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古以来,江河就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江河哺育了人类,也孕育了文明。伊河、洛河,两条历史之河在中原腹地奔流,交汇为“伊洛河”。此地河川纵横、土地肥沃、四季分明,为早期华夏先民的栖息之地。1965年出土的西周时期青铜器“何尊”(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青铜器),其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出土最早的见证。“中国”最初指的也是该地域。《史记》中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地区不仅是中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河洛文化因此成为“东方古代文明的中心与发祥地。”  相似文献   

2.
正洛阳居天下之中、九州之腹,境内河山控戴,五水并流,形胜甲于天下。历史上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无不与洛阳的水有密切关系。特别是水量丰沛的伊、洛河水系,使洛阳成为中国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史学界公认,河洛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和摇篮;专家们则有一个说法,伊、洛河文明就是中国的"两河文明"。洛河是一条文化之河河洛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发展和繁荣于河洛地区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3.
关于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水文化的含义所谓水文化,其实质就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水关系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对水利建设实践的概括、总结、提炼和升华。据此,水文化可以划分为物态水文化、行为水文化及精神水文化。  相似文献   

4.
“着力增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态功能,把鄂西建设成为综合性旅游圈、生态文明圈、特色文化圈,科学发展圈,促进鄂西地区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日前经湖北省委常委会原则通过、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编制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给我们展示的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5.
或许,扬州和淮安是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城市。它为我们创造了美妙无比的佳肴——淮扬菜。与其他菜系不同的是,淮扬菜所包容的文化在地域上远远超越了长江与淮河之间,并在历史长河中横贯上下数千年。之所以如此、则在于淮扬美食衍生于运河文化。淮扬菜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淮扬运河与扬州、淮安的历史渊源,并以其特有的内涵丰富了运河文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水务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个性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企业物质文化映射企业运作的条件和品质,如企业在场所、资料、技术、设备、产品、服务等方面所显现的实力和定位,构成企业文化的表层;企业行为文化映射企业运作的  相似文献   

7.
水文化是全社会以水为载体共同创造与水有关的科学、艺术及制度、习俗等在内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水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水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从形态上可以分为两类:①水利工程文化。它包括水利工程布局、水工建筑物风格、水利工程绿化美化等。  相似文献   

8.
三峡文化,顾名思义,是三峡地区的文化。随着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文化受到了世人的普遍关注。三峡文化,是三峡地域人民几千年来独具特色的卓越创造,是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生息繁衍和社会进步而创造的物质文明和培神文明的总汇,是对雄伟壮丽、神奇快宏的三峡地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审美经验的积累,是各种艺术汇集的洋洋大观,是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的显示.它既是生活在三峡地区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历史经验积累,也包括外地诗人、作家、艺术家在长江三峡地区生活时所留下的墨迹。三峡文化的特色是什么?我认为;首先,三…  相似文献   

9.
潘杰 《江苏水利》2002,(11):46-48
三、文化品位——构建现代水利的美学理念 现代化水利离不开文化品位,而文化品位的高雅、深厚必须通过在实践水利现代化的进程中,去构建现代水利的美学理念,去打造和体现现代水利的环境美、生态美、城市美、家园美,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以及在这样的认识关系中创造出的舒适度,即生活美。因此说,文化品位是未来水利建设的文化主潮,谁能把握好文化品位的构建与创新,谁就可能创建出穿越时空的现代水利的文化品位,从而最终赢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现今的年轻人,恐怕已不知道“皮灯影”为何物了。古老的中国戏剧之一的皮灯影,随着时代迅猛突变,已被人们疏远,冷落,以致消亡。我最近去三峡库区收集民间美术资料时,在一些县文馆所目睹了历史遗留下来的皮灯影,那皮灯影向我们展示出造型、色彩、雕刻与演技的美妙,纯真的民俗艺术品质,使人啧啧称赞。这些皮灯影集中地体现了过去三峡文学、音乐、舞蹈、美术、舞台设计的水平和成就,反映了三峡人赋予自己文化意义和价值的传媒活动所进行的文化创造。三峡皮灯影已成为三峡历史文化十分珍贵的艺术遗产,在发扬传统文化,继续文明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建筑师和规划师工作的本质不仅是解决空间的使用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探索和创造空间的文化。而这种文化空间的创造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应通过对一定地域的文化与空间的关系研究,针对文化与空间的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文章以龙门坝旅游村的规划与实践为例有针对性地进行空间文化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12.
姜伟华 《水利天地》2006,(10):31-31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80年代才从国外引入我国的。经过20多年的消化吸收和发展,它才开始被我国的理论界与企业界所关注。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 专家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形象以及全体员工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等。它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山西泉文化,是与山西泉水的开发利用分不开的。其内涵和外延,包括泉区人民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所创造的有形和无形产品,如工程、名胜、传说、诗歌等,门类种多,丰富多彩。今天,时代赋予了山西泉文化以新的风貌,使山西水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河北水利水电技术》1994,(3):F003-F003
石津灌区是河北省大型灌区之一,位于河北平原中南部,太行山麓,灌溉滹沱河下游以南、滏阳河以北、以西地区。京广、京九、石德铁路横贯其中,灌区内的县乡公路网与京石、石邯、沧石干线公路相衔接,交通方便。灌区内经济繁荣,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是一个既创造有形资产,又创造无形资产的特殊行业。宜昌市旅游业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这关系到宜昌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和地区形象。发展战略对路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人文和自然资源,做到低投入而高产出,同时为宜昌市塑造良好的地区形象,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业的发展战略问题首先涉及到我们对旅游本质的认识与理解——旅游的本质是什么?关于旅游本质理论是我们制订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依据。旅游的本质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是文化的产物,是文化审美创造活动。这包含有两层意义:一是文化…  相似文献   

16.
杭东 《水利天地》2012,(11):25-26
水是自然的元素,也是生命的依托。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人类文明大多起源在大河流域,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水,以其原始宇宙学的精髓内涵已渗入人类文化思想的意识深层。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的进化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由物质的层面升华到一种精神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周宗萍 《四川水利》2006,27(3):57-59
现代企业是经济与文化的统一体。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经济力的竞争,而且也表现为文化力、技术力的竞争。企业所拥有的文化力,是指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企业精神、文化环境等所蕴含的力量,可以带动企业经济力的发展。项目工程是企业的细胞和缩影。项目工程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建设水文化弘扬水精神构建水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陈雷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传达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以水利实践为载体,弘扬水文化传统,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陈雷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的讲话中又一次要求:“切实加强水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充分反映了河姆渡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水文化。大量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以及与水稻生产相联系的众多骨耜的出土,说明稻作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象征。稻作文化又是建立在水利的基础之上,加上遗址中水井和干栏式建筑物的发现,说明了水利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精髓。独木舟、船桨、陶灶、石碇、企口板等器物以及大量河口与海洋生物骨骸的发现,充分证明了河姆渡文化中的海洋文化因素,反映出海洋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一道亮色。  相似文献   

20.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精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璀璨夺目的水利遗产资源。适应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水文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治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加强水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升水利工程的文化品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