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对化石能源需求量较大,“近零能耗建筑”是我国降低采暖能耗的有效途径.我国之前主要参照德国被动房的设计规范,但严寒和寒冷地区与德国的气候并不完全相同.文中利用DeST建立寒区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模型,以哈尔滨、沈阳和北京为代表城市,对基准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进行模拟,结合中德两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进...  相似文献   

2.
近零能耗建筑采用以目标为导向的性能化设计方法,对传统设计方式带来挑战。性能化设计平台为实现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从设计流程、工具及接口、数据库三个方面研究性能化设计平台,并对其在实际项目案例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从节能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到近零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从探索到高追求,离不开节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离不开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和鼓励.成套技术即将已建成的成功实例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总结,从而便于从业者采纳借鉴.研究适合推广的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成套技术方案,推广方案适合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易于推广.主要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作为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能耗问题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如何降低建筑能耗需求,成为城镇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总结了各国在低能耗建筑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成果,同时介绍了我国关于低能耗建筑的相关政策标准,讨论了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发展的难点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建筑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5.
6.
“装配式+近零能耗建筑”的协同发展对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和墙板连接节点的保温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装配式复合墙结构体系(Prefabricated Composite Wall, PCW)为例,应用二维稳态传热模拟软件THERM和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软件ANSYS,对其采用干式连接的4类关键构造节点进行传热模拟,分析了各节点室内表面最低温度和线传热系数。并以近零能耗为导向,提出了寒冷地区PCW装配式复合墙板的保温构造设计方案。研究表明:当墙板结构层内部填充保温材料为180 mm厚EPS、外保温层为110 mm厚聚氨酯时,预制外墙板的整体厚度相对较小,且同时满足近零能耗建筑外墙传热系数和节点热桥线传热系数的规范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7.
相比于欧洲及日本,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在我国起步略晚,但由于其在室内舒适度、建筑能耗以及建筑耐久性方面的卓越表现,很快获得市场的认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近零能耗建筑面世。近零能耗建筑有其特殊的设计方法,这与以往的建筑设计方法有较大的不同,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很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为了揭开近零能耗建筑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业内同行深入了解和理解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方法,本文以某建筑艺术博物馆为例,系统性介绍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核心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和一些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近零能耗建筑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上多个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近零能耗建筑"及类似定义并开展技术研究,近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在政府指令、技术发展目标等文件中对"近零能耗建筑"发展做出中长期规划,并完成建造了大量示范工程。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科技含量逐步提升,我国也开展了大量近零能耗建筑的研究与示范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近零能耗建筑建造过程中的主要增量成本增量进行研究,实例分析青岛市被动房住宅推广示范小区住宅项目及普通建筑住宅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项目,通过实际建造中的增量成本因素及成本分析,研究近零能耗建筑与普通建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11.
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技术途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近零能耗建筑的关注度愈来愈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实践较多集中于严寒地区与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面积大、人口密集、冬夏两季气候差异大,不足以满足建筑舒适的要求,耗能巨大。如何在这一地区发展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值得探索和研究。文章从被动式节能技术、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太阳能资源的一体化利用、人的行为特征与被动控制体系等方面出发,探索其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希望这一探索能对近零能耗建筑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应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双碳”目标,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近零能耗建筑,能有效降低建筑业耗能和碳排放量。阐述了近零能耗建筑的起源、定义与发展背景,解释建筑具有的气候性与节能性等技术特征,分析区域气候影响下的节能空间形态与可再生材料2种绿色建筑元素,结合示范性的既有案例分析在严寒及寒冷地区实现近零能耗建筑的做法。旨在推动建筑领域中绿色节能低碳型建筑的实践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许一鸣 《城市住宅》2022,29(3):211-213
我国建筑业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概念.近零能耗建筑在我国寒冷和严寒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其可行性,然而在人口密集的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缓慢.为加快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发展,从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使用3个方面论述夏热冬冷地区近零能耗居住建筑的技术措施,同时建议相...  相似文献   

14.
曲军辉  江威  刘莉  于跃洋  王彬  陈刚 《建筑节能》2021,(6):106-110,141
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率要求的提高,各地的近零能耗建筑出现得越来越多,围护结构外墙使用的保温材料厚度也随之大幅增加.通过对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外墙有机保温材料常采用的模塑聚苯板和石墨聚苯板的燃烧性能进行分析,并分别以同一厂家100 mm厚、200 mm厚两种不同厚度的模塑聚苯板和石墨聚苯板从单体燃烧试验、可燃性试验、氧指数...  相似文献   

15.
走向零能耗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世界领先的欧洲建筑节能技术――零能耗建筑的定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严寒地区首栋近零能耗办公建筑的目标设定、技术特点和关键围护结构等节点构造。分析了项目气密性、外墙、外窗、新风等关键技术检测结果,为严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推广提供技术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高气密性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典型特征之一。目前,国内缺少对于近零能耗建筑气密性影响的研究。本研究以某一近零能耗建筑为对象,基于其气密性实测数据,模拟了其在1 800个风压与热压组合工况下的空气渗透量及内压力,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该近零能耗建筑在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渗透量很小,最大换气次数为0. 148 h-1;建筑内压力变化范围为-26. 22 Pa至5. 97 Pa,且绝对值高于6 Pa的工况占比高达52%。结果表明,虽然高气密性建筑空气渗透量对其能耗、室内空气品质影响较小,但内压力影响较大,在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及运行时,应充分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葛璇  张明顺 《建筑节能》2021,(1):68-74,120
为应对能源短缺问题,近零能耗建筑成为一种主流的发展趋势.太阳能作为地球能源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可以大幅度解决建筑能耗问题.研究了世界范围内6个基于太阳能综合应用的经典案例,从总体理念与具体实施两个层面出发,针对建筑供电、采光和室温调节三大用能系统总结出了一套太阳能应用评估指标,选取了25个国内近零能耗建筑案例评...  相似文献   

20.
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超低/近零能耗建筑实际运行能耗和室内环境数据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也是验证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性能的关键参数.本文披露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近零能耗办公建筑连续4 a实际运行数据.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该建筑的技术体系,然后从多个角度分析了4 a的运行数据.该建筑投入使用4a多,年平均暖通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