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研究考察了活性白土、高岭土、活性炭3种脱色剂对酸催化橡胶籽油的脱色效果。从3种脱色剂脱色效果来看,活性白土是最佳的脱色剂。较佳脱色条件为:活性白土用量为橡胶籽油质量的7%、脱色温度80℃、脱色时间30 min、搅拌速度120 r/min,此条件下其对生物柴油脱色率为75.65%。  相似文献   

2.
染色废水的还原脱色及其回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使用还原型双组分脱色剂对含有不同种类水溶性染料的染色废水进行脱色处理,重点研究了脱色剂用量、反应温度、pH值和时间对脱色反应的影响。并且将脱色后的染色废水回用于织物染色中,在染料的上染速率曲线和颜色特征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脱色刑用量的增加,染色废水的脱色率都逐渐升高:中性pH条件和温度的升高均可以促进染色废水的脱色;在60℃~700℃,脱色率可达到90%;在常温下3~5分钟内完成脱色,而直接染料不超过15分钟,脱色废水能够回用于织物染色中,染料的上染曲线几乎没有变化,染色深度和色差变化极小。  相似文献   

3.
采用活性炭作脱色剂,对黄皮洋葱寡糖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活性炭用量、脱色时间、脱色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脱色率、寡糖回收率为衡量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最优脱色工艺为:活性炭用量2.5 g·L-1、脱色时间20 min、脱色温度70℃,在此优化条件下,脱色率为85.48%、洋葱寡糖回收率为85.13%.  相似文献   

4.
费红  曹昕 《化工时刊》2014,(3):31-34
通过酸活化海泡石对蓖麻油进行脱色,研究了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脱色温度、脱色时间及脱色剂用量等因素对海泡石吸附脱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活化条件及吸附工艺。该研究表明酸活化海泡石对蓖麻油的脱色效果优于其他传统脱色剂,该研究结论为蓖麻油及其他植物油的脱色剂选择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5.
凹凸棒石黏土脱色剂对碳九馏分进行脱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肃临泽凹凸棒石黏土为载体,MnO2为活性剂,制备脱色剂对碳九(C9)馏分进行脱色。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酸度、焙烧温度、活性组分加入量、脱色剂的用量和脱色时间对C9馏分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600 ℃、活化浓度6%、活性组分MnO2含量4%、脱色剂用量8 g、脱色时间在60 min时,能够使C9馏分的脱色率达到78.66%。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蜡脱色的温度、时间、脱色剂用量及脱色次数等条件进行反复实验来探讨地蜡脱色应当控制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7.
从三种类型的脱色剂中筛选出酸活化凹凸棒土适用于棉籽油脱色。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酸活化改性凹凸棒土对棉籽油脱色的影响,得到了合适的酸活化条件为硫酸用量80 m L,硫酸浓度9 g/L,活化温度60℃,活化时间2.5 h。同时,选用此酸活化条件下的酸化凹凸棒土,采用单因素法对棉籽油进行脱色工艺研究,得到了最佳脱色工艺条件:脱色温度80℃,脱色时间20 min,脱色剂添加量5%,脱色率达77%以上。  相似文献   

8.
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跃  冯晖  杨文忠 《江苏化工》2004,32(2):40-42
选用自制的双氰胺甲醛作为絮凝脱色剂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并与碱性氧化铝和硫酸亚铁作了对比实验。考察了投加量、原水pH值、搅拌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用量较少并且其它操作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双氰胺甲醛具有很好的絮凝脱色效果及COD去除率。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投加量200mg/L,pH=11~13,搅拌时间1.5min),双氰胺甲醛脱色率为99%,COD去除率达到73.1%,减轻了后续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9.
选择不同的脱色剂对高色泽邻苯二甲酸丁苄酯进行脱色处理;考察了温度、时间及脱色剂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60℃,用质量分数w=3.0%的脱色剂A处理色泽为350#的丁苄酯30min,过滤后滤液色泽为100#(铂-钴比色)。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不同的脱色剂对高色泽邻苯二甲酸丁苄酯进行脱色处理;考察了温度、时间及脱色剂用量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在60℃,用质量分数ω=3.0%的脱色剂A处理色泽为350^#的丁苄酯30min,过滤后滤液色泽为100^#(铂-钴比色)。  相似文献   

11.
以文冠果种仁为原料,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文冠果种仁油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建立数学模型,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料比为影响因子,以文冠果种仁油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确定文冠果种仁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8℃、提取时间31 min、液料比6∶1(mL∶g),在此条件下文冠果种仁油的平均提取率为59.58%,与模型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水解酶提取文冠果油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酶对文冠果种仁进行水酶法提油,其中Alcalase 2.4 L蛋白酶的效果最好. 在Alcalase 2.4 L蛋白酶用量为0.02 mL/g的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应用SAS软件分析得出水酶法提取文冠果油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5℃, pH 9, 固液比1 g:6 mL, 水解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和蛋白水解度分别达到78.67%和9.15%.  相似文献   

13.
长链二元酸发酵液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活性炭对长链二元酸发酵液的脱色效果及脱色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 ,分析得出影响脱色效果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活性炭加入量 >二元酸浓度 >发酵液pH >操作温度。同时还考察了活性炭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以及吸附在活性炭上的长链二元酸的洗脱问题 ,从而确定了发酵液脱色的优化条件 :活性炭加入量 5 % ,室温操作 ,发酵液 pH =8,二元酸浓度为 4 0 g/L ,脱色时间为 2 0min。  相似文献   

14.
王会  周燕 《广东化工》2011,38(2):139-140,154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生物絮凝剂产生菌,该菌能够利用玉米淀粉废水作为培养基生产生物絮凝剂,所产絮凝剂命名为F-12。将F-12用于染料废水脱色,研究了F-12加入量、助凝剂、pH、搅拌时间及静置时间等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12对染料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最优脱色条件为:1L废水中加入0.2mLF-12和O.2gCaCl2、体系pH6.0,200r/min搅拌1min,60r/min搅拌3min,静置10min。在此条件下,F—12对氧化铁红废水的脱色率达到95.02%。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主设计的木醋液制融雪剂的自动化装置,重点研究了脱色系统的优化,采用膜过滤初级脱色和活性炭精制脱色两部分相结合,可大大降低活性炭用量和脱色成本,提高脱色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脱色工艺为先采用膜过滤初级脱色可使吸光度值由3.0降低为1.19,脱色效率60.3%。再用活性炭精制脱色3小时,最终可得到吸光度值为0.03的浅色透明液体产品。活性炭比表面积由208.969 m2/g降低为65.001 m2/g,衰减了68.89%。  相似文献   

16.
湿法磷酸中有机物的脱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法磷酸中含有多种杂质,有机杂质是其中的一种。介绍了采用活性炭和化学氧化相结合脱除湿法磷酸中有机杂质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搅拌速度对脱除湿法磷酸中有机杂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活性炭吸附和化学氧化相结合的方法脱除湿法磷酸中的有机杂质,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为活性炭用量和双氧水用量;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该法可以脱除湿法磷酸中80.2%的有机杂质,净化后磷酸中残余的有机杂质含量低于食品级磷酸对有机杂质所要求的含量。该方法是脱除湿法磷酸中有机杂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引发剂用量、悬浮剂用量、搅拌速度与反应温度对苯乙烯悬浮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苯乙烯用量为16 mL、去离子水用量为130 mL、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用量为0.3 g、悬浮剂0.3%的聚乙烯醇溶液用量为7~8 mL、搅拌速度为300 r.min-1、反应温度为85~90℃的最佳悬浮聚合条件下,可得到颗粒尺寸均匀适中、透明度良好的聚苯乙烯产品,产率高达98.60%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植物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法合成淀粉微球。以吸附量为指标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淀粉微球的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浓度14%、油相100ml、乳化剂0.75g、交联剂4.8ml、搅拌速度1200r/min。利用红外光谱和电子显微镜对产物进行表征,证明了可溶性淀粉与环氧氯丙烷发生了交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