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甘肃农村饮水安全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全省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供水工程为辅的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网络基本建成,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1%和88%;全国第一个"横向到工程、纵向到农户"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水质检测管理平台建成运行,全省492万户、2 024万农村人口和9 440多处集中供水工程、28万处分散供水工程实现了动态管理和水质检测日志式管理,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数据共享、协同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打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中,甘肃省对标"两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南宫市2007年经国家发改委、水利部批准,列入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示范县之一。该市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中全部采用联村集中供水方式,全市共建设联村集中供水厂12座,全部采用了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饮水安全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水平。南宫市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达到了建设高标准,设备现代化、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工程运行安全、可靠、持久、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实行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各地因地制宜细化强化政策措施,全力实施国务院批复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继山东、陕西、辽宁等省出台村镇供水条例、政府令后,近3年,内蒙古、吉林、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等10个省(自治区)出台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的条例、办法、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萌  李刚  陈战军 《中国水利》2012,(11):12-13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同时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饮水,是甘肃农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甘肃省高度重视农村饮水保障工作,着眼各地水资源现状,因地制宜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以集中供水工程为主、分散供水工程为辅的农村供水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全省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甘肃自然条件严酷,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长期以来农村群众饮水问题比较突出。历届省委省政府把农村饮水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省水利  相似文献   

6.
到2020年,通过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对已建供水工程进行巩固改造提升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50万人;使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8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1.20%;供水保证率达到90%,城镇自来水管网覆盖行政村比例达到33%等目标,逐步建立浚县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使全县广大农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为浚县"十三五"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莒南县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具有受益群众多、建设速度快、供水水质好、建设管理费用省等特点,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德州市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依据各地供水工程现状、地表水源及地下水水质情况,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建设思路,科学合理地实施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在彻底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维护了全市的水生态环境平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正>河北省保定市唐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2018年脱贫出列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把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脱贫攻坚核心任务,把实现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总体目标纳入重点民生实事,用"四个全覆盖"强势推进全县脱贫。唐县农村饮水安全供水模式有单村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其中单村集中供水工程263处,分散供水82处。农村  相似文献   

10.
<正>为准确掌握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为工程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甘肃省饮水办在"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专门开发增设了"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证率"动态管理清单,将集中供水工程设计水源保证率、实际供水保证率等指标纳入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管理平台可分类型、分时段、逐工程适时采集、核准数据,并自动进行分析汇  相似文献   

11.
湖北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楚珍  廖霞林 《中国水利》2013,(19):51-53,50
<正>一、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成效与做法2005年以来,湖北省实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投入100多亿元,建成集中供水工程8 500多处,累计解决了2 20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使全省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76%以上。湖北省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过程中,认真吸取过去"一年建、两年坏、再过两年要重来"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12.
2006年8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解决我国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基本解决3.23亿农村人口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目前,我国农村供水仍以分散式供水为主,规模小,管理方式落后。2005年以来,河南省西华县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保障和管理方式,初步走出了一条建设集中供水厂,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运营模式。近日,记者深入西华县农村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材料设备市场需求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正在编制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解决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减少1/3。专家预计,为达到规划目标,共需要投资400多亿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近10万处。透过这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饮水安全材料设备市场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相似文献   

14.
合理确定供水形式和建设规模.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关键。清苑县自2007年采用联村供水模式以来,全县农村饮水工程有了新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根据清苑县农村供水现状.结合已完成的集中供水工程实例.总结联村集中供水的优点与改进方向.初步研究与探讨联村集中供水工程的发展与管理思路.以便今后推广应用.更好地解决农村饮水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农村供水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出发,在总结分析全国农村饮水解困和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及应用效果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农村安全供水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原则,选取了6项一级指标和12项二级指标,以期为全国及地区编制农村供水工程"十三五"规划、制定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与管理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解决群众生活用水,加快农村脱贫和经济发展的社会公益性基础设施。截止目前,"十二五"期间,浚县已解决8.80万余人农村居民和1.10万余人农村在校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近60处;根据《河南省水利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的通知》(豫水农[2011]109号及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环境保护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通知,浚县成立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中心,统筹县域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项目建成验收后1个月内建设单位将工程移交给供水管理站(各村委会或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管理。依据浚县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经验,现就浚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营管理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安全饮水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是以河北省县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总体规划为依据编制,其设计内容、设计深度、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对水质、水压、水量的要求。其设计概算的编制可使政府有效控制投资,在项目开工前切实控制工程建设规模和项目总投资,能够起到加强政府  相似文献   

18.
整合工程建设资金 实施规模化供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科学规划,精心组织为了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效,江苏省以县为单位组织开展了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在编制规划过程中,坚持城乡一体化要求,在统筹研究全县城乡供水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做到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与改善其他人口饮水条件相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建  相似文献   

19.
近年,安徽省濉溪县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13年年底,全县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75处,覆盖11个镇84个村,解决了37.4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该县积极创新思路,采取“政府主导、财政出资、市场运作”的模式,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整体布局,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交给淮北市供水总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结合黄岗镇缺乏符合安全饮用永水质标准水源的现状,桐柏县黄岗镇2011年实施联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典型设计水源供水工程采用引用山泉水自流供水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