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干旱灾害防御工作中,土壤墒情的高低是判断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各类抗旱行动的判别依据。当前黑龙江省采取多种方式获取土壤墒情数据,全方位做好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旱情发展变化,既坚持传统的人工抗旱报表方法和气象部门的人工取土测墒外,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以及固定移动土壤墒情监测仪器获取墒情数据。文章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与自动土壤墒情测报技术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在黑龙江省土壤墒情监测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提出了4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3年开封地区降水量偏少,旱情发展严峻。及时掌握监测的土壤墒情信息,对抗旱减灾、农业灌溉、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叙述了土壤墒情的概念、测墒方法及其优缺点、土壤墒情的观测时间、墒情要素及旱情标准,并对2013年开封旱情做了分析,探讨了逐步完善的测墒改进措施,展望了未来土壤墒情的监测趋势。  相似文献   

3.
沧州区域土壤墒情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庆玉 《中国水利》2013,(Z2):33-35
结合河北省沧州市实际情况,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典型作物分析沧州市土壤墒情变化特点,揭示沧州区域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并对捷地旱情试验站土壤墒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利用Pρ0ρ0Δρ增墒相关法建立增墒预报方案,利用退墒系数法以及ρtΔρ增墒相关法建立增墒预报方案,利用退墒系数法以及ρtTTρ0相关法建立退墒预报方案,探讨适合沧州区域的土壤墒情预报方法,对类似地区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红 《陕西水利》2012,(5):9-12
土壤墒情是反映农作物受旱状况的一项直接的基础指标,也是分析旱情演变规律和开展抗旱灌溉的重要依据。陕西省地处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十年九旱,抗旱工作责任重大,而水利系统多年来缺乏全面系统的旱情监测站网。为了向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提供全面详实的全省土壤墒情监测信息,省水文局在2009年5月设立20处墒情监测站,2010年1月根据全省抗旱工作需要又增加了21处墒情监测站。截至目前,已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土壤墒情监测工作的时效性,吉林省建立了固定自动墒情站和旱情应急监测站,但是采用土壤水分采集仪进行旱情监测尚处于初级阶段,文中根据多年墒情监测工作经验、有关文献成果,结合抗旱工作实际需求,对自动土壤水分采集仪监测与标定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以后的土壤墒情监测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衡水市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及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衡水水文实验站2010-2012年土壤含水率观测资料,分析衡水地区土壤墒情特点,研究代表区域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利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计算土壤消退系数K值,并拟合增墒计算经验公式,建立了退墒及增墒预报方案,并利用2013年资料进行了验证,经评定,两方案的预报精度均达100%,达到甲级预报标准。对合理指导农作物实施灌溉,保障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结合旬测人工墒情监测数据和日报自动墒情监测数据,实现日报数据基本可用。预报结果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报方案的精度,而预报方案的精度高低又建立在充足可靠的墒情监测资料之上,因此,编制墒情预报方案时一定要搜集尽可能多的墒情资料。文中主要是对辽宁东部本溪市的墒情站进行分析研究,建立退墒、增墒模型,预报当地的土壤墒情。  相似文献   

8.
利用乌盟现有水文站网所拥有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乌盟土壤墒情监测站网,有利于降水、蒸发、墒情等相关资料的一致性,能够快速、及时地向有关部门发布墒情监测报告,有效地指导全盟农牧业的生产和抗旱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干旱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抗旱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工作,提高土壤墒情信息的时效性,为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土壤墒情信息。为了使墒情监测数据准确可靠,文章分析了墒情固定监测站数据产生误差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营口地区为例,结合旬测人工墒情监测数据和日报自动墒情监测数据,在分析退墒和增墒模型的基础上,对土壤墒情自动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使其预测精确满足生产要求,确保在干旱期间采用人工监测墒情的频率,以实现日报数据基本可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茌平丁块试验站、冠县王二庄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建立聊城市不同土质条件下土壤ρ0-P-ρ增墒预报模型和ρ0-K值退墒预报模型,依据聊城市28处土壤墒情监测站2012年~2019年土壤含水量观测资料,分析验证预报模型的预测精度,根据预测结果判定增墒方案、退墒方案预测精度达到甲级方案标准,方案可用于聊城市农田墒情作业预报,指导农作物合理灌溉。  相似文献   

12.
林巧 《吉林水利》2016,(12):26-28
本文分析了大连市土壤墒情采集手段落后的原因,详细论述了大连市墒情系统的设计、 开发、 建设过程.该系统实现了大连地区土壤墒情监测、 信息传输的自动化,可以实时掌握全区的土壤墒情状况,为抗旱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及建设经验可以供相关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准确迅速地掌握江苏省主要地区土壤墒情信息,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江苏部分)墒情采集系统》项目要求,共建立江苏省13个水文分局的27个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站和40个移动墒情自动监测站。以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站的设计及应用为例,详细论述了该墒情监测系统的背景、设计及应用情况,并对系统监测的准确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江苏地区土壤墒情监测、信息传输的自动化,可以实时掌握全省的土壤墒情状况,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其设计理念及相关应用经验可以供相关地区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土壤墒情预报模型的建立、率定与应用研究情况,分析了土壤墒情预报模型在应用期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认为土壤墒情预报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为抗旱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为农业增收提供保障,为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墒情信息自动采集起步较晚,在站网布设、仪器设备研发、信息采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土壤墒情监测和抗旱减灾工作。为此,进一步规范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系统设计与工程建设,保证土壤墒情自动测报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现有墒情监测方式主要分为人工墒情监测、固定墒情自动监测、移动墒情自动监测三种。其中,移动墒情自动监测以其机动灵活、简单方便、快速高效等特点,在土壤墒情监测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土壤墒情信息采集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有关国家墒情项目设计和技术规范,系统地论述了移动墒情自动测报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了移动墒情站点布设原则、监测功能、仪器配置、信息传输与接收方式等,为土壤墒情工程设计、站网建设、监测与评价、运行管理等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枣庄市墒情监测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墒情监测工作概况 1.1 站网分布 为了掌握土壤墒情的变化规律,为各级领导指挥抗旱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枣庄市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开展了墒情监测工作,并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全市共布设墒情监测基本站4处,分布在峄城、薛城、滕州、岩马水库等地区;3处墒情监测辅助站,分布在台儿庄、柴胡店、马河水库等地区,分别代表山丘区、平原区和滨湖区的土壤墒情。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年郑州市不同土壤深度的实测资料分析发现,干旱灾害发生的频繁增加、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损失增加,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对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土壤墒情及地下水变化情况,遥测墒情监测站的建设显得愈发重要,对雨动态掌握旱情、水情现状成为发展趋势。合理调用抗旱资源,提高抗旱决策的可预见性及准确性,减少旱灾损失。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吉林省近年来持续干旱少雨,提出了结合生态省建设,加强了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抗旱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调整种植结构,退耕还林还草”、“严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等方面和“建设吉林省中西部土壤墒情测试系统”、“推广使用旱地龙抗旱剂”、“完善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抗旱预案的编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雨情墒情综合分析系统是为了解决河南省防汛抗旱水文业务工作中各级决策部门和决策者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省雨情和农田旱情现状,提高防汛抗旱决策的科学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实际问题而研究开发的。系统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利用J2EE开发平台,采用SVG技术,实现了以地图信息形式绘制雨量、土壤墒情等值线或等值面。系统把数据库数据的操作、网页发布浏览和浏览器直接生成等值线图等功能融为一体,做到准确性、真实性、美观性与实用性有机的结合,实现了雨情、土壤墒情信息综合分析服务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墒情预报经验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测墒情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区分建立了增墒和退墒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