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尝试从可量化的城市人因工程学的视角观察中小学健康校园设计,讨论健康校园面临的3个方面的人因挑战,以及面向青少年的人因实验等。 相似文献
2.
3.
4.
5.
6.
本文基于人因工程学与建筑学的交叉视角,采用老年建筑典型环境情景解读的方式,结合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的分析,从营造无障碍环境、延续自主生活、促进社会交往和提升环境安全度等方面解析适老化设计的重要理念,并就人因工程学在老年建筑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当代与未来的城市不断呈现出虚实结合的空间演变与人机交互的智慧场景。人因视角的城市研究从人体与空间的体验、互动与感受出发,关注物理空间规划设计与人交互所带来的生理、心理影响与作用,是探讨未来城市空间的重要研究视角。通过对21世纪以来城市信息技术发展演化的梳理,本文阐述了城市人居活动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为人因视角的城市分析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多源大数据与多模态信息能更全面地反映人与多尺度、多维度空间中多种元素的相互作用,为使用机器学习与信息可视化等技术开展科学量化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不断渗透人居空间与城市生活,当代城市物理—赛博—社会三元空间中多种智慧化技术应用与人不断交互影响,演化出众多新的用户体验和生活场景,为人与城市空间交互带来了新问题、复杂性与新风险。基于以上总结,作者认为城市人因工程学可提升人居活动数据分析的“人本性”“交互性”与“社会性”,其理论与方法对城市分析具有重要的科学启示。 相似文献
8.
9.
交通信息显示屏是枢纽信息发布的一个重要设备,应用较为广泛。论文将人因工程学理念应用到信息显示屏的外形和内容设计中,在外形设计上对交通信息显示屏的静态标识字体、屏幕高度进行研究,在显示方式上对字体大小、目标和背景颜色、页面显示时间进行研究。本文研究为交通信息显示屏人性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地上空间越来越拥挤,立体化运用城市空间愈加受到重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良业科技集团基于城市人因工程学视角下高品质地下空间的研究,旨在突破地下空间环境的局限性,致力于“地下空问地上化”的方案宴现,打造位于北京北宫门光科技馆二期、三期的地下空间,建立了可控且媲... 相似文献
11.
12.
13.
《Planning》2015,(30)
为了改进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质量,运用人因工程的方法建立了图书馆阅览环境模型,分析了照明、声响、清洁状况、色彩、温湿度因素和桌椅使用方面对读者身心的影响,制定了读者反馈意见调查表。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营造了安静、整洁、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为高校图书馆环境建设提供了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倚靠设施设计说明人性化设计中所包含的人机工程学因素,指出中国未来的产品设计必以创新为首要条件。人机工程学,使人性化的设计真正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和关心,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是人与产品完美和谐结合。 相似文献
15.
16.
以人为本的人行系统城市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BD、购物区和旅游区的行人道路指示系统和全天候行人交通系统这两个重要细节问题为例,探讨如何进行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从而建立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在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智慧图书馆作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新趋势,与智慧城市建设相辅相成.从智慧城市和智慧图书馆相关理论入手,对郑州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阐述,并提出促进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城市肌理组织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首先阐述了复杂系统的一般组织原则,然后探索了作为复杂系统的城市肌理的连接方式、相互作用规律和等级组织规则,指出现代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城市肌理的组织不合理表现在连接要素的缺失、对城市相互作用力的倒置、城市肌理的简单并置和平直化处理等方面。最后,讨论了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城市肌理组织思想对我国的启示,认为要提高我国城市肌理组织的合理性,就应当丰富城市肌理的组成要素,充分尊重城市的自组织力量,层层嵌套(分形)地组织城市肌理,促进"虚拟空间"与实体肌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11)
本文在对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两者间的关系,并从完善知识服务管理机制、建立丰富的资源库、打造优秀图书馆文化、培养动态知识服务团队这四个角度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降低城市脆弱性、提升系统韧性,是实现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文章基于复杂适应理论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框架,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2016年甘肃省14个地州级以上城市韧性的空间特征与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高韧性和较高韧性的城市分布于东南部地区,甘南州和金昌市则为较低韧性的城市,形成了“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分布特征。驱动因素影响程度依次是平均降水量>消费水平>城乡差距>植被覆盖度>经济发展>地势起伏度>平均气温>投资力度。对于不同因素应分别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以促使城市合理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