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聚乳酸类生物降解材料的扩链合成法。重点总结了应用酰氯、二噁唑啉、二异氰酸酯等扩链剂,通过在扩链过程引入特殊的基团或片段,实现了对聚乳酸的改性,从而获得了具有各种特殊性能的聚乳酸类材料。  相似文献   

2.
以转矩流变仪为反应器,采用环氧类扩链剂对聚乳酸回收料进行熔融扩链改性研究。考察了扩链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扩链反应的影响;并以冲击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对扩链反应条件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扩链剂用量是影响扩链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优化反应条件下制备的扩链产物,其重均分子量从5.8万提高到了30.3万,相应的熔体流动速率从8.28g/10min降低到了2.13g/10min,冲击强度比扩链前提高近3倍,显示出良好的扩链效果。  相似文献   

3.
首先制备了马来酸酐(MA)功能化的热塑性淀粉(MTP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环氧扩链剂(REC)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PLA)/MTPS/REC共混材料,研究了环氧扩链剂对共混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EC上的环氧基团能与MTPS和PLA上的羧基和羟基反应,提高了淀粉和PLA的相容性,促进了淀粉在PLA基体中的分散,使淀粉颗粒尺寸减小至0.5μm以下。同时,REC对PLA产生扩链作用,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断裂伸长率可达280%。此外,PLA的结晶能力下降,耐溶剂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4.
亚磷酸三苯酯扩链制备高分子量聚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乳酸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法制备了分子量较低的聚L-乳酸(PLLA),采用亚磷酸三苯酯(TPPi)为扩链剂对其扩链增粘,研究了TPPi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得到了M-η为18.6万的高分子量PLLA,由13C-NMR和[α]25可证实其分子结构在扩链前后基本一致。DSC结果显示扩链后产物的熔点和结晶度与扩链前产物相近,TGA表明扩链后产物热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熔融缩聚法制备聚乳酸及其聚己内酯多元醇扩链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熔融缩聚法合成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PLA),并用聚己内酯多元醇(PCL)的聚氨酯预聚体进行扩链.研究了扩链反应条件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及产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扩链反应后PLA的分子量有大幅度提高,且扩链前后的PLA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酯键相连的聚乳酸分子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但疏水性强、缺乏生物活性使其应用受限。多糖及其衍生物分子具有大量的识别功能基团,可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现象的调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采用化学方式将多糖及其衍生物与聚乳酸材料相结合成为改善材料生物学性能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综述了多糖改性聚乳酸高分子材料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采用环氧类扩链剂对聚乳酸进行反应挤出扩链,通过超临界CO2快速降压法对扩链聚乳酸进行发泡。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高级动态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了扩链聚乳酸的动态流变行为、结晶性能及粘弹性;并采用密度仪及扫描电镜研究了发泡温度对聚乳酸泡沫发泡倍率及泡孔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扩链后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熔体的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增加。与聚乳酸相比,扩链聚乳酸的冷结晶现象比较显著,冷结晶温度明显下降,冷结晶热焓明显增大。冷结晶导致扩链聚乳酸在100~120℃温度区间内的储能模量较高,从而有利于泡孔的生长。通过对聚乳酸的扩链改性,采用超临界CO2发泡技术,成功制备出了聚乳酸微孔泡沫材料,发泡倍率可达20倍,泡孔规整,平均孔径43μm,孔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8.
以一种苯乙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Joncryl○RADR-4370S)为扩链剂,通过熔融挤出支化改性聚乳酸(PLA),制备了高支化聚乳酸材料,并通过转矩流变仪及毛细管流变仪、GPC、DMA、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扩链剂用量对支化改性聚乳酸流变性能、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链结构、动态力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扩链剂含量的增加,支化聚乳酸的平衡扭矩、熔体黏度、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PDI)、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先增大后减少,储能模量增大,在四氢呋喃溶剂中的链构象由棒状向线团状、球状演变。扩链剂用量为1.5 phr时,支化聚乳酸的平衡扭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5.80 N·m,1.96×105,89.6 MPa,7.5%和35.0 k J/m2;扩链剂用量为0.9 phr时,支化聚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最宽,为2.04。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几年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的改性研究进展.改性方法可分为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和复合材料改性.化学改性包括共聚、交联、表面修饰等,物理改性包括共混改性、增塑改性等.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及扩链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性能更优良的聚乳酸材料,以乳酸、ε-己内酯、丁二酸酐为原料,采用梯度升温法合成了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用IPDI对其扩链.采用乌氏黏度法、FT-IR、1H-NMR、TGA及XR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FT-IR和1H-NMR测试结果显示,预期的聚乳酸嵌段共聚物成功合成;几种聚合方法中,以先合成端羟基活性低聚物P(...  相似文献   

11.
聚乳酸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聚乳酸化学、物理以及纳米复合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并时其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改性研究及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合成高分子材料在自然界环境下难以分解,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在自然状态下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聚乳酸的改性方法及其在包装领域的运用进行分析。使读者对这种新型包装材料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包装领域。  相似文献   

13.
新型改性聚乳酸及其体外生物可降解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肪族二胺改性聚乳酸是一种具良好亲水性的新型生物材料。详细考查该材料在生理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对于调整聚合物的合成工艺并对材料进行恰当改性使其具有与体内和/或体外细胞/组织生长速率相匹配的降解和吸收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DL乳酸)(PDLLA)和马来酸酐改性聚乳酸(MPLA)为对照,详细研究了丁二胺改性聚乳酸(BMPLA)的体外降解行为,包括pH值(以pH=6.45的蒸馏水为介质)、分子量和失重率(以0.1M、pH=7.4的PBS为介质)的变化情况,试验温度37±0.5℃。为更好地模拟材料在动物体内的降解环境,在整个降解试验中都不更换介质。结果表明BMPLA已基本克服了聚乳酸降解过程中的酸性增强,没有出现PDLLA和MPLA表现的酸致自催化降解现象;BMPLA的分子量(特性黏度)降低速率较PDLLA和MPLA均匀,表示其力学强度是逐渐减小,而不像PDLLA和MPLA呈现体型降解特征,且随二胺含量的增加,其降解速率逐渐减小,提示BMPLA是一种降解产物不呈现酸性、降解过程不呈现体型降解特征、降解速率可调的新型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生物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生物性能、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对聚乳酸进行增塑、共聚、共混、复合等改性的方法及作用。经改性后聚乳酸的力学性能、亲水性能或反应功能可以得到某些改善,且其降解性能不受影响,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在生物医用及环保中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5.
双噁唑啉对尼龙-11扩链增粘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 3种双唑啉扩链剂对尼龙 - 11的增粘作用 ,其中 1种可使尼龙 - 11特性粘度明显增加 ,熔融指数下降 ,端羧基含量降低 ,端氨基含量不变 ,常温缺口冲击强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2,4-甲苯二异氰酸酯在四氢呋喃中对外消旋乳酸直接熔融聚合的低分子量聚外消旋乳酸进行扩链,用(-M)η、FT-IR、1H-NMR、DSC、XRD等对扩链产物进行表征.SnCl2催化、NCO/OH为2时,66 ℃回流反应60 min,可得(-M)η为扩链前3.04倍的可溶性聚乳酸类生物降解材料.扩链产物中NH和苯环的引入使Tg、Tm和结晶度等相应提高.但时间过长、NCO/OH过大时,易生成可溶性差的交联副产物,较多副产物的混杂会导致Tg和熔融热的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根据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PLA)的生产、性能和改性方法探索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为后续的改性研究提出可能的应用方向。方法 介绍PLA的原料、生产方法、生产现状及在包装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包装对PLA的降解性、阻隔性、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热性能、抗菌性能、导电性和压电性等方面的要求和相关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结果 PLA材料在包装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在韧性、抗菌性、导电性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当应用于对这些性能有较高要求的运输包装、抗菌包装和智能包装时需进一步改进。结论 在保留PLA透明、可降解的优势性能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可控制降解、韧性、耐热性、阻隔性、导电性等,并降低生产成本,使之在包装领域的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18.
环糊精改性聚乳酸(PLA-β-CD)是一种全生物降解的新型生物材料.考察了环糊精改性聚乳酸基生物材料的体外降解行为,包括材料在蒸馏水中的pH值变化和在pH=7.4 PBS中的失重率变化.结果表明,PLA-β-CD与PLA的降解行为相似,PLA-β-CD的分子主链没有被破坏,没有出现引入酸酐导致材料酸性进一步增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改性二胺扩链剂对合成聚脲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聚脲反应高活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二胺扩链剂进行了改性。以己二胺为原料,在冰乙酸和磷酸条件下一步合成得到白色针状晶体产品即新型位阻型扩链剂二乙酰己二胺。并用红外光谱、凯氏定氮法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将它和端氨基聚醚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通过二步溶液法合成新型聚脲,考察二胺扩链剂改性对聚脲性能的影响。当用二乙酰己二胺代替己二胺合成聚脲时,其凝胶时间由原来的11s增加到52s,且拉伸强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聚乳酸改性丝素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乳酸共混改性丝素,研究结果表明,与纯的丝素膜相比,共混合膜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透汽性也有所提高,但透湿性略有下降;聚乳酸的分子量对共混膜的力学性能、透湿性均有一定的影响,但对共混膜的透汽性影响不大.FTIR和XRD表征结果表明聚乳酸的加入丝素分子β构像的含量明显增多;用Vigot 函数以1265和1235cm-1为中心在1200~1300cm-1之间对红外光谱进行了分峰,用I1265/1235cm-1来表征混合膜中β构像丝素分子的含量,结果表明比例为5/100的聚乳酸/丝素共混膜中,丝素分子β构像含量最多,为0.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