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象征分析的方法对《老人与海》中老人、海、大鱼等元素的象征涵义进行了探索和解读,分析了海明威在小说中阐述的主题:“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战败”的积极意义,揭示了海明威人生哲学的要义及其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海明威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手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已经崭露头脚的海明威是不是被创作的成功冲昏了头脑而不思进取呢?他曾经如此,但不久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提醒自己,他塑造了一个反面形象.为了使之成功,他使用了意识流手法使主人公沉浸于美好的回忆,而这又被死亡的象征所打扰.他后悔,但为时已晚;他绝望,因死神已逼近  相似文献   

3.
《雨中的猫》是海明威作品中一篇充满女性意识和象征手法的佳作。小说通过三个重要角色——女人、猫和雨所代表的深层涵义及相互关系,通过三个主要场景——寻猫、诉猫、送猫,传达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附属地位和女性渴望改变处境的强烈愿望。海明威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美酒和美食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事物,它们有着各自的象征意义。适度的酒象征着男子气;过度的酒则象征着无望世界,是痛苦人生的麻醉剂。美好的食物寓意着美好,但不在现实中存在的世界。过度的酒和美好的食物所起的效果确是相似的,只不过一个是麻醉,一个是治疗。  相似文献   

5.
学界对海明威究竟属于现实主义作家还是现代主义作家一直存在争议。以海明威早期的生活经历和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为例,分析海明威早期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现代性思想倾向,对人们进一步理解海明威后期的文学创作,厘清海明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隐喻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中大量存在。通过文本细读,发掘了海明威几篇较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中隐喻现象,并运用语用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旨在最大限度地读出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从而析出其作品中的隐含内容。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通常是面对荒诞而残酷的现实却打不跨的硬汉子形象。但在短篇小说《杀人者》中,海明威描写了一群截然相反的人物。在荒诞不经的世界中,他们对生活感到无助与迷茫,陷入了悲观绝望的境地。在荒诞的世界与痛苦的人生面前,海明威给出了另一种人生态度。毫无疑问,这是海明威对他的时代以及人生的思索。同时,他也把对世界与人生的疑惑抛向了世人。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美国伟大作家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这一主题,分析了“硬汉”形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明威作品中存在着一个重复出现的人物,而这一人物与海明威本人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2)人物对生活的认识仅限于他早年对战争和暴力的经历;(3)在“硬汉式”英雄身上存在着一套价值模式,而这一价值模式正是主人公所竭力获得的;(4)海明威早期作品中的人物缺乏这一套价值模式,是被动的和被打败的,在后期作品中,人物获得了这一套价值模式,是积极的,未被打败的,富于个性和社会责任感的.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开创了用"冰山文体"写作的先河,并在19世纪50年代凭借《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证明了自己。之后,有不少作家试图去模仿他的文体,然而成功者却屈指可数。从海明威的青少年成长经历及其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那些作家之所以模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传统阅读认为《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亨利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硬汉,而女主人公凯瑟琳是男主人公孤单的慰藉品,是展现"硬汉子"人物的辅助物。文章从生态女权角度重新解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重新分析文中大自然﹑男主人公﹑女主人公这三者的关系,从而体现海明威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关爱的社会伦理意识,及其对女人和男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证明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权意识的男作家。  相似文献   

11.
从教育的角度透析《老人与海》中所折射出的教育观;该教育观包含三个方面:生态层面的教育、美学方面的教育和哲学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了《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对待自然的双重性。他一方面肯定自然不可战胜,人应该亲近自然和热爱自然,谴责人类征服自然的行径;另一方面却宣扬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高唱对自然进行精神征服,表现了现代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迷茫。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老人与海》的人物特征。在面对恶劣的环境时,他表现得非常坚强、自信。具有超强的忍耐力,坚强的意志以及所表现出的英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的创作中独具匠心地为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圣地亚哥和大马林鱼赋予了悲喜兼备的特点,同时还折射出海明威自身所同时具备的悲和喜两个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方面.本文对小说中这两个主要角色以及小说作者从悲喜冈素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广大读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欣赏这部世界名著.  相似文献   

15.
以《老人与海》为中心并兼及海明威其它重要作品,探讨了其作品的主题和解读了其妇女观,指出海明威的“硬汉子”是其创作的外化表象,而其“冰山之下”体现的主题是人生不懈的寻求。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虽故事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试图从作者艺术修养的哲学意味、小说主题思想的哲学意味、老渔夫形象的哲学意味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从而更好地把握其作品的社会价值和永久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本的互文性研究视角分析了《圣经》、《白鲸》、《老人与海》中有关人、鱼之战的互文主题,阐明三部作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特征及其象征意义,提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与变迁在三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英语人称指示语与特定的时间、地点和任务等相关联,在特定语境中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的社交关系。英语的人称代词体系构成了英语人称指示语。通过对《老人与海》一文的研究,发现从语用的角度借助于语境,人称指示代词的运用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小说主题的凸显都有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悲剧精神是悲剧主体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苦难时,所表现出的抗争与超越精神。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子”在悲剧面前张扬了不同的悲剧精神,经历了从杰克对悲剧的忍受。到亨利对悲剧的自觉规避,再到乔丹和桑提亚哥与悲剧积极抗争三个发展阶段。这些“硬汉子”在与不幸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