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着重介绍了西丽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通过构建水质自动化监测系统,从而实现对水库原水水温、PH值、溶解氧、浑浊度、氨氮等参数的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介绍西丽水库的基本情况和水库管理的背景条件,分析深圳水务事业发展对水库的要求,把握水库管理转型与创新的进程,从而提出城市供水水库的管理战略,指导西丽水库管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为制定北疆供水工程主干渠科学、可行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保障供水水质安全,基于MIKE 11的水动力模块(HD)和对流扩散模块(AD)构建了北疆供水工程主干渠00+000—57+300段的水质模拟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表明该模型具有较理想的模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突发水污染事故发生后的一个小时是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及上游梯级水库的运行改变了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和水生态环境条件,使河流的纳污能力发生变化。以长江中游武汉河段的汉阳饮用水源、工业用水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河流二维水质模型和平面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水功能区COD和NH_3-N等污染物的纳污能力、扩散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枯季水文条件和水功能区横向分布宽度对水域纳污能力影响较大,三峡水库运行后研究河段岸边横向50m宽度内的COD和NH_3-N的纳污能力为17 850,1 233 t/a,纳污能力有所增加;三峡水库运行后枯季污染物扩散范围有所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河段排污总量控制、排污口设置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母亲湖,具有浅水湖泊的水流特点.受风生湖流形态、环流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差异性影响,洱海入湖污染物呈现水力停留时间长、输移扩散缓慢、北部湖湾藻类易出现富集等特点,并在自北向南、自西向东输移扩散过程中不断向湖底累积并形成内源污染,同时洱海水质受雨季降雨径流携带大量点面源负荷入湖及湖泊拦蓄雨季雨污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陈行水库水质模型与自净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WIN/DYNHYD+和WASP6建立了陈行水库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并对水质模型中水质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应用建立的陈行水库水质模型研究了陈行水库的自净规律。研究表明,陈行水库的水温、水位、流场、水力停留时间对水库自净作用有很大影响;在水温正常变化范围内,水温越高,水力停留时间越长,陈行水库自净能力就越强,并提出陈行水库运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万帆  宋晓峰  刘睿 《西北水电》2021,(6):26-29,33
为了科学确定大型水库水源保护范围,以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库为例,通过构建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水库成库后库区流场,并耦合二维对流扩散模型模拟库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计算主要污染物降解所需的距离.结果 表明,污染物入库后,COD衰减至水源保护区相应水质标准限值所需距离约5km,氨氮衰减距离需7km.模拟结果可为确定大型水库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辽宁省的重要水源地碧流河水库为例,利用构建的水动力-水质模型模拟计算了主要水质指标在水库不同应用情景下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基于"湖心水库"的基本思想,提出"变湖为库、清污分流、蓄洪排污、流水不腐"的洞庭湖全新治湖理念。利用二维水动力模型,分析了西洞庭湖湖心水库建设对行洪、补水、水环境的影响,探讨其运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湖心水库的分洪蓄水能有效降低西洞庭湖内洪峰水位,缓解湖区的防洪压力;湖心水库的补水在枯水期能有效抬升开湖航道水位,改善通航条件;同时湖心水库的补水增大了开湖航道及湘江尾闾航道内水流流速,加速了水体交换,对洞庭湖水环境有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某城镇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为改善城镇水生态环境,拟实施河湖连通工程。河湖连通工程水生态环境改善主要通过截污、引水活水和水生态修复等方法实现,其中引水工程的规模论证是本次水生态环境改善方案的重点。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论证不同引水规模下水质改善、水力特性等评价指标,从而确定合理的引水流量及换水周期。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黄河水库下游洪水演进水力要素规律,以水力学方法为基础,构建了一、二维耦合的水动力数值模型,对不同重现期设计洪水过程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并提取关键断面水力要素值,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通过模型验证和模拟结果合理性分析发现,所用模型适用于黄河水库下游洪水演进过程;基于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对不同洪水重现期条件下黄河水库下游洪水水力要素进行模拟,随着洪水重现期的增大,淹没水深及面积逐渐增加,沿程漫溢点增多。通过对不同重现期洪水条件下沿程关键断面水力要素的提取及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在各重现期洪水条件下,最低及最高水位沿程呈现线性规律,且随着洪水重现期的增加,沿程最高及最低水位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如在1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条件下,黄河水库下游4 km断面处最高、低水位分别为255.43、252.84 m;当洪水重现期增加至50年一遇时,该断面处最高、最低水位增至256.89、253.34 m。根据最大水深最短时间范围信息绘制危险区包络图,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划定了避洪转移路线和安置区,可为研究水库下游洪水影响规律及洪水风险区的防洪避险决策方案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模拟水污染事件中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及衰减反应过程,全面耦合了基于图形处理器(GPU)加速技术的二维水动力模型与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及衰减反应模型,通过改进模型源代码并在污染物输移控制方程中嵌入衰减项与反应项,建立了一个可应用于大区域复杂地形河道洪水演进全过程及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和衰减反应的高性能耦合模型,同时引入GPU技术提升计算效率。将耦合模型应用于理想地形静水和两个复杂地形河道入流与溃坝算例的水质模拟,结果表明:多组分污染物输移及衰减反应过程在理想算例中的数值解与解析解基本吻合,在入流与溃坝算例中的模拟结果符合实际物理过程,模型运行速度快且计算效率高,可高效地模拟各类突发水污染事件并进行预警和评估。  相似文献   

13.
14.
东庄水库作为关中渭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网络中的关键工程,库区两岸分布有许多工业企业,一旦发生突发水污染事故将会严重危及水库水质安全。针对东庄水库可能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基于MIKE 11水动力-ECO lab模块,对东庄水库突发水污染事故爆发后CODMn有机物扩散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上游来水量对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规律作用明显,污染物排放流量及排放时间对污染带影响不显著,通过改变上游来水量可控制污染带的影响时间及影响距离。该结果可为东庄水库突发水污染事故应急调控策略及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传统的水质监测存在低效、失准等缺点,故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计算和评价鸭子荡水库水 质状况。对鸭子荡水库水质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水质状况,通过耦合MIKE软件对流扩散模型和生 态模型(Ecolab)建立数值模型并对2012年水库水质进行模拟计算,验证了模型和相关参数设置的合理 性,得出了DO、COD、氨氮浓度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鸭子荡水库水体属Ⅰ类水质,溶氧量 处于稳定状态,污染物呈现由入库处至出库处递减趋势,并且具备承载10倍污染物浓度入流的能力。 结果表明水库对于高浓度污染物入流具备净化能力,数学模型可用来评价水体水质状况及预测未来水 质,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点源污染物扩散的二维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动边界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污染物扩散数值模型,采用ADI法对胶州湾四方港区工程实施前后点源污染物的排放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表明,工程实施后,各类水质超标水域面积均略有增加,增加的面积主要分布在李村河口与海泊河口的河口混合区区段.  相似文献   

17.
王贝 《治淮》2021,(4):18-20
斜交桥梁由于上下游桥墩间相互干扰,阻水效应较正交情况下更加明显,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更为复杂.本文基于MIKE21软件建立昌景黄铁路跨金东河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研究大桥实施后桥墩对该河段行洪能力及河势的影响,为防洪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闸坝水闸调控对下游河流水体富营养演变的规律,基于MIKE 21构建起闸控河流二维富营养化模型,并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对不同水闸调控方式下的富营养演变过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采取5孔10 cm开度时,水体中溶解相和悬浮相污染物会沉积在底泥中,导致底泥相污染物含量大幅度提升,而当增加闸孔开启数量和开度时(集中下泄方式),下游水体溶解相和悬浮相的污染物会显著增加;单纯采取水闸调控方式不足以对下游富营养产生根本性的作用,还需要借助于污染物削减方式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清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闸坝下游的水体富营养问题;研究结果对于闸坝下游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对流域雨洪过程的影响,建立流域雨洪水动力数值模型,模拟了王茂沟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方案的地表径流过程,对比流域洪峰流量削减程度。结果表明:在重现期为2、10、50、100 a一遇降雨条件下,对于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方案,林地的位置对径流量影响较大;林地位于流域坡面下部时,对洪峰流量的削减作用最大;降雨重现期越长,林地位于流域坡面下部的削峰效果越好。该研究结果在优化流域内土地利用方案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MIKE建立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典型年2007年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通过建立一、二维模型,将淮河干流河道与行洪区进行耦合连接,进而对100 a一遇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建立行洪区不同启用条件下的水位—流量关系,从而对调整规划实施后行洪区启用条件进行合理性分析及优化,为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遭遇100 a一遇洪水时,规划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按照临淮关水位达到20.60 m时启用,并且以进、退洪闸同时开启的闸门调度方式运用,行洪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