分布有七座城门,可是,皇城真的只有四座城门吗?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的北京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旧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近方形,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内城共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北京的每一座城门的外侧都设有瓮城,在瓮城的前端设箭楼。内城九门除正阳门的箭楼设有券洞门并在瓮城两侧设闸门,其它八门的箭楼都不设门。现城门已经被拆除了一部分。本文具体介绍了内外城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历史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3.
张先得 《古建园林技术》1985,(8):49-52转59
明、清时的北京城是在元代“大都城”的基础上改造发展起来的。旧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部分,内城近方形,外城平面呈“凸”字形。北京内城共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本文具体介绍了内外城门的地理位置、建筑形制、历史修缮情况。  相似文献   

4.
木杉 《城乡建设》2005,(9):78-80
要说起北京的文化,几乎人人都知道,那叫"皇城文化"."皇城"这个"皇"字,自然指的是皇家宫阙,帝王威严,那是自打元代就定了格儿的;可这"城"字儿……新北京建设得日新月异,旧都市风物一去千里,就连这北京城的城门,现在都没剩下几座了.小一辈儿的人们也确实没法儿想象出老北京城的样子.北京的老人们都知道,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句俗话儿,叫"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说的就是北京城内外进出的城门.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皇城边界六座消失的城门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地图术、建筑史料、类比论证等研究方法对这些历史上重要的城市空间节点与主体建筑进行原型考据推测及建筑复原,从而展现明清不同时期北京皇城边界特别是T型广场的空间格局及工艺结构,显现技术发展、建筑伦理与城市空间之间的潜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杨晶 《消防与生活》2007,(11):30-32
1950年12月1日,北京西安门发生火灾被毁。西安门是北京皇城四门之一。大火是由于靠近城门的一个炸油条的棚商炸货起火后而被殃及的。 1950年12月30日,北京思济庄关帝庙,一座建于清代雍正年间的大殿被烧毁。救火中一名消防队员从殿脊上跌下受重伤。1951年3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曲阜市孔庙后楼发生火灾,孔子77代孔德成结婚时床铺、被褥皆被毁于火。  相似文献   

7.
花信 《中华民居》2012,(10):105-105
1912年12月,为便利通行。将长安左、右门汉白玉石槛拆除,1913年1月长安街正式通行,建于1420年的两座门于1952年被彻底拆除,存在了半个世纪的城门便在此刻卸下了历史的重任,隐退在人们的话语里。在梁思成眼里,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是北京旧城的精华——建筑中轴线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从正阳门楼到中华门,由中华门天安门.一起一伏,一伏而又起,这中间千步廊御路的长度,和天安门面前的宽度,是最大胆的空间处理,衬托着建筑重点的安排”。而在天安门前这“最大胆的空间处理”上,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代北京皇城的平面布局始于元代,形成于明代。虽然明末农民起义与清兵入关对皇城均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皇城的范围与基本布局却由明代一直延续至清末,包括继续使用明代的皇城墙与城门,仅对部分城门的名称进行更改,如承天门改称天安门、北安门改称地安门;保留紫禁城、景山、西苑三海、太庙、社稷坛的设置,不仅位置未发生变化,其内部的布局也基本保留了明代的样式。除此之外,皇城内其他区域出现了较多变化,如许多内府衙署的裁撤、  相似文献   

9.
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地处太行山腹地,依山就势而筑。系清康熙年间官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的故里,是一座城堡式建筑群。 皇城相府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建于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城近长方形。墙基均由方石筑成,墙体两侧砌有青砖。城中有五座城门,沿中轴线两边,院落循序递进,依次展开。 筑于内城中的河山楼,共有  相似文献   

10.
1969年6月,在修建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中,拆除北京内城西墙北端的西直门城楼及箭楼时,在箭楼台基中意外地发现一座保存良好的砖券洞城门,这就是元大都西城墙和义门瓮城城门。出土的旧瓮城城门券洞结构,是在两座门墩中间起四层砖券。当时正值浩劫之时,所幸保留下了全部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11.
1969年6月修建北京地铁二期工程中,拆除北京内城西墙北端的西直门城楼及箭楼,在箭楼台基中意外地发现一座保存良好的砖券洞城门(插页四:图二),这就是元大都西城墙和义门瓮城城门。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五月,蒙古军围  相似文献   

12.
《重庆建筑》2011,(2):61
<正>过去千厮门为粮食货物仓库集敞之地,千厮门有千万仓,预祝丰收满仓之意,故有"千厮门,花包子,门雪如银"之谚语。千厮门可考历史最早在宋代,当时重庆城有千厮门、洪崖门、薰风门、镇西门阳道城门。明代的千厮门城门是一座瓮城,隔嘉陵江面对江北城,城门上题  相似文献   

13.
陈涛  李相海 《华中建筑》2009,27(7):113-116
该文对渤海上京龙泉府的城门建筑的分布、形制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上京龙泉府城门建筑考古发掘资料的整理与总结,将上京龙泉府城门建筑按照规模和形制进行了分类,总结了其特点及其分布情况,探讨了两种类型城门与古代东亚都城布局及礼仪制度的关系。在文中还对这种两种类型的城门建筑的形制进行了分析,并与唐和高句丽的城门建筑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凤阙,因阙顶上立有凤凰图案而得名,且往往双阙对立。汉墓中的凤阙图案,多为重檐,且二阙相连,形成阙门,有天门之寓意,预示着死者跨过天门进入天界。此外,凤阙还可立在皇城门外,在汉代与城门分离。魏晋以后阙与城门逐渐连在一起,并且凤凰造型开始移至城楼之上,出现了凤楼之称。唐代开始,又诞生了五凤楼,成为皇家之象征。从根源上看,中国古代皇城门阙,应是模拟天上东方角二星,是“象天设都”营造思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古代建筑火灾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年12月1日,北京西安门发生火灾被毁。西安门是北京皇城四门之一。大火是由于靠近城门的一个炸油条的棚商炸货起火后而被殃及的。1950年12月30日,北京思济庄关帝庙,一座建于清代雍正年间的大殿被烧毁。救火中一名消防队员从殿脊上跌下受重伤。1951年3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曲阜市孔庙后楼发生火灾,孔子77代孔德成结婚时床铺、被褥皆被毁于火。1951年10月21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大清门因电气短路发生火灾,致使大清门及门厅陈展文物全部被毁。1952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因遭雷击失火,…  相似文献   

16.
1 对朝阜大街历史价值的重新认识与再发掘(1) 历史变迁:经过几百年的建设,朝阜大街地区的胡同逐渐增多,建筑密度加大;皇城逐渐开放,居住功能上升;阜成门至朝阳门由不通到逐渐贯通;城门和牌楼被逐步拆除;商业功能衰退,办公功能增强;道路逐渐加宽,地段特色在丧失。  相似文献   

17.
<正>这是一座被世人誉之为"东方双城古堡"的明清官宦巨宅;这里,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这里,曾出过九位进士与六位翰林;这里,曾走出一位辅佐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宰相……这就是——皇城相府皇城相府依山就势而建,是极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皇城相府是清康熙年间的名相陈廷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两部分组成,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其建筑  相似文献   

18.
正山西晋城市的"皇城相府"是唯一一座虽是民宅却被称为"皇城"的地方,它是清朝大臣陈廷敬的故居。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务,官位显赫,位极人臣。建这座宅子的初衷是陈廷敬念及自己在朝为官不能常伴母亲,为示孝心便在故乡建造了一座大宅,取名中道庄。之所以有"皇城"的称号,其中还有一段故事。中道庄盖好之后,当  相似文献   

19.
城门     
滨城的城门,在县志上找不到关于她的只言片语。她既没有金陵城门的古老;也没有山西平窑城门的典雅。滨城的这座城门与其它城门相比,突出的特点是,城门不是因墙而修,而是因堤而建。说来也许你不信,修这座城门不是为防别的,完全是有于防水漫“金山寺”的。宽大的防护大堤和雄伟的城门,把1.5平方公里,拥有5万人口的小小县城紧紧地包围着,是座名副其实的“围城”。 淮滨县是1952年新设立的小县,六十年代初曾一度撤销,后不久又恢复了县制,现有人口60万人。现在的淮滨城前身是乌龙集,居淮河岸边,淮水绕城,明末清初这里已是淮河中上游的重要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曾有“平畴遥望树荫浓,夹岸人家图画中,百尺层楼村远近,  相似文献   

20.
《建筑》2017,(19)
<正>门是居住的室内与外界的出入口,有房屋建筑就会有门,它是居住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论语·雍也》中就记载有孔子的一句话:"谁能出不由户?"说明门户极为重要,是出入的必经之路。户为单扇,门为双扇。《说文解字》释门曰:"从二户,象形。"门是人类居住地的象征,是生活空间的中转站。平遥这座城市是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城,拥有从"城门"到"房门"的各式各样的门。这些门既是平遥古城明清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华夏门文化的缩影。从这些门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