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种油脂植物种子脂肪酸含量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对宁夏荒漠地区生长的沙枣、蒺藜、苍耳、白沙蒿、老瓜头五种油脂植物种子脂肪酸含量和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沙枣、苍耳、白沙蒿、蒺藜、老瓜头五种野生油脂植物的种子脂肪酸含量分别为12、2%、21.1%、14.1%、10.1%、25.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占脂肪酸总量的92.9%、89.3%、89.8%、88.7%、91.4%。充分开发这五种油脂植物在食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价值,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沙枣籽油组成、含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沙枣籽油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溶剂浸提法、索氏抽提法制取沙枣籽油,经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3种提取方法所获油脂的组成和含量异同。结果:3种方法对沙枣籽油脂肪酸组成、含量和出油率均有较大影响。索氏抽提法的出油率最高(26.81%),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66%;超声提取法出油率(26.69%)居中,与索氏抽提法无显著差异,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7%;溶剂浸提法出油率最低(25.12%),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3.44%。结论:3种方法各有特点,相比之下超声波提取法用时最短,油脂品质最好,更适宜沙枣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野生苍耳籽为材料,采用溶剂法萃取其籽油脂,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工艺参数对苍耳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用GC-MS 法测得其脂肪酸的含量及组分。结果表明:野生苍耳籽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75℃;野生苍耳籽油脂含量为22.14%,油脂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要成分,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85.73%、油酸相对含量7.67%、棕榈酸相对含量3.76%、硬脂酸相对含量1.35%。本方法可作为苍耳籽油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4.
苍耳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苍耳是一种很有开发价值的野生油源,苍耳籽仁含油量高达45.46%,经气相色他耳籽油中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含是为65.9%,油酸含量为20.8%,而和脂肪酸含量较低。OSI法测定其氧化稳定性,结果显示苍耳籽带壳烘烤后提取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植物油脂水解工艺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碱性水解小桐子油脂制备脂肪酸的较佳工艺条件:油水比(g/g)为2:1,乙醇-水比(v/v)为2:1,皂化时间1.5h、温度70℃,在该条件下脂肪酸得率、酸值和碘值的平均值分别为:98.25%、203.67mgKOH/g和109.89g/100g。采用桐油、光皮油、棕榈油和大豆油等植物油脂考察了该工艺的原料适用程度,该水解工艺条件下各种油脂制备所得的脂肪酸得率和酸值都接近98%和199mgKOH/g。采用GC-MS分析五种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桐油(94.88%)〉大豆油(84.07%)〉光皮油(81.90%)〉小桐子油(77.84%)〉棕榈油(77.19%);其中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次序为桐油(85.36%)〉大豆油(58.01%)〉棕榈油(56.81%)〉光皮油(55.31%)〉小桐子油(42.16%)。大豆油、棕榈油、光皮油和小桐子油四种植物油脂脂肪酸成分基本相同,主要是亚油酸、7,10-十八碳二烯酸、油酸。桐油中脂肪酸组成与其他植物油脂有较大区别,含大量三价不饱和脂肪酸,其主要成分有油酸(9-十八烯酸)13.83%、8,11-十八碳二烯酸24.37%、亚麻酸(9,12,15-十八碳三烯酸和6,9,15-十八碳三烯酸)60.01%。  相似文献   

6.
几种风吹楠属植物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滇南风吹楠、风吹楠和琴叶风吹楠3种风吹楠属植物的油脂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油脂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种仁含油率都在54%以上,属于高含油植物;总脂肪酸中二十碳以下的脂肪酸含量都在99%以上,是比较理想的生物柴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以黑花生和白沙1016为试验原料,通过低温冷榨工艺制备花生油,对2种花生油的感官特性、脂肪酸、酸价、过氧化值以及抗氧化活性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花生与白沙1016的冷榨油均为黄色、澄清透明的液体,且具有花生油脂固有的滋味和气味;黑花生冷榨油的酸价略高,碘值略低。脂肪酸检测表明:黑花生冷榨油的棕榈酸、油酸、亚油酸、山嵛酸含量略低,亚麻酸含量略高,硬脂酸含量远远高于白沙1016,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白沙1016。抗氧化活性检测表明:黑花生与白沙1016冷榨油的抗氧化性无显著性差异,然而未经过脱皮步骤的冷榨黑花生油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  相似文献   

8.
从海南土壤中分离的12株野生酵母菌株中,筛选到一株能够利用混合糖发酵高产油脂的酵母菌株YP-32,在葡萄糖∶木糖(质量比)为2∶1条件下发酵120 h,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22.33g/L、13.39 g/L和60.42%;该菌株利用5种不同比例混合糖产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均以C_(16)和C_(18)系脂肪酸为主,其中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棕榈酸和硬脂酸,这3种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0%以上,与植物油脂脂肪酸组成相似,可以作为生物柴油油源。通过形态特征及26S rDNA D1/D2和ITS区域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YP-32为油脂酵母属的Lipomyces orientalis,为我国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8种功能性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包括8种国家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目录油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GC-FID)方法对28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在GC-FID图谱基础上,得出了所测的28种植物油脂中37种脂肪酸的指纹图谱。根据脂肪酸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进而分析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组成,从而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结果在28种功能性油脂中,芍药籽油、芥花油、美藤果油、文冠果油、星油藤种子、翅果油等10种油脂UFA含量都在90%以上;MUFA含量最高为澳洲坚果油80.3%,其中,PUFA含量以美藤果油最多,达到82.0%,星油藤种子油次之,为81.1%,二者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均含量高达40%;漆树种仁油、毗黎勒油、秋葵籽油、油瓜油的SFA含量均超过30%。结论该研究对探讨利用脂肪酸指标评价新型功能性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肖  姚健  赵保堂  王俊龙  张继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157-160,17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甘肃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h)中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法检测了白沙蒿提取物中挥发油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在超临界CO2萃取提取物中含有102种化合物,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中有54种化合物,二者相同化合物共有26种。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相比,采用超临界CO2法更能真实、全面地反映白沙蒿的挥发油成分,为进一步研究利用白沙蒿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